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课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一、绘画艺术(一)原始绘画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西方的原始绘画主要包括洞窟壁画、岩画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城邦公民的健壮体格和完美心灵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古希腊的艺术创作体现了对自然界、对人类纯朴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把强壮的身体视为善与美的本源。

第四课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

(一)原始绘画

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西方的原始绘画主要包括洞窟壁画、岩画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洞窟壁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里亚地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这些壁画所表现出的创作能力比起现代人也毫不逊色。但是,这些画的原动机并非是为了观赏,而是与巫术、宗教或和别的什么目的相联系的。

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洞中壁画主要以野牛、鹿和野马等动物为主要内容。原始画家用粗犷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等颜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图5-340)

图5-340 拉斯科洞窟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叶,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顶部密布着十八头野牛、三头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野牛有卧、站、蜷曲、挣扎等各种姿势。最突出的是长达两米的《受伤的野牛》(图5-341)。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情感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

图5-341 受伤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二)古埃及绘画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提到古埃及,人们就想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那种威严、永恒和神秘的时代气息。

埃及的绘画大都采用固定化的模式——正面律,即正面的眼睛长在侧面的头部,正面的上身安装在侧面身上,四肢保持侧面。古埃及的绘画似乎不追求体积感,画面也全无空间透视,人物大小比例反映着他们的地位身份(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古代相同)。(图5-342)

图5-342 狩猎图古埃及

(三)古希腊和古罗马绘画

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艺术的特点源于其历史、环境、民族和宗教。城邦公民的健壮体格和完美心灵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希腊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祇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古希腊的艺术创作体现了对自然界、对人类纯朴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把强壮的身体视为善与美的本源。由于以上原因,形成了希腊艺术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理想环境,也形成了希腊艺术崇尚自然,赞美人生,强烈奔放而优美典雅的特点。

瓶画是体现古希腊绘画艺术主要成就的一个方面,它是古希腊美术中很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从实用与艺术的结合上体现希腊人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审美理想,而且是我们了解古希腊绘画水平的依据。希腊瓶画经历了黑绘式与红绘式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黑绘式瓶画上的图像是黑色的,红绘式瓶画上的图像是赤褐色的。最负盛誉的黑绘式作品有双耳大瓶《阿甲利斯与阿扎克斯掷骰子》(图5-343),瓶上描绘了两位英雄在围攻特洛伊城的苦战中,利用片刻休息时间玩骰子的游戏场面。阿甲利斯全副武装,阿扎克斯却把头盔和盾牌取下放在身边。两人的武器并未离手,可见这只是战斗间歇。画家通过人物的姿态、动作,表现出久经沙场的英雄安详、坚定的神态,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画面人物以线造型,曲线很美,装饰与器形相适应,构图呈三角形,人物对称而有变化,造型体现了程式化同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淡红色画面与黑色器身的对比,精致的衣褶与武器细部的适当突出,使这个酒坛与画都成为杰出的艺术品

图5-343 阿甲利斯与阿扎克斯掷骰子

古罗马的绘画深受希腊的影响,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壁画和肖像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及附近的几个城镇,大量珍贵的壁画因此得以完整保存。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庞贝第一、二、三、四期风格。第一风格为镶嵌风格,即在墙上用灰泥塑好建筑细部,做出凹槽分割墙面,涂上颜色,造成彩色石板镶嵌的幻觉效果;第二风格为建筑风格,即在墙面上用色彩画出建筑细部,用透视法造成室内空间比实际上要宽敞得多的幻觉效果,并在墙面中央安排场面较大的情节性绘画;第三风格是埃及风格,强调平面感,描绘精致,在墙面用彩色绘制小巧玲珑的静物和小幅神话场面,具有典雅的装饰感;第四风格是庞贝的巴洛克风格,与17世纪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相近似,在墙上描绘一层层非常逼真的景物,繁琐而又富丽,具有空间感和动感,色彩很华丽。

庞贝城有名的壁画《密祭图》(图5-344)就是第二期风格的代表作,因画中内容是祀奉酒神提奥尼索斯的一种秘密宗教团体仪式而得名。画中的人物除酒神和他的妻子阿里阿德尼以及山林神萨提洛斯、带翅膀的女神外,都是参加秘密宗教仪式的人物。这些人物动态各异,或站或坐,或静或动,高低错落,很有节奏感。值得注意的是,人物造型已使用明暗法,立体感很强。人物动态具有希腊雕刻样式,可见希腊艺术对其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图5-344 密祭图(局部)庞贝

(四)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绘画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史称中世纪,这是基督教统治时期。由于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对人和现实生活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使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又由于基督教教堂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的中心,因而教堂建筑是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大多从属于教堂建筑,是建筑的附属品。

中世纪流行的绘画,主要是壁画、天顶画和镶嵌画,也有一些圣经插图。但最有特色的是彩色玻璃镶嵌画。其构图用铅条分割后嵌入玻璃,增加裂纹感。《圣母加冕》(图5-345)就是彩色玻璃镶嵌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画中央部分的圣母子以及头上的圣鸽、脚下的宝座是12世纪的原物,围绕于四周的天使是13世纪增补的。画中的圣母头戴冠冕,目光端庄严肃,姿态沉静,与罗马式艺术中的圣母子造型传统有一定联系。该画色彩的调配秾丽深沉,富于对比性,虽然只用了紫、红、蓝、黄等有限的几种对比色,但由于画家的巧妙布置,画面同样取得了富丽堂皇、庄严神圣的色彩效果。

图5-354 圣母加冕(彩色玻璃镶嵌画)

总的来讲,欧洲中世纪绘画是非写实的,重在表现,即表现基督教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感受。因而,不注重真实的空间的描绘,不注重真实的色彩关系,而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由古希腊古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在中世纪遭到了破坏。从绘画题材上讲,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题材十分狭窄,主要是宗教人物和宗教故事画。

(五)欧洲15世纪油画的兴起

油画是西洋绘画中的一个主要画种,是用快干油质调和颜料,绘制在经过处理的画布、厚纸、板或墙面上的绘画艺术。早期油画采用坦培拉画法,即用鸡蛋黄或蛋清作为调料融合矿物颜料作画,再用薄而透明的油色罩在画上。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胡勃特·凡·爱克和扬·凡·爱克)改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干油作为调和剂,使颜色易于调和,被广泛地运用。特点为运笔自如,并可层层敷设,提高色彩亮度,能较充分地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传全欧洲。凡·爱克兄弟因此被称作欧洲油画的创造者。

完成于1432年的《根特祭坛画》(图5-346)是凡·爱克兄弟共同完成的作品。所谓祭坛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的画,有点类似于可以折叠的屏风画。

图5-346 根特祭坛画凡·爱克兄弟

《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十二幅祭坛画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分成上、下两段和左右两翼,上段的中央是基督,两旁是圣母玛利亚和洗礼者约翰。两翼的内侧是《合唱的天使们》和《奏乐的天使们》,外侧是亚当和夏娃,下段的中央是《羔羊的颂赞》,两翼左侧是《骑士》和《裁判官》,右侧是《隐者》和《巡礼者》。

《根特祭坛画》的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破。

(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14世纪中后期,欧洲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一千年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驱散中世纪黑暗,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生命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文化,即后人所谓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首先在于它与封建文化的宗教性质截然对立。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达到繁荣,然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席卷全欧洲。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问题。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涅、提香、扬·凡·爱克、勃鲁盖尔、丢勒、荷尔拜因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其中,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性人物。

达·芬奇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达·芬奇的代表作可谓妇孺皆知,《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名作。

图5-347 蒙娜丽莎 达·芬奇

《蒙娜丽莎》(图5-347)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姿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般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另一名作《最后的晚餐》(图5-348)题材取自圣经故事。描绘了犹大向官府告密后,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描绘和传达出了不同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是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圣经故事作品。

图5-348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在绘画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是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创造亚当》(图5-349),该画是根据创世纪第二章:“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在东方立了一个伊甸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米开朗基罗为了集中注意力于大神的创造以及亚当的诞生,便把神和亚当安置在左右两边的空中和陆地上。右边是耶和华大神,飞翔在空中,他左手抱着天使们,右手伸向亚当。亚当全身裸体,躺在左边的陆地上,一手伸向大神。神与人的手指像接电似的相互交流。这里表现了充满精力的老人和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体现了创造者的权威和被创造者的信心。

图5-349 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图5-350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的圣母像,其中最出色的如《圣母的婚礼》、《圣母加冕》、《西斯廷圣母》等。《西斯廷圣母》(图5-350)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被认为是拉斐尔所有圣母像中的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画中的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是类似祭坛画的圣母像。画面上帷幕拉开,圣母怀抱圣婴从云中走来,两边为男女圣徒,底下两个小天使作顾盼状。构图庄重均衡,人物形象俊美,显示出伟大的母爱精神和救世济民之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特色,是拉斐尔典范风格的完美代表,对后来的古典派和学院派有很大影响。

(七)近现代欧洲主要绘画流派

1.巴洛克绘画。

17世纪,近代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基本格局已大体上确定,天主教与新教的势力范围也基本确立。曾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强烈冲击的罗马教会,在反宗教改革的旗帜下,重又得到振兴。为了宣扬它的伟大,吸引和激励信徒,在意大利等天主教势力强大的地区,一种具有明显煽情效果的美术风格受到提倡,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风格的美术就是巴洛克美术,巴洛克美术致力于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美术成为这个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然而并非唯一的风格。在各国不同的发展过程中,适应不同的要求,欧洲美术也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如写实的倾向、古典的风尚等,从而使这个时代的美术显得更丰富多彩。

巴洛克绘画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有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等等。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色彩明亮,装饰性很强,并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主要代表作品有《阿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苏姗娜·芙尔曼肖像》等等。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图5-351)是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作品。该画讲述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抢掠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的传说。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都是丽达的儿子,其中波吕克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两子从不分开,他们一个善骑,一个善战,都英勇无敌,是古罗马骑士的保护者。他们爱上了迈锡尼国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可是她们已经许配给另外一对孪生子了,于是两兄弟便强行把她们掠走为妻。画面上表现的正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两姐妹从睡梦中劫走,正在强行拉上马背。画面上,四个人和两匹马交错穿插,激烈撞击,纠结在一起的形象占据了整个空间,造成了强烈的动势。近乎方形的构图,本应是稳定的,但这些形象却以“X”形切割画面,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一切成分依照着“S”形曲线的旋律持续涌动着。两匹马旁,各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牵着缰绳,他们暗示这里既是暴力的抢掠,又是一种充满愉悦的游戏,是爱情的暴力。

图5-351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鲁本斯

伦勃朗是荷兰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许多自画像,他在莱顿时期的自画像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图5-352)。主要代表作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自画像》等。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图5-353)这件作品是伦勃朗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伦勃朗的成名作,是当时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伦勃朗画的集体肖像画。这幅画是为著名医学家杜普教授与七位医生所画。这件作品在荷兰绘画艺术的群像画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一幅富有情节性的肖像画。作品中的人物各自具有独特的位置和引导作用,而整体的情绪基调趋于和谐统一。有的人注视着教授的讲解,有的人似乎分了心,还有人物的眼神迎上观画者的目光,表情不一,全画从背景以至观赏者之间,呈现了一种多层次的浮雕感。这件作品除了构图新颖之外,光线的运用也引人注目。作品明暗对比特别强烈,在一片暗影中,人物脸部明亮的表情尤为突出,白色皱褶领能更加反衬出人物脸上细腻的表情变化。虽然显得有点生硬,不像伦勃朗成熟时期的作品那样富于中间色的细节和变化,但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图5-352 自画像 伦勃朗

图5-353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伦勃朗

委拉斯贵支是17世纪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绘画大师。他在历史、神话、肖像、风俗等题材方面都有佳作传世。委拉斯贵支被称为“真理画家”,他能够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而且他的某些作品构思巧妙,含义深刻,蕴含着他看待世界的独特眼光。其代表作品有《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宫娥》等。《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描绘的人物是1644年登基的罗马教皇,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以及作为76岁老人精神上的虚弱,人物形象富有个性。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非常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此图见本章第二课)

图5-354 宫娥 委拉斯贵支

委拉斯贵支的另一件作品《宫娥》(图5-354)作于1656年,实际上描绘的是画家在国王菲利普四世家中为国王夫妇画像时的情形,所以作品又叫《菲利普四世之家》。画面中主角菲利普四世夫妇并没有真正出现,而是被巧妙地映射在镜子里,而正在观看作画的玛格丽特公主和一些侍仆宫女以及画家自己倒成了画面主角。画中这些人物的姿态和位置初一看好像是偶然形成的,实际上它却是画家精心设计的结果。画面中通过巧妙的设计,安排出了丰富的层次空间,第一层是通过镜子映照出来的站在画面之外的国王夫妇;第二层是被强光照射着的主角玛格丽特公主和左右的宫娥们;第三层是背景上的油画、镜子和画家本人;第四层是背景中打开的一扇门,使人看到室外透进的强光和门边的大臣。画家在作品中非常强调空间层次和光线的作用,使画面形成了富有光影节奏的层层光波,有强烈的明暗纵深和立体效果。这种表现光色的手法对19世纪出现的印象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罗可可绘画。

18世纪时期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将罗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是法国画家布歇。布歇的作品中充满着奢华、艳丽,纤细柔靡的装饰风格,亦流露出画家丰沛的情思与想象力。

《浴后的狄安娜》(图5-355)是布歇的代表作。狄安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坐在山坡上的情形。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猎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寻找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到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

3.新古典主义绘画。

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美学思想是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

图5-355 浴后的狄安娜 布歇

图5-356 马拉之死 0大卫

《马拉之死》(图5-356)是大卫的一幅名画。此画是一幅重要的历史画,题材取自画家亲眼所见的悲剧场面。1793年7月13日,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雅各宾派的领袖马拉遇刺身亡,就在当天,画家赶赴刺杀现场作了速写和记录。马拉因患有风湿性关节病,每日需浸在浴池中工作数小时,被刺杀时他正坐在浴缸里,凶犯的匕首抛落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部伤口处向下流着,死时脸上却带着平静的表情。在浴缸旁的长方形木墩上,还放着笔、纸、墨水瓶,马拉的左手正拿着准备签署的文件,木墩上清晰地写着“献给马拉,大卫”,表示画家对革命者的深深敬意。整幅画既平易近人,又具有宏伟的纪念碑形式。画面的取景、环境安排、道具选择、人物姿态完全按真实记载,但又经过极其精心的筛选而避免过分日常生活化。同时在构图上留出上部大片平面的背景,使马拉的人体具有雕塑感,也加强了横线构图结构的稳定感。从而,这幅画既使人感到朴素生动,又使人觉得是一座庄严永恒的丰碑。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中坚力量。安格尔对表现女性裸体充满了热情,当安格尔的天才同青春美丽妖娆的女性结合在一起时,创造力往往是空前的。肌肉、曲线、酒窝、柔韧的皮肤——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油画上看到。安格尔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在安格尔所有描绘女子裸体的油画中,《瓦平松的浴女》和《泉》无疑是最好的两幅。

《瓦平松的浴女》(图5-357)作于1808年,安格尔时年28岁。美妙的女子背影使他激动得竟至无暇过多顾及技术。半明和半暗的调子在这柔嫩的背上颤动着。色彩虽然相当原始,却也不无悦人之处。绿色的帘子、浅黄色调的身体、白色的床单、白色带红的绸头巾一一全部安排在一个平面上,如在镶嵌饰物中一样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泉》(图5-358)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和青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泉》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图5-357 瓦平松的浴女 安格尔

图5-358 泉 安格尔

4.浪漫主义绘画。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英国,19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浪漫主义主要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籍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他善于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作品题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得,并删除掉一切非本质的东西。代表作有《梅杜萨之筏》,这幅巨作在首次展出时,因为画面场景逼真,气势巨大而撼人心魄,被视为“浪漫主义美术的伟大宣言”。(图见本章第二课)

德拉克洛瓦在西方美术史上是一位有卓越成就和较大影响的画家,特别是对浪漫主义绘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德拉克洛瓦反对当时古典主义绘画那种呆板、平庸的画风,主张个性解放,重视情感的表达。他的画善于表现动荡活跃的场面,色彩鲜明,豪迈奔放。

《自由领导人民》(图5-359)是德拉克洛瓦的主要代表作。该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大革命,那是法国人民最后推翻封建王朝的“光荣的3天”。德拉克洛瓦以象征手法在画面的视觉中心塑造了一位丰硕半裸的女性形象,她一手握枪,一手高举三色旗。她是自由的象征,正在勇敢地领导人民前去夺取最后的胜利。画面构图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动势,在女神的周围安排有法国革命代表性阶层人物的形象。人群中的那个孩子象征着年轻的法兰西。画面上的人物是现实的法兰西群众,环境是有巴黎圣母院作背景的真实的自然景色,充满人性的女神与各阶层的战士组合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革命中的一个战斗场面。这幅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工人、市民和知识分子。德拉克洛瓦十分重视色彩造型,这幅画的色彩绚烂,色调丰富炽烈,他对色彩的运用已开始走向印象主义。

图5-359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5.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画家们大多用自己的作品,揭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现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颂扬他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主要代表画家有库尔贝、杜米埃、柯罗和米勒等。

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开拓者,也是现实主义绘画运动的领袖人物。油画《打石工》(图5-360)是库尔贝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打石工》是现实生活中最底层劳动者状况的真实写照,在那灼人的太阳下,路旁的沟边,两个石工的形体微微地突出在高耸的绿色山坡前,山坡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上面飞驰过一大层云影,仅仅在画面的右角,在山坡后面,可以看到一角蓝天。这样的场景是这个贫困阶级一生的缩影。库尔贝充分地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图5-360 打石工 库尔贝

图5-361 三等车厢 杜米埃

杜米埃是漫画大师,其油画名作《三等车厢》(图5-361)是风俗题材作品,描绘的是他经常外出乘车的经历。画面在拥挤的狭小空间里,突出描绘前排三个人物,概括表现后面一群人,以座椅靠背分隔前后,这是生活中极平常的现象,但却揭示了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在这三等车厢里坐着的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三个主体特写人物中,最突出的是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人们从她的神态可见她的生活经历。靠着她左右的两个人,一个入睡的少年和一位带婴儿的母亲,他们的形象本身可明白表现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背后的人群可从不同面貌的头像体现不同人物的地位和个性。这有限的画面空间,成了法国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柯罗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风景画家,为世界风景画发展史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偏爱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具有宁静感,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他的风景画,尽显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还蕴涵着现实主义的真切。他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画家之一。《孟特芳丹的回忆》(图5-362)就是他这类风景画的一个范例。

图5-362 孟特芳丹的回忆 柯罗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代表作品有《拾穗者》、《晚钟》、《牧羊女》等。

《晚钟》(图5-363)是米勒在《拾穗者》之后创作的又一幅重要名作。描绘了一对正在田野中劳作的农民夫妇,在傍晚时分,听到远处教堂传来的钟声时,进行虔诚祈祷的朴素形象。画面表现了黄昏时落日的柔光,原野上飘荡的炊烟,一派寂静祥和的田园景象。又好像远处悠远的钟声伴着吟唱圣诗的音乐在原野中回荡,让人如身临其境,凡尘尽消,充满了静穆的气息和田园般的诗意。

图5-363 晚钟 米勒

6.印象派绘画。

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印象派因莫奈的《日出·印象》在初次展出中的轰动而得名。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光色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马奈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杰出的色彩画家。他能以洗练的笔法涂抹干净美妙的颜色,捕捉生动的形象。在他笔下,不同深浅的冷暖色块构成一个个动人的绘画世界。他擅长利用黑色,充分发挥它丰富的表现力,使画面富于节奏感。代表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左拉像》、《吹笛少年》等等。

《草地上的午餐》(图5-364)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并立即引起了世所罕见的轰动。该画直接表现尘世环境,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画法上对传统绘画进行大胆的革新,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的色块,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此画在构图上,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的地方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在技法上,把绘画作为二度表面的主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作了新的尝试,因此该画在艺术技巧和历史意义上都是一个创新。

图5-364 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

图5-365 日出·印象 莫奈

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出·印象》(图5-365)是莫奈的成名作。该画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印象画派也由此得名。

图5-366 康威尔斯小姐像 雷诺阿

法国印象派画家中,画人物最出色的两个画家一个是雷诺阿,另外一个是德加。雷诺阿的绘画主题主要是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雷诺阿一生都很贫困,但画面却很甜美、明丽。他所画的女性丰满娇丽、妩媚动人,目光中常常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忧郁;所画儿童则充满了天真纯洁。

《康威尔斯小姐像》(图5-366),是雷诺阿在表现孩童题材方面最具印象主义风格的肖像画之一,是他1880年为当时法国一个有名的银行家八岁的女儿画的侧身肖像画。整幅画都飘散着少女的馨香,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活力。画中的女孩有一头金棕色而蓬松的头发,垂到胸前和腰际。她身着一套淡蓝色洋装,头上扎着小蝴蝶结。她坐着,手安静地放在大腿上,脸色有些苍白,大眼睛忧郁地看着前方,显得心事重重。整个画面色彩明艳,画法潇洒。画中的造型是由一系列细碎短促的笔触完成的,画面上没有任何明晰的线条。在暗调背景的衬托下,这位金发披肩的少女显得格外青春亮丽。

德加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德加表现芭蕾舞场景的艺术作品甚多,为他赢得了“舞蹈女演员油画家”的称誉。德加不仅是油画家,而且擅长色粉笔画,他尝试用色粉笔画出油画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其轻柔明媚的特色,显示出与油画不相上下的艺术魅力。

《舞台上的舞女》(图5-367)是德加舞女系列的著名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不是名演员,也不是社会名媛,而是普通演员。画家以她们的舞姿为媒介,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通过对舞女的造型描绘,表现出强烈的灯光反射效果。这幅以室内灯光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成为印象派绘画中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舞台上的布景与绿色的地毯衬托着光照下的舞女,显得虚无缥缈、绚丽变幻,实为一个美的世界。

图5-367 舞台上的舞女 德加

图5-368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修拉

7.新印象派绘画。

1886年5月法国巴黎举办了第八届印象派展览,此次展览最受瞩目的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展出了他的一幅毕生杰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获得极高评价。同年12月美术批评家亚塞奴·亚历山大在杂志《艾维奴曼》上首用“新印象派”一词,称呼以修拉为首领的绘画集团,这就是新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新印象派绘画原理——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例如桃色是用白色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他们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图5-368)是修拉的代表作。在这幅画中,人物众多却很少交错,画家运用了精确而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画中稳定的结构关系给人以古典艺术的印象。画面上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对比成为基本色调。

8.后印象派绘画。

后印象派,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代表画家有塞尚、高更、凡·高等人。

塞尚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不是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图5-369)

图5-369 静物 塞尚

《玩纸牌的人》(图5-370)是塞尚人物画的重要作品。他曾多次画过以玩牌者作为主题的作品,但也许只有这一幅,构图上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幅作品通过千变万化的色调造就了形象刻画的立体感。色彩的强度非但不妨碍形成整体的统一,反而还强调了它。如果用连贯的轮廓线,就很可能导致人物形象的孤立,而在这幅画里塞尚不用这样的轮廓线,画中的人物正像这幅画上的桌子和背景那样,都仅仅是由一片片色彩组成的,因此他们结成了一个整体。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

图5-370 玩纸牌的人 塞尚

高更是后印象派画家,与塞尚、凡·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

《塔希提岛妇女》(图5-371)是他定居塔希提岛后于1899年创作的一张人物画。画面采取了大面积平涂色块,在强烈阳光下土著居民晒成棕赭的肤色与果物的鲜红、腰裙的苹果绿与深黑色之间构成鲜明的对比。高更在创作中把这一切都稚拙化了,这些异国情调带有原始的味道。它的装饰性带来了粗犷的部落生活气息,赋予画面以特殊的风采。

凡·高是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吃土豆的人》、《向日葵》、《星空》及《自画像》等。在作品《向日葵》(图5-372)中,凡·高以向日葵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向日葵、太阳、凡·高的心,三者是同一的。所以,当他画向日葵时,不是客观如实地描绘向日葵,他画的向日葵就像燃烧的火焰,就像天上的太阳,那是他心灵迸发的感情。那些黄色的花朵艳丽得颓废。弯曲的枝干,快要凋零的花朵,展现了生命轰轰烈烈的过程,也预示着一场繁华鼎盛之后,终将走向沉重的衰败。从他的作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对苦难生活的无奈,对残酷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希望的无限渴望。

图5-371 塔希提岛妇女 高更

图5-372 向日葵 凡·高

9.俄罗斯巡回画派。

巡回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该组织在创建之初有15位画家在协会章程上签名,其中包括别洛夫、克拉姆斯柯依、列维坦、列宾、希什金、盖依等人。画派的画家坚持以写实主义为目标,力图创造出为普通人服务的民族主义艺术,他们以通俗易懂的风格表现俄罗斯民众的生活。从1871年至1923年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一共举办过48次流动展览。

克拉姆斯科依是巡回画派的精神领袖。19世纪70年代克拉姆斯科依创作了一系列俄罗斯作家肖像画,获得了俄罗斯肖像画巨匠的美誉。

图5-373 无名女郎 克拉姆斯科依

图5-374 无名女郎局部

《无名女郎》(图5-373、图5-374)是克拉姆斯科依肖像画的代表作。这幅肖像画并不是一个具体人物的肖像,而是画家的理想创造。“无名女郎”坐在华贵的敞篷车上,高傲地望着观众,她那不凡的气派和自尊,给人以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深刻印象。画面以冬天的城市为背景,白雪覆盖着屋顶,朦胧湿润的天空,使人感到寒意。女郎的毛皮手笼、镯子、帽子上的白色羽毛、蓝紫色的领结,都表现得极为精到。而最令人惊叹的是人物的精神气质,实在被描绘得精湛绝伦。它确实无愧为一幅杰出的性格肖像画名作。

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画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列维坦的风景画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优美。

在作品《三月》(图5-375)中,虽然大地上仍覆着厚厚的积雪,白桦树干仍是光秃秃的,但天已是蓝得令人陶醉,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亮,木屋顶上的积雪也已开始融化,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那活泼的色块似乎正宣泄着画家心中涌动的激情。画面上虽然没有人的影子(列维坦很少在自己的风景画中表现人),但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人的存在:画中敞开的门,取下护板的窗,以及套在雪橇上的马,这些细节让我们感觉到房屋的主人马上就会出现,大自然的一角又变得那么温馨、舒适。

图5-375 三月 列维坦

列宾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最伟大的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画派的旗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5-376)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十一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图5-376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

10.法国野兽派绘画。

野兽主义是20世纪在欧洲出现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野兽派的画家受后印象主义影响,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不作明暗表现,常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色和弯曲起伏的轮廓线,并将描绘的景物予以简化,画面颇富装饰性。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等。

《舞蹈》(图5-377)是野兽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马蒂斯的作品。该画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的女性舞蹈人体,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烦恼和沮丧的内容,而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又充满力量的场面。整幅画色彩极其简约,只有三种颜色,但却具有极大的精神力度。

图5-377 舞蹈 马蒂斯

11.表现主义绘画。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挪威画家蒙克和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呐喊》(图5-378)。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5-378 呐喊 蒙克

《黄、红、蓝》(图5-379)是现代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康定斯基的优秀作品。作者试图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结合起来,在几何形的结构与造型中,配以光和色,既充满幻想、幽默,也具有神秘色彩。

图5-379 黄、红、蓝 康定斯基

12.立体主义绘画。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作为展示的目标。艺术家从多角度来描绘对象,并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物象在被解析后最为完整的状态。

立体主义绘画最突出的代表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图5-380)不仅是毕加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的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像实体的块面,有的则像是透明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图5-380 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

图5-381 记忆的永恒 达利

13.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以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达利是西班牙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达利的画常搜集梦幻中的表现题材,有些画题直接点题为“梦”。但他的“梦”与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画上所展现的“梦”的区别在于,达利创造了一种真实感,还寄寓某些他所特别偏爱的内涵。主要代表作品有《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等。

作于1931年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图5-381)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二、雕塑艺术

西方雕塑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作品极其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形式风格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西方雕塑艺术,包括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近现代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塑、罗马雕塑、中世纪雕塑、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近现代雕塑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塑艺术。这些主要文明古国的优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瑰宝。

(一)原始雕塑

西方最早的雕塑出现在人类劳动生产力极低的石器时代。在欧洲地区发现的原始时期的雕塑多数为小型的动物雕塑,也有不少地区发现有女性裸体雕塑,形式有圆雕也有浮雕,这些裸体雕塑突出夸张了女性丰乳肥臀的生理特征,反映了原始人类对母性与生殖的崇拜。如在奥地利维也纳威伦道夫出土的一件女性裸体雕像,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作,被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图5-382)雕像由带有红赭色彩的石灰石雕刻而成。从形象来看,她可能是代表了生殖的女神,曾在欧洲流传了很长的时期。但人们对她的起源,创作方法和文化意义知之甚少,现在收藏于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图5-382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奥地利

(二)古代两河流域雕塑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众多的雕塑艺术,最有代表性的是亚述王朝的雕塑艺术。亚述的浮雕艺术代表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最高成就。长幅巨制的亚述浮雕以描摹战争、狩猎等激烈场面为主,充满了动感与张力,是亚述人对强悍生命力的诠释,也显示了亚述人的审美理想。如亚述王朝时期的一幅浮雕作品《受伤的狮子》(图5-383)。

图5-383 受伤的狮子

(三)古代埃及雕塑

古代埃及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对神的狂热崇拜,宗教在埃及人民的生活中起着支配的作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它的烙印,雕塑艺术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

古埃及是一个人人以为可以长生不死的国度。他们有一种奇怪的信仰,认为人的肉体一旦消亡,其灵魂就会离去,到处流浪,这就是生死轮回。灵魂在轮回途中,若积善行德,就会再次回到肉体,重新复活过来。于是,人人都得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的来生做某种准备。而作为一国之君的国王们还有少数的奴隶主贵族,更是把这种活动推向极点。他们为自己的“来生”构筑了一座座金字塔,但他们认为仅有遗体的保存还远远不够。为保证能永远地生存下去,他们还叫来雕像家,用坚硬的花岗石雕成头像,以保存他们的真像。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有些雕像由于神化而被雕成人兽合一的形象,也许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诞生的重要原因。

《狮身人面像》(图5-384)也被称为“斯芬克司像”,这座雕像是由整块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达20多米,面部约有5米长,仅头上的一只耳朵就有2米左右。雕像的头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头像,身子则是呈坐姿的狮子形象。法老头戴菱形王冠,前额上雕刻着神秘的圣蛇,脑后雕刻着象征神权的鹰的形象。他的下颌原来还有一部庄严的胡须,但后来由于炮击而跌落,现收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尽管雕像的面容如神似兽,但仍保留着法老哈夫拉的相貌特征和威严的气派。他面向东方而卧,两眼直视前方,眼神威严而平静,仿佛在看守着金字塔的秘密。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为寻找通往雕像内部的通道,法军进行了炮击,导致雕像的鼻子和眼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使得雕像的面部在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和奇异莫测的笑容,后来竟成为表情神秘的同义词。

埃及雕塑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美术家墨守成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律,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观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如《老村长像》(图5-385)和《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图5-386)。

图5-384 狮身人面像 埃及

图5-385 老村长像 埃及

图5-386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 埃及

(四)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

1.古希腊雕塑。

古希腊雕塑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古希腊人爱好体育,运动员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竞赛,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得到观众的赞美。因此对男女人体美的欣赏爱好便自然地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培养起来,而雕塑家也很喜欢表现男性或女性健美活泼的各种姿态。希腊雕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大致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主要阶段。

古典时期,希腊雕塑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时的希腊雕塑已完全摆脱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如米隆的《掷铁饼者》、菲迪亚斯的《命运三女神》等。

《掷铁饼者》(图5-387)是米隆创作的一件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的雕塑作品。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命运三女神》(图5-388)这座雕像原是菲迪亚斯为帕特农神庙东山墙创作的高浮雕。三女神指的是希腊神话中掌管万物命运的三姐妹,分别是克罗托(掌管未来和纺织生命之线)、拉切西斯(负责维护生命之线)、阿特洛波斯(掌管死亡,负责切断生命之线)。三位女神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给人以极其优美和从容自如的形象。两位女神坐着,另一个半躺着靠在其中一个女神的身旁。那种亲密无间的姿态体现出友爱的动人情感。雕塑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透过女神的衣褶隐现出来的丰满柔美的肉体,表现出内在生命的勃勃生机,使人们觉得她们并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并象征了永生不朽的精神。

图5-387 掷铁饼者 米隆

图5-388 命运三女神 菲迪亚斯

2.古罗马的肖像雕塑。

古罗马时期的雕像作品异常的丰富,特别是在人物肖像雕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罗马帝国前期的肖像雕塑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方面就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雕塑家们往往采用丰富的构图来加强形象的个性特征。不仅眼球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而且在脸部肌肉处理上也赋予某种情绪,使人物的个性通过脸部的各个细节展现得惟妙惟肖。《阿格里巴像》和《卡拉卡拉像》就是肖像雕塑的杰出作品,代表了罗马肖像雕塑的顶峰。

《卡拉卡拉像》(图5-389)雕刻的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嗜血成性的暴君,他在位时对内外均采取暴虐的手段,并残酷杀害不少自己的兄弟和朝臣,他自己后来则死于罗马近卫军司令的手中。在这尊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卡拉卡拉性格鲜明的脸:方方的脸庞,嘴角内收,头部低斜,紧锁的双眉,多疑而凶残的眼睛流露出凝滞的眼神。雕像五官轮廓清晰,眼睛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那是一双充满着复杂感情的眼睛:凶恶、暴躁、多疑、恐惧。残暴和屠杀为他消灭了许多敌人,同时也造就了他那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恐惧的内心世界。一头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则进一步强化了他那凶残的性格。这一雕像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罗马雕塑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图5-389 卡拉卡拉像 罗马

(五)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前近千年的时间里,基督教文化一直统治着广大的欧洲地区,雕塑艺术也受到神权的约束,越不出宗教神权的阴影,处于徘徊不前的地步。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伴随着人类思想的解放,文学和艺术无论在创作观念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显示了旺盛的自由个性和世俗精神。此时,宗教的枷锁被逐渐地解开,人们在审视自身的生命价值的同时,更进一步唤醒了自由的人性,人文主义思潮此起彼伏,激发出了振奋人心的时代气势和精神风尚。雕塑艺术也应运而生,表现出了中世纪后人性解放的巨大信心和宏伟气魄,诞生了像米开朗基罗这样伟大的雕塑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在绘画、雕塑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雕塑方面,一扫中世纪沉闷压抑的艺术氛围,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雄强豪迈、崇高壮美的艺术气度。米开朗基罗的许多著名作品都具有庄严、雄浑、完美无疵的特点,他创作的《摩西》和《大卫》雕像享誉世界。

《大卫》(图5-390)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这件作品时,米开朗基罗还不满三十岁,然而,这件作品无疑成为了奠定其充满意志力量和壮美风格的代表作。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英雄的力量和巨人的伟大气魄。

图5-390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图5-391 摩西 米开朗基罗

《摩西》(图5-391)是米开朗基罗另外一件伟大的雕塑作品。作品中塑造的摩西是犹太人最著名的领袖,他带领以色列六十万奴隶逃出埃及,在西奈半岛定居,建立了以色列国。他的《摩西十诫》是以色列建国的指导思想。米开朗基罗的这件传世作品描绘的便是这一历史英雄摩西。这是一尊半神半人的雕像,是基督教和世俗形象的完美结合。作者有意夸张了摩西的长胡须,他一手捋着长须,胡须的转折动势既显示出内心激愤的情绪,更显出德高望重的君王权威。同时以多褶厚重的斗篷覆盖身体下部,形成一个单纯的整体,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导到上半身的头和臂膀,尤其突出地塑造了裸露的右手臂和薄衫紧裹的胸部,使观赏者看到,坚强的肉体里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量。

(六)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尔尼尼的雕塑

贝尔尼尼是意大利的雕塑家兼建筑师,是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被称为是纪念碑式的作品。他的大理石雕塑《圣德列萨的沉迷》是他著名的杰作。

《圣德列萨的沉迷》(图5-392)这件教堂壁龛上的雕塑,是一件雕塑与建筑紧密结合的典范。他的设计恰当地利用了壁龛结构,使得雕像就像挂在那里的一幅图画,雕像上边射下光线,依靠光影塑造形体,减弱体积感,增强线条韵律及其形式美,有强烈的绘画效果。这件作品中的女主角圣德列萨的面部因身受爱情之箭,呈现出甜蜜的痛苦,半闭双眼,张开的嘴,头向后仰,内心的爱情表露得率直而生动,带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即略带病态的纤弱、细腻的美,体现出贵族阶层和上层资产阶级的审美观。

图5-392 圣德列萨的沉迷 贝尔尼尼

(七)西方近现代雕塑大师罗丹的雕塑

法国的罗丹是近现代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的大师级人物,在西方的雕塑史上他被视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巨匠。同时他还在雕塑史上充当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是他给辉煌的古典雕塑拉上了帷幕,也是他叩响了现代雕塑的大门。罗丹早期走的是现实主义道路,作品风格写实,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期追求印象主义,探索新的艺术风格。看到罗丹的雕塑作品之所以感动,不再是它怎样的逼真,而是透过坚硬的青铜或大理石等载体,我们能感到有一股生命力在向外膨胀,那些仿佛正在颤动的形体激起了我们灵魂的悸动。罗丹的代表作有结合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完成的《思想者》、《吻》等;有表现各类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加莱义民》、《欧米哀尔》、《巴尔扎克像》等。还有一系列“手”的雕塑,也是各有个性。

图5-393 思想者 罗丹

《思想者》(图5-393)是罗丹创造的一尊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1880年,受法国政府的邀请,罗丹开始为卢浮宫博物院的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创作一扇高7米、重8吨的铜饰浮雕——《地狱之门》。按照罗丹的总体构图,这个作品原是该铜饰浮雕《地狱之门》的一个部分,是安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顶上的。后来被独立出来,并放大了三倍。

罗丹用这一形象来象征伟大的诗人——但丁,也象征他自己,象征全人类。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巨人,痛苦地俯首坐在那里沉思,把右肘放在左膝上,手托着下巴和嘴唇,审视着下面发生的所有悲剧而陷入绝对的冥想之中。那压弯的肋骨和紧张的肌肉似乎要被智慧的火花爆炸开来,然而,除了沉思,只有内心的压抑和隐藏的痛苦。作品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雕塑家思想的深沉、苦闷和丰富。

《巴尔扎克像》(图5-394)是罗丹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罗丹对他非常敬慕,十分乐意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雕塑一尊巴尔扎克像时,他当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阅读、考察和研究工作,前后作了四十多件形象习作,着意刻画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罗丹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显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图5-394 巴尔扎克像 罗丹

三、建筑艺术

(一)巨石建筑

巨石建筑是欧洲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美术成就。所谓巨石建筑,就是原始人类用重达数吨的大石垒建成的石门、石廊、石台等等遗迹。它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和瑞典等国家都有所发现。人们推断,它大约是出于某种宗教目的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图5-395)。它由一些巨大沉重的石头等距离围成两个石圈(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石头之间横架着石条,圈中间放着一块类似祭坛的石头。有人认为这些石头是经过精确的推算而排列成的,很可能是为举行神圣的宗教活动而建。

图5-395 斯通亨治巨石阵 英国

(二)巴比伦空中花园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图5-396)。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塞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图5-396 空中花园 巴比伦

(三)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当初,与它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在历经数个世纪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后,多数已倾塌毁坏,化为乌有。唯一存在的只有埃及的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在离开罗不远的吉萨平坦广阔的沙漠上,耸立着许多体积庞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最高的胡夫金字塔(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高146.5米,用230余万块平均约2.5吨重的石块砌成。在当时,既无轮车、吊车、滑轮这样的起重、装卸设备,也没有炸药和钢钎,甚至连马车都没有,这些巨石如何开采和运输让后人费解。数千年来,金字塔历经炙热的太阳、暴烈的狂风、肆虐的雨水和强悍的震动,仍然稳固地伫立在尼罗河畔,接受着时间的洗礼,成为人类建筑艺术史上不朽的丰碑。金字塔把王权和神权的稳固强烈地表现出来,纵使今天大地上早已没有古老的埃及王国,可是金字塔雄风犹在,人们在它的面前依然会感到渺小和卑微。(图5-397)

图5-397 吉萨大金字塔群 埃及

图5-398 帕特农神庙 希腊

(四)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的建筑群。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图5-398)。“帕特农”原意为“处女宫”,因它祀奉的雅典娜女神是处女,所以又称为“雅典娜处女庙”。整个建筑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迪亚斯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帕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它采用的是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8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

(五)古罗马建筑

罗马人在建筑领域取得了独创性的成就,而建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体现国家强大以及歌颂独裁者的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既有纪念意义,又能为城市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同时也满足了贵族的生活需要。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有万神殿、科洛西姆竞技场和凯旋门等等。

1.万神殿。

万神殿是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图5-399、图5-400)。万神殿的圆形大厅以它宏大的规模和精巧的建筑结构而著称,大殿的上面覆盖着一个直径为43.5米的大圆顶,为了支撑这个大屋顶,大殿的墙厚达6米多。大殿的墙面没有开窗户,屋顶的中央有一个直径9米的圆洞作为采光用。阳光通过这个圆洞照进神殿,顶光使圆顶内的凹形方格产生均匀而有规律的光影变化,打破了圆顶的单调沉闷,天光与墙面产生一种恒定的、深邃的效果,室内的光线和气氛随着自然气候的阴晴而变化,仿佛与天体连在一起。巨大的圆顶仿佛轻悬于空中,像是张开在人们头顶上的又一重天穹。

图5-399 罗马万神殿

图5-400 万神殿内部

2.科洛西姆竞技场。

科洛西姆竞技场代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的顶峰(图5-401)。它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可以容纳5600多人。设计者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环形拱和放射状的拱,对观众的坐席和通道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它建有内外圈环形走廊,外圈供观众出入和休息用,内圈供前排的观众使用。从外形看,这是一座大型蜂窝式建筑,共有四层拱门,竞技场的形式对现代体育场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5-401 科洛西姆竞技场

3.凯旋门。

凯旋门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是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通常是单独横跨在道路上。帝国时期,凯旋门的建造十分频繁,几乎每次战争胜利必建,到公元4世纪,仅罗马城就有36座凯旋门。(图5-402)

图5-402 提度凯旋门

(六)教堂建筑

1.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位于梵蒂冈,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的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图5-403)

图5-403 圣彼得大教堂

2.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建于公元537年,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代表。“圣索菲亚”在基督教里是上帝智慧的意思。教堂有复杂而条理分明的结构系统,在主穹顶的底部一周密排着四十个采光窗口,每当阳光照射时,教堂穹隆犹如在空中升腾一般,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15世纪土耳其入侵君士坦丁堡之后,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图5-404)

图5-404 圣索菲亚教堂 拜占庭

3.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遵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是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图5-405、图5-406)

图5-405 圣马可大教堂 威尼斯

4.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图5-407)。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位于意大利比萨,是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而建。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马建筑之典型。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在这组建筑群中,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在同一中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角,这两个圆形建筑在空间上的大小、高矮、远近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谐。教堂的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庄重和谐;始建于1153年的洗礼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建筑,其大理石外墙墙面的装饰华美,一圈精致的尖拱券环绕着红色的中央大圆穹顶,再被周围的绿地所映衬,真是美不胜收;比萨斜塔更是广场上的宠儿,实事求是地说,到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斜塔来的。比萨城的著名斜塔实际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是大教堂、钟楼、洗礼堂和墓地所组成的宏伟的整体的一部分。虽然世界上还有一些也是长得东倒西歪的其他斜塔,但是应该承认,比萨斜塔的名气最大(图5-408)。

图5-406 圣马可大教堂局部

图5-407 比萨大教堂和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

5.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四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1386年,到1485年才完成。

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于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一起,总共有6000多尊,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显得格外华丽,具有世俗气氛。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图5-409)

图5-408 比萨斜塔

图5-409 米兰大教堂

6.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同时也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历时180多年。法国文学家雨果以巴黎圣母院为题材,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成为了那一时代建筑的样本。(图5-410)

图5-410 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