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学研究生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创业学研究生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外创业学教育的对比研究上,尤其是对研究生创业学教育的对比研究上,还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创业学学科建设急需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资源的支持和努力,大力发展创业学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然而随后的美国大工业经济衰退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兴起并快速发展。另外有创业学研究中心每年会对全球的创业学教育现状作整体回顾。

创业学研究生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项目编号:X07038

项目名称:创业学研究生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项目负责人:浦军

项目组成员:赵贞、昝欣、戚依南

项目类别:其他类

项目建设时间: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

成果形式:论文(“国际化创业学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发展农村创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调研世界》,2009年第10期)

关键词:创业学国际化研究生教育

在创业教育方面,我国相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外学者对创业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增加,开始了创业学理论研究的新时代;而国内学术界才开始对创业教育理论进行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在国内外创业学教育的对比研究上,尤其是对研究生创业学教育的对比研究上,还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因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对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述。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本研究的任务与目标是通过对国内外创业学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院特色、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得出西方创业学教育成功经验对我国创业学教育的借鉴意义,以期促进我国创业学学科的建设与成熟,完善我国的创业学教育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丰富我国创业学教育的方法,建立我国创业学教育的特色,改进我国创业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系统性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创业学理论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第一阶段是收集创业学教育发展历程、创业学研究内容、创业学院校排名、创业学课程体系、创业学管理体系等相关材料,项目小组成员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搜集了大量关于我国各高校的创业学教育进程的资料。在学校、学院领导的配合下,项目组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约2 000篇,完成相关的前期报告(中英文)约5万多字,并与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国内外院校开展了广泛的联系与接触,为本项目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是在这套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得出国外创业学教育的成长历程、学院特色、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创业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经过对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本研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国外成功的创业学教育无一例外地注重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师资配备的苛刻性和非课程体系的配套性,无论是侧重技术创业、商业创业还是综合性创业教育,都把创业意识的培养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在创业学教育领域得到了最好的证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视野的开拓,人们对自主创业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现实也提供了十分宽松的环境,但是我国的创业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实践,现实呼唤创业学学科体系的尽快发展与成熟。创业学学科建设急需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资源的支持和努力,大力发展创业学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本研究项目主要进行了创业学国内外发展历史比较、国内外创业学内容比较、创业学国内外院校特色比较、国内外创业学课程体系比较、国内外创业学重点课程比较、国内外创业学教学方法比较、国内外创业学研究方法与成果比较、国内外创业学管理体系比较等。

(一)发展进程比较

西方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其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许多国家甚至在中学阶段就设立与创业学相关的课程,增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业实践。相比较我国,由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对高等教育状况产生影响的原因,创业需求刚刚凸显,与之关联的创业教育才随之起步,不过近几年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速度渐渐加快。就过程比较而言,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完善阶段。在大工业时代的美国,早期创业研究受到“创业已不存在”主流观点的压制而发展缓慢。然而随后的美国大工业经济衰退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兴起并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学术领域接纳创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关学术期刊相继创立,许多学术期刊关注创业学的研究发展。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工作还是描述性的,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都很简单。由于广泛地借鉴战略管理,这一时期创业学很少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此时创业学作为一个知识领域远落后于其他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快速发展的领域。不过随着一些创业学学者从战略、组织行为、财务、经济等视角来研究创业学,创业学开始逐渐流行。由此进入21世纪,美国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

在中国,创业学发展则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简单的职业教育阶段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阶段。

(二)创业学研究主要内容比较

1.创业理论

在创业理论方面,西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很早就对创业学和创新进行了研究。熊彼特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探讨了创新对创业的意义:该模型假设经济均衡状态一直保持到被创业家用“破坏性创造”打破为止,创业的重要前提是瓦解市场均衡,他指出增进创新的主要方式是诸如生产方式、新市场或新产品等的新结合。管理大师德鲁克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对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等问题进行了开启性的研究。此外,其他学者也开始从创新的重要性、促进创新的动力、影响创新的因素以及如何创新方面进行研究。

2.创业教育

在创业学研究中,创业教育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重点。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总结创业学教育的成功失败之处;创业学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对创业学教育情况的实证研究;从效果角度,提出创业学教育对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贡献;回顾创业学教育、企业教育和小企业管理教育领域的文献。这些理论和实证性文章从内容和市场焦点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还有些学者从事创业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业学教育方法的研究,如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进行创业学教育;研究创业学教育的现状,形成了一个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的框架。另外有创业学研究中心每年会对全球的创业学教育现状作整体回顾。一些创业学教育研究着眼于创业学教育领域的其他方面,如性别角度、发掘创业者的潜力方面。

3.创业环境

在创业环境方面,学者着重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等方面研究。思想家韦伯最早将创业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Chell在其文章里指出创业行为是创业家个性和环境条件的函数,并将对创业的解释分为环境学派和人类学派。Sander Wennekers等几位学者的研究表明时间、模式和程度在各个国家差异很大,其原因并不是直接的,他们研究了这些变异性的决定性,给出了一个详细的关于决定性和中间变异性的描述性框架。欧洲学者也在环境影响方面作了较多研究。

4.创业机会识别

关于创业机会识别方面的研究,Venkataraman认为创业机会的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特征、识别、开发和评价三个方面。Jeffry A.Timmons认为创业机会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力、持久性和适时性,并且可以伴随着为购买者或者使用者创造或增加使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Shane等将创业个体和创业机会作为创业研究的核心因素,他们提出的创业研究机会观在发展创业理论和指导创业实践上都产生过极大影响。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了大量的关于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模型。

5.其他方面

除以上几个方面,国外创业学研究还包括创业资本筹集研究、创业学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与方法、公司创业精神研究、创业者素质与领导力研究和女性创业研究等多个方面。在创业资本筹集研究中,风险资本研究成为重要内容。学者们从风险资本融资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获得风险资本的障碍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创业学研究使用了多种工具与方法,如将组织层面、产业和社会层面引入创业学研究;将创业实践带入课堂;将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创业学研究领域;运用经济模型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今后将会有更多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应用到创业学的研究当中。创业精神的研究表明其能够影响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管理、重大财务行为、企业行为和知识创造等。创业者素质与领导力研究一直是国外研究的热点,经济学家奈特关于创业家存在于不确定性的观点吸引了众多学者,此后的行为学和管理学学者开始从个人行为及能力特征方面深入研究。在进行了个人性格特质对创业成功的影响的研究后,学者转向企业家培养和领导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创业者领导力开发和创业领导者塑造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研究重点。性别差异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创业者特征、创业企业融资和创业过程等方面。对女性创业者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创业者心理因素、创业动机和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经验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目前创业动机性别差异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外有学者研究表明,女性创业者在获得贷款时存在隐性歧视现象。

6.国内研究内容

我国的研究者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解决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更加关注过程研究,仅只是呼吁和倡导,确切地证明自己的理论观点的研究很少。虽然过程研究比例很高,但都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分析和探讨。值得关注的是,创业型大学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国内研究者有所关注,而且进行了框架分析。比如,席升阳探讨了“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他按照逻辑性、协调性与完备性的体系化构建原则,提出包含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三大板块,十门课程的“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王雁、孔寒冰和王沛民提出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应以提高国家竞争力、生产率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精神为己任,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创业型大学改造了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和面貌。尽管我国大量研究者探讨了创业教育体系、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及创业课程的设计与大学的转型,但是把这些内容协调、整合起来还需要一个平台和支持系统。

另外在创业学研究中,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国外(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印度)创业学教育,揭示对我国创业学教育的借鉴意义。例如,张竹筠探讨了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任荣伟、申旭斌、张武合作研究了欧美创业教育的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张立艳探讨了印度大学创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特色。

还有一些研究主要涉及对有关创业教育方面术语和概念的界定、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以及高校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演变、对创业教育特点与形式、创业教育理念与精神、创业文化的内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行业、产品、组织及资金的来源等。实际上,这些内容也是创业教育关注的内容。何云景提出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他认为,如果有好的项目和适量的资金,很多大学生都想创业。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系统不完善。要想尽快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水平,一定要构建高效率的创业支持系统。我国创业的主力军应该设定为大学生,他们年轻、有知识、智商高,将创业支持的重点转移到大学生身上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创业支持系统由知识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和政府支持系统构成。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国内外比较

本研究主要比较了美国、印度和中国的创业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在美国,以巴布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创业教育除正式课程外,还包括非课程式的教育。这些美国高校本着培养学生创业式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能力的目标,所采用的是集中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在印度,创业课程体系是与其他课程整合在一起的,并设有创业中心。在中国,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高校已开设相关课程。国内不同的创业中心设置的创业学课程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创业中心所属的学校特征,以及学校所处的位置有非常大的关系。

美国创业学教育大部分由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印度,创业学课程有三种形式:研究开发项目、实验室、定期的研讨会。国内大学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授为主。

(四)国内外创业学教育院校特色比较

在美国,开设有创业学课程的商学院较多。美国排名前十的创业学学院大部分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开展创业学教育,其他也有一些大学在商学院下面开展创业学教育;且授课老师有创业经历的比例相当高,各学院创业教育也表现出鲜明的不同倾向。欧洲也有较多独特模式的商学院。印度则以科技类的创业学教育为主。

国内实行了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模式,依托的院校具有不同特色,部分秉持着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除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航等几所著名高校专门设立创业研究中心外,大部分大学都将创业学相关教学研究设立在商学院下面,表现出鲜明的商业创业倾向。项目组注意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大学与国外知名创业学教学机构交流渐频;社会人士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新创立的中小型公司每年维持较高速度增长;各种形式创业大赛纷纷展开,在一些国际比赛中,中国代表队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的理论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了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如何在中国开展创业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思路。与类似研究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吸取了国外创业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国内创业学教育环境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创业教育应该为现实提供什么样的理论支持,建立一套什么样的创业学课程体系,配备何种水平的师资,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建立何种非课程配套体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