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影视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农业影视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时间:2022-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镜头稿本通常由导演亲自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改写。这样,在现场拍摄的时候,拍摄人员就不用对着文学剧本临时来想怎么拍摄,而只须查阅分镜头稿本,依照它的指示拍摄就可以了。如果创作中安排了演员,演员要反复地阅读文学剧本,导演、摄影等需要仔细阅读分镜头稿本。这样就决定了必须把文学剧本和分镜头稿本的场次打乱来拍摄,形成一种最方便拍摄的日程安排。

第二节 农业影视的创作问题

俗话说:“走马观花不如下马看花,下马看花不如动手栽花。”对于从事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的专业人士来说,停留在普通观众的一般欣赏上是不够的,还应该弄明白农业影视节目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怎样创作出优秀的农业影视节目——这就是农业影视的创作问题。在本节里,我们拟对这一问题做重点探讨。

一、农业影视创作过程

和其他艺术样式相比,农业影视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像文学、美术、音乐等传统艺术样式都是个体创作,而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这就决定了农业影视创作需要多人协作,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一般说来,农业影视节目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拍摄筹备阶段

制作农业方面的影视节目,由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长,在制作影视节目时经历的时间也长。就是简短的科教片、科普片,在通常情况下,要完完整整地讲清楚所要表现的科学内容,也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拍摄,一旦疏忽哪一个环节,或者说哪一方面的内容拍摄不到,影视节目就显得不够完整。所以在拍摄之前做准备时,应当更加周密地考虑,做好更精心的安排。

1.选准题目

选题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对于自选题,要做到选题准确,立意新颖,选出的题目在制成教学片后确实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对于受委托的选题,即他选题,要认真理解题目,吃透题目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另一方面,不论是自选题还是他选题,都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首先要有充足的拍摄现场,这样才能拍到片中要求的各类镜头,在某种情况下(如在当地拍摄)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2.给选题定位

选题的定位首先是服务对象的定位,如《土壤肥料学》的服务对象是各县级农村职业中专的学生;《苹果优质丰产栽培》、《花生优质丰产栽培》、《玉米优质丰产栽培》、《植物保护基础》等,这些影视节目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农民朋友。明确了服务对象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在制作影视节目时正确把握片中所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影视节目的第二项定位就是权威性定位,即拍出来的影视节目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基于这一点,我们得请权威机构或权威人士把关,并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教师参与。

3.确定影视节目的基本框架

确定影视节目的基本框架对于制作电视系列教学片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导演对整部影视节目宏观运筹的结果。

确定影视节目基本框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就是导演依据自己对影视节目的理解和创作思路,确定出影视节目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形式。第二步是座谈讨论,在座谈会上,导演可以根据对影视节目的定位情况先阐述自己对影视节目制作的想法,然后再广泛听取剧组其他人员的意见,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建议。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确定影视节目要讲述的内容,同时按照影视节目的要求确定总集数、每集的长度、影视节目总长度。这样一部影视节目的基本框架就确定好了。

4.实行专业知识的内外融合

在拍影视节目的过程中,专业人员是专业知识的携带者,是所拍学科的内行;编导则是制作手段的携带者,通常情况下是所拍学科的外行。这就要求专业人员与编导人员进行默契地配合。一方面,安排专业人员提供翔实的背景材料,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字脚本;另一方面,编导还得不断地进行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所拍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是向专业人员虚心请教,通过学习,编导可根据专业人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进行深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可依据自己的创作思路,用影视语言的形式写成剧本,然后再将剧本反馈给专业人员进行把关,看是否有违背科学性或不准确的地方,最后再进行整理,这就是所谓的剧本初稿。这一时期,要求编导尽快地进入角色,以服务对象的身份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这样制作出来的影视节目,才能更加贴近观众,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5.分镜头稿本

这是紧接着要做的工作。分镜头稿本通常由导演亲自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改写。所谓分镜头,我们简单地理解,就是把文学剧本的内容全部改写成镜头,用镜头的细节描述出来。这样,在现场拍摄的时候,拍摄人员就不用对着文学剧本临时来想怎么拍摄,而只须查阅分镜头稿本,依照它的指示拍摄就可以了。

6.最后准备

现在所要做的最后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备器材,二是工作人员,三是日程安排。设备器材在拍摄之前必须做仔细的检查。例如,购买的磁带是否充足,摄像机、脚架是否完好等等。

工作人员需要做最后的调整。如果创作中安排了演员,演员要反复地阅读文学剧本,导演、摄影等需要仔细阅读分镜头稿本。通常,导演会组织一次交流会,在会议上,导演会就影片作出导演阐述,与演员交流各个角色的性格等,与摄影交流拍摄的风格。

日程安排是最后一项重要工作。拍摄顺序主要按照地点顺序,同时兼顾天气和集中演员。因为拍摄时需要把相同场景的片段集中起来,方便拍摄,避免剧组转战东西,耽搁时间,浪费金钱。通常的做法是把雨景集中在一天拍摄。一旦在摄制过程中下雨,拍摄人员应立刻调动原先的拍摄计划,转到拍摄雨景。这样就决定了必须把文学剧本和分镜头稿本的场次打乱来拍摄,形成一种最方便拍摄的日程安排。

(二)前期拍摄阶段

做好了拍摄筹备工作,农业影视节目的创作便进入了前期拍摄阶段。这是拍摄筹备的实施阶段。导演和摄影在这一阶段担任着重要角色。

1.执导影片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把握对整部作品的总体构想,比如色彩风格、摄影风格、表演风格等等,在创作上对摄影、演员等提出要求。导演可以放过他认为满意的一条,也可以要求他认为不满意的摄影或表演来上若干条。

导演应该了解摄影、灯光等技术细节。他可以指示摄影师选择景别——该用全景、中景、近景还是特写,拍摄技巧——推、拉、摇、移、升、降、甩、跟,画面构图以及其他细节,比如控制景深、选择变焦倍数等。同时,导演负责场面的调度,包括安排摄像机的位置和指明演员的位置和运动的路线等。

2.摄影

摄影人员应当先熟读稿本,并且多和编导交换想法,到达拍摄现场时,根据剧本要求,正确地运用好影视语言进行灵活拍摄。在拍摄过程中,还应当多拍一些与影视节目相关的过渡性镜头,为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素材。对于一些特殊的镜头,拍摄时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如显微放大摄像、微距离摄像等。

拍摄时还应做好镜头记录,这一点由场记来完成。场记的任务除了做好镜头记录,防止漏拍镜头以外,还要知道每一个镜头用在何处,以便在后期制作时能顺利地找到片中所需要的镜头。这项工作做好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其他事宜

前期拍摄中,录音要注意使麦克风在不出现于镜头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演员面部,并将摄像机上的录音音量调节为“手动”模式,避免录制时音量过低听不清楚或者音量过高造成声音失真。同时,在拍摄中应该使用耳机监听。

另外,第二天需要拍摄的场景、准备的服装道具、开始拍摄的时间等等都需要在第一天拍摄完毕时以书面形式或者准确的口头形式通知到各个演职人员,避免各个演职人员遗漏造成耽误。

(三)后期制作阶段

如果把农业影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比作一项建筑工程的话,前面两步可以分别称为设计方案和备料阶段,后期制作才是正式施工阶段。

1.观看素材

观看素材是后期制作的必要过程。观看素材一般是导演和剪辑人员一起进行,在观看素材的同时,应该针对有意义的镜头或段落做一些必要的书面记录,以备剪辑之用。

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应该把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场记表做一次仔细的整理。把本来按照拍摄日程安排的场次顺序和镜头顺序重新按照分镜头稿本的顺序整理出来,方便接下来剪辑影片时寻找画面用。

同时,我们还应该完成剪辑之前最后素材的收集,如影视节目旁白、音乐等要求,都应在剪辑前把这些素材准备完毕,使剪辑的过程尽可能地集中和便利。

2.素材剪辑

在剪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就是蒙太奇结构的创建。

蒙太奇,是镜头与镜头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排列组合的方法。蒙太奇可以分成多种,基本可以分为叙事性蒙太奇和表现性蒙太奇。

叙事性蒙太奇用于叙述故事和交代情节,是蒙太奇中最简明和直接的表现形式。叙事性蒙太奇通常包括:连续式蒙太奇,这是我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按照电影的叙事顺序和情节结构的发展,让影片条理分明、层次谨严地发展下去;平行式蒙太奇,即把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场合发生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交叉式蒙太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或场面交替叙述,使之相互加强,造成惊心动魄的印象;积累式蒙太奇,把一连串性质相近、说明同一内容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视觉印象的叠加;复现式蒙太奇,让影片前面已经出现的场面重复出现,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颠倒式蒙太奇,把剧情由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到现在,造成倒叙或插叙的效果。

表现性蒙太奇用于加强情绪的渲染力度,追求镜头间的对应和契合,以获得别致的艺术效果。表现性蒙太奇通常包括:象征式蒙太奇,即用某一具体事物和另一事物并列,用以表现这一事物的某种意义;隐喻式蒙太奇,即将外表相同而实质不同的事物加以并列,产生类比的效果;对比式蒙太奇,即把不同内容、不同画面现象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抒情式蒙太奇,这是电影创造诗意的一种手法。

接下来是对声画关系的考虑。声画关系有三种: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声画对位,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犬吠。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当然,剪辑还需要考虑画面的特性,它包括镜头画面的分类以及镜头画面的方向。镜头画面的分类包括镜头景距的变化、运动的变化、角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技巧的变化;镜头画面的方向则包括画面的方向、视觉的方向、事物运动的方向、地形的方向以及镜头轴线的方向。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画面剪辑的原则,即画面组接的剪辑点正确,包括画面本身和声音剪辑点正确;画面组接的逻辑性正确;画面组接的时间和空间正确;主体动作的连贯;画面造型(包括光影变化和色彩过度、形象对列和构图对位)衔接正确。最后,我们还必须注重剪辑的节奏,适当的节奏可以舒缓或加快情节发展的速度。

二、农业影视创作研究

从拍摄筹备到前期拍摄,再到后期剪辑,构成了农业影视创作的基本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影视创作研究就是对这一创作过程的研究。其方式是经验总结、理论提升,其目的是推广创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很显然,这种就创作谈创作式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学术品格。

农业影视创作研究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研究范围,还是思考的深度上,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基于人们对农业影视创作的不同理解。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说:“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种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13)

传统上,人们把农业影视创作理解为一个过程。而现在看来,农业影视创作是一项活动,构成这项活动的是一个包括创作者、欣赏者、世界和作品在内的信息交流系统。

M·H·艾布拉姆斯先生认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即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者。这种看法打破了我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影视艺术就是影视艺术作品或艺术性影视作品的看法,将影视艺术的范畴从影视艺术作品拓展到作品得以产生的创作主体——艺术家、文本得以现实地转化为作品的接受主体——欣赏者和被称为影视艺术创作“唯一源泉”的世界。

这样一来,农业影视创作研究的对象就不是彼“农业影视创作”——农业影视创作过程,而是此“农业影视创作”——我们称之为农业影视创作活动,一个由农业影视作品、创作者、欣赏者和世界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1.农业影视作品

上一节已经提到,农业影视作品就是“关于农业的、农村的、农民的影视节目”。

2.农业影视创作者

农业影视创作者就是创作农业影视作品的人(个体或者群体)或机构(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或民间制作机构)。

img2

3.农业影视欣赏者

农业影视欣赏者就是欣赏农业影视作品的人,也是农业影视价值的二度创造者。

4.世界

世界又称“生活”、“宇宙”,是农业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

其中,农业影视作品是农业影视创作活动的中心,创作者、欣赏者和世界是农业影视作品的三个支点。世界是农业影视创作的“唯一的源泉”,(14)没有世界这一支点,农业影视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创作者是农业影视作品的母亲,没有创作者这一支点,农业影视作品就不可能孕育、诞生;欣赏者是农业影视作品的最后归宿,只有付诸欣赏者,农业影视“文本”才实现其社会价值,现实地转化为“作品”。因此,一个中心固不可少,三个支点也缺一不可。正是这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如图一所示)。

这是一个完备、自足的网状结构,农业影视创作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都能在这个网状结构上找到它的位置。而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国内对农业影视创作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大关系上。它们分别是:

1.创作者与作品

创作者与作品有着某种血缘关系,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把绘画比作“自然的合法的女儿”(15)就说明了这一点。其实何止绘画,哪种艺术不是由创作者创作出来的呢?

农业影视创作研究对创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考察,就是要解决“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这样一个问题,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农业影视创作论。比如,《诗乐之唯美,平民之质朴——霍建起电影研究》(16)、《追求不完美——阿巴斯的电影与伊朗文化(17)、《小说创作与影视表现》(18)、《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19)论文都属于影视艺术创作论的研究范畴。

2.观众与作品

传统上,人们更关注于创作论,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创作是农业影视创作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关键一环。没有了创作,其他一切农业影视创作活动都无从谈起。然而,随着接受美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部作品不是一个自足体,它的价值要通过观众的观看来实现,甚至一些形象大于思想的作品,还能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出创作者所没有意识到的内涵。由此,观众与作品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农业影视创作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农业影视创作研究对观众与作品之间关系的考察,解决的是“观众如何观看”、“观看效果如何”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农业影视接受论。关于农业影视的欣赏问题、消费问题以及观众的反映、批评也都属于这个研究范畴。

3.世界与作品

世界又称“宇宙”、“生活”,指的是外在于作品的客观环境。世界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世界/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另一方面,作品一旦问世,就要对现实社会、人生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农业影视创作研究对世界与作品之间关系的考察,解决的是农业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和影响问题,另外,在现实题材农业影视作品中经常讨论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在历史题材农业影视作品里经常讨论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也都属于这个范畴。

4.作品与作品本身

相对于作品,以上三者都是一种外部研究,而作品与作品本身关系的考察则是一种内部研究——将作品看做一个不依赖于世界、作者、接受者而存在的自足体,采用细读法,从作品内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我们称之为文本研究。

农业影视文本研究是对作品与作品本身之间关系的考察,侧重于解决“文本是如何构成的”以及从内部探索“意义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等问题。国际上,克里斯丁·麦茨所创立和弘扬的电影(第一)符号学就是从这个维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后来的第二符号学虽然立足于作品与作品本身,但已远远超越了“两个割断”(20)的限制,走上了一条文化研究即传播学欧洲批判学派的路子。

以上四项是我们依据农业影视创作的基本研究对象归纳出来的基本研究课题,农业影视创作研究的所有课题不外乎这四项的细化、延伸和综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