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中国城市发展总体现状

~年中国城市发展总体现状

时间:2022-1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这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2011年初,中国城市共有62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率已接近80%。

表1.1 201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1)中国的城镇化进程[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这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公开数据显示,至2011年末,中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8个、县级市370个,各级城市总的行政辖区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全国共有30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13个城市人口超过1 000万人。

(2)中国的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2]

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是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甚至互为因果,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居环境质量的公共安全

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项设施得到全面推进,展现出新的特点。通过供水设施改造、新建供水设施、加强水质检测与监督能力等措施,“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县城达到85%、重点乡镇达到75%。而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县城达70%。在交通运输这项上,城市道路长度已接近30万公里,以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慢车道、人行道、城市环形线和立交桥等现代化道路组构的交通体系网逐步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得到迅速提升。在环境卫生管理层面,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发展迅速。2011年初,中国城市共有62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率已接近80%。城市绿地面积快速增加,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2010年末,中国城市绿地面积已达213.4万公顷,2011、2012两年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园获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称号、越来越多的市镇获得称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镇”等称号。

(3)中国的城市规划与管理[3]

在法制建设方面,两年来,城乡规划方面的法制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颁布实施后,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其次,国务院发布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等,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奠定了法律与制度基础。

在城乡规划理念上,“以人为本”的重要地位得到凸显。2011年,《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城市征地拆迁更加注重民生和公平。两年来,公共设施建设也更加贴近民生。经过各地积极实践,探索出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乡统筹规划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中部地区的城乡统筹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西部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等,既有很强的政策属性也表现出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为了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城乡规划对城市的关注从“空间拓展”转向“优化与提升”,更加关注城市品质与人居环境质量。

2011~2012年,国家战略应对气候变化,继续推行城市低碳生态规划。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因此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深圳市建设成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