首页 理论教育 当下高等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背离现象

当下高等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背离现象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亟待扭转。但有的高校,为了挤进这些“工程”中去,搞不少花架子,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学校一旦挤进去后,没有踏踏实实地搞工程建设,而是利用国家赋予的有关便利条件,搞“形象工程”、“标志性工程”,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浪费国家资源。
当下高等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背离现象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当下高等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背离现象

毋庸讳言,随着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特别是从1998年扩招以来,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毛入学率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亟待扭转。总括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一哄而上与盲目跟风。为了追求发展,不少高校缺乏对自身实际的理性思考,喜欢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如专科或高职学校上本科,本科院校上研究生教育,单科或多科学院追求综合化。其实,如果这是客观发展的必然,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有的学校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是以“拉郎配”来壮大自己的“块头”、增高自己的“个头”,这种“虚胖”就十分危险。还有,一些学校对所谓的热门专业,如法律、计算机、英语等,不顾自己有无条件和实力,眼看人家办,自己也抢着办。还有的学校本身校园面积已经不小,或者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甚至尚有不少余地,但看到别的学校修建新校区,自己也不甘落后,于是一轮“圈地运动”战在高校之间悄然拉开。这些新校区动辄数千亩。有的新旧校区之间相隔较远,于是,两地办学甚至多地办学就成为不少高校新的矛盾之源,其带来的显性弊端是资源浪费、办学成本加剧、债台高筑(有的已影响学校日常运行)、管理难度加大、师生疲于奔波等等。还有些高校不惜牺牲质量为代价,拼命扩招研究生,以争创所谓“研究性”大学。

2.共性越来越多,个性越来越少。现在的高校,从校园规划到建筑风格,从专业设置到培养模式,竞相“克隆”,千校一面。

3.重理工,轻人文。不少高校的管理层(包括综合类大学),对人文学科在国民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总认为人文学科可深可浅、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只能成为“拼盘”,不能成为主角。表现在学科经费的匹配上,人文学科受到歧视;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常常理工优先;在学科建设上,人文学科难以做到与理工并重。

4.重实用,轻基础。不少高校完全把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与专业的实用与否划等号,导致一味推重实用性强的专业,而对一些基础性的专业学科,任其萎缩。长此以往,基础研究后继乏人,将大大降低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

5.重形式,轻内容。国家出于尽快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了各种建设“工程”,如211工程、985工程等。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有的高校,为了挤进这些“工程”中去,搞不少花架子,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学校一旦挤进去后,没有踏踏实实地搞工程建设,而是利用国家赋予的有关便利条件,搞“形象工程”、“标志性工程”,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浪费国家资源。这种情况,在学科和专业评审、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等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其他院校中,也相当不少。

6.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贫富悬殊的加大,对受教育人群及其就业的公平性,形成严峻的挑战。

以上诸多现象,集中反映了一点,那就是没有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高校浮躁之风的蔓延,严谨、求实之风的疏离;国家财力、物力、人力、自然资源等的极大浪费;国家高等级人才的培养水分加重,难以造就大批国际级拔尖人才,以人才为重要指标的综合国力竞争受到严重影响;大批缺乏人文素养的所谓科技人才的出现,虽善于模仿,但难以出现创新性成果;教育及其就业的不公现象,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