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贫困生的消费来源,困难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高校贫困生的消费来源,困难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由家庭供给,90.25%的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由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校外兼职等方式提供部分生活来源的学生分别占3.53%、80.34%、6.13%、1.3%、20.52%。此外,这些数据还反映出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比例较低,虽然学校不断地为学生拓宽勤工岗位,但是这一速度还是跟不上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加。在受调查的困难学生中,每月支出的70%基本用于一日三餐。

在我国高校全面实行并轨及扩招后,高校贫困生逐年增长。深入了解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状况和生活状况,对于培养贫困生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其正确理智地消费、满足贫困生的合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超前消费的现状和特点,深入研究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从培育消费观念、注重环境引导、加强心理支援、关注消费教育、鼓励助学活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贫困大学生群体也开始受到个人、学校、社会、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关注贫困大学生,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通过研究高校贫困生超前消费观念、行为,有利于深入了解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状况和生活状况,从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培养贫困生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其正确理智地消费、满足贫困生的合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与新收费制度实行的情况下,伴随着扩招后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或城镇下岗居民家庭,他们上学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导致这些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比较突出。这是一个较大而且特殊的消费群体,它们的数量基本上占到了各校大学生人数的20%—25%。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严重影响着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以及大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使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收到积极成效,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与消费状况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笔者对某高校的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走访,调查结果较全面地反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分析说明,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大学生还是纯消费人员,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提供。而贫困生大多是来自收入较低的家庭,很多家庭难以承受大学生的支出。44.1%的贫困生认为其所在家庭不能承受其求学所需,37.4%的贫困生认为其所在家庭勉强能承受。贫困生的主要消费来源依然是父母提供,但与非贫困生消费来源分布比例的比较发现,贫困生的消费来源更多样化,尤其是贫困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消费来源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在经济上更独立。另外贷款和奖学金也在贫困生消费来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贫困生的消费来源主要靠家里供给,自身和学校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学生的消费水平是指除去开学时缴纳学费以外的日常开支。在被调查的困难学生中,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13.20%;300—400元之间的占47.87%;400—500元之间的占35.73%;500元以上的占3.20%,由此说明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月生活费在300元到400元之间。仔细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每月的消费支出占其家庭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为了保证学生的消费,不少家庭必须压缩家庭开支,甚至要拿出原有的积蓄来维持学生每月的消费。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各项目所占比例及其组合方式,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包括生活消费、娱乐通讯消费、人情消费等多个方面。全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学生每月消费构成中,较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他们的最大消费是用于日常饮食,其次是交通、通讯和穿着,学习消费和娱乐消费差不多持平。本次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消费结构调查主要分为基本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习资料、能力培训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和感情消费(人际交往、恋爱)等几个方面。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伙食费每月约350元,休闲及娱乐消费(电话费、上网费)、感情消费这些其他消费大概在每月50元,学习消费每学期大约300元。在谈及“你拿到下个月的生活费有何打算”的时候,回答“先存一部分,再做其他打算的”同学只有56.60%,而无安排或者全部花光的所占比例高达43.3%。可见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也就是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的同学影响而产生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由家庭供给,90.25%的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由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校外兼职等方式提供部分生活来源的学生分别占3.53%、80.34%、6.13%、1.3%、20.52%。这些数据反映出,占绝大多数的困难学生的生活费都来自家庭,但获取国家奖学金或者是励志奖学金、助学金,通过勤工助学、外校兼职等途径来弥补生活费的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在对各高校学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随着这两年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加大,大部分困难学生都可以申请到国家助学金,并且,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通过贷款解决经济困难。这些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时也在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以此增加可支配收入。此外,这些数据还反映出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比例较低,虽然学校不断地为学生拓宽勤工岗位,但是这一速度还是跟不上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加。

以勤俭节约为主流,开支一般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整个消费结构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交通、通讯和穿着等,其中主要是用于饮食。在受调查的困难学生中,每月支出的70%基本用于一日三餐。近一年内,由于物价上涨,食堂伙食价格有所上涨,其他生活日用品的价格也略有上扬,使众多困难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升高。面对物价上涨和支出项目增多的影响,更多的困难学生选择了捂紧荷包,精打细算。无论是主动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还是被动地节约开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消费还是持省吃俭用、尽量节约的态度。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明显感受到,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非理性消费的行为,根源上还是由于经济拮据所引起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在与其他同学相比的过程中,他们自感寒酸,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进而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心与虚荣心,由此产生了很多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更应该针对他们这些特殊的心理,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开展自强,引导他们正视生活上的困难,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贫穷对于弱者来说是一种灾难,但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一种磨炼。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正视困难,从困难中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养成坚强的性格,树立必胜的信心。

近几年,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金额大幅度上涨,很多学生都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学费、生活费问题,大大改善了困难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极为重要,应让他们懂得这一机会的来之不易,并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学习,关爱他人,回报社会。而不是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各方面帮助下,理所应当地享受这些帮助,将这些助学金用在攀比消费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经济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会改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之后,还有很多地区处在贫困之中,我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不能丢。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大力提倡优良传统,倡导中央提出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主旋律,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风气,加强培养与塑造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

家庭经济困难生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也要同普通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同样的生活、学校环境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互相影响。校园文化氛围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来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诸如诚信主体教育、感恩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节约消费氛围;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形成良好的节约消费氛围;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报刊、宣传栏等校内传媒进行直接、形象的消费教育,充分营造倡导科学消费的舆论氛围。

自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引起大学校园内外关注以来,本书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看,贫困生是高校大学生消费较低的一个群体,大多来自农村,消费来源依然是父母供给,大多数贫困生都通过兼职等方式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第二,大多数贫困生光顾娱乐场所的频率很低,电脑等耐用品拥有率较低且价位也低,他们就餐更节俭,购物行为更为理性务实,冲动购物行为相对较少。

第三,贫困生总体消费水平低,伙食消费等基本消费是贫困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部分,其他娱乐等享受型消费比例很小。

第四,消费水平与消费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贫困生的消费压力主要来自于生活消费、学习消费。贫困生对自己的消费水平有较客观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