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众文化欣欣向荣

群众文化欣欣向荣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对太仓文化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了活跃民间文化,增强民间文化的活力和凝聚力,太仓对新湖镇的龙狮制作和耍龙舞狮活动进行了扶持。太仓“一镇一品”工程是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的、由政府主导的文化工程,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特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群众文化欣欣向荣_现代化之路太仓实践与探索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是群众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以自我活动为主体,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目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各类文化活动的总称。群众文化是以普通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几大方面的内容,按照主体的不同性质,则可分为社区群众文化、乡镇群众文化、企业群众文化等。发展群众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发展群众文化也体现了尊重历史、以人民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群众文化是一个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时代文化先进性的标准,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最终也要体现在群众文化上,群众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只有群众文化现代化了,才算是真正的文化现代化。太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对太仓文化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一镇一品为主线,建设特色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得以延续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繁荣群众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打造文化品牌,增强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太仓1999年提出“一镇一品”的口号,经过多年努力,“一镇一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湖镇的龙狮制作和龙狮表演、璜泾镇的民乐演奏、沙溪镇的舞蹈和文学、浏河镇的灯谜、岳王镇的戏曲演唱、金浪镇的丝竹,已成为群众文化品牌,在弘扬地方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璜泾镇的民乐演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延续这一传统,璜泾镇在抓好民间老艺人和成人民乐队建设的同时,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以璜泾小学为基地,开展民族音乐特色教育,培养民族音乐接班人。1999年璜泾镇组建了一支80余人的学生民乐队伍,与社会民乐团体一同开展民乐演奏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年,该镇被评为苏州市特色文化镇——民乐之乡。2000年,璜泾中心小学被命名为“太仓市特色文化(民乐)学校”,由该学校民乐队演奏的《骑车去郊游》获得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银奖。2002年璜泾被省文化厅批准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民乐之乡。2008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乐之乡)。

耍龙舞狮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民间群体娱乐活动,特别在重大节日期间,耍龙灯、舞狮子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表达了吉祥、团结的寓意。太仓双凤(新湖)不仅有耍龙灯、舞狮子的传统,而且制作龙狮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湘军领袖曾国藩是个“龙狮迷”,他带兵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后,部属及后裔散落长江南北,其中部分人落户双凤,也将湖南人龙狮制作技艺带到了双凤,从而使双凤龙狮制作吸收了南北龙狮制作技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原新湖乡挑选人员组成了文艺演出队,进行龙狮表演。为增强龙狮这一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双凤(新湖)人对传统的龙狮表演艺术进行了改造:一方面对原有的锣鼓曲谱进行了改进,使节奏更加明快、流畅,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同时对龙狮形象进行了创新;另一方面,将龙狮艺术与武术、舞蹈、杂技结合,增强龙狮艺术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改革开放后,为了培养龙狮艺术的传人、保持民间艺术的吸引力,新湖中学和新湖小学也成立了龙狮队,学习龙狮技艺,开展民间艺术教育。为了活跃民间文化,增强民间文化的活力和凝聚力,太仓对新湖镇的龙狮制作和耍龙舞狮活动进行了扶持。在新湖政府的支持下,1999年成立了新湖龙狮协会,会员200余人。2000年龙狮协会会员增加到250人,表演队伍20多支,经常开展演出活动,群众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表演水平也得到提高,先后在江苏省广场舞蹈、鼓乐大赛、江苏省农民运动会舞龙大赛中获奖。2000年,新湖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2001年,太仓新湖滚灯队参加江浙沪民间舞蹈滚灯大会串,并获优秀节目奖。现今,双凤的龙狮制作已由满足自身演出需要发展为商业生产,他们不仅制作龙灯、狮子,还制作大头娃娃、彩灯、宫灯,其产品不仅满足了其他地方龙狮表演的需要,也为电影、电视、戏剧、杂技制作道具。双凤的龙狮艺术,不仅是一项群众参与热情高的民间活动,同时也是一项产业活动,二者互为条件,推动了龙狮这一群众活动的发展。

太仓沙溪镇是中国现代舞蹈奠基人吴晓邦的故乡,沙溪人也对舞蹈抱有浓厚的兴趣,沙溪镇政府针对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推进沙溪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沙溪拥有民间舞蹈队、健身舞蹈队、艺术舞蹈队等多支业余舞蹈队伍,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舞蹈爱好者,不断相互交流,开展舞蹈表演,实现自娱自乐。他们表演的龙灯、腰鼓、莲湘、秧歌等节目,再现了江南千年古镇民间艺术的遗韵。健身舞蹈木兰扇、木兰剑、交谊舞、扇舞等现代舞蹈,也受到沙溪众多民众的欢迎,在其优美的舞姿中,我们看到了当代沙溪人的风貌和太平盛世人民的美好生活。沙溪舞蹈爱好者还在文化馆的指导下,先后创作出群众性舞蹈节目《古镇乡情》《好日子》《欢乐中国年》《飞翔》《茉莉花》《散花飞舞》《中国娃》《叶儿清清菜花黄》等作品,讴歌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赞美了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传达了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所带来的由衷的喜悦。《散花飞舞》《中国娃》《叶儿清清菜花黄》等自创节目多次参加了江苏省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获得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了沙溪夕阳红舞蹈队表演的舞蹈《花好月圆》和《欢乐中国年》。2002年沙溪被省文化厅批准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舞蹈之乡),2008年获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舞蹈之乡)”称号。太仓“一镇一品”工程是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的、由政府主导的文化工程,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特点,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以大型活动为载体,以社团为龙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是形成、增强文化凝聚力、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群众文艺社团则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力推手,加强群众文艺社团建设,以其为基础,组织大型群众文艺活动对于坚持群众文化的正确导向和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虽然组织民间文艺社团是群众自己的事情,但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太仓民间文艺社团蓬勃发展与太仓政府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太仓文广局通过组织民间乐团开展交流演出、解决民间社团资金困难、为民间文艺社团提供活动场地、派专业人员进行艺术辅导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间文艺社团的发展。如2007年经太仓文广局牵头,江苏五洋集团、雅鹿集团分别与太仓恒通丝竹乐团、太仓沪剧团签订冠名协议,后者因此获得了企业的资金支持。2003年,召开了社区领导和业余团队座谈会,帮助社区和文艺团队结成对子,为民间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等资源支持。2004年文广局建立了业务干部挂钩乡镇、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制度,选派文艺骨干深入乡镇、社区、社团,为其开展艺术创作、演出活动的策划、组织提供指导。多次组织恒通民乐团、璜泾小学民乐团、新湖滚灯队等到国内外开展演出,扩大民间文艺社团的影响、增强其影响力。在政府的支持下,民间文艺团体得到大发展:文艺社团数量从2000年的20多支增加到2011年的193支,会员达到2300余人,一批优秀民间文艺社团脱颖而出——恒通民族乐团、璜泾荣文艺术团分别于2004年、2006年获得省“省特色文化团队”称号,璜泾荣文艺术团获“省优秀民营文艺团队”称号。

组织大型文艺、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为民间文艺、文化社团提供表演舞台,促进民间文艺、文化社团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广场效应,配合中央思想宣传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太仓组织的大型群众的文艺、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四种形式。

一是综合性群众活动。综合性群众文艺、文化活动是群众文艺、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太仓文化部门几乎每年都要在重大节日组织综合性的大型群众活动,如1996年的太仓文化艺术周、2000年的“中行之夜”广场文艺晚会、从2003年起一年一度的娄东之春艺术节、2005年“太仓走向辉煌”群众文艺专场、2007年乡镇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展演,这些大型活动参加演出的人数经常达到上万人,观众达10余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的发展迅速,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为此,从2008年开始开展“百团大展演”活动。2008年,来自太仓的127个文艺团队的2500多名业余文艺人员参加了“百团大展演”活动,这些人员来自于各行各业,有教师、学生、干部、一线产业工业,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务工人员,有白发斑斑的老者,也有黄发垂髫的孩童。此次活动分为“村村演”“社区演”、江南丝竹演奏比赛、“交流演”“公演”“优秀节目展演”等环节,其中“村村演”“社区演”是业余团队在各镇文化站的组织下,到各村、各社区演出;“交流演”是各镇之间的业余文艺团队进行的交流演出;“公演”是各镇精品节目展,演出的节目是在各村的节目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节目展演”是太仓优秀群众文化节目的精品演出;江南丝竹演奏比赛是特色群众文化演奏专场。历时半年的“百团大展演”在90个村、68个社区演出140余场,吸引15万群众观看。此后每年都举办“百团大展演”,其规模不断扩大,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太仓大型群众活动的一个品牌。

二是农民群众活动。中国地域广阔,工业化还未完成,农村、农业、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农民群众活动,也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传统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农村也是传统文明重地,因此,农民群众活动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保存传统文明精髓,实现传统文明的现代化,太仓举办了众多大型的农民群众活动。2002年举办了历时3个月的农民艺术节,以“写农民、唱农民、农民演、农民唱”为宗旨,组织各类文体活动100多项,参与者达11万人次。2006年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农民文化节,其中城厢镇第二届农民艺术节活动时间20多天,4000多人参加了20多项活动,观众达5万多人次。陆渡首届农民文化节有2000多人参加“春色近满园”戏曲赛等8大类活动,开幕式上16支民间文艺表演方阵表演的龙狮、腰鼓、踩高跷等民俗节目。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太仓分会场在城厢、沙溪、浮桥、浏河四镇演出。这些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活动,一方面展示、保存了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在传统中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为文化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社区群众活动。社区是一个新事物,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官僚机构性质不同,它是群众性组织,以广大市民为主体,是城市的民间。随着经济的转型,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社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为国家所认识和重视。2003年是太仓创建省社区文化示范年,也是太仓社区文化建设里程碑的一年,从该年开始,社区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此后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活动节成为太仓市民自己的节日,广大市民用自己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四是专题群众活动。除了举办上述三类经常性群众活动外,太仓还根据群众的需求和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举办了许多专题性的群众活动。如2005年举办了第三届郑和航海节群众文艺专场“太仓走向辉煌”,来自太仓市60多个单位的近千名群众业余演员参与该活动,充分展现了娄东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太仓推进“两个率先”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太仓人民的精神面貌;2005年举办首届新太仓人卡拉OK比赛,大赛不仅是一个音乐赛事,也是关注新太仓人、建立和谐太仓文化的一种体现;2005年举办了首届夕阳红艺术节,以艺术的形式,关注日益突出的社会老年化问题。

3.普及提高结合,群众文化内容丰富,成果显著

群众文化具有自发的性质,是以群众为主体、服务于群众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但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群众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我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故此,我们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体现其群众主体性,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太仓文化现代化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坚持不懈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所谓文化下乡是指政府文化部门利用政府资源组织人力、物力,将符合群众口味同时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送到群众当中,让他们在农村也能同步欣赏到一流的文艺作品,提高艺术品位。多年来,太仓将文化下乡当作马克思主义文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懈,收到良好的效果。文化下乡包括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书等内容,太仓文化部门根据国家文化建设和思想宣传的需要、太仓广大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要,每年都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下乡活动。如1998年举办了“二十年改革、二十年巨变”图片展和专题书展,2001年文化馆戏剧艺术团深入12个乡镇巡回演出,演出大型沪剧《孽海泪》等优秀剧目,而自2005年以来开展的一年一度的“文化百村行”将文化下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2)指导群众活动,提高群众创作水准。隶属于太仓文广局的文化馆拥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创作队伍,他们在搞好自身的创作的同时,也到乡镇、社区开展辅导,还请外面的专业人员对民间文艺团体进行指导,从而提高群众社团的创作水平和表演水平。2005年文化馆进一步健全了联络员制度,文化业务干部深入乡镇、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和业务文艺团队做好活动策划、节目创作演出指导。2007年,组织了太仓市群众创作节目调演,文化部门专业人员对各镇(区)700多名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表演的90多个节目进行现场指导,对提高群众文艺节目的档次起了积极的作用。该年太仓市文广局创作人员在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思想新动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人物的基础上创作了7幕现代沪剧《金桂飘香》,并与来自社会各界的文艺爱好者与文化馆戏剧艺术团共同排练、演出。通过专业演员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基层群众的文艺热情。文化管理部门还邀请著名音乐家经常对太仓的民间丝竹社团进行辅导,大大提高了丝竹社团的表演水平。

(3)通过评比、评奖方式,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引导,使群众活动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2007年对太仓乡镇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展演作品进行了评比,小品《寻找》等6个作品获得优秀奖,小品《盘夫》等8个作品获得优秀表演奖。2009年举办了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33名基层群众文化骨干参加了培训。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太仓群众文化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各种表演、比赛活动中得到好评。1997年《北塔风铃声》入选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艺术节展演的群众节目。1998年举办“齐心共筑生命线”文艺晚会,苏南吹打《又是一个丰收年》、戏剧联唱《两区建设展宏图》、舞蹈《挑》等节目,将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提高了群众文化的品位。2002年江南丝竹《六花六节》、双凤民歌《哥哥妹妹心连心》获首届江苏中国民间艺术节民歌民舞民乐大赛金奖、铜奖。2004年太仓通过“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复查, 2010年“百团大展演”活动获得“五星工程奖”服务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