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事雕琢,自然即美

不事雕琢,自然即美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是西周时期通行的字体,各种器物上的文字,比甲骨文长且完整。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再次是与中山王鼎同时出土的中山王方壶,载文448字。在西周时,铜器主要是周王室的器皿,而对这种器皿,不容许诸侯大臣有铸造权。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

金文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周朝初期,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商周王朝用大量的青铜作为赏赐用品。这些人铸造青铜器时,往往要刻铸铭文来记述时王的恩赐,颂扬祖先的功烈,企望长久地留传给子孙后代。当时的青铜器上有记做器原因和用途的,也有记载人名或重要文献的。字形比较原始,字数由少到多,比如西周第二个帝王成王诵时的令彝有187个字,西周第十二个帝王宣王靖时的毛公鼎有499个字。金文是西周时期通行的字体,各种器物上的文字,比甲骨文长且完整。

裘锡圭先生曾说:著有族名金文的铜器,时代往往比早期甲骨文晚,甚至在西周早期的铜器上都还时常能看到这种金文。但是它们的字形却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这种现象应该是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的。

现今所见到的最早的有铭文的青铜器,都是商代中期以后的文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现存字数最多的是西周遗物毛公鼎,载文499字。其次是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鼎,载文469字。再次是与中山王鼎同时出土的中山王方壶,载文448字。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多刻或铸在器物的外面,但也不乏铸于器物内壁者,甚至还有的刻或铸在器物的盖、耳、足、颈之上。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在西周时,铜器主要是周王室的器皿,而对这种器皿,不容许诸侯大臣有铸造权。可是到了东周,青铜器物可以任意铸造,而周王室之器倒是几乎绝迹了。从字的形体上看,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到了战国的时候,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还增加了不少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

笔间波澜

金文是按照墨书原本铸造的,它不像甲骨文那样需要一笔一笔刻画,所以力求墨书的笔意和美感。它特别强调一种自然美:平整朴素又不失端庄凝重,一笔一画顾盼生辉,就像自然的脉络相连接。其实,有时候越自然的东西往往越能显现事物本身的美态。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