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懂一件美术作品方法

读懂一件美术作品方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这张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中国城市的模样。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戴宏宇

一、教学背景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二、欣赏活动

1.图像识读: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社会背景,作品表现的内容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2.欣赏活动:通过内容描述和构图分析,探寻形式的秘密,品味传神的造型,探究表现的技法,在欣赏活动中提升审美素养。

3.文化理解:从细节观察,品味画家高超的绘画造型能力,探究宋代的社会风俗和政治文化,深层解读笔墨意味和文化含义。

三、过程实录

(一)情境创设,初读作品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可以走进时光隧道,来到一千年前的中国,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1.创设情境,进入微课

视频穿越到宋代的场景动画,放大画面,透过画面的时光隧道,穿越来到一千年前的宋城

师:宋朝,曾经一度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巅峰时期,千年前的繁华,虽然隔着遥远的时空,却依然能够感动现代人的心灵。这张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中国城市的模样。

2.初览全图,整体感受

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全图五米多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右至左分汴京郊外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以及热闹的市区街道三个段落。画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进行了细致、生动而准确地描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3.画家介绍,上网搜索

师:张择端是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出示张择端画像)关于他的介绍,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张择端”,就可以了解画家的生平了。

(二)内容描述,形式分析

师:今日的汴河已经枯竭,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再,我们真要感谢这位画家的用心,为我们留下往日汴京的美景。这样一件伟大的作品,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呢?

1.探寻形式的秘密

歌德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也可以把握,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1)起承转合

首先,从构图形式上来看,这是一幅风俗长卷画。

师: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无论多么宏大的场面、复杂的情景,都在画面“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中展开。你能在画面中找到这四个关键的位置吗?

起:京郊村野的春光——郊溪木桥

就从这里入京。

师:一架没有护栏的简易木桥横跨溪沟,这是进京的唯一通道。这时,两位送炭人赶着五只小毛驴从画面深处走来,正准备踏上小桥进入城市,这是《清明上河图》开篇的点睛之笔,是作品“起”的地方。画中之“气”神聚于小桥之上成为通篇气脉的始发点。

承:汴河两岸的风情——汴河虹桥

由汴河入京。

师:汴河是宋代第一大河流,它是宋城南北水陆交通的命脉。画面中的汴河,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呈横向的S形展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形成了画中流动的“气脉”。细细品味,近在咫尺的汴河,在视觉和心理上却有百里之遥。我们将一起乘船从码头去虹桥,打捞一船宋韵,体味别样清明。

转:城里城外景不同——城门内外

师:顺着汴河这条“气脉”,我们仿佛可以借手卷的叙事方式,沿着河市,边走边看边听,去寻找那尘封千年的宋城印象。但是城里街市的繁华精致与乡镇的繁忙粗野被一座高峻雄伟的建筑——城门分割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合:城市风情宋时韵——城内十字街

师:就在我们纵情领略京城千姿百态的繁华景象,在快要到达都市中心时,画面突然停滞了,让人顿生意犹未尽之感。艺术总是这样,在你欲罢不能的时候,留一半空间给你,让你在联想中慢慢回味。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出发,去品味这宋腔宋韵宋时风。

(2)散点透视

师:《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招牌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能力

2.品味传神的造型

我们再来看一下画中景物、人物的造型和细节表现——(画面场景切换)

(1)不同场景中的造型表现

风景——树木、河流、自然风光;牲畜——马、驴子、骆驼、黄牛;船只——货船、客船、渔船、游船;车轿——独轮车、轿子、马车、牛车;店铺——酒家、客栈、商店、小摊;人物——商人、顾客、妇孺、乞丐;建筑——城门、民居、虹桥、茅舍。

师:画家运用鸟瞰的视角,将繁杂的景物、民情纳入画卷中;光是人物就有八百多人、牲畜七十多匹、木船二十多艘、房屋楼宇三十余栋、车轿也超过二十辆;每个人物的服装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2)热闹街市中的景点透视

师:我们试着数数看这条小小的商业街有多少餐馆及卖点心的小铺。

动画演示,放大展现十三处景点以及名称介绍。

(1)香料店

师:这是一家香料店。

宋代通过海外贸易,进口许多香料,运用在饮食、美容、医药等方面,你看这家“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就是香料的专卖店。

(2)大酒家

师:这里有一家大酒店。

走进城门内,汴京城更热闹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羊正店”。店家在门上搭起彩楼,用来吸引顾客的光顾。酒楼生意好,人潮不断,门外聚集了许多店家与摊贩。

(3)药房

师:这是一家药房,有位妈妈抱着孩子正在问诊。

“赵太丞家”门外树立了几块广告招牌,上面写着“治酒所伤真芳集香丸”“太医出丸医肠胃药”。

(4)打水

师:瞧!一口水井,你看井边还有两个人正在打水呢!

汴京城内运河所引的黄河水,泥沙浑浊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所以城内开挖了许多水井,让居民取水饮食。你看水井边有两个人正在打水,而旁边有一个人则准备要挑水回去。

(5)抬轿

师:街上有人抬着轿。

古代妇女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们,出门都必须坐轿子。轿子里面的夫人正掀开帘子,恰好跟画外的我们面对面,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6)旅店

师:这是一家旅店。

大城市里旅客来来往往,客栈旅店也是应运而生。这些写着的“久住·王员外家”“久住·曹仁”就是旅店的招牌。

(7)城门

师:雄伟的城门下,人们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走着走着,终于走到了城门边。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桥上准备进城与出城的人潮来来往往,有黄牛拉车、有驴子拉着板车,看驴子伸直脖子很吃力的模样,车上的货品一定相当沉重;还有来自关外的骆驼商队正慢慢地踱出城门。

看那雄伟的城门,画家在界尺的辅助下,以一条条笔直匀称的线条描绘高大的城门;侧旁还有楼梯可以登高,走近风格典雅的楼阁,一面鼓就立在里面,古代的报时机制就设在城门上,就是所谓的“暮鼓晨钟”。

(8)算命

师:这里还有一位算命先生!

竹棚下有一个算命师父正在为客人占卜,他的身旁围了一群人听着师父的讲解,画面真有趣。算命摊的后方,看起来像是做官人家的住宅。这户人家的建筑特别宏伟,有高大的围墙、厚实的铜门,屋内有一匹骏马,门外有几个人或坐或卧,应该是这户人家的仆役。

(9)商店街

师:长长的商店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购物的人们。

河边有一长排商店街,街上有两个木匠师傅在制作车轮;木店的对面有一位江湖郎中在地上摆满了商品,一群人围绕着他,饶有趣味。

(10)虹桥

师:虹桥上行人熙来攘往。

桥上行人熙来攘往,有人骑马、有人乘轿,挑着扁担的小贩匆忙往来,还有许多商家沿着桥边做起生意来了。虹桥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桥柱,而是以较短的木材来搭建桥身,用了一种相当独特的造桥技术。汴河在每年春天时,因为上游的雪水融化,水势特别汹涌,时常造成桥梁与船只的损害。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宋朝人发明了没有桥柱的“虹桥”,如此一来就不需要担心强劲的水势会冲垮桥柱。

(11)汴河行船

师:汴河上船只川流不息。

一艘艘来自南方的船满载着粮食物产,沿着汴河运往汴京,这对船夫的智慧与体力是一大考验,因为他们必须逆流而上!

这艘船中央的船桅上有一条长绳子延伸到岸边,一排纤夫在岸边拉船;为了对抗水流,他们吃力地拉动纤绳,带动船身。而船上的船夫们则拿着长竹竿小心地控制船行的方向,避免跟前面的船只发生擦撞。

(12)凉茶摊

师:桥边还有一个摆茶水摊的。

你看虹桥岸边的商家撑着两把大伞,伞下挂了一个木牌子,写着“饮子”,饮子是饮料摊的意思,专卖各种青草凉茶,给往来的行人止渴。

(13)过桥

师:啊!小心!这艘船快要撞到桥了!

这艘船已经来到了虹桥边,眼看着就要过桥了,但船桅却还没完全放倒,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收船桅,有的使力撑着篙推动船只前行,还有一些水手将绳索抛给桥上的纤夫,请他们拉船过桥。画家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过桥的忙碌时刻。

3.赏析画面的中心

横跨汴河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师:最精彩的是画面的中心——虹桥码头,这是画中最高潮的部分。看!有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握篙攀索,桥上桥下有许多行人驻足观看这紧张的一幕。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我们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惊呼声。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4.探究表现的技法

师:从技法上看,全图为绢本墨骨淡彩,画家通过大手笔与精细的工笔刻画相结合,细致入微地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丝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令人叹为观止。

(三)课后拓展

1.作品流传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还有清代的清院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品鉴猜想

(1)你认为这件作品是张择端的真迹吗?

(2)你的理由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问?

3.画外之音

“清明”指的是清明节吗?后人觉得《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初春的景象,你可以从画中找出属于春天的蛛丝马迹吗?

4.作品形式

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

四、作业设计

1.在《清明上河图》中找找“起承转合”这四个关键的位置。

2.“清明”指的是清明节吗?后人觉得《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你可以从画中找出蛛丝马迹吗?

3.体会绘画中的线条语言,选择合适的工具,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4.以优美的文笔记录下你观画的瞬间感受。

五、课后反思

亲爱的同学们,这幅来自宋代的绘画作品,希望能为大家打开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大门。因此,你不妨睁大眼睛、放开心灵,仔细地从这件作品的形式、构图、色彩、技法的内容和细节中,去感觉、体会当时画家的创作理想,与一千年前的文人雅士对话,然后回过头想想看,是什么理由让一件作品如此伟大?

六、教学总结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从图像识读到文化理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多角度”的欣赏方法,我们以一张作品为例,介绍给学生什么是“多角度”,以及学习如何欣赏一件作品的方法。《清明上河图》是一个能较好地体现出“多角度”欣赏方法的作品。我们可以把欣赏的重点放在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上。从艺术家的角度看,从历史研究上看,从美术史的角度看,从美术史的女性主义研究出发,我们应当不断关注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新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读图的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