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像和录音的发展趋势

摄像和录音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摄像和录音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像和录音也必然出现相应的发展。摄像机小型化的趋势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在电视新闻行业中摄像工作的性别差距的缩小。女性将不再因受身体条件限制而对摄像工作望而却步,女性在电视新闻行业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摄像与录音除了方便素材采集,同时还是防范的机制,是作为新闻证据的存在。

五、摄像和录音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像和录音也必然出现相应的发展。

1.摄像机小型化的趋势

在信号采集领域,高清化、小型化、移动性是总的趋势。以小体积的DV机来说,由于CCD有效像素密度的增加以及镜头水平的提高,更多小体积的miniDV将会出现,它们不仅体积小巧,而且拍摄的图像质量也不会逊色于体积较大的DV。决定摄像机体积的主要因素在于镜头尺寸以及CCD面积,但是这两方面又同拍摄品质构成正比。如果在这两方面做出牺牲获得一个小巧的体积,那么拍摄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但高信噪比CCD、体积小巧的镜头不断出现,m iniDV在保证拍摄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具备一个小巧的体积。虽然由于成本的原因现在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产品并不多,但全面普及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摄像机小型化的趋势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在电视新闻行业中摄像工作的性别差距的缩小。女性将不再因受身体条件限制而对摄像工作望而却步,女性在电视新闻行业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将会参与到新闻摄像的工作中来。

2.报纸和网络采访的音像化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介工具的进步,音像化将是报纸采访和网络采访的趋势之一。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报纸采访的音像化趋势:一是及时记录,方便写作,二是为了新闻证据的需要,三是跨媒体发展的需要。

(1)方便记录和写作。

在传统的报纸采访中,由于技术的限制,大多数时候不得不由记者用纸和笔对采访的内容进行同步记录。这种记录方式不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采访进程,也很容易出现记录的遗漏和错误,进而影响到后期的写作、编辑工作。而录音机和摄像机则能够真实而又方便地记录下采访的全过程,这无论是对前期的采访还是后期的写作都带来了很多便利。

(2)作为新闻证据。

摄像与录音除了方便素材采集,同时还是防范的机制,是作为新闻证据的存在。《南方周末》报社的记者都被要求将采访的录音素材保留2年以上,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诉讼。在采访中特别是负面报道的采访中采用录音操作,是作为保留采访证据的有效手段。留存足够、有效的采访证据,可以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闻诉讼提供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当然,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所有在采访中采集到的声音、画面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多数时候,偷拍、偷录的素材是不能够作为证据应用于法律诉讼的。中央电视台的深度调查节目《焦点访谈》经常会应对法律诉讼。一次在对一个“神医”进行了揭露报道后,“神医”以侵害名誉权状告《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拿出了很多偷拍的素材画面,但被法庭认为不具备法律效力,因而在官司中败诉。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和保留新闻证据,是你需要细心钻研的问题。

(3)实现跨媒体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跨媒体发展成为新闻媒体行业的必然趋势。中国报业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由单一媒体内的组合向跨媒体、跨行业联合的转变。因此,报纸的新闻采集就不单单是为印刷在新闻纸上的稿件服务,报社还可能需要在其拥有或合作的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甚至手机媒体等平台刊载新闻。于是,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新闻采集就成为报纸采访的必需手段。而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来说,多媒体则是一种吸引受众的好方式。许多较大的网站都设立了专门的新闻摄像机构,将新闻以音像的方式在网站上播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带宽的增加,摄像和录音在网络媒体中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采访是一种人际传播方式?

2.你认为采访工作需要有哪些前提?

3.如果你是记者,如何对新闻价值进行评判?

4.你认为在采访中会遇到哪些难题?你又会如何面对?

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和报纸新闻采访有什么区别?

6.新闻摄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7.你如何看待新闻拍摄中的补拍与摆拍?

8.你希望从事哪一领域的采访?为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6月。

2.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朱羽君、雷蔚真:《电视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4.童宁:《电视记者新概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

5.李岩、黄匡宇、张联:《广播电视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6.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7.彭菊华:《新闻发现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8.邱沛篁:《新闻采访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9.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8月。

10.《新闻的幕后——百名记者的自白》,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

11.李东生、孙玉胜:《东方时空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12.李东生、孙玉胜:《焦点访谈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13.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4.谢春雷:《揭开真相:枙南方周末枛知名记者报道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

15.傅俊卿:《电视新闻实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6.杨保军:《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载《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

【注释】

[1]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6月,第78页。

[2]翟真:《简析影响传通的因素》,载《山东视听》2004年第12期。

[3]杨保军:《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载《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

[4]同上。

[5]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第6页。

[6]参见张军:《摄像师和记者在电视采访中的协作》,载《西部电视》200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