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健康生活与贵族教育

健康生活与贵族教育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生活与贵族教育◆金臂钏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王国维从1917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1899年,当第一片殷墟甲骨被确定是先民契刻的文字时,世界为之震惊。甲骨文早期以象形字居多,晚期形声字逐渐增加。甲骨文大部分是用刀契刻成的,也有少量用毛笔书写而成。甲骨文由卜者刻于甲骨之上,书写卜辞的卜者可以说是当时的书法家和篆刻家。

健康生活与贵族教育

◆金臂钏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钏径0.5厘米,环径12.5厘米,一件重93.7克,另一件重79.8克。

在甲骨文的收集研究方面除王懿荣、刘鹗之外,还有四位学者我们不能忘记。这就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因为他们四人的名号中都有一个“堂”字(罗雪堂、王观堂、董彦堂、郭鼎堂),所以被尊称为“甲骨四堂”。1913年在罗振玉的帮助下,刘鹗的《铁云藏龟》得以出版,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甲骨文专著。罗振玉还最早探知了安阳小屯为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出这就是“武乙之都”。博学大师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王国维从甲骨文中发现了商代诸王的排列,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王国维从1917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郭沫若评价说:“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董作宾是殷墟科学发掘的开创人、甲骨学宗师。他在国民政府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工作期间,先后9次参加、主持或监察殷墟科学发掘,为殷墟科学发掘作出了贡献。他所提出的分期研究的10项标准,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郭沫若是1928年在日本开始研究甲骨文的。1929年8月,他出版了《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商代社会,推出了一系列著名的著作。他研究甲骨文虽然起步较晚,然而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晚年他又任大型甲骨文集汇编《甲骨文合集》的主编,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地发展。

◆铜玉矛
在青铜上镶入玉质锋刃,晶莹透润。饰兽面纹,加以焦叶纹,下部两侧有环式圆系。此器仿青铜矛形 制,系仪仗用具。

1949年以后,甲骨学研究更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老一代甲骨学家继续努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老一辈甲骨学家言传身教之下,又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甲骨学者。甲骨文新材料的不断出土,在文字的考释、分期断代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地深入发展;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商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安阳殷墟以外商代遗址的发现,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更扩大了甲骨学研究的领域。

甲骨书风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长14.8厘米,宽12.5厘米,河南安阳出土,这块卜骨上面有商王命令“众 人”进行协田活动的记载。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占卜祭祀文字,之所以把这些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是因为古人认为龟能通神。灵龟为中国古代守护四方的四神之一,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北方之神玄武就是灵龟的化身。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合理解释,于是古人就制造出一套原始宗教系统。有什么事都靠占卜来决定,要通过灵媒来沟通人神,通晓天意。从远古的三皇五帝,到近代帝王,每决定重大之事都得进行占卜,商人更是迷信得不得了。商人信鬼,天天卜,遇事卜,大事小事都要卜,他们一般把龟壳取来,用枣核形的凿将龟壳打几个眼,然后拿火在打的眼上一烧,烧得甲骨出现了裂纹,巫师们根据这些裂纹解释占卜的结果。因为他们不管什么事都要占卜,所以留下很多占卜记录,这些卜辞用青铜刀或玉刀刻在甲骨之上,就是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

1899年,当第一片殷墟甲骨被确定是先民契刻的文字时,世界为之震惊。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15万片甲骨(虽然这一数字学者们还有争议)。如果按字进行统计,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大约有4000多个单字。但经学者们考证研究,一致公认的也就有1000多字。虽然仅有1000多字,但是读通基本的甲骨文片子已经可以了。因为剩下不认识的字,也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人名,跟现代字已经失去了任何联系,也就不好考证了。所以利用这十几万片甲骨,学者们已经能大体解读有关商代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内容,为揭开商代后期从盘庚迁殷到商代灭亡的史实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甲骨文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的形体兼备的文字,它从一开始就有美的要求。郭沫若在《殷契粹编》序言中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美。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固亦间有草率急就者,多见于廪辛康丁之世,然虽潦倒而多姿,且亦自成一格。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从郭沫若所说,我们知道甲骨文错综变化,大小不一,已具备了均衡、对称、稳定等特点,已经在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是中国书法艺术迈出的第一步。

◆宰丰骨正背面及局部放大图
宰丰骨刻辞是一片帝乙至帝辛时期的刻辞牛骨。这一刻辞采用双刀法刻成,因而笔画较粗,有圆笔、圆圈、圆角。这一时期已近殷商晚期,金文已出现,这一刻辞的字形、风格及用笔和早期金文相比已颇有金文之意。这片刻辞文字共两行,两行字数不等,其起、收笔,方、圆、尖皆备,竖笔收笔多为尖形,短竖笔多粗壮。起止运转非常清晰,遒美丰腴,含蓄浑厚,已有明显的书法气息,可看作商代书法艺术成熟的标志。

甲骨文早期以象形字居多,晚期形声字逐渐增加。其偏旁并不固定,结构多为相向型,重心稳定,这个基本构字规律,形成了后世篆书系列文字的结体原则。

甲骨文大部分是用刀契刻成的,也有少量用毛笔书写而成。契刻的甲骨文有直接契刻的,也有用毛笔书写后再契刻的。契刻文字用刀而不是用笔,所以笔划多为直线,即使有曲线也多是由短的直线棱刻而成的。这种以刀代笔的书写方法,造就了甲骨文犀利、瘦硬、坚实、挺拔的艺术效果。而用毛笔书写的文字,其运笔已经掌握了清徐缓急,回锋收笔起落自如;所书线条有粗有细,转折自然,含蓄有力,和契刻文字粗细均等的线条形成了鲜明对照。

甲骨文由卜者刻于甲骨之上,书写卜辞的卜者可以说是当时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盘庚、小辛、小乙时期的书法家喜欢用尖而短的斜笔,写出的字很纤细,用笔十分拘谨,字的构造也十分古朴。武丁时期由于国势昌盛,甲骨文书法艺术也走向了繁荣与鼎盛。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以单刀侧锋和曲画居多,契刻刚劲有力,书法家们喜欢写大字,但其所书笔势婉转,错落有致,书风壮丽宏放。祖庚、祖甲时期由于国泰民安,革新庶政,一改武丁时期豪放的书风,书风变得趋于严整。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笔划平行对称、字体大小一致,字与字之间间距均匀,行款整齐规则,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基本的用笔技法已经在这一时期固定下来。廪辛、康丁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使得书法家们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这一时期的书风又变得自由开放,灵活多变。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独辟蹊径,书法家们随意而为,用笔下的线条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感情。武乙、文丁时期的书法家又十分重视书写大字。这一时期的甲骨文契刻粗犷,气势逼人。帝乙、帝辛时期的书风又归于工整、端庄,显得分外威严。这一时期对于甲骨文的字体大小,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以及所使用的甲骨都有严格的控制,所以书法家们再也不能随意发挥,书风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度统一的境界。

◆刻辞卜骨
这片卜骨长27.5厘米,1973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南地。从字的结构上看,已为商代相当成熟的文字。

通灵神骨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十分有限。看见天上打雷下雨,他们就以为有一个看不见的神在控制着;经历地震、洪灾,他们又以为是上天在惩罚自己;离奇的梦境,让他们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于是,他们想象出了许多原始的神灵、怪异的猛兽,甘心情愿拜倒在这些超自然力量的脚下,这一切使得他们认为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和超自然的力量有关,所以凡事都要先请示一下超自然的伟力,而和超自然力量沟通并非普通人就能做到,只有精通巫术的灵媒才能沟通人神(或人鬼)。在这里掌握巫术的巫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巫师所掌握的占卜术,不仅可以预测一下凶吉,更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态势。

◆蝉纹鼎
鼎腹部上方饰有两两相逐的夔龙纹,中间用棱脊相隔。下方为倒三角形的垂 叶纹,叶面中饰有蝉纹。

《史记·龟策列传》说:“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史记·日者列传》也说:“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这些都说明占卜活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早期中国各个时代的政治生活,曾发挥重大的影响。殷墟发现的甲骨刻辞,是商代统治集团的占卜记录,其中有些内容反映了当时占卜活动的一些细节。

◆狩猎甲骨文
河南安阳出土的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是商王武丁时期的一块牛胛骨记事刻辞。骨片巨大完整,正反两面刻辞,共有160余字,记录了商王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是有关商 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商代的占卜材料主要是龟甲和牛胛骨。龟和牛都是带有宗教象征的动物。汉代大儒郑玄曾解释说:“龟有天地四方”,暗合上、下,东、南、西、北四方,正好为“六合”,为神奇之物。古老的华夏民族是农业民族,所以把牛视为万物之始,《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而先王宗庙往往是储存占卜材料和进行卜筮的场所,《史记·龟策列传》说:“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以决吉凶。”商代有太庙,卜辞中称为大宗,祭祀、占卜往往在太庙举行。商王朝内设有专职宗教人员依人事判别吉凶。这些巫师是社会的精英,《史记·殷本纪》记载:“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大戊》。”又载:“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可见巫师是很受人们崇敬的,因为只有巫师才可以与鬼神通话,他们具有和超自然力量沟通的能力。在占卜仪式中,巫师往往身着华丽而奇特的衣服,脸上画满了粗犷的花纹,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祭祀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做道具,比如戈、盾、羽毛、牛尾,或者是乐器什么的。巫师舞着手中的道具,跳起了怪异的舞蹈。巫师一边跳,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巫师所说的神咒是一般人听不懂的,因为那是在与“神”说话。表演结束后,巫师虔诚地走到火盆前,有人捧上经过整治的龟版,巫师从火盆里夹起一块燃得通红的小木炭,朝着龟版背面已经钻好的小坑里烫去。龟版冒出一缕青烟,袅袅地飞向半空。稍后,巫师把龟版翻过来,仔细地去辨认由于背面烧烫而产生的细小裂纹。人们把竖的细纹叫做“兆”,横的细纹叫做“坼”。这一横一竖加在一起,就是占卜的“卜”字。巫师把裂开细小纹路的龟版捧给商王看,并且指点着告诉商王如何如何。然后巫师庄重地把龟版捧好,拿出一把精美的玉刀,在这块龟版上小心翼翼地刻下一段卜辞。

◆卜甲
商代时所用的龟甲,多数用腹甲,少数也用背甲。还有甲桥刻辞,甲尾刻辞。通过这片卜甲,可以了解甲骨文的选料、制作、记叙等内容,是研究商代甲骨文 使用情况的宝贵资料。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河南安阳出土的一块涂朱牛骨刻辞,为商王武丁时期。牛骨的正反面刻有长篇卜辞,在字口内涂朱,内容是关于北方部族入侵,商王命令诸侯出兵助战,还记录了商王的狩猎活动 以及天象等。

从占卜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巫师在整个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殷墟卜辞中把这些巫师亦称为“卜”。卜人对于王朝政治有着重要影响,商王往往亲自对卜人的意见进行占卜。而卜人同时也可以占卜商王的意见,有时将商王与卜人的意见并列于命辞中,同时占卜。我们惊奇地发现,卜人有时可以反对商王的意见,提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可见卜人的地位之高。遇到这种情况,商王就常常亲自占卜。在商代,“帝”是被人们崇奉的最高自然神,其超然的伟力可以和今天基督教的上帝或伊斯兰教的真主相比,作为国家宗教领袖的商王有权利用占卜判断“帝”的意志。对同一个事件,商王有时需要进行多次占卜,如果占卜不顺利,商王考虑由他人改卜。改换卜人或暂停占卜,往往都是因为占卜出现了不利的现象,因为占卜中的祸患会危及商王,即使占卜的结果不符合原有的意愿,也可能给商王造成危害。所以如果卜问不利,往往考虑暂时停止,不再继续。

◆田猎卜甲
长19.5厘米,宽12厘米。这是一版很完整的龟甲卜辞。此甲刻辞字体之小、笔画之细,前所未见,所卜是贵族的事务,丰富了武丁较早卜辞 的种类和内容。

从商代的占卜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在决定邦国大事前,国王、贵族、庶人要求得到思想上的统一,惟有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冥冥中超自然力的支持,而占卜就是协同各方达成共识的最佳手段。所以商人才会如此重视占卜,留下数量如此众多的甲骨文献。许多重大事件的占卜结果,商王要通告王朝的各地官吏及民众,《尚书》中的《盘庚》、《大诰》等文献就是这些占卜结果的相关记载。

因为甲骨卜辞上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商代的甲骨文简直就是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所以有专家认为,甲骨文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和档案。而甲骨文所反映的占卜活动为人们了解商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测点。

祭祀之法

祭天祀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前时期的考古中曾一再发现这类遗存。祖先崇拜又叫灵魂崇拜。它源自对先人的怀念,把梦中的情景理解为先人的灵魂作祟而产生。人们祭祀祖先,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开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天或上帝这样的至上神。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这个神,甲骨文中则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鼓动军士和同盟小国去执行上帝的意志,奋勇讨伐。但天上的上帝与地上的帝王(商王)是相对应的。为了执行上帝的意志,帝王通过巫师与上帝沟通。商王对于祖先的祭祀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到了祖甲创造周祭之法以后,才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进行祭祀。

◆田猎卜甲(局部)
此甲所刻卜辞主要是:“乙酉卜,子又之南小丘,其豕获?乙酉卜,弗其获?”意即卜问子(人名)到南小丘用网捕猪,能有所获吧?还是不能有所捕获?此外,还卜问能否遇到猪,或往地能否遇到猪等。

据说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即位10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承王位。祖甲即位后,见商人祭祀时,没有一定的规矩,便创造“周祭”之法,具体方法是: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的天干顺序,用3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庙号的天干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报乙、丙日祭报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大乙、丁日祭大丁;第三旬甲日祭大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王,需要九旬。祭毕,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渐达到最高峰。祖甲创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

◆祭祀狩猎涂朱刻辞牛骨
这片祭祀狩猎涂朱刻辞牛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武丁时期一块牛胛骨记事刻辞。骨片巨大完整。共50余字,据内文“来云之东,有虹自北”推断,应是 一项有关气象的记载。

神学与科学共存

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肆宣扬“天命观”,使科学和迷信在统治者的作用下不可思议地结合到了一起。

由于农业社会需要仰仗天时之利,中国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历法。而自然界的奥妙无穷,又使得古代先民相信这一切都是和冥冥中的超自然力量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于天文历法的研究是和祭祀祖先、占卜吉凶同样重要的。早在中国的夏代就已经有了著名的夏历,而在商代则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研究的人员,他们把以往的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了一定的系统。

◆记日食卜骨
这件牛骨记录了商代时期日食发生的情况,是研究商代天文历法情况的宝贵资料。

通过对甲骨文材料的分析,学者们对商代历法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商代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数字纪月;月有大、小之分,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另外,商代已经用闰月来调整节气和历法的关系了。天干纪日在夏代就已经出现,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周而复始地来纪日,从而产生一旬的概念。到了商代,人们进而把天干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合,组成六十天干地支。用干支纪日,六十日一个循环,正好是两个月。而现在农历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至少在商末时就已有了这样的划分。

另外,甲骨文中还保存了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商代人认为太阳和月亮的变化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发生日食、月食则预兆人世间将发生灾祸。所以每当发生日食或月食,人们总是奔走呼喊,击鼓并祭祀祈祷,用来“驱赶”凶险。由于这一原因,商代人也把太阳和月亮神看作是和人关系比较密切的神灵。在出土的甲骨文文献中,记载了很多次日食现象,现今被认定确实存在的日食有5次。商代人在观测日月的同时,还观测天空中的星星,因为在他们看来,星星也和太阳与月亮一样是神,具有主宰天地的能力。在《尚书》中,就记载有商代人认为一些星象出现将预示风雨的来临。在商王来看,既然星星具有神性,它们也可以影响人间的事务,保佑商王的行为。在甲骨文中就有商王为了保佑平安无事祭祀火星的记载。商代对流星雨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形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陨石雨的情况都很珍贵。

◆刻干支表牛骨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干支法在中国起源于夏代,商、周沿袭,这是世界上使用最久的记日法。

商代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很多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甲骨文中就有了晴天、下雨、刮风、降雪等天气情况的记载。可见当时人们在长期的天文观察和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因为华夏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商代人观测日月星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如观察太阳的方位来定时辰,用太阳的影子变化来定时刻,观测星象来定历法,把一年分作春秋两季等。这些成果虽然都是在神秘精神的支配下创造出的副产品,但展现了商代人为自己生活服务的规律性认识,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必要推动力。

◆“月又食”牛骨
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经考证上刻有“壬寅贞月又”文字,是商代实际观测有关月食的记录。据推算,此次月全食出现于商王武乙时期,时间为前1173年七月 二日。

由于研究历法需要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发现商代人们已经很用心地在搞数学方面的研究了。从甲骨卜辞中我们发现,商代已经有了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可以说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他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学者们通过研究甲骨文,证实商代人已经会做自然数的加、减法和简单乘法。因为甲骨文记录的只是运算结果,而没有运算过程,所以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具体算法。不过,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早在商代,数学就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远古的人们把疾病产生的原因,直接归结于得罪了超自然力量的缘故。商代这种思想依然存在,所以商代人生病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病人一定冒犯了冥冥中的某种力量,要让病人恢复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巫师为病人赎罪,消除病人的病痛。甲骨文献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而且巫师们本就是社会中的精英,他们多数通晓医理,在实施巫术的同时也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从而达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

考古人员曾发现了大批不能食用,但可药用的植物种子,这些就是商代人种植的药物。这些药物分门别类成批出土,正表明药物治病,是商代人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古代文献《素问》中就有商朝开国大臣伊尹使用药物的记载,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说明商代使用药物治疗提供了佐证。

◆饕餮纹圆鼎
高45厘米,腹径37厘米。此鼎三蹄足,纹饰简单,只在颈部饰卷云纹及云雷纹,颈部有两突起的双目,器口沿对称置环形耳,具容器的功能。

商代不仅有药物治疗,还已经掌握了针刺、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商代人一般用针刺的方法治疗身体上某个部位的肿胀。针灸法治疗目前只能从甲骨文记载来研究,但是很多专家都对商代已经掌握针灸法治疗持赞同看法。按摩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法,在商代就已经出现,甲骨卜辞中就有为商王按摩的记载。

◆刻辞兽骨
这件兽骨长27.3厘米,宽22厘米。是1951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的一块刻辞兽骨。到目前为止,先后出土的刻辞兽骨已有 10万余件。

商代人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的巫师不仅能识别疾病,还能对它们进行详细地划分。甲骨文献中记载有内科、外科和脑病、眼病、耳鼻喉病、牙病、泌尿病、小儿病、传染病等不同类型的病症。这些疾病诊断资料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很有意义,都是有关疾病的最早记录。

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劳动力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食物产量的多少,多一个人就能够多一份力,所以商人特别注重生育,而且商人注重“孝道”,注重“孝道”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多生孩子。这一切给当时的妇产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商代人不仅掌握了预测产期的方法,而且甲骨文中还记载有治愈不育之症的实例。

健康生活与贵族教育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到了商代,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平均寿命也比以前大大提高。商代人很崇尚练武,历代商王都很喜欢出外打猎,上层的崇武也影响着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健康无灾、拥有强健的体魄成为商代人的生活追求。

商代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时候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把生活居所和大自然简单地分开,已经开始追求让住所变得更加干净,更加舒适。商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防雨防潮的有效方法,他们还在城市里修建了倾倒垃圾的灰坑、灰沟和丢弃废物的窖穴等,还有排泄污水的地下管道或明暗沟设施,这些都已被考古发现所证实。

在郑州商城的考古挖掘中,还发现了用原木挖空做井壁,在井底铺上可以过滤净化地下水的物质的水井。这主要是为了改善饮用水的水质,克服水土条件的制约,以使人喝到更干净卫生的水。

◆记载习武活动的甲骨文
卜辞原文是:“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表明当时殷都以外的方国也派出自己的子弟到都城去习武。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戒”,为一人双手执戈备戒待敌之意,因此在商代,“教戒”应为传授 武艺之意。

在饮食方面,商代人已经习惯一天吃两顿饭,上下午各一次,一般上午吃的多一些,称为“大食”,下午吃的少一些,称为“小食”,这种分大小餐的方式无疑对健康很有益处。而且商代人很注意对食物的灭菌消毒工作,注意饮食器具的清洁卫生,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疾病的发生。

这些措施和设施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卫生条件,有效地预防了病菌的滋生和蔓延,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从甲骨文献中我们还发现,商代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学校教育机构。教育对象以贵族子弟为主,一般的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受到教育。

史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将商代的学校教育机构分为3个层次:大学、右学、瞽宗。这些教育部门全部由商王朝直接掌管。其大学教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是专门培养高等人才的。右学,是根据方位来定的名称。古人以西为右,学校一类的机构都建在皇都的西侧,所以就有了右学之称。瞽宗,是因为古人认为盲人虽然看不到东西,但是他们的心志是非常圣明的,他们精通音律五行,知晓礼数礼法,并被认为可以和神明相沟通,因而成为教育年轻人老师的首选。

商代对贵族子弟的教育相当严格,不但要学习祖宗的宗教礼法,还要学习舞蹈、演奏、乐理、射术,可谓能文能武,样样俱全。虽然商代的教育课程繁多,但内容多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所以贵族子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各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很有帮助。他们通过直接在社会活动场合或礼教场所进行揣摩学习,增强了自身的生活能力,逐渐成为贵族统治阶层所需要的接班人。

甲骨文博大精深的内容展示了商文化独特的魅力。作为图书档案,它为再现商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最好的原材料;作为精神产品,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人内心世界的窗扉;作为书法艺术,它为多彩的汉字文化添姿加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