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

时间:2022-11-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常规地面交通和快速轨道交通,其中常规地面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有轨电车是指由直流架空触线供电,由牵引电动机驱动,在轨道上行驶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车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4.1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常规地面交通和快速轨道交通,其中常规地面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快发展。

4.1.1 常规地面交通

4.1.1.1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通常由大巴士和中巴士构成。大巴士的单向运输能力为0.4~0.8万人/h,车速为10~20km/h,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其具有通达地区多、载客量大、对道路要求不高、线路开设投资不大、票价便宜、较为机动灵活等特点。但是速度相对较慢,燃油大巴士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有些大城市推行燃气大巴士,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和大巴士相比,中巴的载客量相对比较少,但是对交通网络有很好的适应性,表现出更为灵活的特征,在有些城市中巴采取定线不定点的停靠方式,方便出行主体的搭乘,节约了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虽然中巴有上述优势,但也不能忽视中巴的不足,比如不规范经营、乱停车、服务质量差等不文明现象对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很多不良影响,损坏城市形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定点定线的大巴士的营运和发展。

4.1.1.2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指由直流架空触线供电,由牵引电动机驱动,在轨道上行驶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车辆。有轨电车是19世纪下半叶在马拉轨道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通工具,现代有轨电车由四部分组成,即行走部分(转向架)、车厢、电气设备、制动设备。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了一种快速有轨电车,在大城市繁华或狭窄街道的地下或高架轨道上运行,不受其他车辆的干扰。这种有轨电车比普通有轨电车运行速度快,最高车速达每小时60~80km。有轨电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污染小。

4.1.1.3 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的单向运输能力为0.6~0.9万人/h,车速在16km/h左右,与城市大巴士的运送能力基本相当。无轨电车采用电力牵引,污染小,噪声低,但是也存在机动性差、空中架设的接触网线会影响城市的美观等缺点。

4.1.2 快速轨道交通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小,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噪声属集中型,人均噪声小,易于治理;乘客乘坐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1.城市轨道交通的容量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仅是城市居民出行采用的方式之一,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出租车等仍是现阶段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当然,它们有着不同的容量特性。据统计,理论上地面公交专用道单向小时的客流量可达20000~25000人次,而实际调查显示,较好的公共汽车专用路单向小时的客流量也只有15000~20000人次;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轻轨)单向小时的运送能力为10000~30000人次;而地铁以2min为发车间隔时,每小时可输送30000~70000人次。地铁的输送能力大约是小轿车的25~35倍,大轿车的10~17倍,公共汽车的4~6倍。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各种交通方式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是输送能力最大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适宜承担高密度、大流量的客流需求,应当布设在城市当中重要的交通走廊上,作为特大和大城市交通的骨架干线,这能够减少人均资源占用和消耗量,利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103]

2.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特性

据研究,如果将轨道交通的能耗指数定为100,则不同运输方式单位运输量能源消耗状况大不相同。轨道交通是能耗指数最低的运输方式,所有道路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均大大超过轨道交通。家用轿车的单位能耗是轨道交通的5倍多,公共汽车的单位能耗也达到了轨道交通的2.5倍。公路与铁路相比,货物运输单位能耗的差别更大。以人平均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值计算,我国在世界上排名较靠后,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石油,故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适度发展低能耗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保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城市轨道交通的排放特性

噪声和空气污染是世界各国城市十分关注的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道路交通是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根源之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微乎其微。各交通方式完成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人·km))分别为:轨道交通4.7,家用轿车44.6,营业用轿车89.3,公共汽车19.4,铁路4.7,海运23.9,飞机30.2。家用轿车和营业用轿车的排放分别是轨道交通的9.5倍和19倍,公共汽车是轨道交通的4.1倍。另外,轨道交通具备地下工程的天然的噪声屏障作用,噪声污染程度也较低。

4.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地资源使用特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持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各种交通工具中最节约用地、土地使用效率最高的是轨道交通。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里公共汽车占地面积2.068万m2,是地铁占地面积的1.8倍,高架铁路的2.15倍。按运送的客运量计算,城市铁路每运送一名乘客所占土地仅为城市快速路的5%。地铁由于除了地铁出口外,全部在地下,占地极少,节约地面用地的优势更为明显。我国城市中心地区用地十分紧张,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道路和停车场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较大幅度地增加道路用地面积是难以实施的。因此,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方面分析,发展轨道交通是合理可行的,既解决了大运量的客运问题,又缓解了城市道路和停车场不足的矛盾。

5.城市轨道交通的成本特性

从几种运输方式的社会成本的初步定量化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地铁和轻轨是比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更加经济的交通出行方式。

6.城市轨道交通的速度特性

根据对部分拥有轨道交通的大城市进行的调查,城市轨道交通的平均运营速度可以达到30~45km/h,轻轨运营速度也可接近30km/h。轨道交通自成体系,其平均运营速度之高是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等道路交通不可比的,特别是道路交通发生拥挤堵塞时,平均运营速度仅有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因此,发展轨道交通可大大提高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103]

4.1.2.1 地铁

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在英文环境中,根据各城市类似系统的发展起源与使用习惯之不同,地铁常称为:Metro(巴黎、中国内地地区)、MRT(新加坡、台北、高雄等)、MTR(香港)、Overground(特指地上轨道)、Railway(特指地上轨道)、Subway(美国及周边地区)、Tube(伦敦)或Underground(伦敦)。

地铁的运输能力相对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有明显的优势,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50400~84000人/h,速度为30~60km/h,主要用于大流量的干线客运,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污染小等特点,同时地铁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特别是对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对于有些无法进行大规模拆迁和道路没有拓宽余地的情况,地铁的“空间分离”特性能很好地满足和实现干线的大规模客流运输的要求,也是解决特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必由之路。以我国的首都北京为例,2007年10月份,北京地铁5号线成功开通后,天通苑自2000年以来7年首次不堵车,事实证明,地铁的客运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地铁这种运输方式的投资量非常大,以我国几座城市在建或已建的地铁造价为例,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预算5.39亿元/km,北京7亿元/km,上海6.2亿元/km,广州7.6亿元/km;而且建设周期较长,运营费用较高,投资回收期很长,需要政府大量的财力投入[104]

4.1.2.2 轻轨

轻轨是一种适合于市区和郊区的干线客运方式,单向运输能力为6750~13500人/h,速度为20~25km/h,可以建于地面、地下及空中,对道路交通不会产生影响,建设周期短,污染小,与地铁相比,轻轨的投资仅为地铁的1/5至1/3,运营费用几乎是地铁的1/6,适合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4.1.2.3 市郊铁路

市郊铁路主要服务于卫星城和母城之间以及都市群间的通勤交通,目前城市间的高速铁路的上限速度已经达到250km/h,一般的,市郊铁路路线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0km/h。速度快、线路长是市郊铁路的主要特点。

4.1.3 常规地面交通与快速轨道交通的无缝连接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公共交通子系统又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不但要做好公共交通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常规地面公共交通和快速轨道交通的很好连接,以提高居民出行的效率和效果,加快出行速度,降低出行时间,减少出行成本,完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降低单位出行能耗,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节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