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生活图景与“新”人

全球化生活图景与“新”人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在构筑“全球化”生活图景方面可谓竭尽造物之能事,我们的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即便是最粗略地看中国大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不难发现“全球化”早已不只是“蛛丝马迹”了。这难道不是设计带给生活的新鲜内容?身体的“全球化”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然而每一个终端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电脑。一个新的“人体外的”神经系统正由此建立起来。

1.全球化生活图景与“新”人

设计在构筑“全球化”生活图景方面可谓竭尽造物之能事,我们的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在一切可以征服的领域里,我们把所能设计出来的工具都发挥到了极致,包括眼下的“数字”这种非物质的手段;我们可以把所有材料应用到尽头,自然包括了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种种非物质材料。

设计为生活“全球化”提供了物质产品

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底“全球化”到了什么程度?设计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延伸出去?

即便是最粗略地看中国大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不难发现“全球化”早已不只是“蛛丝马迹”了。早餐基本都是牛奶加面包,尽管原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并非如此;洗发、沐浴用品让百姓们犹如生活在“宝洁”们的周围;越来越多的家居开始由“宜家”[IKEA]、伊利诺依斯[ILLINOIS]“统一”起来;出门的交通工具[包括部分公交设备]常常是欧美和日本的产品;大城市的建筑和街道完全有着似曾相识的样子。“全球化”统一了我们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文化价值和观念也都成为统一的商品,被我们日日消费。

生活习性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当市场充斥太多的同质化商品时,我们往往选择自己体验过[不一定使用过]的或者听说过的,总之是广告鼓噪、媒体推动和口碑传播的作用驱使。这种传播的力量在“培养”和“熏陶”消费者,使得他们在选择和接受商品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功能[牛奶加面包未必是适合全人类的营养用餐],而是文化心理因素。在那些影响了我们起居、饮食、穿戴等诸多物质产品的背后,具有设计出来的“故事”、“情感”、“象征”等精神层面的意义,设计要制造能满足“自我实现”这样一种高端心理需求的产品。而人们越来越严重的“媒介偏倚”,使他们根本无法摆脱媒介的牵制,从电子墙、电子看板、视讯系统到PDA、手机、互联网,在世界这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中,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有增无减。

在这个足以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信息交流场中,手机这个随时握在手中的电话机,把人的各种触角延伸出去,无线带来无限。摩托罗拉研制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电话,起初是警察用的对讲机,然而这一移动通讯的功能实在太神奇太诱人了,太符合普通大众内心里最迫切也最基本的交流愿望,所以它必定要被再设计、反复设计。不仅功能要完善,造型上也在不断改进:轻巧、新颖、出奇、时尚,这表明设计仍然在往所谓“高端”需求发展,以满足比如族群身份、财富阶层的个性化目标。

设计在形式上的千变万化并不能带来根本性的升级产品,这自然又会催生出对功能的进一步追求。手机要好用更要好玩。手机设计一方面满足于商务通讯最基本目的,发展出形同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强大功能;另一方面又考虑“玩和休闲”的超群功能:短信、彩铃、拍照、游戏等等随之而来。对“玩和休闲”的重视被经济学家们认为是找到了“回家之路”,以此转动营销机制不仅在市场上百呼百应而且还十分人性化。

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是人的一种本能。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终极目的的自由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曾经说,衡量社会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也就是说,人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就是财富本身。因此双休日成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

上个世纪末,美国《时代》杂志曾预言,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的产值将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半的份额,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把生命的50%时间用于休闲,那么休闲产品的设计和产品休闲功能的开发,无疑是提升休闲产值最主要的手段。手机当然不例外,“好闲”时候的“好玩”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设计的重点。

人总是渴望自由,自由了又渴望交流,惦念是一种温存的情感,分享“此时此刻”比邮递马车传送信息显然更加刺激与过瘾,于是,手机不仅仅听见声音,还可以用来阅读。这种视觉的媒介功能,超越了电话的适用范畴,弥补了因声音无法保留而产生的某种缺失,这就是手机本身的延伸。彩铃、拍照、彩信、上网、游戏以及视频功能,让年轻人更是爱不释手,在空闲的间隙把玩不已。这难道不是设计带给生活的新鲜内容?难道不是人们在可以掌握的功能中延伸了自己?

还有信用卡的发明,改变了20世纪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同时也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完整的信用卡交易系统是由Visa、Master Card两大国际金融组织完成的,它带来的超额消费现象和使用的便利性,把人们引入到刷卡时代,使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跨国消费”、“五星交易”又再次使人的行为能力得到空前拓展。

设计为身体“全球化”提供了非物质界面

身体的“全球化”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然而每一个终端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电脑。确切地说,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将系统思考、判断、综合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甚至是随机应变的能力“移植”给了电脑,它使我们从繁琐、重复、沉重中解放出来,得以有更多精力去从事创造性活动。

然而,这仅是电脑的初级能力。电脑似乎永远都在“新生”、升级、增益且高效无比。智能系统的联网技术已经可以把办公室“搬”到个人居所,“搬”到别的城市或国家,紧接着出现了soho族、IF国际自由人[international freeman]。所有的信息的全面普及,正在改造着我们的社会,并影响整个世界的格局。因此,信息的界面把人的目光、头脑与能力延伸了出去。

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犹如被置于一个巨大的坐标系中,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因网络的联系而成为与外界其他事物相关联的部分。一个新的“人体外的”神经系统正由此建立起来。在快捷的网络传媒覆盖之下,畅通的信息流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社会形态,其意义表现在:信息的同步接受带来超时空的宽广性;使人类的实践成果有了快速分享然后产生外延和巨大扩展的可能性;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面的接触将呈现出不可分离性。人们在网络之中紧密联系,彻底打破传统信息传播中的地域限制,网络使我们的“城市”急速长大,并赋予了我们从不敢想象的“全球化”之躯。

通过网络的非物质界面,人们获取信息、收发邮件、购物、交易,当大家对虚拟主播感觉始料不及时,网络已经和电视媒体在争夺观众了。这些界面有着你无数的期待和无数不可预知的内容,我们使用它并与之互动。如果撇开具体的技术性问题,需要设计解决的只是界面的内容组织、路径设定、互动体验等问题,它不仅涉及视觉美学、操作实效等方面,更涉及“用户体验[use experience]”这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领域。

界面设计的困难在于真正的互动,这不是简单的接收指令做出反应的过程,它是将实用、便利、愉悦、趣味、娱乐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创造。任何媒体最终仍需要观点和界面以创造生机,界面即产品,内容不断衍生,界面和观点就会变成产品。电脑空间必须要更人性化,我们需要会“点头”的电脑,像朋友一样,每一个界面都值得细致阅读和更为深入的体验。

互联网的惊人所在就是:它能储存信息并能立即以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任何一个人。这种能力会给商务、教育、家庭生活、就业、管理以及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带来革命。与网络的亲密接触让人们体会到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解放,即“从一种社会信息化的思维方式过渡到一种借助网络,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的网络交换知识的思维方式”(1) ,人们的工作从此不再受固定场所的束缚,互联网使“漫游者”变得博学了。

网络虽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是这个空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头脑中所有的一切想法都能够在上面得到回应。你的触觉能够达到你所能感知的任何一个范围。当信息高速公路将电话、电视和电脑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覆盖一个国家或世界的超大型智能通信网时,个人在应对环境时的生命空间不可思议的“无限”扩大了,世界也扩大了。 于是,人们就有了“全球化”的身体,去享受物质意义上的全球化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