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职业分类的发展现状

世界职业分类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于当时人口职业普查的需要,职业被划分为15大行业、322种职业。SOC 2000包含了职业定义及其他可能的职业名称,灵活地反映了美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及时更新旧的职业分类系统,具有结构和历史的可比性特点。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职业相继出现,于是美国从2005年起,再次对职业分类系统SOC 2000进行修订。在1 102个标准职业分类中,进行了详细职

(一)国际层面的职业分类

1.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ISCO)

1923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第一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讨论,拟为不同国家制订一个规范化的职业分类基础标准,以便在国际间进行有关职业资料的比较与交流。1949年第七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通过了ISCO草案。1952年,ILO出版了用于移民和工作布局的国际职业分类标准,包括1 727种职业。1954年第八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通过了二位码的职业分类。在多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协助下,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和长期的合作努力,1958年第九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公布了ISCO-58。该分类把职业由粗到细分为大类11个、中类73个、小类201个和细类1 345个。

1966年的第11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对ISCO-58职业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补充和完善,形成了1968年的ISCO-68。修订后的ISCO-68有8个大类,83个中类,284个小类,1 506个职业类别。之后,1987年6月的第14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通过了基于ISCO-58 和ISCO-68的ISCO-88。ISCO-88包括10个大类,28个中类,116个小类,390个细类。其变化在于以工作和胜任该工作需要的技能作为归类的依据(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1990)。分类的根本性原则和概念更为清晰和具体。

然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的工种变化,促使ILO于2007年针对各国在使用ISCO-88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召开修订大会。新修订的ISCO-08包括10个大类,43个中类,133个小类。修订后的ISCO-08澄清了工作和职业两个基本概念,主要反映生产部门和劳动者的要求和利益,很好地体现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导致的工作种类等变化。经过1968年、1988年和2008年的多次修订完善,ISCO对世界各国制订适合本国国情和需要的职业分类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很多国家逐渐以ISCO为蓝本建立了自己的职业分类体系,并依据其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对接,促进了职业分类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ISCO不同修订版本的大类对比表见表6-1。

表6-1 ISCO不同修订版本的大类对比表

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ISIC)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思想产生于194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上成立了产业分类委员会,目的是为了给所有经济活动的统计数据的国际比较提供一个可比参照的框架,而不是要取代各国的产业分类标准。1948年联合国统计司(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UNSD)提出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最初方案,一级类目达到17个。之后分别于1958 年、1968年和1990年对这一标准产业分类进行了三次修订。2006 年UNSD第四次修订并推荐使用的是ISIC Rev.4。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21个门类。联合国建议各国制定本国产业分类时尽量采用一致的原则和定义,使其标准尽量与ISIC形成可比性。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产业分类的派生和应用均受到ISIC体系的影响。

(二)各国主要职业分类介绍

1.美国的职业分类

美国存在多个各自独立的职业分类,包括普遍适用的国家标准职业分类;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笼统的简单扼要的职业分类;适用于职业指导和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的职业分类;以及按产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编制的职业分类。

(1)国家标准职业分类系统。早在1850年,美国就开始建立职业分类。出于当时人口职业普查的需要,职业被划分为15大行业、322种职业。然而直到1977年,美国政府才考虑建立国家标准职业分类系统(Standard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OC),并在1980年对该系统进行了重新修订。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使职业分类系统适应新世纪服务业职业和高科技职业的发展要求,美国成立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标准职业分类修订政策委员会(Standard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Policy Committee,SOC Committee),反思1980年的职业分类系统的效果,以及它是否适合现代职业发展的需要,包括职业信息的应用,职业分类的范畴和目的,新SOC的分类原则和修订过程。根据职业工作活动以及技能要求的相似性,2000年美国出版了新修订的国家标准职业分类系统SOC 2000,将职业分类为23个大类,96个中类,449个小类和821个细类(L. J. Pollack,et al.,2002)。SOC 2000包含了职业定义及其他可能的职业名称,灵活地反映了美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及时更新旧的职业分类系统,具有结构和历史的可比性特点。因此,它既为美国政府机构所使用,也为私人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在引导全美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职业相继出现,于是美国从2005年起,再次对职业分类系统SOC 2000进行修订。2010年美国劳动部统计局发布了重新修订的标准职业分类SOC 2010。大类没有变化,但在中类、小类、细类职业上均有变化,包括97个中类、461个小类、840个细类。其中SOC 2010新增了24个新职业。

(2)职业信息网络系统。美国劳工部综合了《职业名称词典》(Dictionary of Occupational Title,DOT)关于工作和职位性质的相关知识,基于SOC 2000的职业代码,用同样的指标体系衡量所有的职业,组织开发了美国职业信息网络系统(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O*NET)。其特点如下:

①职业描述详细,分类信息公开。在1 102个标准职业分类中,进行了详细职业岗位描述的就有965个职业,并将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开。

②职业内容全面,分析规范详尽。包括职业要求、职业特定要求、职业特征、任职者要求、任职者特征和经验要求等内容模型。

③职业教育培训,水平要求清晰。它将所有职业按所需的教育程度分为无须教育、高中、副学士、学士、硕博士五个层次,对各个职业所需的教育水平层次与培训,均有相应要求和详细说明。

④职业分类统一,检索查找方便。可从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大类等多个检索入口进行查找。

⑤显示职业薪资,预测发展趋势。对相应职业列有年工资、小时工资的说明,并有未来职业发展倾向的预测,为求职者求学、求职和转岗工作等提供参考数据。

⑥职业数据分析,参考应用面广。提供具体的职业要求的信息,其职业数据分析的普遍性结果,可全面了解美国劳动力市场对不同劳动者的要求,既适用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学生求学、无业者求职,也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研究者(管平,2011)。

(3)从标准产业分类到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为给迅速发展的制造业提供分类依据,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央统计局产业统计部门委员会(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Industrial Statistics,ICIS)开发了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SIC)。其目的是编制一项按产业划分各类统计数据的分类,计划推动如联邦政府标准分类的普遍使用,使美国政府国家机构贸易联合会研究机构所收集发布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1938年ICIS公布了制造业产业分类,1939年又公布了非制造业产业分类,标志着美国第一个标准产业分类编制完成。SIC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全部领域。之后虽经过多次修订,但SIC的整体结构并没有本质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许多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产业分类系统。美国开始就SIC对经济结构变动的适用性进行反思,最终与加拿大、墨西哥达成了开发一个共同的产业分类体系。即以生产导向的经济概念为基础,重点放在服务产业及先进技术生产中出现的产业,并提供一个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国家之间可比较的产业分类。1997年美国统计机构正式采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NAICS)。由于建立在以生产导向或以供给为基础的概念结构之上,关注新产业、一般服务业、先进技术产业的开发,注重时间序列的连续性,允许加入该系统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的行业分类系统,同时不同国家的行业分类数据又可以整合到该系统之中,使得NAICS为确认北美国家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结构和技术变革提供了测度。

2. 加拿大的职业分类

加拿大的职业分类体系主要是由加拿大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Canada,HRSDC)于1971年会同统计局编辑出版的,后经多次修订为《职业岗位分类词典》(Canadian Classification and Dictionary of Occupation,CCDO)。这是一部描述加拿大人所从事的各种职业并进行系统和全面分类的工具书,各个职业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每种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其中有关各种职业的说明扼要地介绍了不同企业、单位或行业中的类似职业或工种的主要活动。1982年的CCDO结构由四个层次组成,即主类23个、子类81个、细类499和个别职业7 500多个。每个层次都比上一层次更细致和具体。

CCDO的特点是职业分类划分得很具体,每种职业都有定义,并逐一说明每一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的合格条件,同时采用了规范化的资格检测表列举该职业对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具体的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由于注明了申请者的从业参考条件、训练与录用的要求及晋升与职业变动的可能性,使得CCDO成为了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已出版的篇幅最大、内容最为充实的一部职业分类工具书,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具有广泛的通用性,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曾令萍,2001)。

从1988年开始,加拿大移民局组织专家对CCDO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编制完成了加拿大的国家职业分类系统(National Occuptational Classification,NOC)。之后又经过了多次修订,形成了NOC的不同版本,如NOC-S2001,NOC-S2006。NOC依据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全加拿大所有的职业进行分类,包括“白领”和“蓝领”,形成全口径的职业分类体系;按照职业特点,平行划分行业,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从高到低划分层次,依据技能水平,确定职业级别;进行职业分析和职业分类,不能有性别和种族歧视;主要服务于政府的移民与就业政策,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等。在NOC中,用1~9自然数表示9大行业。同时用( )和A、B、C、D表示各类的技能水平。然而,适应北美共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拿大于1997年开始采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来进行产业和职业分类。

3. 俄罗斯的职业分类

俄罗斯使用的职业分类有两种。一是传统职业分类“全俄罗斯劳动职业/职员职务/工资表分类”(Obshcherossiiskii Klassifikator Professii Rabochikh Dolzhnostei Sluzhshchikhi Tarifnykh Razriadov,OKPDTR)。二是全俄罗斯雇用分类(Obshcherossiiskii Klassifikator Zaniatii,OKZ),主要为用于统计目的的职业分类。俄罗斯OKZ和OKPDTR两种职业分类,在思路和体系上并无相通之处。OKPDTR沿用了苏联传统职业分类的概念,未经大幅度修改,并使用至今。OKPDTR的职业数量达到7 433种,其特点是过分细化的分类。OKPDTR在涉及工资核定体系,劳动补贴的劳务管理,公共雇佣职业,行政安定政策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苏联的国情调查,如1989年第9次国情调查的职业分类,就使用了OKPDTR分类方法。但其分类结构、通用性和类目简约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OKPDTR需要改善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分类结构的重新构造;确保与OKZ在大、中、小分类级别上与OKZ具有通用性;细分类的项目整理要集约而精简,要对细分类项目的代表职业名称进行修改;对OKPDTR作用的重新定位,使修改后的OKPDTR应同时被工资体系和公共职业安定政策二者所使用。

从OKZ的发展来看,其历史比较短,主要出于俄罗斯的统计目的。俄罗斯为推行市场经济,并与国际通用的ILO职业分类统计进行比较,对照1988年修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88)和ILO的劝告,于1994年制订了自己的职业分类。OKZ完全参照ISCO-88的分类方法,分为10个职业大类,但中类、小类和细类的数量有较大的增加([日]堀江典生,王彦军,译,2004)。高等教育级的职业分类几乎照搬了ISCO-88的分类方法。只不过与ISCO-88的第5大类及第7到第9大类相比,OKZ没有ISCO-88的第0大类军人,但俄罗斯有独特的职业编号。在细分类项目数方面,OKZ的数量要比ISCO-88多。OKZ是俄罗斯成功实现国际标准化的职业分类。1996年后的俄罗斯劳动力调查及国情调查就使用了OKZ分类方法。

4. 其他国家的职业分类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职业分类系统都跟一定的技能等级相联系,并且不少国家还存在两种以上的职业分类法,广泛地应用于经济信息交流、人口统计、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建立和制定了符合本国的职业分类体系或职业分类词典。

在建立和制定了本国职业分类体系的国家中,英国在1841年将职业分列了431种。法国自1982年以来采用了新的职业分类方法(PCS),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24个中类,42个详细类别。日本既有适用于统计目的的《日本标准职业分类》(Japan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JISO),也有适用于公共职业安定部门的职业介绍、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厚生劳动省编撰的职业分类(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 for Employment Serviccs,ESCO)。在ESCO和JISO之间,职业分类的思路及体系并无太大差别。两者都参照了国际劳动机构(ILO)1968年修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68)。但JISO将职业划分为12个大类、53个中类和393个小类,主要依据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种类;使用的原材料、工具和机械设备的种类;工作的环境;在事业机关或其他组织中所起的作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