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10年中国演艺业发展现状

2010年中国演艺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2-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以国有演艺团体释放潜力、焕发活力,民营演艺快速崛起、实力大增,中外演艺扩大交流、相互促进为标志,中国演艺行业乘着改革东风,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栉风沐雨,破浪前行。2010年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新世纪中国演艺业的转折与腾飞之年。

捌 2011年中国演艺品牌报告

近5年来,随着《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的出台,演艺业生存环境得到显著改观,发展环境迅速优化,演艺行业领域在体制、资源、机制方面的活力得以逐步释放和重新焕发。2010年,以国有演艺团体释放潜力、焕发活力,民营演艺快速崛起、实力大增,中外演艺扩大交流、相互促进为标志,中国演艺行业乘着改革东风,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栉风沐雨,破浪前行。2010年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新世纪中国演艺业的转折与腾飞之年。

一、演艺业的发展现状

(一)舞台艺术异彩纷呈

2010年对中国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魅力”的转变,这种魅力同样体现在全国无数个艺术舞台之上,异彩纷呈,令人炫目。

1.上海世博会,全球演艺绽放中国舞台

6个月,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33个演出场地同台,2.2万场演艺活动。对上海、对中国而言,上海世博会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世界文化艺术大集成,来自各大洲的表演者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级舞台。场次之多、地域覆盖面之广、各民族艺术品种之全,改写了世博会的演艺历史。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窗口,不仅向中国观众展示全球艺术,也将中国多民族、多种类的舞台艺术介绍给世界。除了这样的“交流”,更值得珍视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期半年、汇集各国,平均每天超过100场密集的演出,不仅为今后的上海文化市场提供了一份大容量的节目单,留下了丰富的文艺演出运营经验,也造就了一批喜欢观看演出的观众。

2.“九艺节”,精品力作纷纷亮相

三年一度的中国艺术节2010年落户广州。15天的“九艺节”留下一串令人记忆深刻的数字:10台文化部重点资助精品剧目、18台文化部常演剧目、65台文华奖专业参评剧目、229台群星奖参评剧目,还有100台优秀剧目,一起参加首届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作为国家艺术节,“九艺节”不仅是一座代表我国舞台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精品展示台,更是一面展示我国文化事业成就的镜子。在接受观众检验、专家考评的同时,异彩纷呈的舞台艺术亦体现了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

3.曹禺百年诞辰,大师之作历久弥新

2010年,欣逢“曹禺百年”盛事,这一年很多的戏剧活动和戏剧演出都在围绕纪念曹禺而展开。曹禺先生的4部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潜江等地由不同的演出团体以不同的形式陆续演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从北京市场来看,由北京人艺演出的4台话剧票房总成绩就过千万元。票房最高的《原野》演出档期恰逢中秋、国庆两节,演出13场,票房高达450万元。年仅23岁的曹禺初出茅庐便带来了石破天惊般的《雷雨》,成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巅峰,使中国话剧真正成为一门成熟的舞台艺术。现在,他的作品不仅继续在话剧舞台上发光发热,也成为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的灵感源泉,不仅受到业内人士的喜爱,亦受到现代观众的追捧。

4.京剧入选世遗,国粹得到原汁原味的展现

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24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中国的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2日,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45台京剧剧目在京集中展演;12月6日,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典活动举行;12月10日,京剧传承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广泛博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及南北戏曲各路声腔和剧种优长的京剧经典,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最集中、最深刻、最有魅力的具象化显示。

(二)演艺需求和消费市场继续扩大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表演艺术是历史传统最为深厚的文化产品,它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活动。在我国,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城乡演出市场潜力巨大,这使得我国具备成为艺业强国的条件。种种迹象表明,演艺业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发展最迅速、普及率最高、对相关下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核心产业之一。

社会精神消费支出日益增长是演艺业振兴繁荣的坚实基础。东南沿海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疾跑,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凸显出精神文化消费迅速扩大的趋势。据报道,2010年上海市文化艺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51亿元;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文艺创作、表演及演出和其他文化艺术服务分别比2009年增长26.8%和33.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2009年增长16.8%,体现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质量提高的服务性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已高达34.5%,高出城市居民0.3个百分点。

中国民间歌舞戏剧仍对当代中国人文化需求有重要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地方戏曲仍然是各地大众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消费对象。农民“看演出”的比例高达47.4%“唱卡拉OK”的比例为26.3%。面对“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的问题,5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36.8%的被调查者选择“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34.2%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如果以民间演艺业传统、基础和市场都比较深厚的河南省2010年演艺业总产出与增加值数据为基点,对全国各省区市的情况作一比较,那么正好有十个省市进入十大演艺强省行列。从结果来看,上海市在全国演艺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较中,双夺第一;北京市虽然演艺总产出位居第二,但增加值反不及浙江和广东。

(三)演艺业正在成为区域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重点

近年来的实践显示,演艺业正进入各省文化产业率先发展的行列。在这方面,不仅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这些演艺市场相对发达的省市将演艺业列为文化产业的战略重点,而且中西部地区如云南、河南、广西、四川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省区,也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丰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是生产优质演艺产品的最佳资源“矿藏”,是使本地区文化产业最快找到支撑点和爆发力的产业领域。

民族艺术资源丰富的云南省,先后从举办中国艺术节和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实践中,收到了民俗民间歌舞的综合性市场效益。云南籍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领衔的创作演出、民营资本投资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像》在国内外一炮走红,使彩云之南这片高原热土成为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广西借助电影《刘三姐》的广泛影响而精心打造的大型天然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广受欢迎,为桂林山水旅游业注入了迷人的人文魅力;与此同时,广西充分开发壮族文化资源,以民歌为纽带,精心举办一年一度的广西国际民歌节,一台央视直播的《大地飞歌》综合文艺晚会享誉中外。中原农业大省河南宝丰民间职业剧团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震惊全国。宝丰赵庄乡全乡有632个职业剧团常年在全国巡演,从事文化服务业的专业户2000多个,年创收超过亿元。如今宝丰魔术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全县魔术、杂技、歌舞等民间演艺团体已发展到1400多个,从业人员5.5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年收入达3.3亿元的宝丰民营演艺业,已成为这个传统农业县的支柱性产业。

二、演艺品牌的运营

(一)“上市热”打开演艺业新格局

2010年下半年演出行业上市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业界关注。一时间包括中国木偶剧院、上海城市演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宋城集团、西安秦腔剧院有限公司、福建演艺集团、湖南红太阳演艺集团等业内知名单位纷纷成为中国演艺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虽然最终杭州宋城集团拔得头筹,但演艺行业的上市无疑还会在长时期内继续成为业界的焦点。

作为中国文化企业30强,宋城股份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文化类主题公园宋城景区和游乐类主题公园杭州乐园。2010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4 193万元和14 3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6.31%和100.11%。其中,宋城景区的核心产品《宋城千古情》在连续演出13年后,仍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与国内其他一些主题公园推出的系列文化演艺项目依附于景区、采取免费演出或象征性收费的方式不同,宋城股份探索出了“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业务模式:一台文化元素丰富、剧目编排和节目变化灵活的旅游演艺节目与主题公园相结合,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促进,既有效提升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又为旅游文化演艺节目构建了层次丰富的游历氛围。如今,献演13载的《宋城千古情》已累计演出达11 000余场,接待观众逾2500万人次,成为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

《宋城千古情》的生命力之所以能如此持久和旺盛,除了与杭州打造“休闲之都”的定位良好结合外,坚持“深挖一口井”、潜心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突出独创性、差异性,是宋城股份在旅游文化演艺领域获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宋城股份围绕“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主营业务深度挖掘,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舞蹈、服装、道具、编导等专业创意团队,成熟的主题公园设计创新团队,以及专业、高效的营销团队,能够主导完整产业链上各项业务的创新工作。由于掌握了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宋城股份可以在整个经营过程和各个业务环节中,随时根据游客的反馈、行业和市场热点的最新变化,以及编创人员新颖的创意和思路来进行园区规划、节目编排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此外,宋城股份扎根于客源庞大的全国黄金旅游目的地城市杭州,在选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偶然与不确定性。2007年至今,宋城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均超过了75%。这种高成长性、可持续性,也让宋城股份能最终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对于已经成功上市的宋城和即将上市的这些企业来说,他们已经突破了传统演艺企业的概念。传统演出是动用不到资本市场的力量的,因为那都是收回一场投资一场。而这些企业的运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演艺行业,所以才需要进行融资。通过走资本路线,使其主业扩张,甚至同关联产业一起扩张,往全国市场扩张,跨界经营,跨越文化、地产、旅游、培训、服务设施等多种领域,也往连锁经营的方向走。上市融资,并不是这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唯一出路,很多公司都在诸多途径上让金融与文化产业结合。在上海,一些演出公司已经自己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来持续投入自己的业务,发现别人好的业务也会投资。上市融资正成为一个信号或冰山一角,代表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伴随着上市潮的到来,金融力量和文化产业的联手表现得越来越活跃。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文化产权交易所非常活跃,自组建后旗下分了几个专业的交易中心,如版权、动漫等产权交易中心。动漫中心除了动漫产权外,还有股权、债权、物权的交易功能,也有动漫产品的商品化权、虚拟财产交易功能,设置已经非常细致了,这证明了市场中有这样的需求。注意力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随着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推动,新一轮的民营企业上市将进入喷薄期。而去年国家强调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也将加速本来就活跃的民营资本进入到文化这个行业中。

(二)民营资本青睐演艺市场

1.民营资本投资的演艺业品牌剧目不断增加

除《印象·丽江》外,《功夫传奇》在运作上也大获成功。这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展示中国功夫的演艺节目,自推出以来,在京城红剧场上演已超过千场,成为北京最火的常态旅游演艺精品。其出品方天创公司以购买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的方式将中国的品牌剧目带到美国主流演出市场,天创公司创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新的商演模式。布兰森为美国中部演艺之都,从剧院的数量上来看,它以6.4万座位的数量领先于纽约百老汇与伦敦西区,平均每人来布兰森看演出的场次为3.84场,演出的票价一般在20-40美元之间。在布兰森驻演成功,意味着中国剧目在美国中部演艺之都站稳了脚跟。以投资人的角色将中国的品牌演出推向国际主流演艺市场的新模式由此确立。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作为中国演艺剧目走入美国演艺市场的根据地,其“直销平台”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10年该剧在美国演出5个月,在白宫剧院成功演出236场,接待美国观众近7万人次,被国外媒体称为“对中国古老的武术形式极具诗意与创造力的一次表现”。《功夫传奇》因此被列入文化部“国家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指导目录”向海外推荐,并荣获中国十大演出盛事“最佳海外演出”金奖。该剧已计划2011年赴日本和欧洲国家巡演。

2.投资民营剧团演艺项目也成为一大趋势

由北京民营资本投资的《十二乐坊》在市场上一举成名,随后《九凤鸣乐》乘着女子十二乐坊改革带来的“新民乐运动”乘势而起。其他如《印象·丽江》《纳西古乐》《丽水金沙》等魅力型旅游演艺产品亦带来长效市场效益。上海现代人剧社对市场与艺术的嗅觉同样敏锐,这一都市民间话剧社12年来总计排演了40多台剧目,其中《好莱坞潜规则》《晚安妈妈》等风格迥异的剧目受到大众欢迎。随着上海的演艺市场日趋成熟,各种文化投资纷至沓来,给剧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国有演艺机构转企改制向基层延伸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这一年,国有演出机构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十二五”文化建设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国内演艺团体“合纵连横”态势明显,国内演艺业出现了中演、保利两大院线,北方剧院联盟、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珠三角演艺联盟、长三角演艺联盟五大省际联盟。剧院联盟或院线联盟由艺术团体、演出机构和演出经纪人组成,帮助相关文化企业和机构开展舞台艺术信息交流、宣传推广等活动,通过专业性、互动性的舞台艺术合作交易平台,力求将眼下仍和市场若即若离的话剧、歌剧、音乐剧等舞台表演艺术真正推向市场。

转企改制为院团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一部分企业寻找机会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也有一部分企业致力于将自身艺术特色与普遍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寻求更大的接受空间。他们的努力为演艺市场带来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艺术产品。经过几年的培育,文化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涌入不仅使市场更加活跃,也为演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帮助。在评估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转企改制引入战略性资源,聚焦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品牌化的高端路线,成为一些企业的主动选择。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是全国首批转企改制的国有院团之一。他们创作的大型原创奇幻剧《猴王》自2008年5月1日公演,到2010年底,共演出200场,收入1028.26万元;而转企改制前,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演员,木偶剧院的很多剧目连续20场都演不下去。造成如此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转制后民营资本的进入为木偶剧院带来了机制活力。2010年,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以全新的文化央企姿态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年。由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年来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前,由于旧体制的原因,一大批演员闲置,百余名声乐演员、器乐演奏员几乎无事可干,10个排演厅只有2个在使用,8个都成了仓库。转企改制后的短短几个月,就推出了《爱的伊甸园》等四台大戏,10个排演厅不够用了,轮流排队。体制机制的变化,极大激发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越来越多的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以市场主体身份融入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截至2010年11月15日,全国共有343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是2009年转企改制院团数的近5倍。

2010年,全国343家转制院团中,省级院团72家,地市级院团202家,县级院团为69家。安徽在基本完成省级院团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市、县级院团转企改制,目前已有77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包括34家地市级院团和39家县级剧团,居全国各地转制院团总数之首。江苏也启动了36家地市级院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占江苏省市级院团的80%。与此同时,演艺资源整合迈出新步伐。截止到12月,全国共有136家国有文艺院团把转企改制与整合资源、兼并重组相结合,组建了46家演艺集团。其中北京、江苏、辽宁、吉林、上海、安徽、河南等地组建了11家省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太原、西安、哈尔滨、合肥等35个城市也整合当地演艺资源,完善产业链,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推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据统计,目前已有23家名存实亡的院团在妥善安置人员后,注销了事业建制。安徽岳西县黄梅戏剧团整体转为事业性质的岳西高腔传承中心,从事濒危剧种岳西高腔的传承保护工作。云南省交响乐团、昆明市交响乐团同城整合,组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实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0年,我国的演艺业和国际间的交流继续扩大并加强。年初天创国际演艺公司在文化部的支持下,一举收购了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白宫剧院。自2010年7月-11月30日,作为驻场演出的舞台剧《功夫传奇》在这个“直销平台”上共演出236场,在美国中部演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11月底至12月初,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品牌项目《中华风韵》在美国巡演,实行市场化的宣传和营销,改变了过去以赠票为主的做法。2010年,该公司向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座城市派出展览项目66起,演出项目57起,共演出6000余场,其中商业演出项目占58%以上。功夫舞台剧《武林时空》、杂技舞台剧《如梦》、超级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和现代舞剧《舞动无界》等,深受外国观众欢迎,成为文化出口项目中的佼佼者。

目前,中国已经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交流协定,和近千个文化演艺团体、文化组织有定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关系,这成为文化交流的有力保证。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知名文化演出公司在海外实施“本土化”战略,抢占国际文化竞争的主动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中国驻外使馆文化处、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的协助下,这些文化企业将进一步适应国际规则,获得更多来自国际市场的机遇。

(中南大学 陈鹏 蒋嫦 钟军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