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这种加大专业硕士招生的趋势形成了各个高校多种类型研究生并存的局面,给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就是文中所讨论的这种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能使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学校定位的多层化、个人发展的多样化等要素得以有机结合与有效实现。

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 李纯青 苏 兵 杨 倩 赵琦元

摘 要 结合国家加大专业硕士招生的趋势及各高校多种类型研究生并存的局面,在分析国内外各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及我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校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按照顶层设计、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信息共享平台的思路来进行考虑,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培养目标定制化、培养方案多元化、教学师资优势化、组织管理综合化。

关键词 培养模式;教育目标;培养质量;多种类型研究生

自2009年教育部临时增补5万个专业硕士的招生计划开始,教育部就踏上了“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的征程。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招生单位要在2009年基础上按5%~10%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2010年考研报考人数140万人,招生人数46.5万人。而2011年全国招生规模变化不大,预计报考人数与2010年基本持平,唯一的变化是报考成分将会有所变化,会有更多的考生选择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报考人数将有所下降,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将进一步增加。虽然2011年研究生的招生总量目前尚未明确,但有专家预测,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继续向专业硕士倾斜,将5%以上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名额转移至专业硕士的政策计算,2010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1万人,增长16%,2011年招生规模将接近13万人。

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比如MBA、工程硕士等。其设置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业硕士就有其必然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而国家加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是一个趋势。专业硕士目前共有38种,仅2011年就新增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19种。而工程硕士又包括很多领域,比如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硕士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国家这种加大专业硕士招生的趋势形成了各个高校多种类型研究生并存的局面,给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内外常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国内常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常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以下三种:

(1)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复合型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整合各自的目标和优势,将生产、教学、科研等活动融为一体,为研究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如校所或校企结合等。

(2)“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这就是文中所讨论的这种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为做到资源共享会将专业基础课打通来上,然后在专业方向上进行分类,作出自己的特色。

(3)基于分层定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能使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学校定位的多层化、个人发展的多样化等要素得以有机结合与有效实现。基于多样化的高校分层定位有效模式以及多维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分类研究至少应考虑下列因素: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结构,高等教育三大职能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效组合与匹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高级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

2.国外常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英、美、德、日四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各具优势,在相互借鉴与交流中大致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产官学”一体化等四种主要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与组织管理上各具特色,具体见表1。

表1 英、美、德、日四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img20

美、英等国注重通过基础课程与科研的结合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日本则更倾向于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和依靠工业研究中心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学徒式模式,显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而独立、自由的组织管理则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正是德国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然而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还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改革。

二、我校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路

到目前为止,经济管理学院经过30年的发展,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物流工程”、“项目管理”、“MBA”三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属于“工程硕士”专业型硕士的两个不同领域),尽管已有10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但仅在2010年就新增两个一级学科、两个专业硕士点,如何在有限的师资、经费和设施下整合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培养好多种类型研究生成为我院研究生管理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工作,首先要思路清晰、规划先行,然后再能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及组织管理等具体的培养模式。思路上应该按照顶层设计(含使命、愿景、企业文化和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基于流程优化的人员和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信息共享平台四个方面来分别考虑。

1.明确顶层设计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明确的顶层设计,只有顶层设计清晰,才能使整个工作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发挥。顶层设计对一个学院来说,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使命和愿景

根据历史特色和经管学院特有的文化,在回顾历史和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明确经济管理学院的使命和愿景,使每一个教师、学生以及利益相关者都很清楚,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能像一个人一样团结起来,步调一致。

(2)理清现状(清楚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现在经济管理学院在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的优势是历史较长、特色鲜明、团队成员年轻有朝气、氛围和谐、领导班子团结等;劣势是人员整体水平需要提高、班子成员之间部分思想需要统一、发展太快过程中带来的问题需要及时消化等;机遇是学科布局基本完整、学院在学校的支撑作用显著、专业硕士呈增长趋势;威胁是竞争相对激烈、需要深入调研、尽快在同类院校中实施差异化战略,从中脱颖而出。

(3)营造和谐、愉快的企业文化

经济管理学院经过近30年的发展,长期形成了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每个成员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一个无边界的发展平台、一个好的教练、一个爱与支持的氛围”企业文化,这为学院的发展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清晰职业生涯,形成好的职业素养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每位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们都发展了,学院才可能有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一直朝着为每位有理想、有志向的教师提供一个无边界、无天花板的发展平台而努力,引导教师将每一项任务都当做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调整好每位教师的积极心态,不但引导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任务,同时引导教师敬业并自动自发地多做一点,同时在平时工作中也要做到很好地沟通与协调、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学院的各项工作得以出色完成。

(5)制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

在以上四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全员参与的学院整体发展规划,通过反复讨论与协调,形成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3-5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类型研究生发展规划的制定。

2.完善校院二级管理组织结构

完善校院二级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尤其是要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流程,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以高效、高质培养为目标,以结果为导向来进行组织结构的搭建。以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管理中心为例,校院二级管理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学校一级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应该由主管校领导、研究生部领导及校学术委员会的专业人士组成,最好是单数,这样便于决策和表决。研究生部应该有专人负责专业硕士学位的领导和人员。

img21

图1 校院二级专业硕士管理组织结构

学院一级的管理中心设正、副主任及执行主任各一名,通常主任由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担任,另设执行主任一名,专门负责专业硕士教育管理中心的日常运行。学院一级的管理中心下设三个专业硕士和一个综合办公室,由执行主任统一协调三个专业硕士的工作,综合办公室配合三个专业硕士管理中心进行专业硕士的招生、面试、教学、毕业答辩等工作。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任何组织的顺利运行都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在这方面需要在管理机制上兼顾运行、动力、约束机制,即在充分认识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规律、保障其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发挥利益驱动机制,不但要用政令推动,而且还要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时发挥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等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化技术与手段的出现,给组织的高效率管理和沟通带来了方便,这里的信息共享平台特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指学生信息共享平台;三是指企业或用人单位信息共享平台。

三、我校多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我校多种类型培养模式需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组织管理等方面采取多样化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培养目标定制化、培养方案多元化、教学师资优势化、组织管理综合化。

1.培养目标定制化

培养目标定制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及学员的具体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个性化设计,以班级为单位,不同的班级,可有一些全院打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要有教育部要求的学位课程,也可根据学员的特点进行培养目标的定制化,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定位。比如MBA教育中,可以高级管理咨询师为培养目标,直接培养管理咨询公司急需的人才,也可以数据库营销师为培养目标,专门为具有企业级数据仓库企业培养专业营销人员等。

2.培养方案多元化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培养方案,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有利于用人单位欢迎的培养与评选指标体系;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制定上需要将相应的课程及实践、实训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3.教学师资优势化

既然要做出特色,就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资源,鉴于我院目前的发展水平,我们可以考虑在师资力量安排上进行“333”制的配备,即30%的本院优秀师资、30%的其他学校师资、30%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这样不但会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很快会将自己的师资队伍带起来,既培育了自己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又充分发挥我院大批企业兼职教授的优势资源,并且也培养了自己的师资队伍,可谓一举多得,真正做到“双赢”或“多赢”。

4.组织管理综合化

在激励与考核方面需要组织管理的综合化,不但要兼顾运行、动力、约束三大管理机制,同时也要根据校、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有效的激励考核措施,使多种类型研究的培养模式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结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以每年30%的增幅进入超常规发展的快速扩张期,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国家或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我校实际,结合我院的优势和特点,创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我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及管理模式,做到培养目标定制化、培养方案多元化、教学师资优势化、组织管理综合化。

参考文献

[1] 吴晓求,宋东霞,安志伟.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7.

[2] 刘军跃,余运胜,黄伟九,等.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18.

[3] 胡义秋,詹林.创新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最优化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9):56.

[4] 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

[5] 余勇.浅析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6):202.

[6] 李利华.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内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