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主要采用历史分析与理论思辨的方法,全面、深刻剖析平衡报道的历史演进。自平衡报道提出之后,西方媒体一直将其视为新闻报道中必须遵守的报道准则,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保证“平衡”得以贯彻的具体操作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规范。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状,本章对新闻报道中的“平衡理念”进行历时性考察,追溯“平衡理念”的发展演变,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新闻平衡报道及其理念内涵。
本章小结_新闻平衡报道研究

本章主要采用历史分析与理论思辨的方法,全面、深刻剖析平衡报道的历史演进。首先,从历时性的维度全面、系统地对平衡报道进行理念溯源,通过历史研究分析发现,“平衡”是新闻自由的思想观、客观报道理念以及公正原则形成发展中相伴而生的新闻报道理念和原则。“平衡”不仅是新闻自由、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追求的目标和宗旨,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新闻自由、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必须要做到“平衡”,在新闻报道中贯彻“平衡”理念乃根本要旨。

自平衡报道提出之后,西方媒体一直将其视为新闻报道中必须遵守的报道准则,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保证“平衡”得以贯彻的具体操作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规范。本章在第二节中,研究考察了美联社、路透社、合众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BBC、半岛电视台等国外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规范中的“平衡”,并对相关的传媒法规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平衡”理念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指出在新闻专业主义逐步形成时期,正是这些主流媒体的实践和“公平原则”等传媒法规促使“平衡”最终成为新闻界普遍遵循的重要报道原则。

最后,对平衡报道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研究,梳理其发展轨迹:从早期的言论自由思想,到“文革”后新闻报道形式的改革,再到平衡报道的引入和发展;并剖析当代社会平衡报道兴起的原因:新闻工作者平衡意识的增强,媒介市场化后经营意识与市场活力增强,社会转型的大环境影响,新媒体的异军突起。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状,本章对新闻报道中的“平衡理念”进行历时性考察,追溯“平衡理念”的发展演变,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新闻平衡报道及其理念内涵。

【注释】

[1]Frank Luther Mott.America Journalism:A History of Newspap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260Years:1690~1950[N].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50.

[2]Rufus Wilmot Griswold.The Prose Works of John Milton Vol.1[M].Philadelphia:J.W.Moore,1856.189.

[3]〔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44~45.

[4]〔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

[5]〔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富兰克林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5.

[6]〔美〕大卫·斯隆.美国传媒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7.

[7]〔美〕施拉姆.大众传播的责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2.120.

[8]参见1791年生效的《权利法案》,前十条修正案于1789年9月25日提出,1791年12月15日批准,称为“权利法案”.

[9]〔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传媒的四种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1.

[10]〔美〕罗曼艾萨克斯.小城报纸有一个最高的道德责任——刊登新闻[J].鹅毛笔杂志,1953.41.

[11]〔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传媒的四种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7.

[12]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221.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95.

[14]张隆栋,傅显明.外国新闻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0.

[15]〔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64.

[16]同上.

[17]陆晔.美国新闻业“客观性法则”的历史演进[J].新闻大学,1994(1):51~54.

[18]Frank Luther Mott.America Journalism:A History of Newspap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260Years:1690~1950.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50.255.

[19]New York Times[N].August19.1896.

[20]〔美〕约翰·赫尔顿.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98.120.

[21]Dan Schiller.Objectivity and the news:the public and the rise of commercial journalism[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1.195.

[22]〔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51.

[23]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台湾:三民书局,1994.1.

[24]Svennik Hoyer.The Idea of the Book:Introduction//Svennik Hoyer,Horst Pottker eds.Diffusion of the News Paradigm 1950~2000[M].Sweden:Nordicom,2005.10~14.

[25]〔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7.

[26]McNair.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M].London:Arnold,1998.68.

[27]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台湾:三民书局,1994.160~165.

[28]张隆栋,傅显明.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76.

[29]〔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296.

[30]同上.

[31]郑保卫.新闻学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62.

[32]周鸿书.新闻伦理学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258;262.

[33]郑保卫.客观与公正原则[J].采写编,2007(2):52~54.

[34]〔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第9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0.

[35]李子坚.纽约时报的风格[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92.

[36]高钢.捍卫新闻真实[J].国际新闻界,2006(1):11~15.

[37]王晓明.24小时社区新闻频道的内容从哪来——美国传媒娱乐业浮光掠影之四[J].视听界,2010(3):54~56.

[38]彭加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台北:台北三民书局,1995.118.

[39]〔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第9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3.

[40]牛静.略论平衡报道[J].新闻爱好者,2004(7):23.

[41]张宸.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5.

[42]同上.

[43]同上.

[44]张宸.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5.

[45]郭镇之.客观新闻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4):58~66.

[46]卓芝琴.从美伊战争看阿拉伯语媒体对话语权的争夺[J].声屏世界,2004(1):57~58.

[47]李希光,周敏.非西方国家如何营造自己的媒体品牌——半岛电视台案例分析[J].新闻实践,2003(9):36~38.

[48]金冠军等.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148.

[49]Paul Alfred Pratte.Gods Within the Machine:A History of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1923~1993[M].Westport:Praeger,1995.206.

[50]〔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6.

[51]联邦通讯委员会.传播所有权规章回顾[M].1998:15,354~355.

[52]徐宝璜.新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0.

[53]徐宝璜.新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7~128.

[54]毛泽东.驳“舆论一律”.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57.

[55]樊凡.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M].香港:香港中华科技出版社,1993.170.

[56]孙旭培.论新闻报道的平衡——新闻学新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236~248.

[57]赵雅文.社会转型与新闻平衡报道[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8]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303~3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