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原因的现实分析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原因的现实分析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如何,将公共信息资源据为私有,实际是把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权变卖为资本,去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交易和信息市场的竞争,无疑具有严重的消极后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杜绝。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原因的现实分析_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三)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原因的现实分析

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导致信息寻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政务体制里的弊端,即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利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47]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是由多方面的现实因素引发的,需要作全方位的客观分析。

1.制度缺位

“制度中内涵的伦理精神并没有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体现出来。”[48]尽管各国政府纷纷颁布一系列有关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和管理的法规政策,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还远远跟不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步伐,不够完善和健全。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至今还只是笼统的政策规定,操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相关约束,诱使机关部门把手中的公共信息资源当成谋求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筹码。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信息寻租风险及追惩成本的低下给个别官员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牟取私利大开方便之门。例如1985年英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庞廷(Clive Ponting)因在英阿马岛之战中有泄露信息误导国会对阿根廷巡洋舰巴尔格雷诺沉没事件判断的嫌疑,被控有罪,但法官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公益行事,最终裁定其无罪。可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如果没有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责任机制,侵吞、扭曲公共信息以及管理的不作为现象的责任认定就不能明确,在客观上造成了公共信息资源寻租的巨大收益与较少的风险责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私有化激励。

2.管理体制的欠缺

米勒认为,在科层组织中,信息是稀缺物品,个人会因私人信息的策略性歪曲而获得好处。[49]再进一步讲,“导致信息寻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政务体制里的弊端,即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利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50]一方面,官僚科层体制具有公共信息资源的独占特权,大量未公开的信息会成为官僚寻租的资本,容易形成人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直至官员共谋操纵上下信息。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效益的难以评估性和促进信息共享的利益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也助长了小团体及个人谋取信息私利的风气。

同时,数字反映了政府官员的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常现象也说明公共信息资源质量管理的薄弱与评价标准的简单化。当然,从传统的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集权管理到市场、社会多元化分权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由于牵涉体制的转轨、单位制的改革、制度规章的摸索等均为信息寻租活动提供了机会。

3.监督乏力

初始委托人(共同所有者)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具体的政府信息机构)的工作努力水平随着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和公有经济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其原因在于,信息资源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和公有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委托代理层次的增加,从而拉大了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使得监督变得更加缺乏效率。[51]一般情况下,对于私人部门代理人的“信息扭曲”和“信息封锁”等寻租行为,公众委托人可以通过退出机制和言论机制进行防范。然而在公共领域,政府的独家垄断往往导致人们别无选择,只能借助言论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界定的困难和监督的难度加上认识的偏差,使公共信息资源的私有化问题很少受到约束和监督,而具体的官员又缺乏自我约束,信息的扭曲改变也就不可避免。

4.观念淡漠

从根本上讲,公共信息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产,具有重要的资产价值,任何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个人和集体都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现公共信息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现实中的人们仅仅把公共信息资源作为管理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并未认识到公共信息资源私有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果说侵吞国家财物被当做违法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的话,人们对公共信息资源私有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管理思想的差异和工作的失误方面,并未将其与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等同起来。

5.电子政务建设的滞后

一方面,“政府网络式(Web-oriented)和开放式(Open-oriented)的办公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政务活动的透明度,简化政府工作流程,这有利于消除办公流程中的‘神秘地带’,避免权钱交易的滋生”[52],切断不合法的信息获利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的高效、快速既提高了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参与力度和监督力度。然而,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更多地停留在有“电子”无“政务”的初始化、形式化阶段,实现真正与政府公共管理的结合还有段时间。

公共信息资源是社会的感应器,转型期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既要服从市场规律,又要维护公共利益,二者之间的博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失衡现象的出现。无论如何,将公共信息资源据为私有,实际是把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权变卖为资本,去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交易和信息市场的竞争,无疑具有严重的消极后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杜绝。

第一,要健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规章,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如信息公开法、公共信息资源的资产评估以及投资经营和收益处置等规定,全面规范政府和相关人员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行为,从制度和体制安排上杜绝公共信息资源的寻租空间。

第二,要从扩大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责任成本,降低私有化的收益入手,不断增加公共信息资源私有化的风险成本,通过加大信息寻租的惩治力度,逐渐减少和杜绝官员的信息腐败。

第三,要通过政府和第三部门及企业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分权,放松政府规制,限制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的过度干预,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机制等杜绝商品化行为的蔓延。

第四,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的公开流动以及信息获取与沟通的透明,提高社会信息共享程度。

第五,有效的外部监督是抑制内部冲动的重要举措,要切实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增强社会的信息消费,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释】

[1]刘凡,刘允斌.产权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王学山,等.公共资源与国有产权选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

[3]Gorr,W.L.Special event data in shared databases.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s Quarterly,1986(10).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5][德]埃瑞克·G.菲吕伯顿,鲁道夫·瑞切夫.新制度经济学.孙经纬,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Challenges to the Network:Internet for Development.1999.Franciso Rodriguez and Ernest Wilson III.Are Poor Countries Losing theInformationrevolution?May2000.InfoDevWorkingPaper.http://www.cidcm.umd.edu/library/papers/ewilson/apxc.pdf.

[7]UN Global E-government Readiness Report 2005:From E-government to E-inclusion unpan 1.http://www.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un/unpen 021 888.pdf.

[8]刘绿茵.国际机构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评价综述.//王长胜主编.2006年中国电子政务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董小英.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热点.中国信息导报.1998-03-12.

[10]苏菲·布卡里.“公共信息”能否姓“公”?.科技潮.1999(4).

[11]http://www.shcia.org.cn

[12]欧盟公布数字落差报告,南北欧有差.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014.[2005-11-17].

[13]Paul T.Jaeger,Kim M.Thompson.Social 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the democratic process:Information poverty,normative behavior,and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4(26).

[14]艾茂林.欧洲委员会试图减少获取公共信息的障碍.国外出版展望.2002(14).

[15]李蓉.关于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均衡.国外社会科学,1998(3).

[16]袁勤俭.数字鸿沟的危害性及其跨越策略.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17]郑力,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对策研究.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

[18]马费成,裴雷.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情报科学,2003(11).

[19]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调查报告.http://www.cnnic1.net/download/2006[2006-05-16].

[20]张新红.2005年政府网站建设综合评价.//2006年中国电子政务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1]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

[22]中国互联网第18次发展状况报告.http://www.cnnic1.net/uplo a dfiles/doc/2006/7/19/1036011.doc

[23]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调查报告1 http://www.cnnic1net/download/2006[2006-05-16].

[24]政府网站拥有率提升满意度有待提高.中国电子报,2007-01-16.

[25][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6][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周立群,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7]K.J.Arrow.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Reading in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0.

[28][美]斯蒂格利茨.我的经济学人生.新华文摘,2004(4).

[29]柳国炎.强化政府信息采集管理发挥决策支持系统作用——比利时政府信息收集和管理体制及启示.信息化建设,2001(7).

[30]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1]丁凎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2]向玉琼,王显成.公共物品的产权分析与供给模式选择.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2).

[33]甘利人.信息物品产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4]潘卫.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外源化模式分析.情报杂志,2001(12).

[35]董小英.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热点.中国信息导报,1998(3).

[36]丁煌.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1999(6).

[37]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与政务信息资源再造工程推荐表及案例汇报.2004(8).

[38]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压缩权力寻租空间.http://www.chinalaw.gov.cn/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co7332609654.

[39]杨均.注意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现象.新闻记者,2006(3).

[40]孙广厦.世界贸易组织的行政透明度原则与中国政府效能的提升.http://qkfz.pku.edu.cn/list.asp?id=43.

[41]沈峥嵘.汤燕雯委员呼吁——莫让公共信息成为牟利工具.新华日报,2007-03-13.

[42]叶育登.信息的透明度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凝聚力——从政府对禽流感信息发布工作说起.中国行政管理,2004(3).

[43]李春成.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学术界,2000(3).

[44][美]史蒂文·科思,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王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5]龙胆泻肝丸事件.同仁堂被索赔276万.http://info.pharm.hc 360.com/HTML/001/006/010/37378.html.

[46]卢现祥.寻租经济学.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

[47]张维迎.浅析电子政务中的互联互通.中国经济信息,2004(13).

[48]杨清荣.制度的伦理与伦理的制度.伦理学,2003(3).

[49]盖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0]张维迎.互联互通难在何处.http://itb.hainan.gov.cn/xxaq/read.php?ID=32.

[51]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经济研究,1995(4).

[52]胡广伟等.电子政务调节公共信息非对称性的作用.中国软科学,2003(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