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中艺术欣赏中的合作教学

浅谈高中艺术欣赏中的合作教学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设“平等互动、积极参与”的课堂结构模式,努力把“民主的、开放的”的课堂交给学生,让音乐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活跃的气氛、多变的形式而傲视诸科,是我们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首要问题,为此,本人在高中艺术欣赏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培养了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效果。“合作教学”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

浅谈高中艺术欣赏中的合作教学

宋福

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教者”,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知识,把学生当作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便始终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从教师那学音乐”的思想意识。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接受音乐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是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了他们富有“想像力、创造力”的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由被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则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创设“平等互动、积极参与”的课堂结构模式,努力把“民主的、开放的”的课堂交给学生,让音乐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活跃的气氛、多变的形式而傲视诸科,是我们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首要问题,为此,本人在高中艺术欣赏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培养了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合作教学的理性思考

1.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

民主开放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师生平等交流的互动中。正如谢嘉辛老师在《师生关系——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一》一文中所说:“教育的过程既不是一个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也不是一个学生自我潜能开发的简单过程。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产生创造性‘新质’的过程。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与学生的知识和体验进行交流,这种教育的最佳效果,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里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了一些原来老师和学生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教育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高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作为艺术欣赏课程之一,存在着课时少,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大的现象。而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面对这样年龄特征的学生,音乐欣赏教学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音乐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可行之道。“合作教学”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实实在在地落实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参与者和服务者,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流中互动,课堂始终充满着活力。这种新型的师生观,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了思索的空间,参与的权利,激活了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也就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启迪和培植学生创造火花提供了前提。因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主人翁意识的树立。“合作教学”中老师把课堂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自选学习内容

现在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和大容量的教材选曲给学生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流行音乐、通俗歌曲也不乏精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选一些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作品在艺术欣赏课堂上演奏、演唱、欣赏,不仅情趣高雅,格调高昂,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四只小天鹅》《花儿与少年》《蒙古人》《同一首歌》《大中国》《爱无止境》等。

(2)自行收集资料

在欣赏名曲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感知、欣赏,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课堂中再让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自己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感受,最后老师对作品各音乐要素、主题、艺术风格提出欣赏的参考意见,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欣赏第九课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课前熟读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在欣赏《音乐与戏剧》时,让学生收集我国传统戏曲的剧种、流行区域、经典剧目、名人名角,歌剧、舞剧、芭蕾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著名作曲家的奇闻轶事(斯特拉文斯基与俄国芭蕾舞剧、悲观音乐家——柴克夫斯基)等。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的大量资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3)自己设计教学方案

独木难支,林多叶茂。把一个班分成几个音乐学习小组进行各种情境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各小组可根据本组的特色、特长自选教材中的课题,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审定各组的教学方案时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进行适当的把关就行了。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音乐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场所,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合作教学的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它要求师生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在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创作、组织教学活动等。它不仅可以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开发和利用了学生的个体资源,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推动了其自身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教学”中的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呢?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科学合理的分组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基本上是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办法应该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

(1)确定小组数目

根据教室的布局、班级学生人数,确定小组数目,一般6—10人为一组。

(2)合理搭配,公平竞争

把班上的学生按以往的学习成绩排列,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如:器乐演奏、舞蹈、声乐等),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然后把学生分到各小组中去。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之间保持平衡。第一,每个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低、中、高的学生和有特长的学生;第二,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第三,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第四,设小组长一名,并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

2.正确的方法指导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形同虚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制订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怎样应用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音乐欣赏方法设计一节音乐欣赏课等等。例如,在欣赏歌剧《卡门》序曲时,老师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这一问题时,可以教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提高。

3.多样的合作方式

高中艺术欣赏课是在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上,从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材内容丰富、容量大,为教师更充分和有效地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创造了条件。但作为音乐欣赏课,课型单一,可选教学方法有限,这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把握好合作时机,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1)师生合作

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要包办,应采取合作教学法。如:作者简介、作品介绍、创作背景等,让学生讲,教师再补充完善。其次,教师还可请会弹钢琴的同学为自己演唱作品伴奏,和学生共同合奏乐曲,一起表演作品等。

(2)小组合作

在学习遇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或当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多种表现形式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如:在《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这一课中,让学生欣赏了《赞歌》《酒歌》《玛依拉》《跳月歌》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各民歌的特点。还借助谈谈欣赏乐曲后的感受,说说乐曲描绘的形象,用动作、表情等自由方式表现对音乐的体会和理解等。

小组合作学习也可采用竞赛法,如:各组设计一个音乐教学课件、上一节音乐欣赏课、表演一个音乐作品、组织一次音乐活动等。合作学习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合作教学的教学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新课程确定了“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评价原则,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评价指标不仅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有利于提高整个音乐教学的评价的水准。根据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合作教学”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每个学习小组和个人建立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考核表”,对各“学习小组”和个人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考核。小组考核主要采取竞赛、表演、演奏、演唱、组织、参与教学活动等。如:各小组设计一个音乐课件、组织一次教学活动、表演一个音乐剧(《两个犹太人》)、合唱一段歌曲(《过雪山草地》)等。个人考核主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反映、参与态度和程度,如:积极发言、踊跃回答问题、欣赏中有情感参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收集资料、发表独特见解等。在评价方法上,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每学期期末,根据考核内容,由学生组成考核小组对各学习小组和个人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考评,考核成绩按比例和期末试卷成绩相加成为总成绩。这些考核、评价方法的运用,激励和促进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记》中很早就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矣”,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媒体迅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今天,合作教学以其不可阻挡的独特魅力吸引着音乐教师,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实践证明,坚持合作式教学必定会是学生的音乐素养,人文素养得到长足发展,使他们受益终身。

参阅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3.1期,第33页,周琦,《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

〔2〕《中国音乐教育》2003.1期,第17页,龙亚君,《音乐新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