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宜茶地的选择与规划

宜茶地的选择与规划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茶树对土壤pH值的严格要求是由于遗传赋予后代的种性。选择宜茶地区的第二个要求是土壤土层深厚。四川超过30℃以上的高温日数和临界低温日数均很少,对茶树影响不大。水分对茶树生育十分重要,茶树要求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生长期月平均在100毫米左右的为最好。四川多数茶区的低辐射和散、温射光比率较大,对茶树生育有利。

第二节 宜茶地的选择与规划

茶树一经种植,数十年不会轻易变动,因此在建立新茶园时,应有长远考虑。首先要选好宜茶地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合理垦殖土地,科学种植茶树,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证茶园建设质量,以达到迅速投产、持续丰产的目的。

一、宜茶地的选择

茶树原产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森林覆盖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同化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和酸性土壤而怕寒冻、干旱和碱性土壤等习性。这些习性传给后代,成为种性。种性经个体发育的世代交替,比较稳定,虽经历代劳动者长期培育,进行人工选择和气候驯化,茶树被迫同化某些可以接受的变化了的环境条件,逐渐产生了新的适应性或变异,但如果外界环境变化过大或过于突然,超过了茶树的适应范围,就会生长发育不良或趋于死亡。因此必须根据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种性要求,选择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地方建立茶园,才能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实现高产优质。

宜茶地依面积大小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面积数十亩、数百亩乃至数千亩的大片荒地和森林空地,宜于建立较大规模茶场的;一种是农民房前屋后或自留山林隙地,面积较小,宜于建立精耕细作的小茶园。无论规模大小,均应根据土壤、气候、地势等条件来选定。

(一)土壤条件

茶树对土壤酸碱度敏感,pH值在4~6.8的范围内茶树均能生长,而以4~5.5最为适宜,国内高产茶园土壤的pH值都在这种酸度范围内(见表3-1)。茶树在pH值7的中性土生长差,超过7的碱性土不能生长,主要是体内的矿质营养运输受阻,但在4以下生长也不太好,主要是土中代换性钙、镁量缺乏。因此选择宜茶地首先要测定土壤酸碱度。茶树对土壤pH值的严格要求是由于遗传赋予后代的种性。上述酸度的土中所含钙和铝的活性强度最适于茶树生长和根系吸收;在上述酸度范围内,与茶树根群共生的菌根菌活性较好,茶树根液的酸度在此阈限内最利于离子交换等。

表3-1 土壤酸度与产量关系

img37

测定土壤酸碱度的办法,可用pH指示剂比色法或石蕊试纸测定土壤溶液的呈色反应,也可用1%盐酸溶液滴在土壤上,如立即有气泡发生,说明正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土壤为碱性土,不起泡则为酸性土。测定时,必须从点采取样土,不同土色、土类、表土、底土分别测定,以免误差。如无上述设备,亦可根据地面植被有无酸性土指示植物来辨别。比较常见的指示植物有杜鹃(映山红)、铁芒萁(大蕨萁草)、油茶树、杉树等,凡是生长这些植物的是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有些植物,既能生长于酸性土壤,也能生长于碱性土壤,如柏树、水竹等,不能作为指示植物。

茶树是忌钙植物,如土壤中石灰质(碳酸钙)超过0.5%,对茶树生长发育就有危害。所以在石灰质母岩形成的土壤区域,特别是石灰岩风化而成的石灰性紫色土或石灰性冲积土,不宜种茶;但雨量较多,石灰的淋溶较剧,成土母质虽为石灰岩,而表土、底土均呈酸性反应的,也可种茶。重庆市南桐区青年乡的茶园就是实例。

选择宜茶地区的第二个要求是土壤土层深厚。因为茶树是深根性植物,在根系发育中又有层性现象,为了保证多层次根系能够充分伸展发育,土层厚度必须达到80厘米以上,其中活土层至少应有50厘米深,土层浅薄的不宜种茶。如果土层深度达不到要求,可深翻改土,加厚土层。另外,土壤结构要求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容重较低,底土保水保肥性较好,一般以沙质壤土为宜。黏土、沙土、地下水位高或低洼积水的地方,茶树生长不良。土壤质地和物理性能具体要求是:孔隙度在50%左右,其中有60%~70%的液相,容重为1.0~1.2克/平方厘米。

宜茶地土壤的第三个要求是,土壤化学性能好,即有机质含量多,肥力高。一般要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并富含可给态的氮磷钾素。这种条件在四川新开荒地中不多见,如果达不到要求,可重施有机肥和补足速效肥逐步加以改良。各地能够种茶的荒地,一般很难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只能相对地选择比较适宜的土壤,加以改良,使其适应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其中改造较为困难的是土壤酸碱度,由于土壤的缓冲性,改变酸碱度需要很长时间,往往赶不上茶树生育的速度。因此选择种茶土地时,一定要尽可能选择最佳酸度的土壤,至于其他条件,如深度、物理性、化学性等,均能用人工方法尽快加以改良。

(二)气候条件

茶树适栽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要求在13℃以上,最好在15℃以上。四川大部分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于茶树生长。

茶树新梢伸育和根系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0℃,通过10℃以上的年积温(即茶树年生长周期内达到10℃以上的日温的总和)最低限为3500℃~4000℃,最适为4000℃~6000℃。有效积温高,则新梢伸育最大,育芽轮次多,产量亦高。但茶树在气温升高于35℃以上时生长停滞,如连续高温干旱,土壤供水不足时,幼芽萎蔫,新梢弯垂,甚至出现严重灼伤,所以日平均气温过高也不利于茶树生长。茶树的耐寒性较差,一般最低临界低温为-8℃~-10℃(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如连续低临界线下,茶树就会冻害。早春已发芽而寒潮骤临,会使新芽冻伤。

四川茶区的有效积温一般均在5000℃以上,少数地方达6000℃;亦有少数高山茶区只有4000℃~5000℃,这些地带,茶树新梢生长量较低。四川超过30℃以上的高温日数和临界低温日数均很少,对茶树影响不大。当然,开辟新茶园以选择在有效积温较高的地方为好。

水分对茶树生育十分重要,茶树要求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生长期月平均在100毫米左右的为最好。空气湿度较干燥的地方种茶生长不良,以相对湿度80%左右为好。四川许多茶区雨量分布不平衡,如川东早春干旱,川西夏多暴雨,对茶树生长不利,所以开辟新茶园最好注意修建蓄水池以利灌溉,或用江河埝渠之水提灌,尽可能满足茶树生长期的用水量。

光照对茶树生长影响很大。四川多数茶区的低辐射和散、温射光比率较大,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有一些地方,夏日光辐射过强。为了调节光量和光质,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可以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树木,密度不要过大;也可在茶园间种高秆夏季绿肥,增加茶园隐蔽度。

(三)地势、地形

地势、地形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园水土保持机械耕作以及交通运输都有一定影响。

在海拔高、气温低、云雾多、湿度大的地方,虽然茶树生长量较小,不利于高产,但由于漫射光好,含氮化合物积累多,新梢持嫩性强,制成绿茶,香气高、滋味好;另一方面,高山环境的茶树碳代谢积累较差,单宁物质含量低,制红茶往往浓强度不足。就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日平均气温下降0.5℃~0.6℃,生长期也随之缩短,发芽轮次减少,单位产量赶不上低海拔茶园。如名山县蒙山茶场,海拔1200米的茶园,一年自然生长只能育成2轮半新梢。同县双河公社,海拔660米的茶园,一年自然生长可育成3轮新梢。蒙山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和,而双河的绿茶香气滋味均不及蒙山,但单产比蒙山高。再从社会条件看,高山茶区,往往交通不便,劳力不足,茶叶采制运输都不便利,这是应该考虑的。必须指出,茶叶品质好坏,自然因素固然重要,但可通过人为措施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茶叶的天然品质。因此从大面积发展和集约经营的角度考虑,今后发展茶园的重点应在浅山、丘陵地带,高山区只是有条件的地方才可适当发展。

所谓“高山出好茶”并不是绝对的,更非山越高茶越好。四川地形多变,海拔差异很大,适宜茶生长的海拔高度有一定的高限。根据四川茶区以往的经验,最高植茶区域不宜超过1500米,超过此限度,茶树年生长期极短,产量很低,没有多大经济价值。一般来说,茶园的海拔高度应选在1200米以下的地方。南方引进品种如云南大叶种,宜于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以免受冻。

荒山坡度太大,开垦后水土易流失,而修筑梯地花工量大,土地利用不经济,且易垮塌,所以一般应选择在坡度30°以下的地方开垦茶园,30°以上植树造林。

山坡的坡向对茶树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向阳山坡,温度高,湿度小,光照强;阴山坡则相反。所以高海拔低气温的地方,应选择阳坡种茶;海拔低气温高的地方,宜选择阴山植茶。

为了便于管理、采茶、运输和逐步采用机械耕作,应选择成片集中、坡向较一致,并且邻水源和公路的地方建立茶园。

二、茶园规划设计

(一)整体规划

在开垦之前,对所选择的基地进行整体规划时,如果是山地,首先要考虑植茶地块的坡度,超过25°的地块可以规划为防护林或用于建设蓄水池、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池等用途;而且山顶上应该留有一定的林地。植茶地块以每块45亩~105亩为宜。面积太小,容易造成道路分布过密,导致土地利用率低;而且行道树之间距离太近,遮阴量偏高,不利于茶树生长;同时也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但面积过大,也不利于茶叶生产资料和茶树鲜叶的运输。规划的植茶地块,以正方形或矩形为好,长度、宽度要适合茶行的安排。植茶地块划分后,接着合理布局道路网络和排灌网络。每块茶地之间布置支道,以便茶园耕作机械和采茶机械等进出;若干块茶地之间应该设置干道与通向茶叶加工厂和办公所在地的主道相连,用于生产资料和鲜叶运输。在考虑道路网络的同时,还要把行道树、排灌系统的用地留出。

(二)土地规划

山地地形复杂的,应根据山势高矮、坡度大小、土壤条件的差异,合理规划利用。凡坡度在30°以内,土层深厚,土壤酸性,比较成片集中的地方,可建立连片式的长条形茶园。坡度陡的山顶、山脊可划为间隙林带,沟边、路旁密植行道林。茶场土地面积很大的,为便于生产管理,应根据地形地势划分片段,种植不同品种的茶树,以调节采摘期和改善品质。从建园起就要分地块建立茶园技术管理方案。地位适中、地势较平坦的地方,修建制茶厂房仓库和居住房舍。居住点附近地块,可种植蔬菜、饲料,修建牲畜圈栏。修建房屋要经济利用土地。

(三)道路网

大片茶园的道路分为干道、支道和步道,互相连接,组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生产区、制茶厂并和场外公路相通的主道,要求能通行汽车和拖拉机。公路路面应符合乡村六级公路标准,坡降不能太大,以保障运输安全。支道是茶园区、片的分界线,其宽度应能通行小马力手扶式拖拉机和耕耘机、采摘机,路面要求平坦。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联系道,宽40~60厘米。实行机耕的茶园要预留车辆回头道和田间通道。一般规模不大的茶园可以只设支道、步道,不设干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地势起伏不平的,可沿分水岭修筑干道。山势较陡的,可在山腰偏下部修筑干道,路面应中间略高,两边有排水沟,水沟经过山谷处修涵洞,以免山洪冲刷路面。坡度大的茶园支道、步道应修成“之”字形,迂回而上,以减少水土冲刷。为了少占土地,可以路沟结合,以排水沟的堤坎作为道路。

茶园垦殖之前应先划定支道、步道的位置,然后边开垦土地,边筑路基。如果修好梯地再筑路,容易打乱茶行,毁坏茶地;如果先修路后筑梯地,则难免损毁路面,所以宜同时进行。

(四)排蓄水系统

掌握排蓄兼顾扩散工艺原则,建立一套由隔离沟、纵沟、横沟、沉沙凼(亦称鱼鳞坑)、蓄水池组成的排水蓄水系统,既可防止雨水径流冲刷茶园,又可蓄水抗旱和解决施肥、喷药用水,变水害为水利。

隔离沟:又称横山埝。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或森林交界处,其作用是隔绝山坡上雨水径流,使之不能侵入茶园,冲刷土壤。隔离沟深厚度为100厘米×66厘米,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山沟相连,或开人造堰渠,使水流排入蓄水埝塘,以免山洪冲毁农田和茶园。

纵沟:顺坡向设置,用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应尽量利用原来的山溪沟加以改建或修补。纵沟可沿茶园步道两侧设置,要求迂回曲折,避免直上直下。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开成梯级纵沟,以减缓水势,防止径流冲毁茶园梯坎和道路。纵沟大小视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能排水畅通为准。沟壁可蓄留草皮,或植蓄根性植物,以防水沟垮陷。纵沟应连接水池或埝塘,以便蓄水。

横沟:又叫背沟,在茶地内与茶行平行设置,与纵沟相通,其作用是少量蓄留梯地上的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的水入纵沟。坡地茶园每隔10行左右开一条横沟,梯式茶园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沟深20厘米,宽33厘米。在较长横沟内每隔2~3米筑一小埂或挖一小坑,以便蓄留部分雨水,使之渗入茶园,供茶树吸收利用,并可减少表土流失;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刷。

沉沙凼:纵沟内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个沉沙凼,深、宽各为50厘米,长60~70厘米,其作用是走水沉沙,并可减缓流速。如果当地坡陡、土松,则应每隔2~3米挖一个。在横沟和纵沟交接处,以及梯级纵沟的流水降落处,都要挖沉沙凼。道路两旁纵沟中的沉沙凼宜交错设置,以免影响路基巩固。大雨后晴日,经常挖出沉沙凼中的泥沙,挑回茶园培土。

蓄水池:茶园施肥、灌溉、除虫都要用水,一般每5~10亩茶园应建一个蓄水池。水池与排水沟相连,进水口设滤网和沉沙凼,以免泥沙淤积于池内。也可在水池附近修一个粪池,便于取水泡沤青肥。池壁要用黏土、石灰修砌,并经常检查修补,以防渗漏。规模较大的茶场,可修建一些山弯水库,蓄水用于生产和生活。水库应建于茶园上方,以利自流灌溉。

排蓄水系统要作整体规划,使各部分互相协调,联系贯通,能蓄能排能灌溉。有条件的还可修建地下管道作灌溉或滴灌之用。

(五)防护林

茶园种植防护林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小区气候,冬季减轻严寒和大风的侵袭,夏季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茶地水分的蒸发,以利于茶树生长。

防护林一般种在茶园周围的路旁、沟边、山顶以及垭口迎风的地方。防护林的树种最好以高干树和矮干树相搭配,选择生长较快,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木。四川省宜选用杉树、桉树、油茶、油桐、乌桕、女贞、香樟、棕榈等树种。

川东南夏季日照较强烈,常有伏旱发生,最好在茶园梯坎和人行道上适当种植一些高干遮阴树,但不宜过密,更不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于地面3m以上,以免过多荫蔽,妨碍茶树生长。

三、茶园垦殖

(一)开垦季节的选择

由于园地开垦时破坏了地面原有的植被和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开垦工作应该避开雨季,秋冬季开垦,在劳动力安排上,可以缓和开垦工作与农作物争劳力的矛盾。

(二)地面清理

地面清理是将地面原来生长的杂草、树木、乱石和坟堆等加以清除,以利开垦工作进行。

首先,按照规划要求,将计划的道路两旁可以用于行道树的树木做好标记,留出不砍,直接作为行道树使用。这样,既可减少砍伐树木,保护生态,同时由于减少种植行道树所需要的树苗和培育工作,能节省开支。此外,规划中作为防护林带的地段,要保留全部植被。其他树木和杂草可以全部刈除。操作时,先砍除植株高大、可以作为建筑板材利用的乔木,然后刈除矮小的树木和灌木。对于杂草,刈除后可以作为堆肥或烧焦泥灰的材料,充作茶园肥料;如果杂草数量不多,可以在开垦时将其翻入土层深处,用以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肥力。

其次,在刈除植被以后,还必须将园地内部的乱石和坟堆等清除干净。石块可以作为道路、水池、水沟等的建材。迁移和清理坟堆时,应该尽可能把坟堆的砖块、石灰等彻底清除出园,清理的深度应该达到离地面1米以下;如果经检验,坟堆附近的土壤pH值大于6.5,应该适量施用硫黄粉,降低土壤pH值,以利于今后茶树的生长发育。另外,如果发现园地内部有白蚁,必须采取相应的灭蚁措施加以消灭,以免今后茶树受到白蚁危害。

(三)测量等高线

地面上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称为等高线。测量等高线的工具有经纬仪、罗盘仪、平板仪等。四川省茶区群众常用的简易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等高线测量器”,用以测定坡度和等高线。可用一块木板或纸板,做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33厘米,在底边的中心挖一个小孔,小孔内拴一根绳,垂直通过对角,下端悬一小锤体。三角板的两边,用量角器画出刻度,再在底边两端等距离开2个小孔,穿上两根线,将此二线系于一根长18~20厘米的绳上,使三角悬于绳的中腰部。再将绳系于两根同等长度的竹竿上即成。另一种简易工具是等腰直角两脚规。用两根2米长的木条,把一端连接成直角,再用一块横木板,固定于两木条之间,然后在直角顶端系一长绳,悬一锤体使之通过横木的中心点,最后用量角器刻出度数即可。

测定坡度时,先将等高器一端的一根竹竿竖立在坡地上方,另一根竖立在坡地下方,拉直绳子,看三角板两腰上的度数,即为这一地段的坡度。测量等高线时,一般从山坡上方开始测量。行在坡度比较复杂的一段作为始测段,选定一点将等高器一竿固定于始测点,另一竿立于另一方向,上下移动,直到垂线对准三角板中心“0”度时,表示两点在同一高度上,插上木桩作为标记,然后用两脚规测定两点间各小段的等高点,插上小木桩,以便在起伏地形的测量时能基本上在一条等高点上连接成线;随后再用等高器移动找出更长的延伸等高经,如此反复测量,即可画出第一条等高线。这两种工具结合使用可使画出的等高线比较准确,工效亦快。

第一条等高线称为基线,缓坡地等高种植的茶园,可依基线为准等距离地按一定的种植行距画出其他各条等高线。但在测量梯式茶园等高线时,必须依所要求的梯面宽度,加上梯壁的倾斜度投影的宽度,作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如此,修筑的梯面才能达到预期宽度。具体方法:如要求梯面宽度为2米,则可用一根2米长的竹竿,一端放在基线上,使呈水平状,另一端吊一锤,垂线投指的点即为第二条等高线的始测点,然后按第一条线的测法定了第二条线。坡度越大,梯壁所占土地越宽,投影所指越远,二线间的实际距离超出2米越多。这样,才能确保坡度最陡的地方开出的梯地也符合2米的宽度。

同一梯面有的地段坡度大,梯面只有2米,有的地方坡度小,梯面宽于2米,这是复杂地形的必然现象,可以在较宽处加种一小行茶树,以经济利用土地。

大片荒地地形常不规则,测量时应先纵观地貌,然后确定始测点,分区段测量等高线。最好边测线,边筑梯,以便发现宽窄相差过大时随时调整。

(四)修筑梯地

开垦山地茶园时,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凡是坡度在10°以内的,可以不修梯地,但必须实行等高条植,每隔10行左右可修一台小梯地,以使地面趋于平坦。坡度在10°以上的坡地,必须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梯地,建立梯式茶园,以免水土冲刷,影响茶园建设。

修筑梯地的材料用石块、草皮或黏土块均可。用石块或条石砌坎,整洁、牢固、持久,但投资大,费工多。用泥土夯砌梯坎,暴雨时难免崩塌。四川省许多地方用草皮砖砌坎,投资小,花工少,只要砌得好,也较牢固。有连根性杂草植被的地方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修筑梯地时,先用锄头沿等高线挖好梯坎基脚,要求挖平并有一定宽度,然后用片石、块石混合草皮砖一层层垒砌,草皮要翻在下面,土在上,草在下,草皮砖大小约30厘米×25厘米×15厘米左右。上下层的草皮砖或石块要交错堆积成“品”字形,坚实而不露缝。一面砌坎,一面将坡地上方的泥土翻切下来填平梯面。附近的小石块,可填在梯坎基脚内侧,以巩固梯坎。草皮砖砌坎时必须有一定的坡度,倾斜成坎,不能过陡。

肥沃的表土,应尽可能保留在梯面或种植沟内,因此修筑梯地时最好从下而上,先将下一台梯面修平,然后将上一梯的表土翻下来填入种植沟内或平铺于梯面,如此,梯面层层向上修筑,表土层层向下翻移,就可使大部分表土不致翻入下层。有的地方,如必须从上而下施工的,可先将表土翻堆在一边,待梯面修好,随即深翻种植行约50厘米以上,再将表土填在播种沟内,这种方法,群众叫做“表土回沟”,这样对茶苗生长是有利的。

各层梯地修好后,再将规划好的排蓄水系统和道路联结起来。

修筑梯地,应注意几项质量要求:

(1)梯面要求尽可能达到等高、基本等宽;但在地形、坡度极不一致的情况下,做到等高就很难做到等宽,所以要求以等高为主,适当照顾等宽,依山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2)梯面宽度,如种植1行茶树,应达到170厘米(因为除支内壁沟和边坎,实际上只有130厘米左右),如种植两行应加倍。

(3)为使梯坎牢固,除保持梯壁60°~70°的倾斜外,还应在梯坎上种植一些宿根植物,如血皮菜、紫穗槐、金针菜等;梯坎上的杂草只能用刀割,不能用锄铲。

(4)必须同时修好茶园道路和排蓄水系统,做到梯梯接路,沟凼相通。

(五)园地开垦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条件,开垦时无论坡地状况和土壤性质如何,必须实施深翻,以促进土壤风化,改善底层土壤结构,提高其通气透水性能,加速土壤熟化。无论是大片荒地建茶园或户办小茶园,均应搞好此项基础工作。一般分初垦和复垦,梯式茶园初垦在修梯后随即进行,要求全面垦翻50厘米以上,并将土内的石块、竹根、草根、树根全部清除。初垦翻起的大块土饼不必打碎,让其任意风化。梯式茶园初垦时尤宜注意梯面内侧挖土的深度,因为筑梯时从内侧挖土填于外侧,所以内侧土层薄,生土多,尤宜深耕以使底土熟化。复垦时,要求将土块打碎,避免下层土壤形成空洞影响今后茶树吸收水分而导致茶树生长不良。复垦深度25~30厘米,但要进一步清除前期未能除去的草根和树根。

在插种茶子儿或种植茶苗前,要将种植行(宽50厘米以上)进行一次复垦,要求深度80厘米,同时尽量多施有机肥料,俟土块和肥料自然风化腐熟后,打碎土块,耙平地面。

新垦土地,有机质常缺乏,最好先种一季绿肥等短期作物,以加速土壤熟化,培养地力。如果开垦后立即播种,则宜于种植前施用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施肥层与种苗之间用土隔开),并在空行播种绿肥。

开垦深度依土壤性质和开垦工具而有所不同。土壤质地疏松深厚的地段,人工用锄头翻锄时,开垦深度40厘米左右;土层较浅而土壤地结实的地段,用挖掘机挖掘时,开垦深度应该达到50厘米或更深。

计划留出作为干道和支道的部分,可以不必开垦。一方面可以减少开垦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让这部分土壤保持比较结实,避免挖掘后土壤疏松引起道路塌陷,有利于今后道路建设。

在原来种植其他作物的耕地改为茶园时,可以在翻垦时平整并开种植沟,用于种植茶园。坡度大于25°的地段一般采取单行种茶的技术措施,所以开垦成小梯田或植茶时采用沿坡等高布置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