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

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三 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人体由众多器官组成,各种器官组合形成各类系统。许厚龙在《拳术教练法》中将武术与人体骨骼、肌肉、皮肤、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作了详细的具体的阐述,内容丰富翔实,分析具体到位,既采用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又结合古代医学知识,对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

三 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

人体由众多器官组成,各种器官组合形成各类系统。与运动息息相关的主要有骨骼、肌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武术科学化研究进程中,对生理学研究内容众多,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笔者简单进行概括,可以分成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两类,即一种是具体的针对性研究,一种是侧面隐含性研究。

(一)武术生理解剖学实证性研究

武术生理解剖学实证性研究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特征,对武术生理解剖学的科学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第一次将西方解剖学与武术密切结合并以科学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许厚龙在《拳术教练法》中将武术与人体骨骼、肌肉、皮肤、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作了详细的具体的阐述,内容丰富翔实,分析具体到位,既采用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又结合古代医学知识,对武术生理解剖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人体骨骼成分进行了分析,人体“由动物质与矿物质二者合成。但矿物质之成分与年俱增,人之年老者,骨坚硬难弯曲,缘矿物质太多不能供营养料与骨之故也”。因此,人体保持青春以及敏捷的身手,则需“习运动而保守动物质与骨以生活力,常使富有弹性。故身体敏捷,虽老而犹壮,不至靡萎”。虽然寥寥数语,但是将武术与骨骼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清楚明晰。作者还注意到了人的皮肤这一器官,现今我们都清楚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但对当时而言,此观点并未得到普及,研究者能将其独立出来研究,并采用举例法进行论证说明皮肤的神经末梢是人体最为敏锐的感觉器官,反映作者对解剖学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皮肤者,不惟保护身体。……将赖以保持调和全身之体温,与辨别压迫温凉之感触。若长练习,则皮肤强健颜色润泽,而触感发达。异常内家所谓十三势及推手诸法者,即利用此触觉而磨炼焉,使愈灵敏,藉以察知敌力之方向也。”此外,武术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中,作者提到“循环系由心脏动脉及毛细管而成,内含血液。其主要部分为红白二种血球。若能常习运动,由筋收缩力,使血液流通,增加循环之作用。且使心房启闭适度,血液清洁,增加白血输(白血输捕杀微菌颇属有益),但不可过剧,致伤心脏耳又运动不惟强健身体。且于精神作用多能御制,如愤怒悲哀惊鄂失望等感情,最翼使循环过度。或迟缓者,均可以运动术调和之。”(11)除此之外,作者还分析了武术对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影响作用,笔者不一一列举。但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研究者已经具备解剖学一定的理论基础,加上中国几千年古代医学的佐证,在当时对武术解剖学的研究,可以说是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加上作者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以及举例说明,对武术科学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www.guayunfan.com)福民则主要以中国传统医学为视角进行阐述。穴位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创造性的发明,通过按摩、针扎穴位等方式,起到祛病养生的功效,但是何为穴位,并且武术中点穴功又该如何解释,他提到“至于穴道这样东西,究竟是人身上什么器官?我们必须用生理学说明,方为可信,著者会习点穴,详知人身各穴道所在地,后取人身生理解剖图详细参考,始恍然知所谓七十二活穴,即是人身上的大动脉血管Altery的各部分,如动脉血管被点,发生障碍,人身局部的知觉神经和运动神经SensativenervesandMotornerves同时失了血的营养,而不能尽其职务,所以和此二种神经有连带关系的部位,立即失去知觉,和运动的能力了。所谓三十六死穴,乃是人身致命之处;譬如‘巨阙穴’,在心窝人字骨下一寸五分,点后百日必死;……”(12)

当时研究者也已经意识到男女生理上的差别,男女老幼不同,在体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律以相同的武术内容教之,必然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因此,必须针对性学习。“女界所必需之举动,锻炼亦须拘具有妥善之程序因素,术亦有许多不合生理手法。只须斟酌而变更之,则男女老幼均可放心练习。”同时也意识到“练拳可增进胃,并可增进排泄力,不令恶血停滞而发生各种头昏腹痛等疾,盖练拳发力最匀出汗,最易借毛管分泌力以助大小便之排泄,令肠胃常得推陈出新之被益,而永免疾病之痛苦”;“拳术之令人精神愉快,却未有足于之比你者,因其能促血液运行使浑身关节活动,且可排除体内一切污垢之物,虽身处艰苦万壮中经历仍卓有欲故常饱乐观”;“拳术运动能除去脂肪,发展肌肉其极大之效力,能增进新陈带谢使食物中之成分吸收,甚课储蓄营养之资料极丰富”。

综上,当时武术生理解剖学的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笔者不能一一引证,仅从摘引文献可知,民初武术解剖学为今后武术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者论点论据科学,叙述简练扼要,向世界表达了习武对肌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从而对倡导全国习武,宣传优秀武术文化,推动武术科学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武术生理解剖学描述性研究

武术与解剖学的交叉研究,必须以解剖学为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理论知识的匮乏,当时较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描述性研究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对于推动武术解剖学研究依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

黄葆荷在《反射动作与国术的关系》中以描述的手法反映反射动作与国术之间的关系:“例如以针刺吾体,未觉疼痛,已有退避的现象;又如搏击时,敌人之拳,似沾我身,我无意中,即行退避,避敌之实,而蹈其虚。所以拳术上的激神,即后发而先至的手法,便是反射动作。”(13)

许厚龙在《拳术教练法》中说:“习练拳术能使全体机能做适当之活动。则筋肉自然发育。血脉自然流通。颜色必增腴润矣。……常保持其自然姿势。不因屈曲偏倚。……于生理上之顺序如头部躯干部上肢下肢等,每使均齐之运动。……盖即以解剖及生理等科为基本而检以最规则之运动者也。”(14)

沈维周在《世界体育标准之太极拳》中提到:“太极拳因身腹松静之关系,使气嵌入骨髓,骨质成细密坚韧之性,……且以身之脊柱运动根本,所谓力由脊发,牵动往来,气贴脊背即一举一动,无不以脊背作中枢也,含胸拔背,使胸骨为抵力,则脊骨拔长,顺乎生理之侧弯,合成活泼自然之姿势,不但脊柱前后屈伸而以尾门作竖立之根株,上升如鞭之旋转,则对于脊之发达,收效尤大也,……太极拳规定‘意气须换得灵,左重则右杳,右重则左虚’等功用,其变化虚实轻重,均须内部变化,而同时各关节,而同时各关节,均为活泼之巧妙运动,以从心意之指挥,如意到,而身手即时变化以到达其点,此乃证明肌觉神经,及中枢神经之锐敏性也,……”(15)

综上,武术生理解剖学描述性研究均采用列举法来阐述,用敌我实战中你进我退的方式描述反射原理;以练习太极拳对骨骼以及脊椎的影响论述习武的正面影响作用。虽然描述性研究仅从侧面反映和推动了武术科学化进程,但是描述性研究较为简单易懂,比实证性研究更容易在民间得到推广,也为实证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素材,是武术科学化发展重要的内容之一。总而言之,无论是实证性研究还是描述性研究,都是武术科学化研究进程上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不能一概而言,两者必须相互作用,才能共同推进武术科学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