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北油田:洪水面前的采油人

华北油田:洪水面前的采油人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 岳双才 通讯员 孙学信 崔双占进入8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洪灾突袭了燕赵大地,位于冀中腹地的华北油田,遭受了油田建设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洪水面前,华北油田紧急动员,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尽管华北油田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洪灾严重,向北京日供气量曾一度由平时的40万立方米降至25万立方米。华北油田这次因严重洪灾造成的损失是空前的。

记者 岳双才 通讯员 孙学信 崔双占

进入8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洪灾突袭了燕赵大地,位于冀中腹地的华北油田,遭受了油田建设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洪水肆虐,情况危急!华北油田先后有15座油气站、142口油气井被洪水淹没而关井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5600多万元。更令人焦急的是,8月8日以后,担负向北京供气的苏桥东淀凝析油气田,由于地处泄洪区内,一夜之间成了一片汪洋,3座集气站、17口高压天然气井全部被淹,井场积水最深处达2米,华北油田向北京供气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华北油田在自己遭受重大洪灾损失的情况下,以最大的决心、最快的速度做出了果断决定:宁可牺牲自身利益,也要确保向首都供气!油田主要领导在紧急部署汛期重点工作时反复强调:确保汛期向北京供气,既是一场艰巨的经济任务,更是一场严肃的政治任务。明确提出要把向北京供气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

汛情就是命令。在洪水面前,华北油田紧急动员,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从上到下成立了保北京供气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支抢险队。同时,用于抢险保供气的一批物资也在最短的时间内筹好到位。油田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还多次深入现场分析汛情,指挥抢险,各级领导一天24小时坚守岗位,坚持在第一线指挥生产。

位于河北省霸州市境内的苏桥油气田,是向北京供气的源头之一。8月9日晚,汹涌的洪水急流直下,使这里霎时遭受到一场灭顶之灾。日产气十几万立方米的3口气井被迫关井,井场成了被洪水围困的一座座孤岛。为了把气井损失降到最低,职工们每天划着橡皮筏前去巡护井场,饿了吃几口方便面,渴了喝几口凉开水,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为弥补关井带来的损失,采油二厂领导临危不乱,采取紧急措施,下达了文23、文53两口气井立即开井投入生产的指令。而当时的情况是,这两口气井尽管未在泄洪区,但因位于文安洼内,地势低洼,内涝严重,井场水深没过膝盖,恢复生产难度很大。职工们涉水入井场,迎难而上,硬是在泄洪区内3口气井关井后仅仅5分钟,就使两口气井投入了生产。为了提高产气量,工人们打破常规,精心操作,使新开气井处于一种空前的超负荷生产状态。

尽管华北油田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洪灾严重,向北京日供气量曾一度由平时的40万立方米降至25万立方米。怎么办?在国家利益、局部利益的天平上,他们掂得出哪头的分量最重。为了确保北京用气,石油人舍得做出任何牺牲。在这种情况下,华北油田领导又义无反顾地果断决策,每天压缩5万立方米自用气和外转当地部分用气,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增加向北京的供气量,使日供气能力很快增加并稳定在34万立方米以上。

直接担负一线采气任务的采油二厂苏桥综采队职工,在洪水面前,更是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首都人民用气看得比自己更重,用无私的行动交出了一份让人赞叹不已的答卷。该队有200多名职工,主汛期间,每天有150人左右在队里食堂就餐。为了向北京供气,他们主动大大压缩了职工食堂用气,并关闭了十几户职工的生活用气。因气量偏小,食堂一连半个月做的米饭夹生,蒸的馒头不熟,炒的菜不到火候。8月29日晚,食堂用气全无,100多名值班的职工只得靠吃方便面和饼干充饥,而向北京供气却一时一刻没有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们没有一句怨言,士气十分旺盛。也许有人对他们守着气井却给自己过不去感到难以理解,但他们无怨无悔,情系首都人民。9月4日,记者到这里采访,他们告诉记者:“我们石油人用辛勤的双手把洁净的天然气输到北京,造福了百万首都人民,就是再苦再累也没什么,心里是充实的,精神是富有的,那份喜悦是外人难以感受到的。”

采油四厂输气大队,管理着4座气站、两条输气管道和6口气井,是华北油田向北京供气的最前沿。主汛期内,他们组织周密,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使供气的各个环节万无一失。直接担负集中供气的永清站职工响亮地提出,汛期内全站职工要全民皆兵,一天24小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每逢大雨倾盆,不管是凌晨,还是午夜,职工们都能不约而同地在几分钟内赶到站上。这个大队在大力压缩自用气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采输气量。他们管理的苏4-6井、苏4-2井,平时两口井仅配产10万立方米,且地下情况复杂,这次他们克服困难,汛期内日产气一举达到18万立方米。

汛期内,围困井站的洪水减退缓慢,而周围的几条主要公路却因水淹造成交通中断,真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职工们表现了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有40多名在家倒班的职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分别绕道100多公里到天津、保定等地,有的打的,有的雇用老乡家的小三轮车,都及时返回了井站。有的家中还被洪水围困,在这个关口,没有一名职工离开,而是昼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像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为确保向北京供气而公而忘私的事例随处可闻,数不胜数。

华北油田这次因严重洪灾造成的损失是空前的。但他们表示,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做出多大的牺牲,都要力保向首都供气。9月5日,记者在永清站欣喜地看到,向北京的输气量已逐步回升到日产接近40万立方米的水平。

源源不断输往首都的天然气可以作证,为确保北京正常供气做出慷慨牺牲的华北油田职工,表现了石油职工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情怀,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奉献之歌。

(载于1996年9月6日《中国石油报》)

后 记

1996年8月,河北省遭受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地处冀中腹地的华北油田损失严重。抗洪救灾的成绩不小,事情很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记者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选取抗击特大洪灾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把报道定位在油田抗击严重洪灾、确保向北京供气上,突出了新闻性和重要性。

9月4日至5日,大水还没有退去,记者驱车来到直接负责向北京供气的华北油田采油二厂苏桥综采队和采油四厂永清站,实地采访了员工抗洪灾、保供气的生动事实,直到5日晚饭前才完成了采访。当时报社编辑已经在《中国石油报》一版头条留好了位置,并推迟下班时间专门等着编发这篇稿件。

记者一点也不敢怠慢,晚饭后一头钻进永清站简陋的职工宿舍里,连夜赶写并一气呵成了题为《心系首都》的报道,写完稿已是夜里9点多,紧接着立即发往报社,并在第二天的《中国石油报》一版头条加花边刊发。该新闻由于事件重大,报道及时,分别被评为1996年度中国石油报优秀新闻一等奖和全国石油优秀新闻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