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理论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帕金森明确提出了择业与就业时的三大条件要素:一是对自身能力、兴趣、态度、智谋、缺点、局限性和其他个人特征的了解;二是对择业与就业时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的条件、所需要的知识和在自身不同职业岗位上所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前途等;三是上述两个条件要素的平衡。
职业生涯理论_当代大学生择业及就业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是西方人力资源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并受到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普遍欢迎。职业生涯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是理论广泛应用于实践,并取得良好的实践结果的例子。在此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学者也对其理论进行了补充和论证,职业生涯理论愈加完善。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相关理论应用的良好成功,当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许多高校都积极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就业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就业观、把握正确的择业倾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在指导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方面,早在20世纪初,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就在其专著《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了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方面的经典理论——“职业—人匹配理论”。此外,帕金森明确提出了择业与就业时的三大条件要素:一是对自身能力、兴趣、态度、智谋、缺点、局限性和其他个人特征的了解;二是对择业与就业时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的条件、所需要的知识和在自身不同职业岗位上所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前途等;三是上述两个条件要素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内涵,实质是在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身主观条件和社会客观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之上,将主观条件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进行对照,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和岗位。

一般来说,职业—人匹配,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因素的匹配。举例来说就是掌握某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与需要相对应的专门技术和专门知识的职业岗位的相匹配。或者是条件比较差,比较辛苦的职业,就需要能够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相匹配。二是特性的匹配。例如,性格上比较敏感、易动感情、不愿墨守成规、个性比较强、充满理想主义的人,可能更适于选择审美性的、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的职业和岗位。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心理学、管理学、测评技术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顾永东在《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中就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和知识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灯笼”模型及其应用的具体措施;杨树亮和樊学峰在《心理测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运用自陈量表式的人格测验、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择业时明确自身倾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