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培养提高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培养提高职业道德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敬业乃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借鉴这本手册,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是有非常积极意义的,以下是这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

三、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职业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它是调节职业集团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职业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社会的或阶级的利益和职业集团的利益,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从业人员在职业实践中,经过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认识到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起献身本职工作的决心,就逐步形成职业责任感、自豪感、职业良心、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在一定职业集团中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职业道德风尚是社会风尚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如医务道德、教师道德、商业道德等等,对于教师来说,职业道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是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相对应的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在这两个方面,教师都应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作为教师,应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具有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精神;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教师、校长和教辅人员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思想修养、语言修养和品质修养,不断增强控制自己情绪的自制力,学会用透彻的真理、准确的知识和感人、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无私、善良、公正、诚实、谦虚的美德以及勤奋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也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学生的身份,应该热爱自己所学专业,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作为未来职业人的身份,首先要憧憬和热爱未来的职业,其次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对作为未来职业人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一方面可通过开设职业道德等人文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形成理性认识,萌发职业情感,为专业学习与将来职业工作中所要求和期望的职业行为奠定“知”和“情”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之中,使职业道德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避免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剥离。

每种职业的职业道德不尽一致,但职业道德中有很多的内容是共同的,《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7期第29页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题为“大学毕业生哪些特质被用人单位看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求职学生精神方面的重视尤为突显。其中责任意识(77.18%)、敬业精神(71.3%)和团队合作精神(69.4%)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各项指标中位居前三位。

目前很多职业所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又较薄弱,有待重点培养提高的职业道德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职”是岗位,是一种分工,更是一种职责,要恪尽职守;“业”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功业。敬业乃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美国著名的职业成功学家詹姆斯·H·罗宾斯所著《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一书中指出:“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这本书对于敬业精神进行了非常动人的阐释,出版之后深受全世界企业界追捧,成为全球企业界最负盛名的员工培训手册。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借鉴这本手册,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是有非常积极意义的,以下是这本手册的部分内容。

第一章 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

1.人生的信仰就是职业本身

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确证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自身,也就成为人实现人生目的的唯一方式。

2.工作是人的天职

蜜蜂的天职是采花造蜜,猫的天职是抓捕老鼠,蜘蛛的天职是张网捕虫,而狗的天职就是忠诚地服务主人。造物主似乎对每个物种都有了职责上的安排。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天地的精英,同样具有他与生俱来的职责和功能。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安排。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 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但是,他的敬畏心态如果没有上升到敬畏这个冥冥之中的神圣安排,没有上升到视自己职业为天职的高度,那么他的敬业精神还不彻底、还没有掌握精髓。天职的观念使自己的职业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也把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了。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

没有真正的敬业精神,就不会将眼前的普通工作与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就不会有对工作的敬畏态度,当然就不会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产生。

敬畏职业,就像虔诚的教徒敬畏冥冥之中的神一样——我们世俗的经济生活,就需要这样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信仰。

敬畏职业,因为个人的工作就是个人的天职。

第二章 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

1.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

生命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的载体,没有生命,人就无法生活在这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上。人的生命是人存在和成长的根基,是人能与天地万物一起蓬勃发展的条件,所以非常可贵,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和爱护才能对得起赐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以及造物主。

我们被赐予鲜活生动的生命,同时也被赐予与生命相随相伴的义务和职责。世间有生命的万物,都被赋予了各自生命的职责。从田野里的草丛,到天空中的雄鹰,自然万物所以会有丰富绚丽的色彩和美妙绝伦的秩序,就是因为这些事物总在按照各自生命的规律而存在。

以小草为例,为了在所在的地方自然生长,草就必须竭尽全力,从它伸到最远的毛根末梢汲取营养。它并不徒然妄想,指望成为一棵橡树,它只是尽自己的生命本分。于是,大地就得到了一方可爱的绿色地毯。同样,在人类社会中,诸事有序,风调雨顺,也正是由于人们天天都在履行自己琐细的职责,都在力图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

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火柴盒,里面含有许多火柴。每当我们点燃一根,虽然盒子里减少了一根,但也发出了光和热。善用火柴的人,能点燃一片灿烂的烛光,一堆熊熊的烈火;不善用火柴的人,盲目或过早地划了火柴,结果却举措失当,白白浪费。而那些最不懂利用的人,则使火柴浸湿、损耗,点不出一丝火星。生命中的职业就是让火柴盒里的火柴能够运用自己潜质,燃烧起熊熊大火的功能和形式,生命因职业而具有意义。如果人尽不到职业责任,就等于使火柴没有点燃起熊熊大火。一个具有生命的物体,只有孜孜不倦地尽自己的天职,才能使生命真正富有意义,才能使生命变得有力和崇高。

2.职业生涯是人的生命的展现

生涯一词,英文为career,具有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的含义。人的一生,有少年、成年、老年几个阶段,成年阶段无疑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之所以重要,正因为这是人们从事职业生活的时期,是人生全部生活的主体。因此,人的生涯可以说就是职业生涯。

人的一生,人的生命价值,根本而言就在于他或她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人之所以流芳百世,也往往是由于他或她在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从哲学家柏拉图、军队统帅亚历山大、使徒保罗、牧师马丁·路德、律师林肯、军人内森·墨尔,到出版商兼政治家富兰克林、诗人爱默生、商人洛克菲勒、企业家福特等等,他们都用职业方面的艰辛,换来了事业的辉煌,从而也取得了生涯的成功。中国儒教圣人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正是这个大思想家的职业生涯,即他的人生成长过程的精辟写照。

从人生的角度看,当一个人年老垂暮的时候,令他或她欣慰的是,除了膝下的子孙,主要是他或她几十年职业活动的成果。其实,他或她之所以欣慰膝下子孙,也往往因为膝下子孙从事职业活动取得了成功和成就。

热爱职业,等同于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操之一。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我们是富有还是贫困,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们可能无法选择,但我们却能够选择去履行那些在我们职业生涯中的职责。不惜一切代价和甘冒一切风险地遵从职责的召唤,这是最高尚的文明生活和本质体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伟大的职业都值得人们去为之奋斗、值得人们为之神往、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

第三章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

1.职业是人所奉的使命

使命是使者所奉之命,职业就是人所奉的使命,是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使命感是一种使人们采取行动,实现自我理想和信仰的心理状态,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富有使命感的员工,一心牵挂在工作上,没有他人的督促,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最光荣的工作是在秘而不宣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些不使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成果在他人面前像广告一样宣传的人是真正将工作当做使命的员工,他们只追求内心完成使命的欣慰和满足。

2.使命感使个人和企业获得双赢

将工作本身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会随着他完成使命的行动而越来越大。富有使命感的敬业者与普通人的差异就在于他们相信,人是被赋予一定使命和职责的。他们的方法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要为自己的使命做出努力和承诺。

战胜挑战、完成使命的经历,可以使人的个性特长进一步得到加强,比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沟通技巧、逻辑思维能力、赞扬他人以及学习能力等。敬业者都有一个相同的理想,投身于社会,为个人、企业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使命具有两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自我实现的同时,促成其他人、组织目的的实现。所以敬业者的生活也具有两重性,既要获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又要拥有对于成功的团队、昌盛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四章 克制、禁欲:职业发展的基础

1.克制、禁欲的敬业观念认为:任何无节制的人生享乐、纵情狂欢,都会驱使人舍弃职守、堕落贫穷,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

将克制、勤俭奉为首要原则的职业精神,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增长。

2.克制、节俭是敬业精神的根本

自我克制——即为了将来的利益暂时牺牲当下的享乐——是职业生涯最值得上的一课。

第五章 获取财富的职业意义

1.忠诚履行财富托管人的职责

人只是受托管理着上帝恩赐给他的财富,他必须对托付给他的每一个便土都有所交代,并且必须保证每一个便士的增值,利用它们去获得更多的财富。

2.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

对造物主给人类的财富,个人是具有最高职责的管家。通过职业赚取财富不仅完全是正当的,而且由于是在履行天职而具有无比光荣的神圣性。

第六章 职位:实现自我的阶梯

1.自我实现的连贯性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做他最适宜的职业,在工作中发挥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展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特性,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

自我实现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当一个自我实现的目标被满足时,另一个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目标便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永远不会感到满足。因此自我实现具有连贯性。

2.职位体现了自我实现的不断递进性

随着职位的晋升,人的自我实现的满足程度就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说职位体现了人自我实现的不断递进性,而每个员工如果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实现心中理想的人的形象,他就应该勤奋工作、积极促成职位上的不断提升。

第七章 薪水:敬业的人如何看待?

1.工作中比薪水更重要的

薪水是企业对员工所作的贡献——包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相应回报与答谢。

职业所给予人的薪水仅仅是员工工作报酬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除了薪水,职业给予的报酬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用金钱表现出来的薪水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职业所给员工的,要比他付出的更多。如果员工将工作视为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了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当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时,不应该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来的报酬。譬如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等,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而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无价之宝。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2.先想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由于工作中存在着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就不要为薪水而工作,不要太多考虑工资,而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在你未来的资产中,它们的价值将远远超过现在所积累的货币资产。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无知的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管理者时,你实际上已经大有收获了。

第八章 敬业美德:自信、勤俭、主动、爱

1.自信是职业的分内要求

2.勤俭是敬业的基石

3.主动是敬业的特性

任何公司,都需要那些主动寻求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

4.爱是敬业的升华

爱在工作中表现为人的人际亲和力和人际理解力。

具备人际理解力素质的人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员工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协作、共同攻坚、一起完成企业所交的任务。

2.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诚信都是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诚信的内容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具有真和实这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不自欺”是其基本底线。它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只有“诚”才有善。诚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它体现的是我与自我的关系。信的本义为“人言”,“人言为信”,不欺诈和遵守诺言是其基本要求。信是一种行为规约,信是对他人而言的,体现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它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只有守信,才能得到利益,取得成功。从逻辑关系来看,诚是基础,具有本体论意义。信是理性实践精神的外在表现。“诚于内,信于外”。二者是体与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吴潜涛,赵爱玲:《诚信与诚信建设》,《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13日,第三版)。诚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概念,其完整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诚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忠诚老实、遵守信用的简称。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要求。《孟子·离娄上》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诚信的基本形式是:内诚于心,外化于人,言必信,行必果;不诚言而无信。

其二,诚信是一种制度。所谓制度,是社会所要求的人们的行为模式。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范式和人际关系模式,需要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管子在《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即是说:只有坚持诚信这种制度,才能集结人心,天下人团结一致才有保障。韩非子则进一步指出:“小信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诚信作为一种制度的认识更加明确。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而诚信,则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

其三,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诚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的道德范畴。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的分量。在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又是最基本的伦理范畴,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个人的诚信状况,直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诚信道德建设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其四,诚信是一种价值理念。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加速进行阶段的中国,社会共同认可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极端利己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等作为价值观念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社会认识和价值取向,其直接后果便是无视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存在,无视社会规则的存在以及无规则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和尔虞我诈的恶习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蔓延。诚信,取其义即“不欺心,不欺人”。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代表着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它是应对社会规则无序和群体失范的利器。

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诚实守信教育作为专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团队合作精神

所谓团队,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名队员有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企业员工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对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可增强专业内全体成员的合作精神,增强专业的内聚力,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专业建设成本。同时学生在这种合作氛围中也能得到良好熏陶,形成善于团队合作的素质,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