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北出了个李大钊

河北出了个李大钊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党时期的李大钊中国历史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件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对李大钊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让河北人骄傲的是,这位伟大的人物是河北人。李大钊是永平府中学堂第二班的学生。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河北出了个李大钊_燕赵党旗红: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建党时期的李大钊

中国历史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件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然要说到李大钊。对李大钊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让河北人骄傲的是,这位伟大的人物是河北人。

自幼孤苦,在祖父的抚养下成长

李大钊的出生地位于河北东北部的沿海地区——乐亭县大黑坨村。大黑坨村位于冀东平原的东端,东南临渤海。这里经过千百年的风吹沙聚,在平原上形成了许多岗坨,大黑坨以有黑沙而得名。李大钊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是个遗腹子,用当地的话说是个“墓生儿”。他的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前的6个月就因病去世了。而他的母亲在他1岁4个月的时候也因悲痛过度凄然而逝。可怜的李大钊在尚未懂事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是他的祖父将他抚养成人。

李大钊的祖父兄弟三人,他的亲祖父叫李如珠,排行老二,上有一位兄长叫李如珍。李如珍没有儿子,按照旧的宗族礼教,需要收养同宗之子为后嗣,以维持祭祀香火。于是李如珍就将自己二弟的儿子李任荣过继了过来。不料,这个过继过来的儿子儿媳相继离世,为他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孙子。老人的悲苦之情可想而知。好在这个小孙子也使老人看到了希望。

李大钊与祖父李如珍感情深厚。大黑坨村至今流传着李大钊是含着祖父的乳头长大的故事,可见祖孙二人相濡以沫的感情。

李大钊故居

李如珍是清朝秀才,识文断字,在当时的中国农村算得上是个文化人,在村中颇有威望。他对自己的独苗孙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从小就教给李大钊做人的道理,而且要求很严,督促学习更是到了严苛的程度。因为李大钊是李如珍这一门里的继承人,所以从李大钊懂事以后,凡是村里、家族里有个大事小情,李如珍都要带着李大钊,对其言传身教。李如珍的悉心调教,使李大钊少年老成,诚实谦和,敬老爱幼,读书刻苦,是全村公认的好孩子。家庭的教育和生活的历练,使李大钊养成了沉稳坚毅、厚道宽容的性格。李大钊的这种性格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李大钊堪称“长者”,与他同时期的共产党员都称他为先生、导师,就连他的政敌也对他的人品推崇备至。

说到李大钊受到的早期教育,不仅来自于祖父的言传身教,还与他的家乡一带崇尚教育有关,与这里的社会环境有关。冀东一带靠近京城,古称京畿之地,也属首善之地,有好文的民风,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

在李大钊年幼时,冀东一带并没有唐山这个城市。唐山是随着中国近代洋务运动而形成的一座城市。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协同美国矿师马立斯到开平镇勘测。后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认为雇用洋匠,采用西法,开采煤铁,大有作为。1877年,李鸿章指定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开采工作,并于当年建立了开平矿务局,在开平镇桥头屯买地造房,购置机器。随着煤矿的发展,人口增多,商贾繁盛,1878年,桥头屯升格为镇(乔头镇),与开平镇平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乔头镇的镇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这是唐山行政名称的开始。有学者称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原因就是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辆铁路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座现代化煤矿、第一件现代陶瓷等等。这些现代工业给冀东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全新的观念,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些许新鲜的空气。况且,李大钊的发蒙老师赵辉斗、黄玉堂还是北京国子监的监生,见多识广,这些都对年幼的李大钊产生了影响。1987年,文物收藏界发现了李大钊在九岁时抄写的《重译富国策》的真迹。《富国策》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对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中文译名。李大钊在童年时期就能接触到这样内容的书籍,说明李大钊生长的环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封建闭塞。

卢龙古城,在这里接受新式教育

1905年,李大钊16岁。这年李大钊进入新式学堂——永平府中学堂读书。永平府中学堂在李大钊家乡北面的邻县卢龙(卢龙现属秦皇岛市管辖)。今天的卢龙在冀东一带是个不太起眼的县,可在20世纪初,它却是这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直隶省永平府府衙的所在地。当年永平府管辖的地域很大,包括现唐山市大部地区、秦皇岛大部地区和辽宁西南部地区,这里从明朝起就称为永平府。现如今,永平府遗址就在卢龙县城内。

永平府中学堂读书时的李大钊(1905年)

清朝末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奏请光绪帝颁发《直隶中学堂暂行章程》,通令各州府将书院改为学堂。同年10月,永平府知府将卢龙城内的敬胜书院改为永平府中学堂。永平府中学堂所授课程分为中西两学。“中学”有四科: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西学”有英文、算学、地学、外国史、格致学、政治学等。

李大钊是永平府中学堂第二班的学生。入学后,他学习勤勉,“手把一编,日无暇息”。也就在这一年的9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尽管这样,永平府中学堂的课程内容仍以“中学”为重,中文教员多为举人,也有贡生。时间又过了一年,李大钊要毕业了,按照学校的安排,应该到保定高等学堂学习,但这时的李大钊已经有了“感于国势陵夷,慨然研究政治,以期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思想”,于是,他选择了天津法政专门学校继续学习。

在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李大钊在勤奋学习之余,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参加了《言治》月刊的编辑工作,政治抱负更加强烈。从这个时期他的诗稿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这里我们仅录了一首《登楼杂感其二》,领略一下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才情:“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倚楼。”

唐山市一中校史馆内珍藏的永平府中学堂校匾

五峰山上,写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雄文

1913年,李大钊从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有感于学识不足,他又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先是到《晨钟社》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到北京大学任教,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他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饱含激情的文字影响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乐亭县东面的邻县是昌黎县。昌黎县境内有一座山,名叫五峰山。五峰山的五座山峰,峰峰异状,秀美奇丽。在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为了纪念唐代诗人、文学家韩愈,这里修建了韩文公祠,使五峰山的人文色彩更加浓郁。据史料记载,李大钊一生当中,七次到五峰山,或游历,或避暑,或工作,与五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一次是在1919年夏天,李大钊在这里住了近一个月。虽然正值暑期,但李大钊并不完全是为了避暑,在这远离尘世烦扰的清静之地,他写下了与胡适讨论的《再论问题与主义》,续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有著作和文章说李大钊此次到五峰山,是在陈独秀被捕后,为躲避反动政府的迫害而“避走五峰山”。但据学者宋霖的研究,这是讹传。其实此次回乡,李大钊是送待产的妻子赵纫兰回家的。

李大钊为友人书写的条幅。短短十个字,展示了他的人生抱负和伟大胸怀

李大钊夫人赵纫兰

五峰山的北峰名叫平斗峰,平斗峰又分东西二峰,高耸入云。东峰绝顶的石缝中有一棵数百年的松树,孤立不群,傲视苍穹。李大钊在五峰山居住游历时,触景生情,为自己起了笔名“孤松”,并多次用此名发表文章。五四时期,人们盛传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其中“孤松”“北李”,指的就是李大钊。

故乡乐亭,铭刻他的丰功伟绩

在今天的乐亭县城坐落着李大钊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大门,迎面就能看到一组建筑。这组建筑是八根功绩柱。功绩柱高3.8米,呈六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李大钊纪念馆

八根功绩柱,占位八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李大钊的八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习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社会主义一定是富的。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李大钊是主要创始人。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高君宇等。毛泽东和周恩来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河北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及开展的革命活动都是在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1922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进行国共合作谈判;1924年,他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李大钊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钊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李大钊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4月6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名革命者。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起绞杀。李大钊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38周岁。

李大钊牺牲后,他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座庙宇内。1933年4月23日,由北京大学蒋梦麟等13位教授发起,为李大钊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为纪念李大钊,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在公墓中划出一处,建立李大钊烈士陵园。1983年3月18日,将李大钊和他的夫人赵纫兰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就义前的李大钊

李大钊和赵纫兰育有五个儿女,分别是李葆华、李星华、李炎华、李光华、李欣华。李大钊牺牲时,李葆华18岁,李欣华只有六个月大。兄弟姐妹五人在异常艰险的斗争环境和极端困苦的生活境遇中长大,无一人沉沦或者退缩,都坚定不移地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先后投身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就斐然。两代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壮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