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研究生教育质量、效益、培养模式研究

上海研究生教育质量、效益、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看,研究生教育还将出现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大发展到来之前,研究、了解上海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效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情况,为上海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奠定基础。该项工作开展后得到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度评价,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质量的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研究生教育质量、效益、培养模式研究

张慧明[1]

上海研究生教育已从只考虑数量的发展,转变到既要扩大规模、增加数量又要提高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高水平发展阶段。从目前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看,研究生教育还将出现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大发展到来之前,研究、了解上海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效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情况,为上海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把上海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上海高校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1.研究生的质量情况

(1)对上海研究生质量的初步估价。

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由于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力,所以目前上海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还比较好,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对研究生的质量表示满意、需求也很旺,目前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已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在国家项目中实际负责的80%是研究生,流动编制的80%是研究生;高校的很多学科带头人都是研究生在担当,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很多重大建设项目的负责人都是研究生,如上海国际机场、金贸大厦等重大工程建设的负责人都是研究生。

②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反馈的情况表明,研究生日益成为各培养单位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几乎所有重大的科研项目和获奖项目都有研究生参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作。

③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奖看,上海获奖数量有所增长,从1999年的10篇增加到2000年的11篇,虽然全国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总篇数没变化,但上海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增加了。上海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但数量增加,学科门类也在拓宽。

(2)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探索。

①建立了研究生论文质量保障机制。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998年开始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上海高校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学位论文双盲评议”工作。该项工作开展后得到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度评价,认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质量的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从学科建设入手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从学科建设入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国家和上海在进行学科建设中得出的普遍规律。全国已经开始了两轮重点学科的建设,上海第四轮重点学科的建设已经启动。不管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和评价,还是上海重点学科的建设和评价,都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上海高校的情况看,基本都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研究生培养促学科建设,过渡到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特别是能代表各校水平的、有鲜明独特的学科优势、学科交叉、渗透力强的重点学科的建设,进入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水平发展阶段。

③将研究生培养与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将研究生的培养与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是近年来很多学校的改革举措。一些学校在研究生招生的时候,就考虑选拔招收合适的生源与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相结合。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创造条件,吸引科研机构和综合院校非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来校攻读医学遗传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博士学位,由于这些学生数理化的基础扎实、跨学科学习的条件好,容易在学科的边缘处出成果。这样既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又支撑和扶植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④将研究生招生与导师承担基金课题相结合。将研究生招生与导师承担基金课题相结合,这一做法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明确规定:既无基金项目又无经费来源的导师原则上不予招生,保证了研究生有高起点的选题来源和必要的经费补充。这一做法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⑤改革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校都在对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归纳起来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淡化博导概念,强化岗位意识。如复旦大学提出“按需设岗,保证质量”;原上海医科大学提出“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按需设岗,竞争淘汰”。二是建立了导师动态管理机制。交大准备在研究生收费后,实行导师聘任制;华师大实行了导师三年一次的述职制度;同济、财大等学校把导师素质的提高落实到学科的建设中。三是严格导师遴选制度。同济为了保证导师遴选的质量,设立了副导师制;华师大制定了不同学科导师的遴选标准。

栟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调整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二是狠抓教学手段的改革;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为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学科结构调整。

①进行了学位层次结构的调整。根据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各高校特别是有研究生院和被列入“211”工程的学校都在调整研究生的层次结构,提高博士生的比例。全市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逐年提高,1978年为1暶26.97, 1990年为1暶10.72,1997年为1暶1.97。目前,复旦、交大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基本上达到了1暶1,博士生与硕士生之比为1暶2。

②进入了学科结构调整。根据上海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学科设置、结构与布局的要求,以及人才市场对不同学科的需求,合理协调各类学科研究生的比例,扩大管理、经济、金融、贸易、计算机、通信、材料、生物工程、医药等方面的招生名额,扶植和支持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1995~2000年的这5年中,上海研究生招生数增长最快的学科门类分别是:经济学从1995年的678人增至5 028人,增加了7.4倍;其次是工学从1995年的2 341人至9 335人,增加了3.99倍;再次是理学从1995年的955人增至3 665人,增加了3.8倍;医学也增加很快,从1995年的608人增至2 160人,增加了3.6倍。从这两年获全国优秀研究生论文的学科看,也与这几年上海研究生招生数增长最快的学科门类相吻合,证明了上海市教委和各高校对研究生的学科结构调整基本符合上海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学科设置、结构与布局的要求及人才市场对不同学科的需求。

③人才培养规格类型及知识结构的调整。按照现代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趋势对高层次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新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同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一是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专业学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生教育日趋多样化;二是在培养方式上,课程学习与独立研究有机结合;三是重视跨学科的课程和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四是强调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作为一个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应掌握人类全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2.研究生的培养效益

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既要讲求经济效益,更应讲求社会效益。在数量、结构、质量上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本身就是效益好的表现。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衡量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往往要通过某种中介来实现,有许多因素很难量化甚至不能量化。在调查中大家一致认为,研究生的培养效益不能按“投入产出”或简单的“师生比”来计算;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生的主力军,是一个很大的人力资源,把这部分人才资源用好了,你投入的将比回报的大得多。如何才算用好了这批人力资源呢?大家认为主要是导师要有科研项目,特别是大的科研项目。根据这些特点,分析和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效益更多的、更重要的是看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力度,特别是通过对博士生的培养,使一批培养博士生的学科能迅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所以,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博士生培养的质量、效益与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大、学科建设水平高的学科招收的博士生应该更多些。当然总的来说,研究生教育在宏观和微观上也有个增加规模效益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就是根据上海及全国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研究生教育总体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从微观上看,就是各培养研究生单位要有一定的规模。

(1)上海研究生的总体规模。

研究生的总体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是办学效益高的具体体现。上海共有22所高校加上军队院校共24所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硕士学位点703个;共有21所高校加上军队院校共22所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博士点278个;校均在校研究生1 029.8人;规模效益在全国是好的。但由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多学校都反映研究生的供求比基本上是1暶3,即三个单位要研究生而学校只能满足一个单位的要求。而由于计划的控制,尽管各高校有条件增加规模,但实际却无法扩大规模。最典型的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该校扩招的潜力还很大,该校后勤保障完备、培养条件优越,学校购买了价值约5.7亿元的仪器设备。另外从该校的导师队伍和学科建设水平来看也有相当的实力,学校40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承担了国家、军队、上海市科研基金课题300余项,获准科研经费5 000余万元,有45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3项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像这样的学校还不少,所以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还是有可能的。

(2)各培养单位的规模。

①上海各高校硕士生规模。上海高校硕士生的平均规模是较高的。1995年全国约有1/3的高校只有一两个博士点和5个以下的硕士点,而上海原5所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的硕士点都在60个以上、博士点基本都在30个以上;其他高校除了音乐学院、戏剧学院、体育学院等特色学校低于5个外,其他高校都在5个以上而且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所以各校硕士生的规模是不错的。

②上海各高校博士生规模。上海高校博士生的规模就很不均匀了,只有1个博士点的学校6所,10个以下的学校12所,上海高校的博士点基本集中在10所学校,特别是原5所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学校中,这些学校的博士点都基本达到30个以上。如果政府能稍微作些调整,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对这些学校有博士点的学科的投入力度,并增加这些学位点的招生规模,这样上海博士生的规模效益将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3.研究生培养模式

(1)导师制。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有:一是基本上实行导师制,即一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现在很多高校强调集体指导;二是课程与论文并重;三是以校内培养为主的比较传统、封闭、单一的培养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近几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不同门类、不同类型研究生的需求,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路子,以便培养的研究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归纳起来上海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二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

(2)“协作式”。

“教—产—研”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式,国外称为“协作式”,它比较适合于应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这种模式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医—教—研”一体化的模式,成功的原因是医院与学校是一个系统,医院是大学的附属单位,学校的研究功能、教学实习的功能都在医院,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可直接被应用;而工学门类下的“教—产—研”相对来说做得就差些,许多高质量的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不在同一体制下,也还有风险投资等原因。“哑铃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留学人员在国外一流实验室工作的优势,在国内和国外分别建立实验室,跟踪国际前沿水平开展科学研究。

(3)中外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

中外合作培养研究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上海高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全国看中外合作培养人才,一般只在本、专科层次上,而上海已发展到了研究生阶段。目前上海有6所高校(复旦、交大、同济、财大、海运学院、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共11个硕士点与国外合作培养研究生。

这种模式也基本上是“课程与论文并重”。但不同的是,它的课程比较先进,教材是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国外教师直接授课,研究生的研究或实习有2~5个月是在国外的企业或公司进行。由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法引进来,由我国高校的优秀教师与国外的教师一起共同培养,所以起点高、见效快。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刚从交大独立出来)通过几年的合作办学,办学水平大大提高,在“培养MBA的亚洲排名榜”上,是中国内地唯一进入前25名的学校,排名第17位。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已有三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外语水平高、计算机能力强、研究能力强,“每个毕业生都能很好地发展,工作好、收入高”,这是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杜谦副院长说的。同济的中德学院今年才有毕业生,中德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陈教授说:“中德学院由于今年才有毕业生不能就作评价,但可以肯定这些研究生质量很好,并准备招收博士生。”所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考虑如何把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好经验,借鉴到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中来。

二、实现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向质量、效益为主的方向转移

1.提高上海研究生办学效益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上海研究生的办学效益,必须贯彻分层次办学的原则,走相对集中、重点建设、横向联合、特色发展、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之路。

(1)办好研究生院。

办好研究生院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在有限资源和条件下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有效途径。5所有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博士点数是上海其他所有高校的1.5倍、博士生数是2.27倍,硕士点数是1倍、硕士生数是1.46倍。研究生院集中了大批优势学科,易于形成学科群体优势效应,学科综合优势明显,有良好的科研实验基地和强大的科研实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已是高等学校、上海乃至全国开展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主力军。5所研究生院已为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各项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办学效益也是高的。

与此同时,为了和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地位相匹配,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除办好已有研究生院外,通过评估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新的研究生院,发挥集团优势,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效益。

(2)坚决贯彻分层办学的原则。

坚决贯彻分层办学的原则,建议上海研究生教育可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级教育、六个层次来宏观规划设计上海高校的建设,如图1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这六个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明确目标、规定任务,以利于在各自层次上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从宏观上形成“整体优化”的高教结构系统。

img112

图1 上海研究生教育的三级教育和六个层次

当然,各个层次的学校通过评估,根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其层次是可以变化的。

(3)建议试行研究生拨款的转移支付机制。

现在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是由国家统一标准一次性下达到各培养单位。培养费的标准是博士生中文科1 500元/人·年、理科2 000元/人·年,硕士生中文科720元/人·年、理科1 020元/人·年。在调查中很多导师都认为,这些经费的下达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由于有培养费,很多没有项目的导师还在带研究生,这样造成导师太多、培养效益低、培养质量也不高。建议把这些培养费变成项目,由导师申请,这样有科研课题又能申请到项目费的导师应多招研究生,而没有科研课题又没有项目的导师就不能再带研究生,从而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一个导师就带两三个学生的低效益的办学状况。另外,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一个好的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项目是很难做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的。在国外有大项目的导师带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博士生,博士生再把一些大的项目分成小的项目给硕士生做,所以博士生下面又有十几个硕士生。几年下来课题完成了,人才也培养出来了,而且质量好、效益高,所完成的项目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形式值得我们借鉴。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陈副院长说,他们准备试行这种模式。

2.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院建设的同时,要加强质量意识,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强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集中精力搞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使上海研究生教育在上质量、上水平、促改革、增效益等方面上新台阶,为全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作示范。具体做法是:

①继续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双盲评价”工作。在调查中很多导师都反映说,最能反映研究生质量的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这也反映了导师的水平。目前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所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双盲评价”工作有效地保证了上海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致好评,今后应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②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保证是在开题阶段,开题报告做好了,学位论文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③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学科建设是学校的基础建设,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这已成为教育行政领导和各高校的共识。为了进一步抓好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一定要抓好学科的评估工作,使重点学科的建设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这将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因为重点学科点的建设是一种投资行为,就必须有效益观念,即对重点学科作出的贡献与其占有投资和人力等资源之比应进行评价。这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与基础,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益的关键和基础。

重点学科的评估应包括哪些内容呢?借鉴国内外对学科评估的做法,主要应包括科研项目的等级、科研经费情况、学科带头人及其梯队的情况、研究生的培养情况等。

由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水平的高低除了学生的素质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研究视野、研究水平,能否提出开拓性的学术方向和研究课题;取决于导师及其所在学术群体的科研基础、学术水平,能否站在本学科前沿,能否为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解决重大科技关键问题;取决于培养单位和学科的整体优势,是否具备进行高水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条件,是否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与育人环境,这些因素与学科评估的内容相当接近,是否考虑把研究生培养的评估与学科的评估结合起来,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应与市教委科技处联合做这件事。

以上是上海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办学效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最好有可能对上海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一次调研,以便能全面摸清情况、提出对策,使上海研究生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全国研究生教育与改革作出示范。

(刊于2000年第3期)

【注释】

[1]张慧明,上海市教育科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