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时间:2023-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政府网站的空间分布情况表明公共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既表现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不同省份之间,也在城乡差异、职业分布差异、组织机构的层级差异中有所反应,说明促进信息共享、缩小数字鸿沟差距的形势依然严峻,显然不利于公共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基层公共信息资源拥有量的不足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_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二)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对公共信息资源分布状况的考察可从时间、空间的不同维度去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其分布规律,由于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占据了社会信息资源的绝对多数,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推导、把握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

1.公共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

时效性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特征,“网页或数据库记录更新速度越快说明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速度就越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就越好”。[18]政府网站建立的时间、网页更新的周期等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共信息资源总量与品质的变化趋势。

根据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从政府网站各类信息更新情况来看(见表3-1)[19],经常更新的公共信息主要是政府信息、企业/行业信息和统计数据/资料查询信息,一方面这些信息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其信息价值表现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时效性要求高,对更新速度有明确要求。一旦超过一定的时间期限,则配置无效。同时,办事指南、部门信息因总体内容趋向稳定,时效性较弱,更新要求不高,说明不同类型的公共信息资源,其生命周期也各不一样,要保证信息资源配置的时效性,就必须准确把握公共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在政府网站中,除上述信息类型外,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信息类型还有许多,如便民生活/住行信息、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等都是公众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也需要实时更新,但并没有排在前列。2005年,中国政府网的调查结果揭示,用户访问政府网站的主要目的依次是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反映民情民意、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查询法规文件、浏览政务信息等。同时,浙江、河北的网民认为政府网站最需改进的是网站功能和网站内容。[20]政府网站不同类型信息更新情况与用户需求的不匹配反映了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以政府为中心的思想,即在信息资源组织中更多以政府导向为指导,而不是用户导向原则。

表3-1 2005年中国政府网站各类信息更新情况排名比较

img10

从政府网站各种服务的更新周期来看,排在前列的是在线交流论坛/BBS、网上审批、在线岗位/职务申请、网上招标、办事进程状态查询等服务,这既表明政府与公众信息互动交流程度的改进,也预示着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时效性的提升。因而,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政府网站,参与到网上论坛、BBS等交互式服务栏目中,信息服务与公众信息利用开始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同时,政府网站网页数量和网页字节数量的迅速增长也表明我国政府网站公共信息资源总量在增加,但距离公众需求以及与发达国家的政府网站相比,其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足。

2.公共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

公共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从信息资源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的角度来判断,代表了信息资源分布的集中—分散程度和信息共享水平。我国政府网站的空间分布情况表明公共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既表现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不同省份之间,也在城乡差异、职业分布差异、组织机构的层级差异中有所反应,说明促进信息共享、缩小数字鸿沟差距的形势依然严峻,显然不利于公共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

(1)地区分布的不平衡

从政府网站的普及情况看,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政府门户网站所占比例很大,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是我国政府网站整体水平最高的省份,集中了全国85%以上的领先网站。不仅政府网站的地区配置,而且网站信息公开、公共服务等绩效差距突出,根据2004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比较研究报告,东部地区的省、地、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分别是西部地区的1.5、1.6和2.3倍。[21]特别是在县级政府网站绩效比较中(见表3-2),地区差距悬殊,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渐次递减的迹象,不仅反映了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地域分布的极不平衡,而且也揭示了内在的深层次原因,如政府网站建设用户导向意识的薄弱、信息公开的不足以及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的欠缺等阻碍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因素。

表3-2 2004年我国不同地区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比较

img11

(2)行业分布的不平衡

我国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发展的行业性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中网站的类别分布,.cn下的网站数占网站总数的43.14%;.com下的网站数占网站总数的44.17%;.net下的网站数占网站总数的9.14%;.org下的网站数占网站总数的2.15%。[22]上述数据说明我国公共信息资源来源的多元化,同时,公共信息资源的网络配置以企事业单位和政府为主,尽管企业固然有源于信息发布和营利需要的动机,但也说明我国公共信息资源行业分布的离散性,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散落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呈无序分布,需要政府相关机构的大力整合。二是从在线数据库分布比例来判断[23],公益性机构、政府部门等均重视数据库建设,在线数据库占网站数的比例较高(见表3-3),同时,从数量背后反映的信息内容来看,主要属于经济类、商业和金融类、企业类、政府类信息,集中于新闻、产品信息查询等方面,用于科教文卫的公共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且用途单一,难以满足多种类型用户的需求。

表3-3 2005年我国政府网站在线数据库分布比例的比较(%)

img12

③机构层级分布的不均衡

从第五届(2006)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看,目前,我国政府网站的平均拥有率已达到85.6%,其中,部委网站的拥有率为96.1%,与2005年持平;省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达96.9%,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各自的政府网站;地级市政府的网站拥有率为97.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为83.1%。同时,在政府网站绩效的对比中,省级政府网站和中央政府网站的平均绩效最高,地级市位于中间,县级市最低。[24]这些数据排名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政府网站普及率、内容丰富度以及服务深度广度上的层级性落差,也暗示了公共信息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倒金字塔形层级结构,一方面,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集中在中央和省市政府一级,基层公共信息资源拥有的总量不足;另一方面,网站绩效的由高到低意味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公共信息服务水准也按照层级结构体系逐级下降。基层公共信息资源拥有量的不足、信息公开的欠缺以及服务的薄弱反过来会抑制用户数量的扩大,降低公共信息服务的辐射力。

从我国不同类型网站每日页面访问情况的横向比较来看(见表3-4),政府网站的访问情况一般,不及其他公益性网站,暗示着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相比社会其他组织如公益性组织等还有一段距离,政府网站对公共生活的影响以及公众的认可接受还有一个时间过程。可见,尽管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且在内容及深层次的信息开发与针对性服务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时间、地域以及行业、层级分布上并不均衡,都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和较强的对比反差性,反映出公共信息资源的质量和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都有待加强。

表3-4 我国不同类型网站每日页面访问情况的比较(%)

img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