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散神聚,不乱方寸

形散神聚,不乱方寸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朝时,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需求的增大,日渐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国语》是一种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间发生的事情,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战国策》内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于使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开始有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周朝时,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需求的增大,日渐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练。

《国语》是一种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间发生的事情,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的作者为西汉刘向。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内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于使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思想流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笔间波澜

与诗词不同,散文追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就好比一头弄乱的头发,再怎么乱,它依然长在头上。它有根可依,而不是随处飘零。同时它的凌乱又给多情的人一点震动。生活就是如此,你可以疯狂,可以婉约,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变换各种风格,活出自我、活出本真,但是有一条,那就是对得起自己,不妨碍别人,这大概是人生里的“形散神聚”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