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的消费状况

自然资源的消费状况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从实物的制造总量来看,中国无疑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制造经济体。在中国几百种工业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协调关系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占全球金属总需求的比重已经将近20%,导致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进一步减少,已经无法再单纯依靠本身的资源来支撑经济大规模的扩张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从实物的制造总量来看,中国无疑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制造经济体。目前,无论是钢铁、化工、建材等基础原材料工业产品,还是家电、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无论是家具、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传统工业产品,还是医药、液晶显示器、芯片等新兴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主要工业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国已有21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而某些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不仅远远超过第二位,并且超过前几位的总和。以钢铁为例,我国钢铁产量相当于全球第2到第8位的钢产量之和。目前,中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2]

在中国几百种工业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协调关系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重要资源的消耗总量依然处于世界前列。随着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还会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加剧资源供需矛盾。下面的一系列数据,从资源拥有和消耗的量度,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都说明推进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征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中国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同程度地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45种最重要的矿物资源,中国的人均禀赋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中,20年内将耗竭的有14种;21—50年内耗竭的有8种;51—100年内耗竭的有10种。也就是说,50年之内消失的占50%,而在21世纪之内将消失的占了73%。

在重要资源人均储量严重不足的同时,盲目性开采和破坏性利用并行,正加速耗竭着原本稀缺的自然资源。1990—2001年,10种主要的工业用有色金属的消耗增长了276%。2002年以来消耗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目前,中国占全球金属总需求的比重已经将近20%,导致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进一步减少,已经无法再单纯依靠本身的资源来支撑经济大规模的扩张能力。从2003年以来,中国为满足国内经济增长需要,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纷纷创下新高。其中:铁矿石已经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09年的69%;2008年铝的一次资源对外依存度为51.7%;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和天然橡胶进口国,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自给率多年跌破30%的安全线;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50%,高达52%[3]。许多大宗消费的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资源的耗竭还源于资源效率的低下。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4]。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公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居第133位。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先竭、环境先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