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与医生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与医生职业道德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道德,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面对欠缺职业道德的个案,应该予以制裁。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所以,职业道德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责任心的弱化可归纳为五个“缺乏”。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三是缺乏为人师表的角色意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角色应有的人格风范,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

一、道德

道德是道理和德行的合称,它源于拉丁语,意指风尚、习俗。《论语》中讲“志于道,根于德”,《孟子》中讲“尊德贵道”,都是指道德,它是指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想行为规范或准则。道德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个人同他人、个人同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道德在社会发展中有论证作用、教育作用、调节作用和认识作用。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职业上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去谋取利益,不接受不应接受的利益,不能泄露工作上的秘密,在面对雇主或上司不合理要求时,必须本着良知拒绝。面对欠缺职业道德的个案,应该予以制裁。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认可。职业道德不是领导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所在组织的要求,其实是一种被社会所认可的规范,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职业道德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是依靠颁布法令或规定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职业道德是精神层面的,是看不见的,不能用法律规定,不能写在书面上。当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个体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能在劳动合同中,而只能在每个人的心中。

4.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在不同的国家,相同行为,其职业道德的约束可以完全不同。比如,在有些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一个男子娶几个女子的行为是很正常的。而在一夫一妻制的国家,一个男子与多名女子保持关系,常常遭到谴责。所以,职业道德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正如前文所说,职业道德不能写在劳动合同中,甚至也不能写在员工手册中,而只能是依靠员工个体自律执行。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往往不能像违反法律行为那样遭到强制执行的惩罚。违背职业道德往往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间接影响违背者的工作、前途,在心理层面上进行惩罚。

6.职业道德具有动态演变特点。职业道德涉及人们内心深处的信念、习惯,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职业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人们心目中的信念、习惯也会发生变化。当然,职业道德尽管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但不能忽略其具有稳定的特征。职业道德中有的内容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是稳定的。比如下级服从上级、以组织利益为重、上班不迟到、遵守商业秘密等,历来都是要遵守的,想必将来也是不会变化的。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是很多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的原因。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责任心在职业领域中的体现。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师德状况来看,其整体素质和主流是好的。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接受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他们中一大批人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其中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们是高校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处在社会大变革年代,他们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导致师德状况不容乐观。某大学在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你认为教师教学质量不好的主要原因”的反馈中,认为“责任心不强”占39%。这说明在某些教师身上,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将会影响教师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责任心的弱化可归纳为五个“缺乏”。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部分教师受经济利益驱动,重实惠,轻事业;重个人,轻集体。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对于学生爱听还是不爱听、课堂纪律如何、作业是否完成等一概不管,放任自流,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二是缺乏教书育人意识。在部分青年教师中存在着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他们只满足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上完课就走人,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品质漠不关心,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爱心,只晓得“授业”却忘记了自己“传道”“解惑”之责。三是缺乏为人师表的角色意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角色应有的人格风范,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2012年7月,有媒体以“湖南一高校女生被逼裸考”为题报道了南华大学一名监考的男老师强制要求多名女学生暴露隐私部位参加考试一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南华大学公布调查结果,证实该教师违规组织考试,撤销其党支部书记职务,并调离教学岗位,同时报请湖南省教育厅撤销其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有的教师教育纪律观念淡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而自己上课却迟到早退,备课不认真,随意调课。少数教师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流露消极心态和情绪,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四是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青年教师平时对学生管理不严,任由课堂秩序混乱;甚至有极少数教师接受学生“心意”,考试送“感情分”““礼物分”等,败坏了学风、教风和考风。更严重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欲需要,弄虚作假,骗取名利。典型案例有:某高校一位副教授被曝剽窃论文。该校共核查了该教师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该教师涉及8篇。事发后,这名教师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并被开除出教师队伍。五是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的教师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困惑,产生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甚至在课堂上发表错误言论误导学生,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育劳动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智慧、生产人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发展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对于教师的教育劳动来说,采用道德手段建立道德关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改善自己的道德面貌是改善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是教育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完成教育使命,实现教育目标,就是要教书育人,而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是教育要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而造就这样的一支队伍,正是摆在新时期教育事业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有了面向现代化的教师才会有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的人才。三个面向,对教师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师教育学生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4.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对教育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如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经商浪潮对教育的冲击,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一些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思想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对国家前途命运漠不关心。不仅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直接影响了学生崇高理想的培育,从而有必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次,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市场看重的是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和发展,学校只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促进学校的发展。

5.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为主要资源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就要有充分的准备。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准备,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人在其中具有核心地位并发挥关键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否则,将使知识界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6.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师德水平。

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所必须共同具备的品德,它是各个行业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恩格斯曾经说过:实际上,每一阶级,甚至是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也是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成果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同时,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因此,其职业道德无疑应该具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约束力,并且它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狭义的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包含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荣誉等内容。广义的师德不仅仅包括职业道德层次,还应当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这也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不仅限于教育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公民和先进分子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典范性

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教师经常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为“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为“表”要有高尚的美德,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典范品格在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个性的年轻一代面前,教师的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把教师的言论作为真理,教师的行为作为标准,教师的形象作为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踏踏实实地践行国家规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完美的品格和模范的行为,切实成为做人的模范,成为学生心自中的典范。这种典范性的要求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都更为鲜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教师道德更为突出、更为严格。

2.先进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决定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纯洁的灵魂去塑造新一代的灵魂,以高尚的品格去构建新一代的品格。高校教师教育大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大学生的心灵。

3.深广性

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受社会道德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代学校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教师的道德行为更加广泛、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阶层,尤其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全面、最持久,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着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思想品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道德风貌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古代教育家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被荣称为“万世师表”,许多优秀教师被称为“人之楷模”,这都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深广性的特点。

4.实践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它来源于实践,是教师天长日久、广泛实践的结晶,它又作用于实践,向教师的实际行为转化,进入教师的心理结构,变为教师的现实活动。所以,教师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真挚的职业道德情感、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5.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例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6.继承性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会被作为经验和传统继承下来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师德的培育靠单纯的道德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社会风气浮躁、经济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以教谋私现象非常突出,师生关系不再那么融洽,师德几乎成了口号和形式。在这样的教风之下,高校只有充分运用刚性的制度规则,才能约束教师的行为,使师德不致偏离育人的基本轨道。因此,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制度是一种社会游戏规则,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依据,是一种规范性、约束性工具。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将制度分为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三种类型。按照诺斯的分类,高校师德制度属于教育部门制定的正式规则。

我国对师德以及师德制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的孔子时代。如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谈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作为老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职业道德规范。1991年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7年,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其实就是师德的体现,也为师德制度建设埋下了伏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详见附件)。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并明确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