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欣赏与赞美

欣赏与赞美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团队训练第三站:人际和谐篇训练前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所有参加的学员平均分成两组。在训练过程中不能讲话,只能用手脚等肢体语言交流。

团队训练第三站:人际和谐篇

训练前言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卡尔·马克思的经典语言。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社会里,人们已经成为互相依赖的群体,我们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渴望关心、爱护。在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寻求温暖是形成依恋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群体里生活的人们,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彼此紧密关联。团队需要形成像家一样的感觉。这里人们需要理解、信任、交流、关爱、彼此在意。人际和谐正是这种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们生活的高层次追求。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描述,相处的需要是人类需要的重要内容和高级阶段,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表现。

人际和谐也是一种生活的样态,更是人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折射。良好的人际能力是人格幸福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

培根说过:“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爱因斯坦也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本篇的训练以促进人际和谐为目的。

训练一:爱的示意

总目标:了解自己的团体,增强彼此的熟悉和了解,强化自己对团体的归属感,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爱。

总时间:60~90分钟。

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集体亮相

时间:约10分钟。

操作:请一个宿舍的同学集体亮相,并介绍宿舍里的每一个人,在此之后,请介绍自己宿舍的最大优点和特点是什么,请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优点综合。

2.主题活动:相亲相爱

目的:人际互助,懂得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学会协作、分享,获得主观幸福感。

时间:约40分钟。

操作:

(1)学习《相亲相爱》的歌曲,熟悉音乐。

(2)学习手语:相亲相爱。

3.拓展活动:爱的示意

目的:表达你的爱。

时间:约40分钟。

操作:

(1)请同学分组展示《相亲相爱》手语歌,并请同学一起分享学习手语歌的感受。

(2)用学会的手语,编写五句表示关怀、理解、帮助、祝福或激励的话,到教室中央表演,请同学猜出意思。然后再请表演的同学解释他们的祝福语。

(3)设立一个分享栏。请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表达大家的心声。

(4)请每人回到宿舍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家人的关心和感谢。然后请团队推选一位队长帮助大家去邮寄。

4.总结与分享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带着各异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操着不同的方言,怀着各自的理想,因为学习的目的来到一起,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在这里我们需要彼此关心、彼此帮助,我们更需要理解、爱、支持,我们需要对他人多一份关注、对自己多一份真诚、对学校多一份自豪、对班级多一份责任、对宿舍多一份归属。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也可能承受失意、失恋,这些也许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失败也许是我们明天的客人,但只要有同学在,有朋友在,我们没有什么不可以克服。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附:《相亲相爱》

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

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

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

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

哦!

我喜欢快乐时马上就要和你分享,

我喜欢受伤时就想起你们温暖的怀抱,

我喜欢生气时就想起你们永远包容多么伟大,

我喜欢旅行时为你把美好记忆带回家。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我喜欢一回家就把乱糟糟的心情都忘掉,

我喜欢一起床就带给大家微笑的脸庞,

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个人和世界的美好打拼,

我喜欢一家人梦朝着同一个方向创造。

哦!

当别人快乐时好像是自己获得幸福一样,

当别人受伤时我愿意敞开最真的怀抱,

当别人生气时告诉他就算观念不同不必激动,

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卷起袖子帮助他。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处处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

请你相信这份感情值得感激。

谈论并编排祝福语

展示祝福语

训练二:信任之旅

总目标:体会信任与安全。信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法则,信任的破坏将导致混乱和无序。

总时间:60~90分钟。

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测谎游戏

目的:活跃气氛,导入信任。

时间:约10分钟。

操作:让学生伸出左手(或右手)到桌面上,中指弯曲,如下图所示。指导者告诉学员将会问四个问题,请学员如实回答,并动一下指导者所指的手指。例如,指导者:请问你姓王吗?请动一下你的大拇指,如果动,表示你姓王,不动表示你不姓王。学员选择是否动一下大拇指。

四个问题可以随便设计,但设计的原则是从易到难。以下是四个问题的范例:

(1)请问你姓萧吗?(大拇指)

(2)请问你的性别是男的么?(小拇指)

(3)请问你恋爱了吗?(食指)

(4)请问你对你的朋友忠诚吗?(无名指)

注意:前面三个问题实际是铺垫,关键是第四个问题,因为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人是无法抬起无名指的,所以,不管学员是不是肯定的回答,无名指都无法动弹。这样,往往就会出现很好笑的局面。像上面第四个问题,那学员即便是对朋友忠诚,也无法动弹无名指,所以只能表示对朋友不忠诚。实际上这是一个陷阱,目的是为了活跃气氛,但指导者一定注意不要适得其反。

2.主题活动:漫漫人生路

目的:体验安全和信任,体验帮助和互助。信任别人需要勇气,获得别人的信任需要付出。

时间:约70分钟。

操作:

(1)宣布活动规则:在训练过程中,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随意吃食物和去洗手间;手机关机或放在振动状态;音乐为连续乐曲,音乐结束要求全体坐好。

(2)训练规则:

①队列分组。将所有参加的学员平均分成两组。

②二人一组,一人蒙上眼睛,一个作引导。在训练过程中不能讲话,只能用手脚等肢体语言交流。

③蒙眼一方要全心全意听从对方的引导,要学会信任,体会眼睛看不见时的感受。

④引导一方要全身心关注对方,精心照顾和引导,如何沟通对方,如何给对方安全感,每次一定要确认安全才能引导对方做。

⑤整个训练过程,要听从指导者和辅导人员的引导。

漫漫人生路——越过障碍

漫漫人生路——我们共同走过

(3)回到出发地,二人坐在一起,都蒙上眼睛。(指导人员把每一对人名字记录下来)所有人站起,原地打散,找对方。(帮助全部完成)

3.总结与分享

刚才就是这双手牵我们走过了重重关卡,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双这样的手帮助我们走过艰难的路,在以后还会有无数双手伴你度过漫漫人生的路。我们有没有感激过他们?我们又是如何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在黑暗中,在慌乱中,在恐惧中,我们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持,一种心灵的慰藉。我们发现当我们真诚地相信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受到我们的鼓舞,他们会更加积极给我们反馈,并付出坚定的努力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终点。

我们发现帮助别人不会使自己损失什么,反而能让自己收获友情、关爱和愉悦的心情。付出真诚,收获感激和信任。

训练三:理解万岁

总目标:尊重他人,接纳别人的独特自我和成长过程,理解人际差异和丰富。

总时间:60~90分钟。

过程安排:

1.破冰活动:征集签名

目的:通过游戏活跃气氛,使同学们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时间:约20分钟。

操作:

(1)请学生按项目填写表格,大声喊出某一项目特征。请凡是拥有该特征的人走到一起并相互击掌。可以要求拥有该特征的人来一起让大家分享他的成绩或经历(如请跳街舞的同学表演一段街舞)。

(2)如果有的人特征与某一项匹配,请他在这一项上签名。

(3)标有证明字样的项目,要让符合该项目人物特征的人先证明,后签名。

附:征集签名游戏表

征集签名游戏表

2.主题活动:秘密大会串

目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出自己在大学生活方面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通过相互提意见,反思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应该如何纠正自己的行为,建立适合的行为方式。

时间:约50分钟。

准备:1个纸盒,每人若干张纸条。

操作:指导者先请每位成员想一想目前最困扰自己的事情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发给每个成员一张白纸条,将自己面临的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担忧或者自己近来最烦恼的事写在纸条上,然后投入纸盒中。全体写完后,让每人从纸盒中随意抽出一张纸条,大声读出纸条上所写的内容,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体会,怀着真诚助人的心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答,没有什么对与不对之分,其他人也可以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匿名,可减少成员的担忧,大胆提出问题,全体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讨论完以后,再讨论另一张,直至所有纸条上的问题都逐一解决。最后指导者引导成员思考怎样从他人经验中学习成长。(如果需要,可以安排角色扮演,让成员体会。)

3.分享与总结

(1)你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2)别人对你的问题的建议,你满意吗?他人的建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你有哪些启发?

(3)你相信别人也和你一样有许多秘密和烦恼吗?当你知道别人也有这些秘密和烦恼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自己的烦恼。有些永远深埋在我们心底,有些需要我们进行处理。尤其是一些烦恼,当我们无力承担的时候,人际的力量可以给予我们温暖的支持。一个拥抱、一个笑脸、一句宽慰的话,都会让我们充满感激。如果有更多的方法、充满智慧的点拨,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训练四:善于倾听

总目标:尊重他人,善于倾听,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总时间:60~90分钟。

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我们的小组

目的:在团体中表达自我,展示自我,请学员认真倾听,体会到倾听的效应。

时间:10~15分钟。

操作:

(1)将全部人员按宿舍或班级或其他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A1、A2、B1、B2、C1、C2。每组3~4位成员。

(2)先在组内进行同学间的自我介绍,要求介绍社会经历和爱好等。然后推举一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进行介绍,要求将组内每一位学员的情况介绍完整,还可加上自己的评价。(大家可以提问)

(3)当A1小组介绍完,B1、C1小组代表要对A1小组的发言人做一句话的评价。(只可以是正面的:如A1小组成员都很年轻,非常有朝气;或者A1小组成员看来经验很丰富;或者A1小组成员都是女孩子,都很漂亮;等等。)当A2小组介绍完,B2、C2小组代表要对A2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小组介绍完毕。

(4)每组介绍自己的代表和发表评价的代表不能是同一个人。

(5)每组时间不超过2分钟。

相关讨论:

(1)你是否容易记住别人?用什么方法?

(2)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哪一种方法更容易令你印象深刻?

(3)你是否善于赞扬别人?

(4)你是否善于寻找其他成员的共同点?

2.主题活动:你会倾听吗?

目的:明确和识别不良的倾听习惯,练习有效倾听的技巧。

时间:约50分钟。

操作:

(1)指导者视情况将成员分为4人一组,每组推选出一位成员先到室外,其余成员则充当不同类型的倾听者:积极专注型,故意忽略型,尖酸刻薄型。再由担任叙说的成员回到各自的小团体来,自行选定一个主题说给同小组的成员听(如运动、时事、学校、假期计划等)。担任倾听者的成员不仅要听,还要按照要求进行回答或发问,但要依照自己所扮演的倾听者角色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2)在团体中进行分享讨论,针对不同的倾听态度在沟通中说出叙说者的感受,以及倾听者在不同的态度中能否接收到适当的信息,要广泛讨论。

(3)交换角色,其中一位倾听者变成叙说者,选择一个话题,但是话题必须与先前叙说者的话题不同。

(4)叙说者开始谈话。几分钟后,指导者要求谈话停止,并问叙说者的感受如何。指导者解释倾听单的使用说明,然后问倾听者在倾听方面表现出了哪些问题。

(5)5分钟后,指导者要求谈话停止,并问讲话者的感受如何。然后问倾听者在倾听方面表现出了哪些问题。

(6)识别不良的倾听习惯。使用不良倾听习惯的清单,识别你习得的习惯。这也有助于你识别在何种特定情境之下,你会表现出这些不良倾听习惯。或者,这些习惯也许只在与某些人交谈时才会表现出来(如你的老师、你的家人)。

(7)小组讨论:小组内每个人单独发言交流他们对自身不良倾听习惯的评价。

(8)全体讨论:指导者引导讨论——如何去克服每一个不良倾听习惯。然后指导者就有效倾听清单进行讲解,并就提高倾听的技巧引导讨论。

3.分享与总结

(1)是不是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你表现出这些习惯?

(2)是不是在遇到一些特定人物时,你表现出了这些习惯?

(3)在人际关系中,沟通有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口语与非口语信息的运用得当将成为成功沟通的条件。

不善于倾听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个人曾经形成某些习惯,这种习惯使倾听没有效率。本练习将通过让你参与一些活动,指出(通过夸大的方式)某些不善于倾听的习惯。之后,你将认识到,哪些习惯是你可能具有的。

附1:不良倾听习惯的清单

大部分人花在听上面的时间超过其他任何沟通活动,但是很大一部分人从来没有学习如何去更好地倾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不良倾听习惯,这种习惯伴随他们终生。如下所列是极为普遍的几种不良的倾听习惯:

(1)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者可能将注意力转移到思考其他问题上,或者心不在焉。此外,不愿意听往往也导致缺乏注意力。

(2)“假装在听”。在思考其他事情的人往往假装他们在听。这种伪装可能使讲话者形成一种印象,倾听者已经获得了讲话者试图表达的一些重要的信息。

(3)听着,但是没有听进去。有时候,人们只听到了他们表述的事实或者细节,或者是表述方式,而没有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4)再审。有些人在他们试图发言之前一直在听着;然后他们放弃倾听,开始思考他们想说些什么,等待机会做出反应。

(5)打断。倾听者等不及掌握整个意思,就强行打断讲话者,使其中途停止。

(6)只听想要听的。人们经常认为,他们所听到的,正是他们所希望听到的。他们选择性地拒绝他们不愿意听到的。

(7)情感防卫。倾听者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了解讲话者的意图,或者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出于其他原因,他们盼着自己受到抨击。

(8)倾听不赞同的观点。一些倾听者看起来是在等待机会抨击人,他们只是专门听取他们不能接受的观点。

附2:有效倾听的清单

人们可以改善他们倾听技巧的方式是,发现他们自身不善于倾听的缺点,并努力改变它。不良倾听习惯的清单对于人们发现自身的倾听模式有帮助。如果倾听者随后能够特别注意一些可能很容易导致这种行为的环境,他们就能够有意识地改变习惯。例如,如果某人认识到了他往往“假装倾听”朋友说话,他就可以叫他停止并要他重复刚刚说过的观点。他甚至可以说“对不起,我走神了”。他越是意识到了不良的倾听习惯,越是有可能改变这个习惯。

人们不仅能够根除坏的倾听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好的倾听习惯。如下清单描述了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培养有效的倾听习惯:

(1)集中注意力。如果一个人确实想成为一位好的倾听者,在某些时候,他们必须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话者的身上。如果讲话者不善于表达,倾听者也必须尽量不要受其他事物的干扰。这非常重要,不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话者的身上,而且要运用非语言的暗示(如眼神、点头、微笑)表明,自己正在认真听讲话者讲话。

(2)听取整个信息。这个行为包括,要在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中寻求结合点或者一致性,并且要像把握事实一样把握观点、情绪和意图。

(3)在做出评价之前先接受。听某人说,不要急于事先下结论,这对于倾听是很有价值的帮助。采取一种非责备的口气向讲话者提问,而不是给出一些建议或者评论,倾听者往往能够准确地发现讲话者内心想说什么——这在很多时候都与讲话者所想当然的非常不同。

(4)复述所听到的。如果倾听者不加评论地复述讲话者的话,并询问这是不是他原来的意思,就可以避免很多误会和误解。

训练五:形象制胜

总目标:了解美、自信、自我接纳是人际互动的基础。

总时间:60~90分钟。

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后街男孩

目的:放松自我,开放自我,表现自我。

时间:约10分钟。

操作:

(1)将全体学员进行分组,分成2人小组,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个自由表达音乐的任务。

(2)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和着节拍,以最富有创意的方式进行表达,我们需要了解你们的潜力和激情,最富有创意的一组将获得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非常特别的。

2.主题活动:训练自己的美

目的:了解美丽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包括人的整个生命所散发出来的朝气和魅力。如果你的姿势、打扮、眼神、态度都反映出你的自信和接受自我的态度,那么别人也会去欣赏你,你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并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时间:约60分钟。

操作:将全体人员进行分组,每两人一组,分别为甲和乙。

(1)甲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操作,乙作镜像反应。甲说“我很美”,乙也说“你很美”。将这个过程重复三次。具体方式如下:

①深呼吸,立正站好,说:“我很美。”

②仔细看着自己身体的每个部分,然后热切地告诉自己:“我很美。”

③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重复不断地说:“我很美。”

④结束这个练习前,在自己的手背上亲一下,告诉自己:“我很美。”

(2)甲和乙将以上训练进行互换。

(3)分享这个过程。

①你相信自己很美吗?当你不断表示并发现自己很美的时候,你是否会逐渐相信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自信?

②不断肯定自己具有什么效用?别人肯定的反馈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4)请每位成员在身体上找出自己感到满意的5处地方,然后逐项记录下来,在全体成员面前大声地说“我很美”,其他成员立即给予回应:“你很美。”

3.分享与总结

(1)训练虽然夸张,但可以更好地提示我们,觉醒对自我的麻痹,唤起我们对自己的重新审视。觉得自己美并不是过错,这样你可以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容貌上或者身材上,而是把精力用到更重要的事情上。你不一定觉得这个练习有效,一旦你做了10天的练习之后,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负性反应都被释放出来,你对自己的挑剔不再那么严重,这时你还要在身体上找出自己感到满意的10处地方,然后逐项记录下来,在克服难为情和自我挑剔之后,你对自己的接纳将大有改观。

(2)每个人、每一件事,最终都会成为形象,甚至声音也会成为形象,进入人们的记忆,从而形成人对世界的看法,并据此评价世界,做出自己的选择。因此,个人的形象是赖以影响他人的捷径。

(3)美丽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包括人的整个生命所散发出来的朝气和魅力。没有一种美比这种由生命散发出来的热力更动人心弦了。如果你的姿势、打扮、眼神、态度都反映出你的自信和接受自我的态度,那么别人也会去欣赏你,你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备注:热身阶段的礼物——指导者的热烈拥抱!

训练六:欣赏与赞美

总目标:欣赏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欣赏并肯定和赞赏别人。

总时间:60~90分钟。

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变化的雨

目的: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

操作:请参与者围成圈,面对圆心,指导者先做动作,要求成员模仿做三遍,然后指导者依次将动作连起来,如小雨(将左右食指放在耳边交互轻轻摩擦)——中雨(有节奏地击掌)——大雨(有节奏用手双击膝盖)——暴雨(有节奏跺脚),成员一起模仿。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达到放松、减轻紧张气氛的效果。

2.主题活动:收获优点

活动设计一:我的优点你来说

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强个人自信心。

时间:约50分钟。

操作:

(1)7人一组围成圆圈就座。

(2)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个性、爱好等。

(3)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能力、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没察觉的。

要求: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活动设计二:赞美衣

目的:巩固活动一的情绪体验。

准备道具:特质形容词词汇表,报纸数张(按人数来准备),白纸——做成卡片,每人一张。

时间:15分钟。

操作:

(1)发给每个成员一张性格形容词表,每位学员需从36个形容词中找出最能形容自己性格的10个形容词,并把它们贴在自己胸前的白纸上。

(2)分组:9人一组。

(3)发给每人8张标签纸,组员需向另外8位成员派发最能形容他们的标签(最多8个、最少5个),挑选后,贴在他们背上的大白纸上。

(4)每人从身上摘下白纸,比较自己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分享:你同意别人给你的形容词吗?当你看到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你的评价有差异时,感受如何?你的同学是怎样评价你的?你怎样看待彼此的肯定与支持?

3.总结

我们可能过于挑剔自己,也可能过于夸大自己,但我们常常对此浑然不觉,或习以为常。如果我们静心倾听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就会发现我们自身拥有许多并不被自己认可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发现自我的优势,顺应并光大这种优势。同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发现别人的优势,点评别人的优点,照样可以净化你的心灵,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互动与继续。

附1:特质清单

有主见的  守信用的   善于计划的   搞笑的

主动的   天真的    友善的     情绪起伏大的

文静的   爱动脑筋的  富有同情心的  有责任感的

乐于助人的 灵活的    开朗的     保守的

内向的   喜欢竞争的  聪明的     凡事靠自己的

胆小的   有理想的   负责任的    粗鲁的

大方的   成熟的    乐观的     喜欢与人相处的

积极的   镇静的    温柔的     容易听信别人的

偏心的   严肃的    有冒险精神的  只说不做的

武断的   讨人喜欢的  挑剔的     整洁的

老实的   随便的    理智的     有领导才能的

亲切的   脾气暴躁的  细心的     有恒心毅力的

顺从的   爱幻想的   敏感的     勤劳的

大胆的   孝顺的    独立的     喜欢运动的

害羞的   固执的    好奇的     认真的

幽默的   富有创意的  多疑的     勇敢的

健忘的   健谈的    任性的     体贴的

附2:特质大头娃

理论链接

人性偏好“正性刺激”

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点,也是人的本性之一。人们渴望被肯定、认同、接受,而排斥否定、贬低、漠视。人们渴望赞赏多于批评,希望满意多于挑剔,盼望成功多于失败。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是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高级需要。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可以说获得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和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所以人们把成功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为之奋斗终身。

有一则《风和太阳》的寓言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风跟太阳说:“看看那个路上走的人,我可以比你快让他把披风脱下来。我们等着看吧。”太阳说:“我让你先试。”风开始尝试让那个人把披风脱下来,他用力地吹,可是那个人把披风拉得更紧。“我放弃了。”风最后说,“我无法让他把披风脱下来。”然后由太阳试试看。他尽可能地晒他。不久,那个人很热,就把披风脱下来了。这个故事也提示我们,给人以温暖和赞扬往往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晕轮效应(haloeffect)

晕轮是指太阳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光圈,远远看上去,太阳好像扩大了许多。心理学由此引申出一个术语,叫晕轮效应,意在指人对某事或某人好与不好的知觉会扩大到其他方面。晕轮效应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弥散性——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甚至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会影响到与这个人无关的事物上。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是遮掩性,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如:一俊遮百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有位学者曾经请大学生看一些小孩的照片,结果发现,漂亮的人被给以积极的评价。

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1.不善交往。不知怎样与人交谈,没有共同语言。

2.不懂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很想有朋友,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对方,完全向对方敞开心扉,结果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3.不易交往。在人与人之间树起一道墙,戒备心强,使人不容易与之交往。

4.不利交往。语言刻薄,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不知给人留面子。

5.不敢交往。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不敢表达自己,不愿与陌生人打交道,想交往但害怕。

6.不愿交往。这样的人有两种表现:

(1)清高。

(2)自卑、敏感。因怕人瞧不起而躲避,因自卑而不愿交往。

人际交往的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E.Bene)提出四种人际交往的模式。

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2.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3.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人际关系团队训练推荐音乐

1.《朋友》——主唱:周华健。

2.《牵手》——主唱:苏芮。

附1:《朋友》歌词(主唱:周华健)

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

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

附2:《牵手》歌词(主唱:苏芮)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因为誓言不敢听,因为承诺不敢信,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

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地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青年的行为特征与需要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从出生到老死没有人可以离开群体独自生活。1982年拉尔森(Larson)的一项有关时间利用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在清醒时间内,平均有74%的时间与别人在一起,而成年人则平均有71%的时间与别人在一起。因此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各式各样的社会团体中生活,与人发生互动关系。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son,1963年)提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将人生发展分为八大阶段,每一阶段皆必须面临一个重要的心理危机,其中特别强调青少年期,面临自我认同对角色混淆的社会心理危机。而自我认同的建立,还必须透过人际交往,从与他人的相处中、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反应中,认识自我的形象,因此,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同自我的形成与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人际冲突与应对

由于青少年在心理特质上较倾向于冲动、主观而武断,他们在控制自己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再加上较缺乏人际沟通技巧与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常会在误解的情况下一言不合,就以暴力行为解决纷争。再者,校园中的暴力事件多,似乎也显示青少年逐渐倾向以武力来解决人际冲突。因此让青少年了解人际冲突,并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人际冲突非常必要。

1.应对冲突的类型。

(1)非自我肯定型:非自我肯定的人不愿或无法说出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感觉或采取行动,以逃避或被动的行为来面对冲突;另一种反应形式是服从对方的要求,即使对自己不便或与自己的利益冲突也如此。

(2)间接攻击型:间接攻击型的人通常是以伪装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Bach(1968年)说很多间接攻击是以“装疯卖傻”的方式表现,例如制造对方的罪恶感,故意做一些会激怒对方的事。这些装疯卖傻的行为用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维持表面的和谐,却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效果,对关系也有所伤害。

(3)直接攻击型:直接攻击是过度反应的行为,为了护卫自己及宣泄怒气而伤害、责骂对方,具批评性、独断性及胁迫性。直接攻击常引起相同的反抗,而产生恶性循环。

(4)自我肯定型:自我肯定的人直接把自己的感受与意见表达出来,却不伤害对方。包括四个部分:客观地把所处的情境和行为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征询对方的意见,共同讨论。自我肯定的表达并不保证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需求,但它却增加成功的机会,也可以维护对方的尊严。

2.冲突的结果:一输一赢、两边皆输、两边皆赢。

(1)一输一赢:一输一赢的冲突是指一方获得满足,另一方却得到失望。然而在某些情境下,一输一赢的方式是必然的,例如两人同争一个职务。

(2)双输:双输是指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妥协”是双输最典型的方法——双方都降低自己的需求,各退一步,得到部分的满足。AlanFilley(1975年)提到人们愿意妥协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可能获得最好的解决方法,不过他认为在争论中的双方,其实可能获得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所以他仍将妥协视为消极的方法。

(3)双赢:双赢的解决方法目的是要寻求可以满足双方的解决方式。“输—赢”和“双赢”解决方式的差别如下(Nelson,1990年):

3.如何达到双赢?

(1)确定自己的需求。

(2)把自己的需求让对方知道。沟通时尽量使用“我”的信息,避免用责备、批判的方式。

(3)倾听并了解对方的需求。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来了解对方,如果对方未使用具体的描述,可以继续问他:“你说是什么时候?”“你打算怎么做?”……

(4)想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5)评估每种可能方法是否符合双方的需要,并选择最适合彼此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喜好,而不是运用策略。

(6)要把想法付诸行动,才能知道是否真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具体地知道“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7)追踪。因为状况、心态和需要可能随着时间、环境等改变,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再坦诚地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状况,才能确知方法是否可继续实行,或需要修正,或重新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