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

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称赞语是说话者对听话者明确或隐含的赞美,我们就可以把称赞分为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两种形式。(一)显性称赞的公式化Mane和Wolfson对称赞语进行了最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二)隐性称赞Boyle指出,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显性称赞方面,而忽略了对隐性称赞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隐性称赞进行研究。因此,指引性知识对于隐性称赞的识别和解读起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一、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

称赞语是说话者对听话者明确或隐含的赞美,我们就可以把称赞分为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两种形式。Herbert(1991)指出,显性称赞与直接言语行为相一致,我们可以脱离语境来识别是否是称赞,它可以通过一套既定公式来体现。如:

你今天的脸色真好!

而隐性称赞则与间接言语行为一致,它是隐含在会话含义中的价值判断。它往往没有明确的褒扬成分,以间接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如:

真希望我也能像你那样,把工作做得那么好!

美国语言学家Pomerantz指出,称赞语是一种“支撑性行为”(supportive action),也是一种“评价性行为”(assessment action),也就是说,称赞语不仅有称赞的性质,也有评价的性质。人们在运用称赞语时,总会有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称赞人与被称赞人的社会地位、相互关系、称赞的对象、称赞的话题是千变万化的。根据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人们运用称赞语的模式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称赞语运用包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话题包罗万象,起到“社会润滑油”的作用。人们在运用称赞语时,不仅要考虑被称赞人的社会地位、与自己的关系,还要考虑称赞的话题和程度,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

(一)显性称赞的公式化

Mane和Wolfson对称赞语进行了最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他们指出,西方称赞语在形式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格式相当固定。从句法上看,称赞使用的句型很有限,总共出现了九种句型,其中最常用的是以下三种,占全部形式的85%。

(1) NP is/looks(really) ADJ

e. g. Your blouse is beautiful.

(2) I(really) like/love NP

e. g. I like your car.

(3) PRO is(really)(a) ADJ NP

e. g. That’s a nice wall hanging.

从语义成分上看,赞语可以分为两类: 根据带有积极评价意义的词项分为形容词性赞语和动词性赞语。英语80%的称赞语都是靠形容词来表达正面评价,其中“nice,good,beautiful,pretty,great”是使用频繁的5个形容词。常用的动词性赞语主要有like和love。除此之外,少数副词也可以表达赞语之意,通常使用well。

从称赞使用的人称上,英语多用第一人称“I”,侧重于表达个人主观的态度和评价,使对方有较大的余地选择接受或拒绝。这是英语民族的个人主义(个人行动的自由、权利和独立)的价值观的体现。尊重个人的言行自由,给听话人留下较大的自由选择的余地被看作是礼貌得体的交际行为(何自然,1997)。

根据施家炜(2000)对汉语语料的研究发现,汉语称赞语也有三种主要的句法形式:

(1) PRO(NP)(ADV) ADJ

如: 你妈妈的手真巧。/你的发音很清楚。

(2) PRO(NP) V/is(ADV) ADJ

如: 你的字写的真漂亮。/你钢琴弹得很好。

(3) PRO(NP)(ADV) V/is(ADJ) NP

如: 他很有音乐天赋。/你可真是神医。

语义成分上,汉语表达称赞的积极评价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使用频率最多的形容词有三个: 好、不错、漂亮。动词的选择非常灵活,要视具体语境而言。汉语称赞语中副词是最广泛使用的,但这种广泛使用体现在大多数形容词和动词都有副词作用为它们的修饰限制成分。如: 这孩子真聪明。中国人倾向于只从6个副词(真、很、多、太、极、非常)中选择一个表达自己的积极评价。

大量的语料研究显示,汉语赞语的主语主要使用第二人称你或你的。这种直截了当的赞扬方式体现了一种主动热情的赞扬态度。根据Leech(1983)的礼貌程度语用等(Pragmatic Scale)中的选择程度等级(The Optionality Scale),当话语内容使听话人得益时,说话人的话说得越真率,强求听话人接受的愿望越明显,话语就越能显出热情,也就越礼貌。这正符合中国人的“礼仪”。

综上所述,英汉显性称赞不管在句法、词汇和人称上都有所差异。但是它们也有相似性,即称赞时均使用一些公式化的表达方式。

(二)隐性称赞

Boyle(2000)指出,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显性称赞方面,而忽略了对隐性称赞的关注。这就限制了人们对于语言现象的全面认识。因此有必要对隐性称赞进行研究。隐性称赞,顾名思义,就是隐含在会话含义中的称赞。要对它进行识别势必借助于语境知识。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知识不同于常识,或情景语境。而是“指引性知识”(indexical knowledge)。Boyle(2003)指出,指引性知识是指“包含在交际中的知识和交际者在语境化交谈中所要解读的信息的联合”。Garfinkel(1967)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为了处理日常事务,人们不允许相互之间去明白他们实际在说什么,因为这太乏味,太费时,太困难”。而指相性知识使得话语能够表达出比实际说的更多的信息,这样就使平淡的交谈成为可能。因此,指引性知识对于隐性称赞的识别和解读起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表达也不一致。中国人的语言较含蓄委婉,英美人的表达则较热情直率。在使用称赞语时可考虑英语特点及其习惯用语,及时、准确、恰当地表达出对对方的善意和友谊,以增进双方的交流。

1.根据谈话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异。使用不同礼貌程度的语言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礼貌程度较高,以示尊敬;对社会地位相等或较低的人礼貌程度较低,以示亲近;与关系陌生者交谈,礼貌程度高,以利于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礼貌程度较低,以示随和亲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关系。

2.注意英语中非自由话题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导致的不同称赞语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收入、年龄、容貌和外表的改变等是需要避讳的话题,如对此类话题进行称赞会使谈话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例如,西方社会青年男女之间经常说“你很性感”,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恭维语,听者一定会说“Thanks”而不会怀疑说话者心怀不轨。西方人经常当众夸奖自己的孩子、丈夫或妻子,而在朋友面前夸耀自己孩子漂亮的中国父亲则会成为讥笑的对象。在中国文化中,“胖”与“福”的概念经常相倚并存。人们常用“发福”这个词语来恭维对方长胖,而发胖常常被西方人看成是体质下降的一种迹象。

下面以英汉称赞语话题为例来进一步比较。

从理论上讲,人们在交际时可以就双方赞赏的任何品性称赞对方,称赞语的话题似乎应该是无限丰富的。然而在实际交往中,绝大多数称赞语却仅仅针对有限的几个很宽泛的话题,如外表、能力、成绩、所有物和性格特点等展开。在汉语语言中,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称赞话题涉及被称赞人的品质或性格,占所有话题的27%。例如:

(1)老李,你真爽快!

(2)你脾气真好,对孩子这么有耐心。

而英语却没有此类话题。我们可以认为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家庭成员也可能成为称赞话题。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倾向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称赞。例如:

(3)母亲对女儿: You look lovely,darling.

(4)年轻女子对婆婆: I’ll show you,Helen. That’s a lovely suit.

而中国人则倾向称赞对方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方的孩子。例如:

(5)啊,你家姑娘真漂亮!

(6)你儿子长这么高了?

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中西两种文化关于“自我”和“家庭”概念的认识不同。多数西方人“自我观念”意识强,这种独立性使他们往往对自己家庭成员不吝赞美。而多数中国人家庭观念浓厚,认为个人与家庭是一体的,所以家庭成员之间不会相互称赞,以免有“自我表扬”之嫌。相反,称赞对方的家人事实上也就是在称赞听话者本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