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上海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成才路径

浅析上海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成才路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作为上海生源,虽然总体水平较为良好,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其中以单亲和低保家庭为主。这种“心理贫困”现象尤其较多存在于从农村、多子女家庭考入上海高校的同学们。特别是在上海的困难生家庭中,单亲家庭占到了绝大部分。大多数考入上海各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考生,他们的应试能力很强,但是面对英语和计算机这样的科目就大为头痛。

浅析上海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成才路径

杨超雄

(上海政法学院 201701)

一、上海高校贫困生的概念、界定以及概况

(一)高校贫困生的概念

高校贫困生是指基本因为家庭因素(如父母经济收入匮乏、家中多子女)而导致一定的经济困难,甚至在生活上未达到社会认定的最低生活水平,长期处于经济窘迫状态,并且有可能因此引发学业困难、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健康缺失的在校贫困大学生。

(二)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高校贫困生一般分为一般困难和特别困难,基本按照家庭经济收入来划分等级和界定。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对困难生的界定标准为:对于城镇户口,家庭人均月收入450元以下为特别困难,家庭人均月收入675元为一般困难;对于农村户口,家庭人均年收入3 200元为特别困难,家庭人均年收入4 800元为一般困难。

(三)上海高校贫困生的概况

截止到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为2 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达到527万人,占全区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3.06%。而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吸引了各地优秀的莘莘学子,在上海高校扩大招生和本地生源有限的大背景下,上海高校的外地生源的数量也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很多高校的外地生已经达到一半以上,而这些学生不少是来自不发达或农村地区,家中子女较多,经济大多较为贫困。而作为上海生源,虽然总体水平较为良好,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其中以单亲和低保家庭为主。

二、上海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概况和产生原因

(一)上海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

提及学校里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卑。很多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在踏入上海、走进大学伊始就很可能产生自卑的情绪,并且伴随着迷茫和无所适从。随着大学生活的步步深入,心态没有及时调整好的贫困学生更有可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学习成绩的不稳定而产生焦虑、孤僻、多疑、嫉妒、自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由经济贫困而引发“心理贫困”。这种“心理贫困”现象尤其较多存在于从农村、多子女家庭考入上海高校的同学们。

(二)上海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产生的多种原因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是就是经济原因。虽然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和助学贷款并且伴随之后有一系列的帮困助学项目,如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俭学和专为贫困生设立的励志奖学金等。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多数贫困生来说,来自家庭的重大的经济负担还是时刻影响着他们,况且勤工俭学职位有限,奖学金也不可能惠及每位贫困生,因此经济上的贫困,还是给贫困生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面对周围穿戴光鲜、用iphone手机和ipad电脑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一些在此之前从来都没有碰过电脑的孩子们有可能就会产生迷茫和自卑的心理。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贫困生心理健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来自农村的贫困生都成长在多子女家庭,加之家庭条件较为贫困,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关爱都不一定能时刻得到满足。在和从小就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众星捧月的城市富裕家庭同学相处的时候,面对他们的小资情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很多贫困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处境和生活产生不满,开始怀疑从小到大一直遵循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家庭的变故不仅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带来经济上的困难,还会有心理上的创伤。特别是在上海的困难生家庭中,单亲家庭占到了绝大部分。这些孩子普遍较为早熟,有人腼腆内向,有人外向活泼,但是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的同学性格较为倔强冷漠,对周围同学缺乏主动友好沟通的能力。我在辅导员带班工作中就接触到一个案例,有一个女生寝室,其中三个人都是来自单亲家庭,她们无论吃饭、上课都是形影不离,和班上其他学生甚至同寝室另外一个女生从来视如陌路,不理不睬。导致那个一直被孤立和欺负的女生实在忍受不了,不得不申请调换寝室。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较为难以接近,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再加上经济困难的原因基本上来自父母离婚,家庭破裂,父母一方带着自己艰难度日,很容易产生对另一方的憎恨和对社会的埋怨。

社会的影响和压力也是导致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同学们不可能一直都待在学校不出门,家住上海或在上海有亲戚的同学可以每周回家过周末,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可是很多外地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外地生在节假日游览上海的时候,有可能会遭到某些“以貌取人”、“以钱待人”的行业人员的歧视和奚落,而更加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

三、高校贫困生的行为特征以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的学习能力

大多数考入上海各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考生,他们的应试能力很强,但是面对英语和计算机这样的科目就大为头痛。由于囊中羞涩,电脑、电子词典等比较先进的自学工具他们无力购买。这样在大学一开始,他们学习某些课程就与其他同学存在着起点的差异。

虽然各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都很到位,但是学生从进校递交申请表到审批成功再到最后的经济补助是需要长达几个月时间的,很多贫困生上交了七拼八凑的学费之后生活费就所剩无几,面对上海的高物价高菜价无力承担,因此一入学就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打工机会,多为家教和临时促销员,这些工作都大量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再加上高中时期对老师的授课非常依赖,而导致无法很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业。

(二)高校贫困生的交往能力

作为一个青春而富有朝气的群体,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往、追寻友谊和爱情的。贫困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同样追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是他们由于生活拮据,英语、计算机基础较差,要么为了生活费忙于奔波,要么为了学业埋头苦读,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人交往、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大学里有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各种非常有趣的学生组织,也会经常举办同学们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等,这都是结交朋友、扩大交际圈的好地方。可是对贫困生来说,几乎没有人在大学之前受过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加上大多对自己不自信,这让他们在学生会和社团的人才选拔中很难脱颖而出,进入这些组织。这又大大缩小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的途径,基本上只是跟同寝室和住得比较近的同学有交往。

(三)高校贫困生的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尤其要受到关注。当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发生以后,记者采访马加爵,他就说到,他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的,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老师和父母的骄傲和宠儿,因此自我意识非常强,抗挫折能力很低。

同样,在大学毕业之际,面对就业,贫困生们有可能会承受比普通同学更多的挫折。考研深造对很多家庭经济有能力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提高学习规避就业压力的选择。而对于贫困生来说,经济上的巨大负担让他们在生活中举步维艰,有时甚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考研梦想,而选择工作,早点儿为家里赚钱,减轻负担。在就业的过程中,很多贫困生由于没有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自身在自信、风度方面也有不足,还有就业单位和学校有本质的不同,在面试过程中,不会因为你贫困的身份而给你很多优待和帮助,所以就很难找到一份父母和自己所期盼的能改变家里生活条件的薪酬较高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很多来自外省市的贫困生们,他们四年前都是带着父母的期盼和乡邻的羡慕来到上海求学的,临近毕业,并不想回老家,而是想扎根上海,做一个新上海人。可是上海的人才引进政策是十分严格的,很多达不到标准又没有足够经费可以供自己在上海生活的学生只能最后失望无比地回到老家,搁浅自己的上海梦想。这种巨大的心理失落感也是对抗挫折能力的一个考验。

四、如何引导贫困生成才发展

(一)积极引导贫困生,使贫困成为其成才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知识改变命运都是一个真理,可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贫困生的出身并不公平,但是既然已经踏入大学,那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改变自身命运的筹码。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颗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心,自尊、自强、自立才是通往独立和成功的正确道路。

(二)完善帮困助学制度,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不要让贫困生从“经济贫困”引发“心理贫困”

“经济贫困”的可怕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的,而如果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导致心理健康缺失、性格扭曲,那影响的是今后一生的道路。帮困助学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心理上、人格上的引导和帮助,要使其正视自己,真正强大起来。学校可以以沙龙、心理辅导等各种方式走进贫困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缺的是什么,而不是冬天送被子夏天送饮料那么简单。对于想进入学生会、社团组织但又不自信的同学悉心指导,帮助他们跨出第一步,给他们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创造更广阔的天空。

五、结语

上海高校贫困生确实需要更多的关怀,但我们不能只是把他们当做弱势群体而看待。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在经济上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而在心理上、成才发展上忽视。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我们不仅要想办法让贫困生们吃饱穿暖,不要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关怀和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帮助他们达到最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