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贫困大学生的成才过程,困难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贫困大学生的成才过程,困难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习成绩来看,贫困学生中在学习方面反映出较严重的两极分化。此外,有36.67%的同学把主要业余时间用于勤工助学。勤工助学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问卷中有的同学表示勤工助学让自己锻炼了吃苦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勤工助学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此外,泡面成为大学生的主食,有的大学生甚至仅以泡面度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也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大学生处在成才阶段,他们的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锻炼身体,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大学生成才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大学生成才,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活动。大学生成才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开发素质、提高素质的活动,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人才资源开发的活动。大学生的成才过程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德智体美作为大学素质提高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特殊群体的贫困大学生成才的环境和条件不好,成才的机会较少,素质的培养也相对困难。

困难大学生多来自贫困地区,主要是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相对城市的教育而言比较落后,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从每年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中可以发现,西部省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偏低。

通过分析问卷,我们试从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入手,对其专业知识学习和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研究。总体上我们认为高校贫困生学习状况有如下特征。

从学习动机来看,多数贫困大学生有着明确的目标。调查中有46.67%的同学表示学习的主要动力是“有一个好的前途”,另外有16.67%的同学表示家人的期望是自己的主要动力。可见,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家都有较为准确的自我价值定位,即通过学习摆脱贫穷。这不仅是其自身的理想,也是家人所赋予的深切期望,因此他们普遍都具有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的群体特征。

从学习成绩来看,贫困学生中在学习方面反映出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绝大部分的贫困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有少部分的贫困学生由于过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而导致无心学习,荒废了学业。另外贫困学生对成功具有较高的期望,所以他们都是比较勤奋刻苦的。正是因为他们的贫困现状使他们对成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急切希望摆脱现在贫困的生活局面,进而回报父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而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努力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也就更加勤奋刻苦。从问卷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虽然经济条件艰苦,但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并未因此影响学业,而是自强自立,奋发向上。有76.67%的被调查者获得过各类表彰,体现了很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从学习时间的分配来看,贫困大学生的时间分配大多较为单一。受访者普遍把主要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有53.33%的同学在业余时间把“阅读课外书籍”作为最主要的业余爱好,可见其学习的刻苦与迫切;当然这也与其经济条件有限,尽量为节省开支而压缩娱乐休闲消费有关。此外,有36.67%的同学把主要业余时间用于勤工助学。有相当多的学生每周打工,时间在8到14小时左右。这表明大学生们正努力依靠自身劳动来减轻家庭负担,以支持自己完成学业。勤工助学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问卷中有的同学表示勤工助学让自己锻炼了吃苦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勤工助学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可见,与同龄人相比,贫困生能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并磨砺自己的顽强意志。

学习是构成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学习呈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就大学生而言,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是大学生的重要职责。肩负起学习职责,完成好学习任务,需要有主客观条件的配合。从主观方面说,大学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刻苦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从客观方面说,大学要有适合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教育措施。

新世纪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年代的到来。在我国,科教兴国是将长久施行的基本国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可以说,在未来的国力竞争中,哪国赢得了知识人才,也就意味着哪国将赢得超额的财富,乃至政治、军事、经济的全面繁荣。因此,对于21世纪的我们这代大学生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

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为2000多万,已于去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今这个数据还在稳定地增加。那么,在我国,这么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现状如何呢?

综观现在各个大学校园,学生的活动非常丰富和活跃,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羽毛球协会、文学社、女生协会等等,各种活动给校园增添了活力和欢乐。看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如何:饮食无规律,由于起得晚,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来都不吃早餐,一日三餐压缩为一日两餐,甚至一日一餐。此外,泡面成为大学生的主食,有的大学生甚至仅以泡面度日。睡眠不足:在大学里,通宵变得极为平常,通宵学习者有之,通宵上网者有之,甚至连通宵打牌者亦有之。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当代大学生主要有这么“几躁”,浮躁、急躁、焦躁、烦躁、暴躁等,归结起来就是精神上的躁动和空虚。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现实要复杂得多,矛盾也突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观上想驾驭社会的能力尚达不到,愿望与能力的矛盾就出现冲突。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也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国大学生人数是持续增长,而大学生就业率却是居下不上,每年高校不断地扩招,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社会的需求却未增加,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现在这个社会是大学生供过于求,以至于大学生自身的价格低廉。

大学生学习现状的主要表现。首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其次,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把学习视为苦差事,千方百计逃课;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再次,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另外当代大学生还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听课困难。部分学生缺乏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又不能适应大学里边听、边记、边思考的课堂学习,常常是感到进度太快抓不注重点。加上大学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与教师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十几个课时下来便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失去信心。学习信心和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主动性。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听下去,这就导致学生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而且也影响到教师讲课的质量和激情,从而使教学这个环节变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的等价交换观念和其他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他们看到许多人通过各种手段赚钱,他们也想。但是他们现在太年轻,一无所有,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于是他们就去闯世界,可以说在校园的时光拿去闯荡还是有点儿可惜的,因为他们是盲目的。但是否应将原因全部归结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中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陈昌贵教授认为,对于学术的浮躁化、高校学术氛围的消弭和大学理想的丢失,我们不能完全将责任推之以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的不适应状态。特别是一些刚从家长老师严格管束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的大一新生,思想放松,缺乏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浮躁,当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开之后,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就有了可乘之机,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大学生有这样的观点:单纯的搞学习是死学,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以便将来找份好工作,而在大学里真正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很少。不可否认,许多人还是认真学习的,但绝大多数人学习仅仅是为了拿奖学金或是争取免试研究生的名额。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出现上述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还有些学生受到读死书无用论的影响,干脆就不看书,到其他地方消耗时间。还有不少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失败或者遇到失败时有严重的不良心理习惯,如逃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下形成了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这些都加剧了不良的学习风气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