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文化发展现状

世界文化发展现状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新月异。韩国旅游局最新统计表明,2014年访韩中国游客超过610万人次,而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入境游2014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韩国旅华人次约420万。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增长,需要的列车数量还将会大幅度增长。文化交流跨越了国家、民族、宗教,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需求。相应的,高铁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就成了人类的共同需求。

1)当代国际文化交流现状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新月异。全球通讯、交通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国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得到很好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手段、方式、内容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交流的信息量也是空前巨大的。文化交流的形式从古代丝绸之路上以经典著作为主发展成当今的电视、电影、网络、报刊、书籍、旅游、参访、考察、调研、国际会议、体育比赛等。文化交流的人群从国家代表团、专家学者到普通民众,各国间文化交流人数、相互留学人数、参访人数均是历史上的千倍甚至万倍。

现以中韩两国间旅游人数和到对方国家留学人数来说明当代国际文化交流现状。

先分析中韩两国间旅游情况。据韩国旅游局和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2014年,中韩旅游互访人数首次迈入“1 000万人时代”。韩国旅游局最新统计表明,2014年访韩中国游客超过610万人次,而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入境游2014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韩国旅华人次约420万。即2014年,中韩两国到对方旅游人数为1 030万人。2014年,韩国到中国旅游人数占韩国总人口的8.3%,差不多每10个韩国人每年就有一个人到中国旅游。说明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巡视员李亚莹向媒体介绍:2015年,在中国旅游年活动的推动下,两国双向旅游交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上半年,双向旅游交流超过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2015年9月前,虽然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对双向旅游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2015年1—9月,中国仍接待韩国游客329万人次,同比增长6.8%。按2014年420万人到中国旅游计算,增长6.8%应该为448.6万人。据中国侨网2016年1月22日的报道,中国到韩国旅游人数,虽然受到MERS影响,2015年仍创历史新高,达到615万人次。即2015年,中韩两国双方到对方旅游人数为1 063.6万人。

再分析中韩两国间相互留学情况。2014年底,在华留学生总人数近38万人,按照国别统计,韩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为6.292 3万人,排在第一,其次是美国2.420 3万人,泰国2.129 6万人。按来华留学生分布省份排序,前三甲是北京、上海和天津。按学生类别统计,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最多,总计16.439 4万人,占总留学生人数的43.60%。按经费办法统计,自费生达34.011 1万人,占来华生总数的90.20%。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2015年4月7日报道,韩国法务部出入境外国人政策本部2015年3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2月底,在韩外国留学生人数累计9.207 6万人,较2015年同期的8.523万人增长8%。从2014年2月和2015年2月的数字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留学韩国的学生从5.478 2万人增至5.675 8万人,越南留学韩国的学生从3 848人增至5 501人,印度尼西亚留学韩国的学生从1 058人增至1 221人,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留学韩国的学生显著增加。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韩国来华留学的学生人数为6.292 3万人,中国留学韩国的学生人数为5.675 8万人,中韩两国双方互为留学生总人数为119 681人。

2014年底韩国在华留学人数为6.292 3万人;同年中国至韩国留学人数为5.675万人,而韩国总人口5 062万人,中国为13.7亿人。韩国到中国留学人数占韩国人口比是中国到韩国留学人数占中国人口比的30倍,说明中国教育科技比韩国发达。也同时说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是优秀的文化。

综上所述,2015年,中韩两国到对方旅游人数为1 063.6万人,中韩两国互为留学生人数为119 681人。如果留学生一年回家一次,相当于增加运输11.968 1万人的需求。

如果不计算从中国到韩国过境中转的人数,也不计算从韩国到中国过境中转的人数,仅仅计算两国留学人员和旅游人员,以高铁方式进行运输,假定每个车厢满员80人,每列高铁挂载8节车厢,即每列车运送640人,则每天从韩国发往中国的高铁列车数或者从中国发往韩国的列车数应该为10 750 000除以365天再除以640人约等于46列,也就是每天从韩国发往中国的列车要46列,同时,每天中国也要发往韩国列车46列。这还没有考虑两国间的货物贸易运输,也没有考虑朝鲜还有人员要上下车,这又要增加运输能力。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增长,需要的列车数量还将会大幅度增长。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知道,当今中韩两国间,多么需要建设一条高铁,多么需要建设“一带一路”了。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人员往来会更加密切。文化交流跨越了国家、民族、宗教,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需求。相应的,高铁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就成了人类的共同需求。

2)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

国家间应当互相学习、借鉴,多开展交流活动,特别是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化群体之间,既要充分认识、坚守、保护、发扬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相互学习,彼此尊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

罗马帝国攻占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天文、哲学、民主思想、建筑技术、文学以及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这些伟大文明也逐渐衰落。

西方在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探险者、殖民者、商人以及传教士这些西方文明的传导者在大航海时代通过探险与贸易不仅得到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把西方的文明、进步思想带到了新大陆,在随后的启蒙时代的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时达到顶峰。

西方文明追求科学性、理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以及民主等构成了西方文明体系的基础。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明大融合的地方。索菲亚大教堂是公元360年建成的天主教教堂。后来拜占庭王朝覆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教堂被改造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现在成了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土耳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

中国历来就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两汉时期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盛唐时代西域的乐舞、饮食进入中国,明代以后出现了“西学东渐”,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思想文化,翻译他们的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当今世界交往更频繁、交流更广泛、互通更深入,在这样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更要学会吸收和借鉴,才能促进世界文化更好地发展。

中华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这些都是人类共享的文明,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历经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高举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旗帜,不仅使人性得到充分的解放,现代科学技术也不断得到进步,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3)当代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巨大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变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使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各国人民间的文化交流需要更快、更安全的方式。相互了解,消除文化上的偏见,逐渐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为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文化上的偏见和隔阂、文化教育的落后和经济上的贫穷。战机和大炮只能从表面上消灭恐怖主义,甚至在表面上消灭恐怖主义都很难。加强高铁和“一带一路”的建设,是加强全球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发展,反对恐怖主义重要的基础。其目的是加强全球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消除贫困,方便各国人民的来往,使全球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共建人类美好家园——地球村。

中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中华民族离不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新形势下对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的问题,应正确地引导。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让中西文化更好、更顺畅地交流融合。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形象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实力与经济、政治实力同等重要,国家文化形象是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更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国家间的团结,增进不同国家人民的感情,有助于对外展示和提升国家形象,对提高国家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不同环境、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可以称为文化交流,包括国家与国家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文化之间、区域与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国际文化交流是一个国家发展强有力的动力,古今中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各有优势和特点,经过长期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和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史。只有走出去,同时融合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才能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只有实施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主动学习、吸收、借鉴国际优秀文化因素,才能促使国家文化进步和创新。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世界各国间需要文化交流,高铁和“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的基础。

4)国际间文化交流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消除贫困,融合世界各国文化,离不开教育。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可以了解彼此的文化、历史、习俗,得到很好的交流,可以提高不同国家间的教育水平,消除贫穷,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友好关系,城市与城市之间可以结成友好城市,如中国的苏州与韩国的全州、中国的襄阳与韩国的襄阳,缔结了友好城市,开展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在教育方面,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各国都重视的重要事情。韩国的全北大学与中国的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对全州和武汉的城市友好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东北师范大学与韩国的全北大学、东新大学、庆熙大学、公州大学、东国大学、翰林大学、安东大学、东亚大学、京仁教育大学、汉阳大学、德成女子学校、檀国大学、昌原大学、高丽大学、祥明大学、亚洲大学、安养大学、全南大学、永同大学、安养科技大学、东义大学、江原大学、成均馆大学、汉城教育大学、韩南大学、弘益大学、东国大学电子计算院、教员大学等29所大学结成友好大学,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促进和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对进一步增进两地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彼此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作用日益提高。国际间文化交流带来的是观念的更新和视野的开阔,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能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这也是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国家人才的培养教育方式,积极发挥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能和作用,注重在国家教育中体现和贯彻国际化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和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5)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现状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及文明的中心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快速发展,不论是与近邻韩国、日本,还是与远在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不管是传统的“世界中心”欧洲,还是近代才兴起的澳大利亚;也不管是超级大国美国,还是远在太平洋的岛国,都是中国的文化交流对象。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化的文化体系之中,并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文化之盛衰,民族之兴亡系之。”中国没有强盛的文化,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2009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座谈时指出,中国5 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中非合作论坛等都具有相当的声势和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了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孔子学院在海外设立,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孔子学院的广泛设立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环球网2015年7月15日报道,英国的PORTLAND国际咨询公司发布了反映文化等非军事国力的“(软实力)2014年全球排行榜”,从教育、文化、企业活动、外交、数字等领域的数值对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排名。排在世界第1、2、3位的分别是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亚洲,日本排名世界第8位,韩国排名世界第20位,中国排名世界第30位。PORTLAND国际咨询公司称:日本在亚洲各国中位列第一,教育和企业活动好,在独有文化和技术开发实力方面表现极佳,而日本的弱点是“即便受过高等教育也经常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榜单中欧美各国几乎占据了前列,而亚洲的中、日、韩三个大国的“软实力”都与其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不相一致,特别是中国,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2,军事全球排名第3,而文化等“软实力”排第30。

表3.1为2014年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国家,中国排名第7。

表3.1 2014年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国家

6)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意义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国际文化交流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体现。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世界文化经过长期的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融合,不断发展提高,才有了我们人类现在的文明。中国的文化必须走出去,融合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中国实施了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对外开放交流,主动学习、吸收、借鉴国际优秀文化。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极具意义:第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第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不同国家、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第三,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第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建立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建和谐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