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手绘作品赏析

建筑手绘作品赏析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阶之上、古树之下的民居、土墙、围栏形成过渡,“S”型的构图使画面富于空间的变化。利用山坡形成对角线构图,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南屏上叶街是皖南古村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街巷景观。两旁建筑高低错落,前后扭转,具有明显的包容和复合特征。该画以极简练的笔墨和两侧山墙的高低对比,表现出南屏深巷的特点。这是西递村一座高耸醒目的建筑,疑似水塔。

第五章 建筑手绘作品赏析

本书所附作品除署名之外皆为本书作者自绘。

img23

赏析图1 四明民居

传统民居平实、亲切,正如画面所反映的那样。黑、白、灰的层次非常丰富,用笔比较轻快。主体建筑乃构图的中心,左侧悬挂着存放土豆的平底篮子,排列很有韵味,窗前横着的竹竿、晾晒的衣服则加强了画面整体的稳重感,同时也加强了横纵对比。

img24

赏析图2 新丘里院落

以院落一端的外廊为取景框,画院落另一端的情景,屋顶几乎不着笔墨,用竖线条勾画屋檐下木墙板与屋顶形成疏密对比,表现出进退层次。院落中横向堆砌的木板、画面下方的文字,都是与原有竖线条相区别的元素,使画面产生变化。

img25

赏析图3 牛引弄

运用透视和黑白节奏的变化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小巷深深的空间进深。该画用笔顿挫,与这条巷子石质的界面和封闭厚重的情态比较相吻合。近处挑着篮子的人平衡了画面左右的分量,别有趣味。

img26

赏析图4 柿林村口

该幅作品主要描绘了蜿蜒而上的石阶。营造出高悬、空灵的意境,同时又对石阶尽端古树进行重点刻画,平衡了画面向右倾斜的感觉。石阶之上、古树之下的民居、土墙、围栏形成过渡,“S”型的构图使画面富于空间的变化。

img27

赏析图5 柿林村古树林

该画的主体为一组古树群。利用山坡形成对角线构图,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利用长短不一、有规律的线条,表现出古树的肌理和质感。同时运用笔墨疏密的变化来拉开前后空间,而石阶横向的线条是古树竖向线条的对比要素。

img28

赏析图6 俯瞰柿林村

各个聚落依据不同的地势产生不同的整体形态,也产生不同的整体观景角度。四明山柿林村最佳观景角度便是由俯瞰的角度产生的“平远”感。该画在村落后山古树林俯视古村,与村落整体拉开距离。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崖,中景是排列不一的民居,近景是两株挺拔的树木。构图使画面有一种由近及远之感,远处作了一些留白处理,与民居形成疏密对比。

img29

赏析图7 棠溪村远眺

村口的古树是古村的标志景观。该画将古树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与村落、远山共同构成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十分丰富。右上角的题字是对画面的平衡。

img30

赏析图8 古井弄

该画选择由山后入村的村口向古井弄延伸的角度,画面线条组织远紧近松,以此描绘出空间的幽深,取深入古村、渐入佳境之意。近处石阶的斑驳线条与远处屋顶轮廓的简洁形成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肌理。

img31

赏析图9 四明山临水的院子

满构图的画面布局,主要是为了比较完整地反映民居院落空间及其周围环境。像这种不太常见的构图,通过线条在屋顶、檐下、院落场坝、围院石坎、沿溪路面、溪坑石坎、溪流等多个层次的疏密组织和横竖对比,使画面满而不乱,有空间和光影。

img32

赏析图10 里冠珮村口

民居的轮廓、古树的姿态、入村道路的曲线、石块垒砌的坎壁、溪坑中跳跃的溪水……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疏密得当,关系清楚,丝毫不乱。空间在这些元素组织的画面中自由地延伸。

img33

赏析图11 丹山赤水

丹山赤水是著名的道教第九洞天的所在,其标志便是那处伫立的红色崖壁上宋徽宗的瘦金体题字摩崖。深深的山涧上由西往东凌空架起一道石拱桥,将人们带入崖壁前,如入仙境一般。陡峭的山崖和近处的石拱桥高低的对比形成竖向的构图,通过对山崖局部的取舍轻松地勾勒出具有动势的轮廓,由上而下,贯穿整个画面。

img34

赏析图12 南屏上叶街

南屏上叶街是皖南古村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街巷景观。走过倚南别墅旁一个带过街楼的门券,便是古村一番独立的天地——上叶街。

它的特点是界面比较单纯,有一定弯曲凹凸变化,产生方向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对比。两旁建筑高低错落,前后扭转,具有明显的包容和复合特征。这幅画运用简约的手法和黑白虚实变化,计白当黑,着意刻画空间对比和白墙的材质,进一步反映出小巷幽深宁静的意境。

img35

赏析图13南 屏侧影

南屏村虽然依傍南屏山,但村落布置坐东朝西,主要建筑比如祠堂都面向西边,所以从正北这个角度看过去,不过是它的侧影。画面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但各种元素疏密有序,层次分明,多而不乱。

img36

赏析图14 慎思堂

该画的对象是皖南民居的外部,四四方方一个整体,如“一颗印”一般。由于村中巷弄窄小,取景角度非常局促,为了尽量画得完整,轮廓略微有些变形,不过感觉是真实的。

img37

赏析图15 皖南民居

皖南(徽州)民居的外立面造型简洁素净,可以描摹刻画的东西不多。该画面的主体是一户三层楼的民居,着重刻画了门窗洞口,以门前的石板路衬托出大门和门内的空间进深感。利用黑色块来描绘部分洞口,别有情趣。老屋一角飞出的小鸟既可以表现出它的高度,又能够活跃画面。

img38

赏析图16 南屏小巷

南屏最动人的是它幽深神秘的巷弄。这种巷弄有七十二条之多,在白天足可以让陌生人迷失其中,摸不着头脑。夜里,即使有月亮或者星星,你也需摸着墙走。这墙两层楼高,没有一扇窗户。巷子宽处可错肩,窄处仅容一人通行。该画以极简练的笔墨和两侧山墙的高低对比,表现出南屏深巷的特点。

img39

赏析图17 西递村一角

这是西递村一座高耸醒目的建筑,疑似水塔。但修得不错,在一些细部比如尺度、色彩上把握得没有走样,与老建筑能够协调。该画重点放在塔的顶部,下半部有省略,地面用线条压住,整体比较均衡。

img40

赏析图18 齐云山上

道教名山齐云山上有一条月华街,老街时而在山间蜿蜒,时而在宫庙民居间穿过。比如这幅画里石板街在画面中间的门洞中延伸。画时抓住形体大的轮廓,有一点S型构图的感觉,石阶短促的线条与描绘屋身轮廓的长线条形成对比,画面下方两个香客携手搀扶前行,给这幅画增添了别样的生动气息。

img41

赏析图19 宏村月沼

皖南民居,依山傍水,它们的美是水性的,它们的魅力似乎也就在于流水一样的清爽流畅,就在于荡漾山水间的那些活动的元素。所以写生时应当敢于下笔,挥洒线条,又敢于取舍,充分注意那些线形的东西,那些点状的东西……组织好疏密对比,也许一切看似偶然,却又都在必然之中。

img42

赏析图20 菊豆药铺

典型的徽派民居,前面的小院和八字门墙是它的特色。八字门墙的复杂线条和旁边一大面白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mg43

赏析图21 祠堂后面的小巷

祠堂后面高低跌宕的一段,反映村落坐落在山脚下由东向西渐有跌落的地形。构图的特点在左边墙体竖向的线条和右边屋顶横向起伏的轮廓,形成左右对比。

img44

赏析图22 南屏人家

对角线构图,选景角度和画面内容的取舍,对院墙砖块与屋顶轮廓的不同描绘形成对比。院墙上的杂草,远处的飞鸟都使画面透射出沧桑古意。

img45

赏析图23 老北街柴巷口

该幅速写刻画的主要对象是临街商户的上部装饰细节,下部作了留白处理,运用了一点透视关系来表现小巷深深的空间。檐下局部黑色块的运用则加深了画面的透视关系和层次感,近处的一组人物也别有一番趣味。

img46

赏析图24 老北街中段

该画刻意表现老街延伸的空间和屋顶轮廓不断被马头墙打断的起伏节奏。左右两侧用笔有轻重对比,至于局部的人物点缀,主要是为了使画面不致单调。

img47

赏析图25 扶摇巷口

此处为三条巷的交汇处,是乐平市老北街街区最迷人的去处。该画几乎用白描的画法,画面干净,饱满充实。画面横向的三组民居不仅有均衡的效果,而且虚实对比清楚,以两侧的密来衬托中间的疏,并且突出了画面的中心(延伸的巷弄空间)。右侧近处的桌案及远处打着伞的行人,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其中以人物点景是很重要的。

这种选景,反映特定的历史街区空间和生活场景,画得心平气和,记录了旅行观察和当时的融入心境。

img48

赏析图26 财贵巷口

乐平是景德镇地区的一座古老县级城市,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老街,其中财贵巷是内地地方城市吸收外来文化出现西风东渐现象的见证。该画以简洁的竖向线条着意刻画出洋式民居外墙比较纯粹的感觉,具有装饰意味。

img49

赏析图27 泰安桥

桥被民居簇拥,民居依桥而筑,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意境。该画以拱桥为中心,桥的左右描绘了高低错落的民居,局部深色笔墨的点染,反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增加了画面的黑白变化和节奏。桥旁的树木和桥下的小船都是活跃画面的点景元素。该画用线上也有顿挫,使画面显出古拙感。

img50

赏析图28 周庄写生

错落的民居、小桥、流水营造出水乡特有的氛围。该画以民居和小桥为画面的主体。桥旁的乱石、草丛以轻松的笔触和主体的刻画形成对比。远处的民居作了部分的取舍,与远处的小桥一起增加了空间的深度。

img51

赏析图29 太平桥

太平桥是周庄众多石桥中的一座。桥北面的房子好像“挤”在了一起,“关闭”了桥北小巷的去向,只见桥上的行人一步步向北走下去,转眼间不见了,茫然四顾时,弯弯的小桥下驶出一叶轻舟,忽而向东北方向急速摇去了,这真是十分有趣和新鲜的空间感受。

该画笔墨兴奋地倾泻到纸面上,中心那杆路灯还昭示着一点怀旧的心情。

img52

赏析图30 周庄涨水

1999年夏,太湖流域遭遇水灾,美丽的周庄也在其中。枕河的民居以条石砌筑的屋基全部没进水中,部分街道也漫了水,几条河道上的拱桥也仿佛矮了一截,成为周庄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风景。该画着重刻画了右侧的民居,通过线条和黑色块表现出来。左侧则作了留白处理,和右侧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桥上的行人和桥下的小船透出了水乡的生活气息,给画面增添了活力。

img53

赏析图31 周庄双桥风景

陆路一套交通,水路一套交通,这是水乡空间的重要特征。桥是这两套交通体系的交叉点。该画以横向的构图场景,把桥与桥之间的水岸线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也反映了水乡民居沿水岸线分布的舒展特点。

img54

赏析图32 宜昌自立路

中国传统城镇、集市、民居,最能以简便的方法,巧妙利用空间,达到实用的目的。或借深远的出檐,或门前撑一凉棚,或门框上立一幌子,集市的空间气象便形成了。此画构图左虚右实,用线也是左疏右密,所以画的内容虽然非常热闹和繁杂,但主体民居店面却仍然很醒目和单纯。屋面的高低不一,檐部、门洞的重墨,丰富了画面节奏,画中人物、招牌、凉棚不但点出了“集市”的特征,也反映了传统街市中人与建筑的亲密融合。

img55

赏析图33 刘家院子

屋顶轮廓和地平线有力的横线条与外廊、吊柱、栏杆的竖线条形成画面鲜明的对比。中心那座吊脚楼被稳稳地着意刻画,表现出画面的疏密和节奏变化。该画还具有用笔果断、线条挺阔的特点。

img56

赏析图34 土家民居

木屋旁三株树的高度同木屋前廊道空间的深度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树梢间表现出天空的高远。这是独特的三角型构图。整幅画笔墨不多却使人想象丰富。

img57

赏析图35 土家龛子

这两幅画的主体建筑都是土家吊脚楼。左图以明暗调子画法把屋面上的瓦片画得虚虚实实,仿佛与阳光、空气交织在一起,鸦雀口内、檐下、走廊下略做墨色,刻画出木楼的空间层次。右图以纯粹线条的横竖排列和疏密对比来表现,使画面富有节奏变化的动感。值得注意的是,左右两座吊脚楼分别代表了宣恩和咸丰两个县吊脚楼的不同特点。

img58

赏析图36 土家赶场

这是一组描绘土家集镇赶场的人物速写。画面虽然分布三组人物,但都围绕搭起的摊位,彼此顾盼照应,因此仍然显得比较紧凑。这样的速写对抓住即时景物的特征和有效地组织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img59

赏析图37 巴东朱家巷

蜿蜒向上的石梯,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是巴东独特的景观。两边房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巷子一会儿宽,一会儿窄,空间有规律地变化,产生一种韵律感。攀石梯,使人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石梯向上延伸,景观随之不断发生变化,随时都有不同的感受,又似乎刻意在制造某种悬念和期待。为突出表现石梯、小巷高悬、空灵的意境,对石梯两边靠得最近的吊脚楼进行重点刻画,其他则作了留白或虚处理,画面的空间在石梯的转折中延伸、变化,艰难爬梯的背夫巧妙地平衡了画面的分量,充分展现了巴东“挂在山坡上的小城”那份特有的美。

img60

赏析图38 南山街老槐树下

画面描绘的是北方古城老槐树下的风景。民居、老槐树是画面的主体,槐树的处理方法是运用轻快、自然的线条,民居的局部则作了些淡化处理,这一点体现在民居的墙面上,与槐树形成疏密对比。嬉戏的小孩与行人散发出古城的生活气息,自然而然使画面更生动。

img61

赏析图39 静静的后水坑街口小景

青砖、灰瓦、石板路,这便是北方古城浚县独特的风景。运用透视原理绘出小街的街口,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深度。三轮车和行人的描绘强化了这个效果。画中线条疏密得当,墙上砖缝的线条刻画有意加强画面的纵深效果。

img62

赏析图40 浚县南大街

北方古城的老街,尺度比较开阔,民居建筑比较低矮,屋顶轮廓起伏不大。该画以横向的构图,简省的笔墨,疏朗的画面,表现出北方古城街道开阔的空间和安详的气氛。

img63

赏析图41 有树的民居小院

北方民居的院落,尺度宽松,民居建筑朴实厚重,居民喜在院中种植槐、榆、香椿等树木,使整个院落生意盎然。画中院子里的两棵古树,见证了老宅的历史,也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元素。

img64

赏析图42 雷山苗寨

苗族山寨,民居占山而建,该画没有把房屋画满山坡,而是选择其中具有轮廓变化和前后退进关系的民居,其他作了些留白处理。部分房屋的檐部运用了黑块的处理方法,让木屋檐下空间的特色显得更加生动明显。整体以具有动感的曲线构图,体现出了山寨的特有气势。

img65

赏析图43 俯瞰苗寨

推开楼上小窗,苗寨聚合的空间尽收眼底。画面中有意作了放射式构图,强调了中间部分,表现苗寨聚合的空间意象,对周围的虚化是对中心的衬托,同时也完成了画面的黑白、虚实对比。屋顶的留白,屋脊轮廓的重复描绘,渲染了横向的动势,而木架木板的竖向刻画,正是形成疏密对比的重要手段。

img66

赏析图44 山寨轮廓

画面取略呈横向的对角线构图,顺山跌落的苗家民居形成自然的轮廓线,并形成由左上角向右下脚的动势。画面的中下部添加了一个担草的人物,平衡了这种动势。

img67

赏析图45 远眺郎德

近景村落与远山有类似的轮廓和律动。用疏密的线条和黑白调子的分布区分远近的层次,表现出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使人感到大山的气势。近处小溪流以轻轻几笔带过,加强了画面的空间进深感。

img68

赏析图46 跌落的民居

苗寨占山而建,民居依山跌落,巷弄穿越其间,空间丰富。该画的角度和构图意在表现出民居顺山层叠的轮廓线。屋面留白的块面和木构架的线条组织形成疏密的节奏。

img69

赏析图47 武侯墓

杜甫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古柏森森是我国古代纪念性建筑如陵墓建筑及其环境的特征,反映浓重肃穆的空间意境,也能表达参观、拜谒者崇敬的思想感情。武侯墓位于陕西勉县定军山,游客不多,显得异常空旷幽静。该画选取两株高大古柏作近景,中景是落叶树,远景有相对低矮的桂花。近景用浓墨粗线条,中景相对疏阔,远景细碎而轻淡,运用对比反映了空间层次。抬高视点,拉远视距,视觉中心的拜殿和墓丘安排在古树之间,主体凝重,景物空旷幽深。古柏肯定有力的笔触及其稍稍倾斜的形态,使画面很有气势。

img70

赏析图48 汉中东关

该画面为S型构图。错落布置的民居是构图的主体。瓦的描绘虚虚实实、忽隐忽现,好像有阳光、空气在交织。对檐部运用较密实的线条和黑墨加以描绘,与屋面瓦片形成黑白、虚实、疏密的对比。民居前的商贩和路人从整体上平衡了画面,使画面得到了统一。

img71

赏析图49 东塔侧影

这座古塔建于南宋,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塔身已经倾斜。古塔被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它前面的矮房只画了左边,右边留出了大片空白,不但突出了主体,丰富了画面整体的黑白节奏和层次,同时也使这幅作品的内容与艺术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img72

赏析图50 依山而建的房子

丽江不仅因为伴水而居而被称为高原的姑苏,它也是一座山城。该画描绘的主体是丽江黄山上段依山而建的民居,逼仄的角度,很难用摄影的方法记录它的形象。该画刻画的重点在屋顶轮廓线和路面轮廓线,中间墙体大部分留白,画面显得疏密得当,上下层次分明。弯转的石板路和路人给画面增添了横向的层次和空间感。画面右方转折消失的小巷总是吸引人的想象,仿佛总有脚步声从那被遮住的地方轻轻传过来。

img73

赏析图51 大理白塔

该画的主体是崇圣寺三塔,为了获得画面均衡,选取角度时,在画面上两个塔靠得近,一个塔离得远。由于三塔的表现主要在檐口的横向线条,因此画面下方用了其他类型的变化线条来丰富画面效果。

img74

赏析图52 圣米厄尔教堂

圣米厄尔教堂是古都北京难得一见的优秀近代建筑。该画中竖向的线条,适合描绘教堂哥特式风格的造型。教堂旁冬天萧瑟的树木,门外的小轿车和人物是对建筑的衬托。

img75

赏析图53 五塔寺

五塔寺(正觉寺)是北京石刻博物馆,氛围十分古朴宁静。该画对冬日落尽叶子的古树的刻画,烘托出了古寺古塔沧桑、古树森森、整体古朴苍凉的氛围。

img76

赏析图54 什刹海胡同

该画面的构图中心是北京什刹海老街区的一个小角落。小小角落,却也是一道风景。只以连续的长线强调了屋面和地面轮廓,宅子墙面大部分留白,从画中可以看出北方民居墙体的厚重。宅子后面的大树进一步衬托出宅子的轮廓。

img77

赏析图55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塔尖精细刻画,塔身适当留白,门洞色彩浓重,形成了上下对比的层次感。右侧古松的凝重着笔和门前石阶轻松的线条都是这幅画形式上可读的内容。

img78

赏析图56 大栅栏廊房二条小街

北京大栅栏一带,灰砖木板的老店、各色各样的招牌、行色匆匆的路人,是古都如今难得一见的场景。右边那个带阁楼的四层楼房子是比较典型的老商铺。

该画的构图强调了轮廓线和虚实的裁剪,笔触肯定有力,见出沧桑古意。左侧留白的处理使画面有很强的形式意味。

img79

赏析图57 深圳国贸大厦

该画表现的是现代建筑——深圳国贸大厦。线条自然轻松、流畅不拘,克服了现代建筑的僵硬和板直。大厦前姿态优美的棕榈树,衬托出深圳这座南方滨海城市特有的风貌。

img80

赏析图58 深圳新火车站

深圳曾经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博物馆”。快节奏、高效率,“深圳速度”一度是现代社会特征的代名词。对于现代建筑的描绘也能够反映这些特点。该画线条流畅,少用对比和顿挫,路面透视线打破了原本平淡的构图,虽然只画了几辆车,却使画面有了动感。

img81

赏析图59 武昌江边

这幅画将武昌江边的渡船与对岸汉口江边的景观组织在画面之中。同样是白描的手法,讲究线条浓淡和用笔着力的变化,拉开了远近的层次。

img82

赏析图60 汉口远眺

自江汉关始,汉口江岸轮廓一直是武汉城市景观的标志。城市的轮廓起伏跌宕,远近的层次非常清晰。近景的江汉关重点加以笔墨,与背后城市新的建设形成对比,形成了一种历史感。该画只画远景,增加了欣赏的距离感。

img83

赏析图61 武汉街头一景

杂乱的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形式元素。线描的手法,耐心的描绘,细节的组织和安排,使看似普通的场景有了画意,令人厌倦的当代市井生活场景也有了生气。

img84

赏析图62 三层楼的老房子

“三层楼”是老武昌的一个地名。得名的由来是因为当年这儿曾经建有一座三层楼高的老影楼“显真楼”。选择位于“三层楼”老街区的这幢房子入画,主要是因为它前面这棵老树在秋天里已经不存几片叶子,黄黄的果实(苦楝)缀在枝头,枝丫疏朗,树旁的老房子还有些层次感,更希望把秋风里那种清凉、疏阔的精神和意境也表达出来。

img85

赏析图63 武昌司门口青龙巷

青龙巷是武昌司门口附近一条很短的小巷子,却还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武昌近代商铺的情景。每家商铺大约只有一个开间,里面又窄又深,都是两至三层的楼房。黑瓦白墙,木板面皮,色彩固然深沉,但反差鲜明,总的感觉是清新的。由于经营的种类不同,每间门面的样子总是尽量不一样,二楼有的向街心挑出一个小阳台,有的只留一扇窗户,各自显示出不同的情调。

因为巷口比较杂乱,所以画时作了取舍。而转糖人、烤红薯的摊贩和一张剃头椅子则被保留下来。该画还尝试用S型构图和夸张变形的线条表现一定的装饰感。

img86

赏析图64 汉口老房子

这是汉口沿汉江边即将被拆除的老房子。明暗调子的画法,墙面上因粉刷层剥落而露出的砖墙使老房子的岁月沧桑感得到了展现。

img87

赏析图65 汉口长春街

水平构图的画面因为屋顶山面的变化而丰富了层次。低矮的屋顶纵横交织,表现出错落变化的情态。

img88

赏析图66 木兰山玉皇阁

木兰山玉皇阁是在兀然崛起的危岩奇峰上建起的一组道教建筑。该画在钢笔线条的基础上略加水墨,勾画出了山体轮廓。岩石的重色渲染是对山顶道观建筑的衬托。

img89

赏析图67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鄂州市小东门外江心的龙蟠矶上,龙蟠矶原来是江心一堆乱石滩。这组建筑离岸边约百余米,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阁。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块与建筑的线条产生对比,远处江岸虚线拉开了远近距离。

img90

赏析图68 上海西藏北路

老街的存在,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是生活其中几代人记忆的沉淀,如今这种老街已难觅踪影。画中看似随意零乱的笔触和线条反映出上海市井生活匆忙的节奏。

img91

赏析图69 厦门鼓浪屿

该画以细腻的横线条来表现近代欧式建筑檐口的层次,并通过黑色块来处理建筑的门窗洞口,顿时使画面的层次感加强。以轻快的线条来描绘围墙处的树木及石板路面,也使画面更加活泼。

img92

赏析图70 隆中抱膝亭

相传这是当年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抱膝之处,此画取仰视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六角亭昂然肃立、飘逸飞动的造型特征。不论是古亭,还是亭旁的柏树,在线条处理上都疏朗、流畅,气韵生动,仿佛正是当年诸葛丞相淡泊宁静的磊落胸襟和胸怀大志,抱膝长啸的神态与气质的写照。左边的树丛作了虚化处理,衬出了主体,使整体的疏密节奏得到了统一。

img93

赏析图71 冬日的河边

画面描绘的是冬日的河流。以肯定、轻快而又连续的线条描绘出河岸轮廓,远处稍密,近处较疏,加强了河面的透视感。远处河岸上的几株树木下笔重些,与河面形成虚实对比,使图面更有画意。整体疏朗平远,展现出轻松平静的心境。

img94

赏析图72 杨家湾正屋

画面以杨家湾正屋(祠堂)为构图中心,略带仰视。着重刻画民居,利用不同的线条排列和组织以及远山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且运用近景中的横线条与其后的正屋形成对比,体现出正屋的挺拔之美感。右侧的大树平衡了画面的中心。近景中的农具和家禽是必要的点缀,透出一股生活的气息。

img95

赏析图73 河街

该画笔法比较犀利,局部的线条是从下向上的逆向运笔,并且因着笔速度快而产生一种流水一样的动感和趣味。左右店面着墨对比反差鲜明,使画面视觉中心集中到右边商铺的前廊上,重点突出。

img96

赏析图74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一)

该画刻意在屋顶部分留白,只在檐下着以重墨,意在拉开老建筑的空间层次。由于画出了体量和光影,整个画面虽然着墨不多,但仍然见到强烈的体积感和厚重感。

img97

赏析图75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二)

该画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种挺括的用笔,趣味明显不同。构图有大胆的取舍,画面透出清秀感。

img98

赏析图76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三)

该画内容更概括,笔墨更节省,线条也更轻松。这幅概念性的速写,是指导学生写生时作的示范。

img99

赏析图77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四)

该画以不同寻常的角度,大胆的笔触,肯定干练的线条,使画面有一种动势。

img100

赏析图78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五)

该画用平常的角度,只是笔触比较轻松、比较跳跃。

img101

赏析图79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六)

该画通过马克笔适当着色,表现力上立即产生了变化。

img102

赏析图80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七)

该画右上角有一个小构图,表明了该画的表现意图。

img103

赏析图81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八)

该画以正面的角度,重点表现老图书馆的入口,两端并没有画完。

img104

赏析图82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九)

该画角度有一些变化,但笔触同样轻松洗练。

img105

赏析图83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十)

该画选取图书馆正面角度,只画了局部。

img106

赏析图84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十一)

该画没有画出老图书馆的基座,但是上部的树枝是构图的重要元素。檐下加黑的处理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光影效果。

img107

赏析图85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十二)

该画视距拉得较远,有了一些空间进深的变化。

img108

赏析图86 校园老房子(一)

红砖红瓦的校园老房子在四周新建的高层公寓包围中多少显得有点落寞,只有房前屋后几株姿态别致的枫杨一如既往地与之相偎,春天张扬着青春气息,夏天投射清凉的绿荫,秋天飘洒金黄的落叶,冬天伸展冷峻的枝条,老房子在树木四季的装饰下变换着形象和性格。

该画选择山墙是因为开窗少显得纯净素淡,画面处理虚白轻松,左边树的姿态衬托了优雅沉静的风度。

img109

赏析图87 校园老房子(二)

该画换了正面的角度,每个窗户都进行了刻画,因为有变化而不显得重复累赘。

img110

赏析图88 校园老房子(三)

该画描绘的同样是正面,只画树的右边。

img111

赏析图89 校园老房子(四)

该画用下方的小路,前面两棵树前后的错落,使画面有了空间进深。

img112

赏析图90 西递绣楼

该画用黑色马克笔勾出骨线并适当进行着色渲染,但原则仍然是突出重点,有所取舍,色彩种类不多。

img113

赏析图91 巴东吊脚楼

木质阁楼和黑色瓦顶,色彩上呈现对比和层次。但是着色时没有满铺,仍然留出空白,显示出速写的简练和空灵的效果。

img114

赏析图92 报德苗寨

苗家山寨多占山而建。这幅画用S型构图,简练的笔墨,勾勒出这座苗家山寨沿山民居生动的轮廓以及整体布局的流动感。

img115

赏析图93 富川街

老街一般反映两边店铺中间的空间,而这里有一家店铺露出内部的构架,成为画面表现的重点,表现出建筑的历史沉淀感。路灯虽然是对真实场景的描绘,但也是画面重要的形式元素。

img116

赏析图94 水乡周庄

富安桥是周庄“桥楼耸翠”景点的所在。所谓“桥楼耸翠”即指桥被两边的建筑簇拥着,登上桥的中部可以进入建筑的二层。该画的构图独特,大胆取舍,大量留白,着意表现出古桥的高耸和临水楼阁的轻盈。

img117

赏析图95 某新区城市设计草图

这幅总平面草图表现的区域范围比较大,一般来说绘制起来比较难,但它能够帮助设计者很好地把握整个规划格局的大构想。

img118

赏析图96 某水乡景区入口设计草图

img119

赏析图97 某动物园馆舍设计草图

这种表达的特点在于对环境的刻画,建筑与周围环境是整体进行考虑的。

img120

赏析图98 某动物园馆舍设计草图

img121

赏析图99 某度假别墅设计草图

img122

赏析图100 某村落风情景区设计草图

草顶、土墙建筑和硬山墙瓦顶在色彩和质感上形成一定的对比。

img123

赏析图101 某度假宾馆设计草图

img124

赏析图102 某行政中心设计草图

img125

赏析图103 某度假别墅设计草图

鸟瞰的角度可以表达屋顶之间的穿插关系以及小庭园的布局。

img126

赏析图104 某景区入口设计草图

流畅的线型和设计主题是统一的。

img127

赏析图105 某私人住宅设计草图

平实的表达方法,将前后空间关系表现得很清晰。

img128

赏析图106 历史文化名城复原设计草图

白描的手法,把古城的山水格局和城池布局、街巷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

img129

赏析图107 某古寨复原设计草图

对于古山寨复原构想的描绘,有一定的想象和夸张成分。

img130

赏析图108 某农庄设计草图

img131

赏析图109 某村落景观整治设计草图

这样的草图,不仅描绘了空间形态,而且直接在图上标识出具体的改造整治做法。

img132

img133

img134

赏析图112 某风情园景点设计

img135

赏析图113 某旅游码头设计草图

这是一幅创作性的草图,线条随思路快速流动,真实地反映了创作时的状态。

img136

赏析图114 某科研所建筑立面设计草图

img137

赏析图115 某街区店面改造设计草图

img138

赏析图116 某陵园设计草图

img139

赏析图117 某行政中心城市设计草图

img140

赏析图118 某宾馆设计草图

img141

赏析图119 某景区入口设计草图

img142

赏析图120 某寺庙设计草图

马克笔的笔触果断而明晰,适合表达明确的平面空间关系。

img143

赏析图121 某步行街设计草图

img144

赏析图122 某大门设计草图

img145

赏析图123 王干山渔村旅游景区入口设计草图

img146

赏析图124 某高层建筑设计草图

该草图表达的内容是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体形轮廓,因此重点刻画了大的体形关系和虚实变化,线条挺阔。

img147

赏析图125 某活动中心设计草图

平面草图和造型表现相对应,表明空间构思的一气呵成。

img148

赏析图126 某书画中心设计草图(一)

img149

赏析图127 某书画中心设计草图(二)

鸟瞰和平面互为补充,表达出清晰的设计构思。

img150

img151

img152

img153

img154

赏析图132 某教学楼设计草图

img155

赏析图133 某景观场景设计草图

白描钢笔画的方法,是对场景设计表达的一种尝试。

img156

赏析图134 某城市步行街设计草图

img157

赏析图135 某民族风情园设计草图

img158

赏析图136 某景观园林设计草图

img159

赏析图137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60

赏析图138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赏析图137鸟瞰草图表现的是造型体块的虚实和错落的变化,赏析图138的平面草图是九个方形的扭转变化后进行的组合。

img161

赏析图139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62

赏析图140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赏析图139的造型设计草图是赏析图140平面设计草图的自然生成,只是表达出了材质和虚实上的一些变化。

img163

赏析图141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64

赏析图142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铅笔草图不仅有浓淡的变化,而且可以看出方案轮廓多次修改叠加的痕迹。

img165

赏析图143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66

赏析图144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在平面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快速的体块造型生成,对全面把握一个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img167

赏析图145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草图的特点在于反映构思的分析过程。

img168

赏析图146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草图能够很放松地表达设计构思,线条造型不一定要求很准确,但需要高度概括。

img169

赏析图147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0

赏析图148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草图上的箭头和引线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思考的逻辑内容。

img171

赏析图149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2

赏析图150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3

赏析图151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4

赏析图152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5

赏析图153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赏析图152的平面草图将平面修改调整的意图反映出来。赏析图153则是在空间体型的处理上进一步呼应平面的修改。

img176

赏析图154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7

赏析图155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8

赏析图156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img179

赏析图157 指导修改学生设计草图

该图用马克笔在电脑建的模型上直接进行修改,是手绘表达和电脑制图的结合。

img180

学生设计快题(王杨慧,指导老师王炎松)

img181

学生设计快题(侯开龙,指导老师王炎松)

img182

学生设计快题(吕晓峰,指导老师王炎松)

img183

学生设计快题(李晓丰,指导老师王炎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