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谈谈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从多角度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将是我们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首当其冲的任务。下面将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我如何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变化与统一——谈谈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王胜

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仅局限于专题性的欣赏课,还出现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课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审美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理解作品?如何从多角度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将是我们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首当其冲的任务。下面将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我如何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一、从美术史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

在浩瀚的美术世界中,美术作品异彩纷呈,个性张扬,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他们也是极具个性的个体。从原始绘画到中西方的佛教、宗教绘画,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美术。中国画的工笔写意,西画的点彩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学生们在博大精深的世界艺术长廊中不知道如何分辨和理解,所以从美术史的角度理解作品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采用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这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该作品所描绘的宏大的生活场面和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在世界绘画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让学生明确这样的一个基本概念,才可以再对作品的细部进行逐一欣赏。有位学生在欣赏此画时就问我:“老师,你说上面画了这么多人,真不简单,但我觉得他们画得不是很逼真啊!”所以在这时候要分别从美术史和绘画技法特点二方面加你表达。一不可以断开历史时代去比较作品,要从我国的历史背景去分析此作品出现的原因和地位,也要和西方国家该历史阶段的作品做横向比较加以区别。二是中国画有自身独特的造型语言,不可以和西方的油画做直接比较,但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对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喜欢接受,但我们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他们从作品欣赏的途径中去了解中国和世界的脉搏,知道人类一直是在不断地探索,才有着不断超越古人和历史的现代繁荣。因此,从美术史角度欣赏作品的最大的好处是:学生顺应着美术历史发展的里程,明白艺术创造与创新的艰幸与可贵,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崇敬油然而生。

二、从美术造型语言的角度欣赏作品

美术造型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如:点、线、面、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等,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结合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对比、和谐等等。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抛开其他应该讲解的内容,单从画面构图中,可运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理解画家为什么利用餐桌一笔直的横线分割画面,加上两侧的强烈的墙面透视,把主要人物耶稣与门徒们发生的事件真实地推到观众的面前。此作品就必须分析构图的作用和众门徒三个一组富有变化的座姿和全部面对观众方向的主观处理,都统一到耶稣刚说完那句话:“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表露出哀怜的神情这一画面中心内容中来,从而理解多样统一这一艺术法则的作用。可以给学生以想象,假如你去构思这样的故事情节,你会采取怎样的构图安排呢?鼓励他们动手画画草图,从实践中更可以理解和佩服大师艺术构思的精妙。其实向凡高的《月夜星空》那变化而有力的笔触对作品主题思想的作用,故宫欣赏中鸟瞰平面的矩形布局对体现建筑主题象征的影响,素描《血衣》中三角形构图的作用与虚实强烈对比的意义以及在山水画《潇湘图》中披麻皴的运用与作品表现对象的关系等等每一件艺术作品的欣赏都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感知美术造型元素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可展现图片、可现场演示、可动态画面的强调、可对比作品主题相似却采用不同美术元素的分析。总之,作为美术作品的欣赏介绍给中学生不需要太专业的透彻,只要对欣赏主题的需要有作用的分析理解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毕竟是面对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

三、可从心理体验的角度欣赏作品

如果我们将一件作品放在学生的面前,不介绍它的背景、作者、等等相关因素,而是要学生凭借个人的观察去推测,我相信一白学生就有一百个观点。如第一看到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很多同学对画面中那形态可鞠的人物忍俊不禁。幸好画面中的题诗帮了我大忙。“地行不知名和姓,大似高扬一酒徒。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哦,怪不得是画个喝醉酒的人啊,学生这样说,但还远不是问题的全部。画面中那潇洒的笔墨才是我需要学生理解的。所以在这里要学生的思维先活跃起来,观察画面,从行笔的痕迹分析作者的心情,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源头。对与这样一件学生褒贬不一的作品,我们不要学生一定服从老师的观点,而是明确正是有这样一些画家,敢于尝试,才有写意画的开端,也许并不是每一位成名历史的画家都有着无法超越的画技,但艺术的探索和开拓才是艺术世界生生不息的源泉。其实蒙克的《呐喊》也是通过心理体验角度欣赏的绝好作品。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对表现派这样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或许像他们所说,喜欢画面的颜色、夸张的造型、甚至爱上那骷髅形象。所以,开始我没有讲什么,只是用了张黑白勾线的现代装饰图案,同样的2张分别请2位同学上来涂颜色,对于现代的青年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年代,即使内心再大的痛苦,也不及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这样的主题表现的让人那么难以忘怀,所以在这场小小的游戏中,学生体会到人心理内心层次的不同所折射出来的思想火花是多么不可思义。

四、从模仿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在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后面对美术高考,他们认为欣赏课无所谓的,只要素描色彩画的好就行了。其实这虽然包含着相当的应试教育的目的,但我想,他们在实际的练习中不也在逐渐理解和表现明暗、色彩与构图吗?何不把这些学生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为欣赏课所用。于是,在讲解《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时,我开展了一个《我与大师争高下》的活动,一些自认为画技不错的学生跃跃欲试,结果个个大败而归。虽然学生的绘画能力很稚嫩,但我并不是成心要他们出丑,再说画不过达芬奇也很正常,我关键的目的是要突出该作品存在的历史意义,因为面对达芬奇以前宗教绘画刻板而生硬的表现,更可以理解他将透视学、解剖学、明暗和光影的表现应用到画面最直接的意义,还有对人物内心刻画最具生命感的,冲破神学束缚的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实践中,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表现自我、领会大师高超的绘画语言,从而从内心深处明确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意义。另外,有不少学生把《蒙娜丽莎》进行改版,如《天使蒙娜丽莎》《藏族蒙娜丽莎》《弹钢琴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和我》等等非常有意思的画面。还有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莫奈的《日出-印象》等等都是非常好模仿欣赏的作品。在模仿大师的过程中,学生们参与体验、活动交流。我突然发现,其实他们才是真正课堂的主角,而老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引导者、忠实的伴随者、真挚的倾诉者、他们无论想说还是想画都可以尽情的表达。

其实,欣赏作品的角度和方式应该很多,无论你采取怎样的变化都要统一到围绕课堂教学的审美教育这一主旨上来。在现代技术教育的有力支撑下,有越来越多的呈现方式丰富着我们的课堂,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关键要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的课题,选择合适的角度,对于发挥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参与意识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目的还不是希望学生能理解作品,在艺术作品的熏陶下感受美术文化,感受历史,感受我们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去理解真、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