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与职业分类

职业与职业分类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分类古往今来,社会职业种类繁多,而现代社会职业更是千差万别。(三)职业的功能职业的功能是指职业活动与职业角色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尽管事业的成就和价值并不取决于职业本身,职业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是,成就伟大事业往往离不开在职业岗位上的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分类

古往今来,社会职业种类繁多,而现代社会职业更是千差万别。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很少接触社会。择业时,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基本的择业常识,只凭感觉和愿望选择职业或者人云亦云,在从众心理支配下随大流地择业或者依从家人或他人,在众多职业面前不知所措,丧失了很多择业与就业机会。所以,毕业生在择业前应首先对社会职业及其种类有一个基本认识。

一、职业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一)职业的内涵

对于职业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美国社会学家阿瑟·萨兹认为,职业是人们为了获得经常性的收入而从事的连续性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市场价值,并且决定着从事它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美国社会学家泰勒指出:职业的社会学概念可以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说的就更直截了当,职业不是别的,是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活动。

在我国,有人认为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作为自己生活来源的,具有专门职能的工作;有人认为职业是个人所从事的不同性质的劳动类别,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并能从中追求生命意义的岗位;有人认为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获得的劳动角色。

职业是劳动者能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酬劳动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因此,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职业的含义:一方面,职业是一定的社会工作或劳动岗位,但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丰富、足够重要,能够吸引劳动者长期稳定地投入其中,并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时,才能成为职业;另一方面,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一种社会角色,劳动者必须按照社会结构中这一社会角色规定的规范去行事,这便是“职”的本意———职位、职责、权利与义务。例如“教学”是一种社会工作、劳动岗位,“教师”便是在这一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的社会角色。前者是从社会分工体系的角度来认识职业,后者是从劳动者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具有的社会标记和角色行为来认识职业的。职业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劳动岗位、社会工作与劳动角色、社会角色的统一。

(二)职业的特征

职业与一般劳动或社会工作相比,具有社会性、稳定性、经济性、技术性、同一性、时代性等特征。

1.社会性

职业的社会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职业与社会分工密切相关。原始社会早期,人们为了生存都在从事打猎、捕鱼、采摘等各项劳动,没有职业差别。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后,即畜牧业从原始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后,有人开始从事某些固定的工作,因此,人类社会出现了职业。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种类也就越来越多。其二,职业必须符合社会需要,能够为社会提供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2.稳定性

对整个社会来说,需要将一部分劳动者长期稳定地安置在社会分工体系的某种岗位上,使之固定地从事某项专门活动,这就是职业的稳定性。没有工作的稳定性,就无所谓职业。但是,对劳动个体来说,职业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又有所差别。

3.经济性

职业的经济性是指人们通过职业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没有经济报酬的活动,无所谓职业活动。比如有些慈善事业之所以称之为事业而非职业,就是因为从事它的人是没有报酬的。

4.技术性

一切职业活动都需要知识和技能。具体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根据该职业的特点,需要具备特殊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有的是通过学校教育或培训而获得的,有的则是通过实践逐步积累而掌握的。

5.同一性

某一类别的职业因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劳动工具、操作内容的相同或相近,具有共同的行为模式、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行业工会(如教育工会、铁路工会等)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便是基于职业的同一性而形成的。

6.时代性

职业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职业不断产生,同时,一些不合时宜的职业随之消亡。如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服务、餐饮业门庭冷落,几乎无人问津,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第三产业职业异军突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提供了相当大的就业机会。

(三)职业的功能

职业的功能是指职业活动与职业角色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具体来说,职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职业的个体功能

职业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居于首位的活动,职业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除了必须从事某种职业得以维持生计外,还可以通过职业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具体来说,职业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1)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基本来源,是维持个人及家庭生活的手段。人们总是通过从事某种职业创造社会财富,同时又通过职业报酬获取社会财富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以满足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职业最基本的功能。职业活动不仅是人类得以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人类实现物质追求的最正当、最合理、最有效的手段。对每个个体而言,职业能够满足日常生计、自我培训、闲暇消费等需要。

(2)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人生价值体现在事业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上,这就意味着对职业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事业的成就和价值并不取决于职业本身,职业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是,成就伟大事业往往离不开在职业岗位上的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职业不仅为成就事业奠定物质基础,而且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宽阔的舞台。不管人们理想目标的志趣远近、具体内容如何都要通过职业的方式,踏着职业的阶梯去实现。

(3)职业影响个性的塑造。职业活动占据了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对个人的修养、能力、处世原则等方面素质提出了适合该职业特点的要求,激发人们向某些方面发展兴趣,促进相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从事该职业的特定性格,如运动员的顽强拼搏,企业家的沉着、实干,军人的无畏、勇敢,艺术家的浪漫、富于想象等。

(4)职业影响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不同的职业要求劳动者具有不同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遵守不同的职业规范,由此决定了不同的劳动方式。不同的职业带给人们不同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赋予人们不同的权利,因而影响着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

2.职业的社会功能

具体来说,职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社会整合功能。所谓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各个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其通力协作、互相配合、灵活运转。社会是由一个个职业所构成的网络,职业的存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只有人们各司其职,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努力工作,并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社会才能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种类的增多,社会的整合程度也越来越高。

(2)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控制是指整个社会或者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以及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规范性,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即通常所说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勤恳工作、讲求效率,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文明礼貌、和气待人等。这些规范约束、制约着从业人员的行为,在社会控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促进社会变迁功能。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细化,形成众多新职业。同时,职业的不断分化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新职业使人们在劳动中形成新的社会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从而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不同职业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新的职业生活促使人类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总之,职业的发展和演变是促进社会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职业分类的含义

所谓职业分类就是依据一定标准对不同性质的职业进行的划分、归类。

职业分类最初是作为人口统计的一项基础工作进行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新工种不断涌现,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对职业分类都比较重视,它是定义产业结构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前提,也是择业者了解职业、认识职业特色、选择职业的基本条件。职业分类一般按从事劳动的不同内容、手段、环境、劳动方法、劳动消耗量等标准进行。

(二)职业分类的基本特征

1.产业性特征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第三产业是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业等行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然不生产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在传统农业社会,第一产业较为发达,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发达,工业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及未来社会,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

2.行业性特征

行业主要按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的,可以说,行业表示了人们所在工作单位的性质。在职业数量较少时,行业与职业是同义语。但现在行业和职业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职业划分中,行业一般作为职业的门类。

3.职位性特征

职位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单位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职务,是一定职权和相应责任的统一体。职权和责任是组成职位的两个基本因素,职权相同、责任一致就是同一职位。职业分类中的每一种职业都含有职位的特性,如大学教师这种职业包括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位;国家机关公务员包括办事员、科(乡、镇)级、处(县)级、厅(司、局)级、省(部)级等职位。

4.组群性特征

无论以何种依据来划分职业都带有组群特点,即每一职业的劳动者都是若干劳动角色的集合体,如科学研究人员包括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等科研人员,咨询服务人员包括科技咨询、心理咨询、职业咨询等从业者。

5.时空性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在不断地变化,除了弃旧更新外,同一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时间上,职业种类有终身职业、合同制职业、临时工及钟点工等类别;在空间上,职业种类分布有区域、城乡、行业之间或国别上的差别。

三、现代职业的种类

(一)国外职业分类简介

这里主要介绍如下两种职业分类方法:

1.按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把从业人员分为白领和蓝领两大类,相当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白领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等;蓝领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技工、运输装置机工、农场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等。这种分类方法明显表现出职业的等级性。

2.按照职业活动及职业角色接近的程度进行分类

这是现代社会中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劳工组织于1958年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为各国编制或修订本国职业分类提供了一个样板,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这种分类方法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1881个职业,其中8个大类如下:

(1)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

(2)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

(3)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

(4)销售工作者。

(5)服务工作者。

(6)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

(7)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

(8)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

(二)我国职业分类简介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其中8个大类列举如下: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2)专业技术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服务业人员。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6)生产、运输设备的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7)军人。

(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