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魏笑[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上海市各大高校的来自上海本地、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研。总体来看,随着物价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上海高校大学生月花费相对较高。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魏笑[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越来越多的高消费项目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驱动不容忽视。根据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尤其是高校的高消费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消费心理引导,提供可行的理智消费建议,矫正他们的消费行为。

一、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研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的调查,结合所学经济学专业知识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对上海市各大高校的来自上海本地、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研。参与问卷调研的同学共计461人,其中男生219人,占47.5%,女生242人占52.5%,城镇同学138人,占29.9%,农村同学323占70.1%,上海本地同学占36.1%,安徽生源占36.1%,福建生源占13.9%,江西生源占13.9%。

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衣服、饮食、通讯、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等消费构成情况及理财规划情况。

调查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366份,有效问卷360份。网络问卷调查通过人人网、QQ群、微博等让高校同学参与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01人。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03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调研总体数据分析

1.生活费基本情况及来源

大多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用在800元以上,占受调查总人数的60.4%,其中男生每月生活费800元以上的占男生总人数的58.18%,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63.04%。总体来看,随着物价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上海高校大学生月花费相对较高。

大学生有87.13%的人表示生活费主要来自父母,只有6.93%的同学靠自己勤工俭学,有1.98%的同学生活费用来自奖学金,这说明了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来源仍然较单一,经济自立意识较差,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强,生存和竞争意识相对淡薄。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有,伙食消费占81.19%,学习费用占2.97%,娱乐费用占7.92%,交通通讯费用占1.98%,交际费用占3.96%。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大学生伙食费用占到多数符合健康消费的构成。但是高校食堂价格一直在“缓慢爬升”,花销过大使一些家庭背上过重的负担,伙食是学生花钱最大一块,伙食价格和学生的利益直接相关,学生应该参与到学校食堂管理中来,包括伙食定价。

2.日常生活用品消费

大多数学生每月购买生活用品的花费在100元以内,通讯费用也在100元以内,购买衣物的费用在200元以内,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消费比较合理。但也有少数同学不能做到理性消费,往往凭自己一时的冲动,随心所欲,不能合理的规划,易受他人左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使自己入不敷出。还有部分同学对名牌及流行消费十分敏感,对物质生活有较高的欲望,对iphone,ipad,macbook这些价格不菲的“奢侈品”趋之若鹜,部分同学聚“财”力争,相互攀比,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3.学习娱乐消费情况

关于学习消费的内容,有52.48%选择买书,有15.84%参加考证,有10.89%参加培训课程,有将近1/4的同学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通过课外培训考试提高自己的技能。说明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大学里专业知识学习,他们期望拥有更多的技能来完善自己。

关于学习消费的金额,32.67%的同学花费在50元以下,27.72%的同学为50~100元,有19.8%的同学为100~150元,19.8%的同学为150元以上。学习好专业知识不仅是大学生本身专业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应学会主动学习,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关于娱乐消费,选择上网的同学占66.34%,去卡拉OK等娱乐场所占12.87%,逛街占11.88%。娱乐花费在100元以下的占41.58%,100~200元占26.73%,200~300元占13.86%,300~400元占6.93%,400~500元占4.95%,500元以上占5.94%。大多数同学的娱乐活动都选择上网,超过一半的同学每月娱乐活动消费超过100元。

4.每月人情、恋爱消费情况

人情、恋爱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56.44%,50~100元的占16.83%,100~150元的占8.91%,150元以上的占17.82%。调研发现,各种形式的聚餐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呷哺等西餐厅成为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0次各类聚餐,地点一般都在普通餐厅,但是也有少数在高档餐厅。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400元之间。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

5.经济状况及理财计划

表示勉强够用的同学占32.67%,刚好合适的占34.65%,绰绰有余的占26.73%,不够用的占5.94%。说明家长给予的生活费用与实际生活费用是比较吻合的,而少数表示不够用的同学应该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想出应对措施,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有55.45%的同学表示自己没有进行理财规划,由于大学生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的,会影响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的形成。

(二)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调研数据交叉分析

1.性别差异与消费情况对比

对男女生购买衣服时最注重的因素的调研显示:男女生都很注重质量和款式,而男生最不注重品牌,女生最不注重价格。

对男女生在学习上的消费调研显示:男女生在学习上的消费一半用于买书,除此之外,男生在学习上的消费主要是考证,而女生则是参加培训课程。由于当前的大学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脱节,因此大学生通过考证以及参加培训课程来弥补教育本身的不足。

2.城镇与农村生源消费对比

每月生活费400元以下的农村同学占32.56%,城镇同学占0.00%,每月生活费800元以上的农村同学占44.19%,城镇同学占72.41%。此外,每月伙食费为200元以下的农村同学占27.91%,城镇同学占1.72%,每月伙食费600元以上的农村同学占20.93%,城镇同学占50.00%。城乡同学生活费用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大多数城镇同学每月的生活费达到了800元以上,每月伙食费达到600元以上,与上海地区的物价水平相当,而仍有一部分农村同学每月的生活费用在400元以下,每月伙食费用在200元以下,生活水平偏低。

针对城镇和农村的同学理财规划对比结果显示:有72.09%的农村同学有理财规划,而城镇同学只有27.91%有理财规划。说明农村同学的理财规划意识很强,而城镇同学的此意识较弱。由于大部分农村同学的家庭经济水平较低,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客观条件促使农村同学对自己的消费需要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而城镇同学家庭相对较宽裕,没有经济压力,使得城镇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及理财意识。但是学会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财务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

二、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表明: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当今大学生消费所面临的一大问题。人际交往消费偏高,学习消费费用偏低。爱情消费较高,而花在学习上的很少。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坦言,用于人际关系的消费要远远高于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更有少数学生爆料读大学三年了除了学校发放的课本之外,未购买过一本学习辅助用书。

2.人际交往费增加,人情消费现象严重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很多,如师生间、同学间、朋友间关系、社团成员间关系等等。大学生为发展、延续各种人际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就不得不以人情消费为依托,人情消费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正常消费。逢年过节、获奖学金、当选干部、发表作品等喜事要请客,再加上“同乡会”,“生日晚会”,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隔三差五请客吃饭是再正常不过了。生日宴、老乡宴越请越多;情人节、圣诞节,逢节必过,形成了人情消费的马拉松。

3.消费无计划,随意性强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在他们的心中从未思考过钱应怎样花、花多少,反正没了就上银行支取或回家里去拿,大多情况下家里人为孩子存钱或给钱的时候也无定数。有许多大学生是凭感觉,凭好恶,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进行购买。有不少大学生自己也表示消费时随意性很强,有的钱是一时冲动随机花掉的,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光了

4.跟风随大流,盲目从众

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不恰当地模仿消费,拘泥于跟风随大流,缺乏理性,需不需要在其次,也不管这种消费品是否适合自己。例如男生为了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模仿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惯的消费,学抽烟,勉强地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并美其言曰:“为了以后工作需要”。毕业前夕的各种聚餐,在校门外的一条路上更是随处可见喝得走不成直线的男生们。而抽烟、喝酒这种消费品会带来很多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三、解决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建议

1.学校应重视大学生消费教育,培养现代“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传统内涵已经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在当代社会其内涵也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应该要结合当前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教育大学生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对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消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现代“勤俭节约”的美德,引导学生由享乐型消费向学习型消费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教育相关课程,加强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加强消费文明和消费常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消费生态意识和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意识。

2.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克服攀比心理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就是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控制和自我塑造,培养良好的合理消费观念,是提高消费观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健康消费的内在因素。总之,大学生的消费观和行为在未来社会消费中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和指导,尤其对不良消费现象和行为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完善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使之能正确积极的对待生活差别;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能力方面竞争,使之树立自信,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真正价值。

3.倡导勤工助学,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

勤工助学是学生接触社会、提高能力的重要形式,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直接提高学生的收入;另一方面它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钱来之不易,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高校应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指导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这方面河北大学所做工作有较大参考性。除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校内助学岗位外,勤工助学管理部门还引入校外市场需求,定期召开勤工助学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理财作为人的一个重要能力,是一生都在进行的活动。我们应该设立相应课程。给予学生的理财教育,不仅仅是理财的概念,而是理财的行动和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的能力;二是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通过这些内容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合理适度的消费,帮助大学生实现财务平衡。

四、结语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社会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然而,由于缺乏理性认识判断和实际的社会生活经验,受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社会行为的误导和冲击,当今高校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着感性消费、盲目消费、相互攀比炫耀、过度浪费等种种不良消费行为。这些不良消费意识和行为会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容易导致大学生人生理想信念的沦陷和道德滑坡,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同时,这些不良消费行为不仅阻碍着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还会造成校园人际关系的紧张,阻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材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引导也应该是高校德育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是高校德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景臣,倪佳琪,肖遥,等.大学生消费中的非理性消费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商业,2008(10).

[2]宋刚.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注释】

[1]魏笑,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保险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