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子夜(节选)

子夜(节选)

时间:2022-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茅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坛最重要的作家、文艺评论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又一伟大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在北大读书期间,茅盾接触了大量的欧洲文学思潮和作品。1920年,茅盾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对于茅盾,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是这样评价的:“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

第三章 茅 盾

【作家生平及创作思想】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乌镇。“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开始经常使用的笔名。茅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坛最重要的作家、文艺评论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又一伟大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鲁迅是从分析和批判国民性来思考救国救民之路的,而茅盾则把他的视角定位在社会剖析之上。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有开明的维新思想,重视新学,但在茅盾10岁时就去世了。童年时代的茅盾受母亲影响很大。母亲陈爱珠是一位有才华,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经常亲自教茅盾一些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在少年时代便已对古典小说,如《西游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先后在湖州第三中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杭州安定中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功底。中学毕业后,茅盾顺利考上北大预科班,茅盾曾回忆道:

我从中学到北京大学,耳所熟闻者,是“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体为正宗”。涉猎所及有十三经注疏,先秦诸子。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昭明文选》曾读过两遍。[1]

除了上面提到的,至于《九通》,二十四史中其他各史,历代名家诗文集等等,茅盾也都有涉猎。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文艺创作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在北大读书期间,茅盾接触了大量的欧洲文学思潮和作品。在广泛研究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基础上,他逐渐形成了“真善美统一,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其内容包括:

一是强调直面人生,直面现实,以现实生活作为文学的范本,强调文学的反映论,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2],“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3]。茅盾所关注的人生并不特别强调人的个性,强化人的价值,而是更加强调社会的人。他关注下层民众的苦痛生活,以阶级意识认识人生,把文学与社会连结起来,坚持文学为社会利益服务。但同时,他也反对把文学作为政治宣传的左倾思潮,认为“文学是思想一面的东西,这话是不错的。然而文学的构成全靠艺术”,“思想固然要紧,艺术更不容忽视”[4]

二是强调文学社会价值而以典型揭示生活本质。他认为“为人生的艺术”不仅要生动逼真地再现社会民族的大人生,而且要借助典型展现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揭示其内涵。他说:

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不过描写全社会的病根而欲以文学小说或剧本的形式出之,便不得不请出几个人来做代表。他们描写的虽只是一二人,一二家,而他们在描写之前所研究一定是全社会、全民族,从这里得出普遍的弱点,用文字描写出来,这才是表现人生的文学;这是现在研究文学的人不可不知道的。

三是强调主客观统一下的真实。不仅注重客观世界的逼真再现和反映,而且注重主观精神的介入和表现。真实并非简单地对应客观自然,必须经过作家主观情感的再造,过分的写实则缺乏艺术匠心,过分的主观则失去真实,因此他认为:

文学上的描写,客观与主观——就是观察与想象——常常相辅为用,犹如车之两轮。太偏于主观,容易流于虚幻,诚如自然派所指摘,但是太偏于客观,便是把人生弄成死板的僵硬的了。

出于真情的文学才是有生气的文学。[5]总之,茅盾文艺思想的核心是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同时对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有所借鉴和扬弃。

北大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茅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在这里,他的才能得到总经理的器重,并开始参与一些编译工作,这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开始。1921年1月年仅25岁的茅盾便接编了在当时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杂志《小说月报》,并着手进行改革。茅盾倡导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文学,使《小说月报》成为新文学、新文艺思想的重要阵地,也使茅盾脱颖而出,成为新文学及左翼文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家和作家之一。

1920年,茅盾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与郑振铎、周作人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对一个作家而言,要创作出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离不开对广阔人生的潜移默化的观察体验,同样离不开对艺术表现的千锤百炼。茅盾在他的为人生的文艺思想指导下,经过《幻灭》、《动摇》、《追求》三部中篇及若干短篇的艺术磨练,经过广泛搜集社会生活素材、把握时代节奏的准备,终于在1933年完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史诗性气魄和结构的长篇巨著——《子夜》。

抗战时期,茅盾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以及剧本《清明前后》等。

建国之后,茅盾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长期主编《人民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了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对于茅盾,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是这样评价的:“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6]

【作家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花》、《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腐蚀》、《锻炼》。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

散文:  《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车中一瞥》、《鞭炮声中》、《谈月亮》、《雾中偶记》、《大地山河》、《黄昏》、《天窗》等。

【作品选读】

子夜(节选)

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上海的大街,而却捧了《太上感应篇》[7],心里专念着文昌帝君[8]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诰诫,这矛盾是很显然的了。而尤其使这矛盾尖锐化的,是吴老太爷的真正虔奉《太上感应篇》,完全不同于上海的借善骗钱的“善棍”。可是三十年前,吴老太爷却还是顶括括的“维新党”。祖若父两代侍郎,皇家的恩泽不可谓不厚,然而吴老太爷那时却是满腔子的“革命”思想。普遍于那时候的父与子的冲突,少年的吴老太爷也是一个主角。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又不幸而渐渐成为半身不遂的毛病,更不幸而接着又赋悼亡,那么现在吴老太爷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然而自从伤腿以后,吴老太爷的英年浩气就好像是整个儿跌丢了;二十五年来,他就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二十五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书报!二十五年来,他不曾经验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第二代的“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自己和荪甫中间不可挽救地发生。而且如果说上一代的侍郎可算得又怪僻,又执拗,那么,吴老太爷正亦不弱于乃翁;书斋便是他的堡寨,《太上感应篇》便是他的护身法宝,他坚决的拒绝了和儿子妥协,亦既有十年之久了!

虽然此时他已经坐在一九三○年式的汽车里,然而并不是他对儿子妥协。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他绝对不愿意到上海。荪甫向来也不坚持要老太爷来,此番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这也是儿子的孝心。吴老太爷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土匪,什么红军,能够伤害他这虔奉文昌帝君的积善老子!但是坐卧都要人扶持,半步也不能动的他,有什么办法?他只好让他们从他的“堡寨”里抬出来,上了云飞轮船,终于又上了这“子不语”的怪物——汽车。正像二十五年前是这该诅咒的半身不遂使他不能到底做成“维新党”,使他不得不对老侍郎的“父”屈服,现在仍是这该诅咒的半身不遂使他又不能“积善”到底,使他不得不对新式企业家的“子”妥协了!他就是那么样始终演着悲剧!

但毕竟尚有《太上感应篇》这护身法宝在他手上,而况四小姐蕙芳,七少爷阿萱一对金童玉女,也在他身旁,似乎虽入“魔窟”,亦未必竟堕“德行”,所以吴老太爷闭目养了一会神以后,渐渐泰然怡然睁开眼睛来了。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不知经过了多少时候,吴老太爷悠然转过一口气来,有说话的声音在他耳边动荡:

“四妹,上海也不太平呀!上月是公共汽车罢工,这月是电车了!上月底共产党在北京路闹事,捉了几百,当场打死了一个。共产党有枪呢!听三弟说,各工厂的工人也都不稳。随时可以闹事。时时想暴动。三弟的厂里,三弟公馆的围墙上,都写满了共产党的标语……”

“难道巡捕不捉么?”

“怎么不捉!可是捉不完。啊哟!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许多不要性命的人!——可是,四妹,你这一身衣服实在看了叫人笑。这还是十年前的装束!明天赶快换一身罢!”

是二小姐芙芳和四小姐蕙芳的对话。吴老太爷猛睁开了眼睛,只见左右前后都是像他自己所坐的那种小箱子——汽车。都是静静地一动也不动。横在前面不远,却像开了一道河似的,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匆忙地杂乱地交流着各色各样的车子;而夹在车子中间,又有各色各样的男人女人,都像有鬼赶在屁股后似的跌跌撞撞地快跑。不知从什么高处射来的一道红光,又正落在吴老太爷身上。

这里正是南京路同河南路的交叉点,所谓“抛球场”。东西行的车辆此时正在那里静候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命令。

“二姊,我还没见过三嫂子呢。我这一身乡气,会惹她笑痛了肚子罢。”

蕙芳轻声说,偷眼看一下父亲,又看看左右前后安坐在汽车里的时髦女人。芙芳笑了一声,拿出手帕来抹一下嘴唇。一股浓香直扑进吴老太爷的鼻子,痒痒地似乎怪难受。

“真怪呢!四妹。我去年到乡下去过,也没看见像你这一身老式的衣裙。”

“可不是。乡下女人的装束也是时髦得很呢,但是父亲不许我——”

像一枝尖针刺入吴老太爷迷惘的神经,他心跳了。他的眼光本能地瞥到二小姐芙芳的身上。他第一次意识地看清楚了二小姐的装束;虽则尚在五月,却因今天骤然闷热,二小姐已经完全是夏装;淡蓝色的薄纱紧裹着她的壮健的身体,一对丰满的乳房很显明地突出来,袖口缩在臂弯以上,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他赶快转过脸去,不提防扑进他视野的,又是一位半裸体似的只穿着亮纱坎肩,连肌肤都看得分明的时装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然而还不止此。吴老太爷眼珠一转,又瞥见了他的宝贝阿萱却正张大了嘴巴,出神地贪看那位半裸体的妖艳少妇呢!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喉间是火辣辣地,好像塞进了一大把的辣椒

此时指挥交通的灯光换了绿色,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海,冲开了红红绿绿的耀着肉光的男人女人的海,向前进!机械的骚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直到他的刺激过度的神经像要爆裂似的发痛,直到他的狂跳不歇的心脏不能再跳动!

呼卢呼卢的声音从吴老太爷的喉间发出来,但是都市的骚音太大了,二小姐,四小姐和阿萱都没有听到。老太爷的脸色也变了,但是在不断的红绿灯光的映射中,谁也不能辨别谁的脸色有什么异样。

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已经穿过了西藏路,在平坦的静安寺路上开足了速率。路旁隐在绿荫中射出一点灯光的小洋房连排似的扑过来,一眨眼就过去了。五月夜的凉风吹在车窗上,猎猎地响。四小姐蕙芳像是摆脱了什么重压似的松一口气,对阿萱说:

“七弟,这可长住在上海了。究竟上海有什么好玩,我只觉得乱烘烘地叫人头痛。”

“住惯了就好了。近来是乡下土匪太多,大家都搬到上海来。四妹,你看这一路的新房子,都是这两年内新盖起来的。随你盖多少新房子,总有那么多的人来住。”

二小姐接着说,打开她的红色皮包,取出一个粉扑,对着皮包上装就的小镜子便开始化起妆来。

“其实乡下也还太平。谣言还没有上海那么多。七弟,是么?”

“太平?不见得罢!两星期前开来了一连兵,刚到关帝庙里驻扎好了,就向商会里要五十个年青的女人——补洗衣服;商会说没有,那些八太爷就自己出来动手拉。我们隔壁开水果店的陈家嫂不是被他们拉了去么?我们家的陆妈也是好几天不敢出大门……”

“真作孽!我们在上海一点不知道。我们只听说共产党要掳女人去共。”

“我在镇上就不曾见过半个共军。就是那一连兵,叫人头痛!”

“吓,七弟,你真糊涂!等到你也看见,那还了得!竹斋说,现在的共产党真厉害,九流三教里,到处全有。防不胜防。直到像雷一样打到你眼前,你才觉到。”

这么说着,二小姐就轻轻吁一声。四小姐也觉毛骨悚然。只有不很懂事的阿萱依然张大了嘴胡胡地笑。他听得二小姐把共产党说成了神出鬼没似的,便觉得非常有趣;“会像雷一样的打到你眼前来么?莫不是有了妖术罢!”他在肚子里自问自答。这位七少爷今年虽已十九岁,虽然长的极漂亮,却因为一向就做吴老太爷的“金童”,很有几分傻。

此时车上的喇叭突然呜呜地叫了两声,车子向左转,驶入一条静荡荡的浓荫夹道的横马路,灯光从树叶的密层中洒下来,斑斑驳驳地落在二小姐她们身上。车子也走得慢了。二小姐赶快把化妆皮包收拾好,转脸看着老太爷轻声说:

“爸爸,快到了。”

“爸爸睡着了!”

“七弟,你喊得那么响!二姊,爸爸闭了眼睛养神的时候,谁也不敢惊动他!”

但是汽车上的喇叭又是呜呜地连叫三声,最后一声拖了个长尾巴。这是暗号。前面一所大洋房的两扇乌油大铁门霍地荡开,汽车就轻轻地驶进门去。阿萱猛的从坐位上站起来,看见荪甫和竹斋的汽车也衔接着进来,又看见铁门两旁站着四五个当差,其中有武装的巡捕。接着,砰——的一声,铁门就关上了。此时汽车在花园里的柏油路上走,发出细微的丝丝的声音。黑森森的树木夹在柏油路两旁,三三两两的电灯在树荫间闪烁。蓦地车又转弯,眼前一片雪亮,耀的人眼花,五开间三层楼的一座大洋房在前面了,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咕——的一声,汽车停下。

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在汽车旁边叫:

“太太!老太爷和老爷他们都来了!”

从晕眩的突击中方始清醒过来的吴老太爷吃惊似的睁开了眼睛。但是紧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别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以及四小姐蕙芳说的那一句“乡下女人装束也时髦得很呢,但是父亲不许我——”的声浪。

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

无线电音乐停止了,一阵女人的笑声从那五开间洋房里送出来,接着是高跟皮鞋错落地阁阁地响,两三个人形跳着过来,内中有一位粉红色衣服,长身玉立的少妇,袅着细腰抢到吴老太爷的汽车边,一手拉开了车门,娇声笑着说:

“爸爸,辛苦了!二姊,这是四妹和七弟么?”

同时就有一股异常浓郁使人窒息的甜香,扑头压住了吴老太爷。而在这香雾中,吴老太爷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一对发光的滴溜溜转动的黑眼睛,下面是红得可怕的两片嘻开的嘴唇。蓦地这披发头扭了一扭,又响出银铃似的声音:

“荪甫!你们先进去。我和二姊扶老太爷!四妹,你先下来!”

吴老太爷集中全身最后的生命力摇一下头。可是谁也没有理他。四小姐擦着那披发头下去了,二小姐挽住老太爷的左臂,阿萱也从旁帮一手,老太爷身不由主的便到了披发头的旁边了,就有一条滑腻的臂膊箍住了老太爷的腰部,又是一串艳笑,又是兜头扑面的香气。吴老太爷的心只是发抖,《太上感应篇》紧紧地抱在怀里。有这样的意思在他的快要炸裂的脑神经里通过:“这简直是夜叉,是鬼!”

超乎一切以上的憎恨和忿怒忽然给与吴老太爷以长久未有的力气。仗着二小姐和吴少奶奶的半扶半抱,他很轻松的上了五级的石阶,走进那间灯火辉煌的大客厅了。满客厅的人!迎面上前的是荪甫和竹斋。忽然又飞跑来两个青年女郎,都是披着满头长发,围住了吴老太爷叫唤问好。她们嘈杂地说着笑着,簇拥着老太爷到一张高背沙发椅里坐下。

吴老太爷只是瞪出了眼睛看。憎恨,忿怒,以及过度刺激,烧得他的脸色变为青中带紫。他看见满客厅是五颜六色的电灯在那里旋转,旋转,而且愈转愈快。近他身旁有一个怪东西,是浑圆的一片金光,荷荷地响着,徐徐向左右移动,吹出了叫人气噎的猛风,像是什么金脸的妖怪在那里摇头作法。而这金光也愈摇愈大,塞满了全客厅,弥漫了全空间了!一切红的绿的电灯,一切长方形,椭圆形,多角形的家具,一切男的女的人们,都在这金光中跳着转着。粉红色的吴少奶奶,苹果绿色的一位女郎,淡黄色的又一女郎,都在那里疯狂地跳,跳!她们身上的轻绡掩不住全身肌肉的轮廓,高耸的乳峰,嫩红的乳头,腋下的细毛!无数的高耸的乳峰,颤动着,颤动着的乳峰,在满屋子里飞舞了!而夹在这乳峰的舞阵中间的,是荪甫的多疱的方脸,以及满是邪魔的阿萱的眼光。突然吴老太爷又看见这一切颤动着飞舞着的乳房像乱箭一般射到他胸前,堆积起来,堆积起来,重压着,重压着,压在他胸脯上,压在那部摆在他膝头的《太上感应篇》上,于是他又听得狂荡的艳笑,房屋摇摇欲倒。

“邪魔呀!”吴老太爷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他觉得有千万斤压在他胸口,觉得脑袋里有什么东西爆裂了,碎断了;猛的拔地长出两个人来,粉红色的吴少奶奶和苹果绿色的女郎,都嘻开了血色的嘴唇像要来咬。吴老太爷脑壳里梆的一响,两眼一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表叔!认得我么?素素,我是张素素呀!”

站在吴老太爷面前的穿苹果绿色Grafton[9]轻绡的女郎兀自笑嘻嘻地说,可是在她旁边捧着一杯茶的吴少奶奶蓦地惊叫了一声,茶杯掉在地下。满客厅的人都一跳!死样沉寂的一刹那!接着是暴雷般的脚步声,都拥到吴老太爷的身边来了。十几张嘴同时在问在叫。吴老太爷脸色像纸一般白,嘴唇上满布着白沫,头颅歪垂着。黄绫套子的《太上感应篇》拍的一声落在地下。

“爸爸,爸爸!怎么了?醒醒罢,醒醒罢!”

【生词】

(续表)

【阅读提示】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史诗性气魄和结构的长篇巨著。作家的创作宗旨非常明确,就是要形象地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年代对于茅盾来说是刚刚发生和走过的时代,许多重大问题引发了他的思考,特别是当时社会性质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他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茅盾把这种对政治经济的宏观思考,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回答了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又绝不是政治经济思考的简单图解或演绎,这就写成了《子夜》。

《子夜》以宏大的规模,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社会现象,写出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本的悲剧命运。作品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业、金融界倾轧争斗为重点,描写了一个雄心勃勃、刚强有为的民族工业巨子吴荪甫,如何在帝国主义、军阀政治的双重魔影下,在工人斗争、农村凋敝的双重夹击中,苦苦挣扎,最后落得惨败下场的悲剧,表现了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剧命运,充分揭示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子夜》写出了一曲“白色的都市和赤色农村的交响曲”。这是一次对中国社会做出的全景式的艺术描绘。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代表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由此展开了社会全景式的描绘。在作品中城市各行各业的社会面貌,从产业工人、农民、工头、流亡地主、小企业主到交际花、民族资本家、金融买办资本家、政客、各类知识阶层人物等等社会各界人物;从丧礼、酒宴、饭店、公馆到工厂、证券交易所、乡镇等等各种场景处所,真正勾勒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

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线。悲剧主人公吴荪甫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的末路英雄。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强人,雄霸上海滩的纺织工业巨头,吴荪甫魁梧刚毅,果断干练,刚愎自用,充满雄心和魄力。他凭借着游学欧美所获得的见识和企业管理的学问、本领,以及雄厚的资本,过人的胆略智谋,用铁腕组织起垄断性质的益中信托公司。他幻想有一天建立起“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的工业王国,要和倾销中国市场的外货竞争,让他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甚至穷乡僻壤,他俨然“就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以放款给同业等手段做成圈套,一口气吞并了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工厂,对那些他认为平庸无能的企业家,他都毫不留情地打倒,吃掉他们,以实现他的工业王国的美梦。在这里,吴荪甫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野心、魄力以及冒险精神。但是,吴荪甫却生不逢时,正如作者所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1930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10]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缺乏必要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在外,殖民地的地位,根本不能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拼命向中国倾销商品,造成中国整个工业品行业的萎缩;在内,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战争,民生凋敝,产品滞销,政府苛捐杂税,加之买办资本家施展各种手段破坏。吴荪甫曾经慨叹:“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当时正处于内外忧患、动荡不安的中国,不可能让吴荪甫尽情地发挥才华来实现他工业王国的理想,决定了他最后的全军覆没。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不是偶然的。吴荪甫要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赵伯韬却是一个骄横狂妄、老奸巨滑、卑鄙无耻的买办资本家,干着为外国垄断资本摧残和并吞民族工业的罪恶勾当。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搞垮益中公司,控制民族工业。他狂妄露骨地坦言:“中国人办工业没有外国人帮助,都是虎头蛇尾……吴荪甫会打算,就可惜还有我赵伯韬要故意同他开玩笑,等他爬到半路,就扯住他的腿!”因此两人不可避免地成为对手。赵伯韬是“公债场上的魔王”,由于和蒋介石政权有密切联系,“与军政界有联络”,又“同美国人打公司”,因此他在公债市场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他可以用30万元买通军队后退30里,还用“国内公债维持会”的名义左右公债市场。他用各种手段破坏益中公司,他引诱逼迫吴荪甫的亲戚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抽走益中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散布谣言使得益中公司储户纷纷提款;对益中公司实行经济封锁,造成吴荪甫逐步陷入困境。他还在公债市场上让吴荪甫一败涂地,最后破产。因此他在同吴荪甫的斗争始终处于优势,也是他造成了吴荪甫的悲剧。

吴荪甫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形象不仅表现在他经营自己的工业王国之上,更表现在他与赵伯韬的斗争上。一向倔强自信的吴荪甫面对的是以赵伯韬为代表的专制性的政治干涉和买办性的经济围剿,在层层进逼面前,他四面告急,疲于奔命,困境中他显出软弱颓唐;他冷静清醒又富于理智,但在突发事件时常常暴跳如雷,甚至迷惘绝望,表现出性格的两重性。他与赵伯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金钱的力量又使他同赵伯韬一起投机公债,甚至在困境中还动了和赵伯韬结亲的念头;他厌恶军阀混战,却为公债得失希望战乱不要停下来;他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却又依靠军警镇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吴荪甫在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斗争中表现出敢斗敢拼敢冒险的民族意识,但在资金周转不灵,公债投机失利情况下却对工人残酷压榨,收买工贼甚至枪杀工人,体现出资本家的阶级属性。同时吴荪甫对妻子和弟妹,又表现出封建专制的一面。总之,作品是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示吴荪甫性格的丰富性的。

吴荪甫悲剧的深刻意义就在于,虽然吴荪甫具有坚毅的性格和强人的铁腕,但他仍然无法逃脱彻底失败的命运。他的悲剧不是性格悲剧而是命运悲剧。决定吴荪甫命运的,不是他的胆识和计谋,而是外国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的铁掌。吴荪甫是在帝国主义、反动腐败政府、买办资本家的共同压迫下破产的。他的失败不是某个民族资本家个人的失败,而是阶级的悲剧,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悲剧。在作品发表当时,就有评论家写道:“《子夜》里面的吴荪甫是一个具有刚毅果敢性格的人物,这个人在那以软弱、无能、屈服为共同特色的中国民族资产者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和最后的悲剧里,我们却读出了中国民族资产者的共同命运。”[11]还有人这样评论:“这个英雄的失败被写得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死亡一般地使读者惋惜”[12]。因此作品里越是把吴荪甫写得强悍稳健、雄风逼人,他的失败也越能揭示出民族工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不能发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不是个人悲剧,而是一幕充满命运色彩的社会历史悲剧。

《子夜》的结构宏大而严谨,开篇从吴老太爷避难上海随即病死写起。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作品的主要人物汇集吴公馆,主要事件也作了开端,显示出高度概括性。以吴荪甫为中心,为一切矛盾关系的焦点,引出家庭生活、益中公司、裕华丝厂、公债市场、双桥镇几条线索,网络式发展,造成复杂的人际关系。以益中公司、公债市场为主要战场,以与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编织起规模宏大而严谨的结构,这里人物众多,背景广阔,事件复杂,线索纷繁,重点突出,波澜起伏,节奏紧张,场景五彩斑斓,有着丰富的容量。

子夜是午夜时分,是黑暗的时刻,象征了中华民族正处于黑暗、苦难的历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茅盾的《子夜》不仅写出了三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以及旧上海的社会生活,还是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历史处境的艺术再现。要了解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一再落后挨打,了解那充满悲剧和苦难的历史,就不可不读这部史诗性的作品。因此,可以说一部《子夜》就是一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镜子,其本身就象征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

【思考与练习题】

1.谈谈课文选篇中吴老太爷的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分析吴荪甫的形象及其意义。

3.谈谈《子夜》的结构。

4.你是怎样认识《子夜》的思想成就的?

5.如何理解这部小说名字的含义?

【拓展训练】

1.如果是在现今社会,你认为吴荪甫会成功吗?谈谈你的理由。

2.茅盾的《子夜》与鲁迅的《阿Q正传》有可比性吗?请具体分析。

3.试结合你所学过的作品和《子夜》进行比较分析。

4.从影片《子夜》并结合作品,你能看出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哪些特点?

5.《子夜》中的女性人物有哪些特点?

【注释】

[1]茅盾.商务印书馆编译所[M].我走过的道路(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4.

[2]茅盾.社会背景与创作[J].小说月报,第12卷第7号.192.

[3]茅盾.文学与人生[M].茅盾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茅盾.“小说新潮”栏宣言[J].小说月报,第11卷第1号.1920.

[5]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M].茅盾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5.

[7]《太上感应篇》:书名。内容多取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是一部宣扬道家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的书。

[8]文昌帝君:道教奉为主宰人间功名禄籍的神。

[9]Grafton:一种名贵的外国纱。——作者原注。

[10]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M].茅盾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1]周扬.典型与个性[J].文学.6卷.(4),1936.

[12]侍桁.《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J].现代.第4卷第1期,19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