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城镇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聚集效益差,缺乏必要的增长极2005年甘肃共有建制镇457个,仅占全国总量的2.65%。从人口规模来看,甘肃平均每个建制镇只有人口2.57人,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8万人少1.23万人。
甘肃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2008甘肃发展报告

四、甘肃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低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2005年我省城镇化率仅为30%左右,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与全国其它中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二)城镇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聚集效益差,缺乏必要的增长极

2005年甘肃共有建制镇457个,仅占全国总量的2.65%。从人口规模来看,甘肃平均每个建制镇只有人口2.57人,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8万人少1.23万人。据我国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3-4万人,其小城镇经济效益和聚集效应才可达到最佳状态。如果按照低限3万人计算,仅现有小城镇镇区人口缺口就高达198万人。而同时,在全省农村小城镇的乡镇企业,仅有三分之一集聚在镇区,“村村冒烟,处处办厂”的现象普遍,小城镇人口规模小,集聚能力差,产业布局分散,造成为数众多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兼业性摆动人口。使农业劳动力在实现产业转移的同时,并没有完成就业的转移,而在空间上的转移则更为滞后。

(三)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小城镇沿交通线、河流分布

受综合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等影响,我省城镇化水平的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小城镇沿交通线、河流分布,全省小城镇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状况。

(四)配套改革滞后,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近年来,甘肃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来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仍然很慢,水平较低,很难适应当今城乡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2005年甘肃农村小城镇行政村通电村数为99.48%,通邮村为97.52%,通电话村为99.48%,通公路村为84.78%,通自来水村50.59%,通有线电视村33.27%,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在公路交通方面,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等级以上公路不多,特别是镇区道路铺装路面档次太低。此外,由于绝大多数小城镇没有或缺少排水系统、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以至造成小城镇社区环境不断恶化。

(五)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小城镇居民享受不到城镇基本社会保障服务

一是农民进城门槛高。由于城镇户口还没有放开,农民不能自由落户,很难自由流动。二是就业机会少。由于产业缺失,就业岗位少,劳动工资低,农民进城进得来,却留不住。三是不能享有市民待遇。进城农民在子女入学、住房改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还有很大差距,农民进城生活成本还相当高。

(六)投融资制度

目前小城镇对上级财政实行“定死基数、逐年递增”的上缴方式,镇级财政普遍反映上缴基数过大,递增比例过高,乡镇财政困难。有些镇连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教师的工资及正常的办公经费都无法支付,根本没有财力进行小城镇建设。加之,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很少,即使有也由于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很难及时足额到位,因此资金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