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工作对接推进整合发展

加强工作对接推进整合发展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是本届政府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云南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年接待游客1298万人次,增长17.1%,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增长19.2%,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亿元。新萌学校新建竣工,厂口中学改扩建启动,校安工程改造1.77万平方米,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谐社区达标率85.22%。组织参加昆明市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昆明五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 彤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奋力拼搏、应对挑战,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3年,是本届政府开展工作的第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凸显等困难和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着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城市化拓展,着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着力政府履职能力增强,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增长约13.5%,一、二、三产业比为0.2∶56.3∶43.5;财政总收入129.76亿元,增长17.0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31亿元,增长19.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4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分别增长12.5%、15%。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云南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考核中名列第一。

(二)产业建设和城市化拓展取得新成效

现代服务业稳步提质。新增楼宇经营面积34.22万平方米,全区商务楼宇总数达180幢,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9幢,超千万元楼宇35幢。引进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等一批区域性总部企业,全区区域性总部企业达39家。聚集了全市50%以上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

五华科技产业园活力凸显。完善了园区建设机制体制,联想科技城、绿地·云都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启动国家级昆明广告产业园创建和“智慧城市”试点片区建设,园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30.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有序推进。桃园自来水管网并网工程竣工,西翥引调水工程、西翥自来水厂新建、沙桃连接线及园博园二期项目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落水洞片区等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启动建设,桃园生态旅游新城居民集中居住示范点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五华生态农业科技园通过规划评审,19个都市农庄项目完成规划选点。

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进市外资金94.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8亿美元。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进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共计4836件,居全市第一。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全区个体私营企业数达61342户,增长8.43%,新增从业人员2.36万人,经济增加值达387亿元。

商旅文进一步融合。启动钱王街、文明街、环翠湖休闲街等5条特色商业街建设,完成祥云片区保护规划设计。开展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完成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福林堂成为区内第五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年接待游客1298万人次,增长17.1%,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增长19.2%,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亿元。

(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全面实施了区域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城市更新改造稳步推进,35个城中村启动实质性拆迁,25个村正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2657户居民回迁入住。收储土地1249.55亩,供应1557.31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昆华路、五华3号、五华13号等道路及3座盘龙江跨江桥建设,完成2条道路交通微循环改造工程,五华18号、五华137号、五华199号道路及五华2号路北延线正加快建设。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对翠湖、正义路步行街片区及14条主要街道加大整治保洁力度,完成青年路、东风西路、金色大道等10条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完成268栋建筑、5座立交桥的灯光亮化。

(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以提升品质为重点,加强园林绿化工作,新增城市绿地126.9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深入推进“五采区”植被修复工程,修复植被1511亩,植树造林27945亩,义务植树66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2.37%。全力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新、老运粮河(上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宁静小区”创建,陡坡、三多等11个农村社区创建为市级生态村。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29%。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4120万元,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5647人次,实施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启动1956套工矿棚户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2000套公租房建设,投入抗旱资金2096.89万元,坚持为农村干旱地区送水。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9.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0.7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0.48万人。

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城镇就业2.71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1人,开展城乡劳动力创业及技能培训18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9%。

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5.65%,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特殊教育示范性增强。新萌学校新建竣工,厂口中学改扩建启动,校安工程改造1.77万平方米,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

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0.05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5.04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4.89人。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4.5‰。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验收。

其他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室)免费开放,成立63家社区文化沟通协会,全年送戏下乡99场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谐社区达标率85.22%。组织参加昆明市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民族、宗教、台侨务、档案、气象、人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五华区残疾人便民服务暨援助中心被授予“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

(六)平安和谐建设深入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矛盾排查运行和协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划分88个责任网格,324个基础网格和124个独立网格,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平台不断健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五华建设深入推进。积极稳妥化解特殊时段利益群体诉求和矛盾,有力保障了“南博会”“昆交会”“亚洲艺术节”的举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政府服务职能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

依法行政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3件,办理政协提案129件、政协专题建议案1件,面商率、答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率先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行政行为不断规范。强化绩效审计、绩效稽查、绩效评价,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审计,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纳入行政绩效管理。召开重大决策听证会20次,公示重要事项1097条,通报重点工作2268项,接听区长热线6621个。清理、承接行政审批事项51项。构建了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为民服务站为辐射的服务体系

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新修订《政府工作规则》,明确了领导统筹、部门负责、街道协作、信息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梳理完善了中央商务区建设、全域城镇化建设、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重要时段经济指标推进例会和每月土地收储供应例会制度,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工作作风明显改进。针对行政机关风险防范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廉政建设164条监督防范措施。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区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减少37.8%,发文减少37.68%。强调政府工作人员使命的自觉、角色的自觉、岗位的自觉、协作的自觉和职责的自觉,加强工作的环节管理,政府工作人员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充满挑战、充满艰辛的一年。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有效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区中央和省、市单位,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五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2013年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五华区在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首善之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当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的征程中,还存在不少挑战和问题。全区经济依然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总量不够大、结构不优、转型发展动力不足、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差距较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离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明显,在文化特色彰显、历史文脉传承、建设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意识、动力和能力。此类和其他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奋力开创2014年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区政府要以学习和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来统领各项工作开展,扎实践行“刚毅执着、敢于担当、追求不凡、崇尚实干”的昆明干部精神,继续发扬五华“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奉献”的优良传统,按照昆明市提前三年达小康的工作目标,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建设,着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强化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化拓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社会治理创新,着力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为率先达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加快产业升级是五华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着眼科学定位,以“三大建设”为载体,坚持实施大投资拉动、大项目支撑举措。

加快中央商务区功能提升,做强现代服务业。启动昆明剧院周边地块、高山铺地块、如安街地块建设,加快实施翠湖片区保护提升、大德寺片区改造、云南饭店改扩建、文明街保护修建,积极发展商务、中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巩固顺城、文明、祥云、威远“一心四片”中央商务核心区地位。做好沿龙泉路、小康大道等片区新建物业的商务培育和商业配套,建设红云商务商贸聚集区。加快人民西路沿线的开发,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由传统商圈向西北片区辐射延伸,打造集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区域性商务中心,不断延伸拓展中央商务区。进一步扩大楼宇经济规模,建设精品楼宇、特色楼宇,新增楼宇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1幢。力争实现商贸业产值500亿元。

促进新兴产业聚集,加快园区创新发展。加快绿地云都会、联想科技城、普洱茶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地理信息产业园、苏宁睿城、阜外云南医院等项目尽快落地,聚集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和信息产业,打造城市功能区域性新中心。以联想科技城研发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网络产业,推动全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中铁云时代广场生物医药行业总部基地建设,提高昆药高新技术针剂示范项目的贡献率,聚集发展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继续发挥好烟草及配套、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的支柱作用。积极整合金鼎山片区资源,利用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争创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积极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一二一大街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鼓励、引导、扶持科技成果转化。五华科技产业园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2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63亿元。

强化区域统筹协调,加快西翥全域城镇化进程。结合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梳理完善西翥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管控为主要内容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入推进全域城镇化、山地城镇、低丘缓坡试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桃园生态旅游新城居民集中居住示范点二期等集中安置居住项目建设,加强居民集中安置和土地储备工作。完成沙桃连接线工程及园博园二期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完成西翥自来水厂一期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安装工程建设,实现片区基础设施新突破。加快落水洞等片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全力启动沙朗旅游度假小镇建设,加快西翥生态科技特色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市场对接,尽快确定北部综合型大型商业购物集群和汽车销售体验集群落地的可行性。

发展都市农业,加快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建设。按照“六有”原则,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领域延伸,建构集休闲体验、科技示范、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稳妥推进地权、林权、财产权流转租赁、抵押融资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做好内在机制保障。抓好城镇化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员的就业统筹、劳动技能培训、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建立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

突出招商龙头作用,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围绕“三大板块”功能定位和转型发展要求,继续强化领导招商、专业团队招商等机制。从项目前期包装、推介、落地及项目续建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率高、区域辐射力影响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跟踪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企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根据我区一批重点在建项目接近竣工的实际,2014年要加大“二次招商”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属地服务作用,配合企业结合项目资源,着力引进大型购物中心、专卖店、连锁店、商务办公、商务销售等多种现代服务型都市经济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升级。年内力争引进内资1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新增区域性总部企业4家。

强化项目服务推进力度,打牢转型发展基础。围绕主城核心区现代服务业结构和布局战略调整、五华科技产业园新兴产业集聚和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全域城镇化工作推进,强化投资拉动,加快120余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突出土地供应核心环节,年内完成1270亩土地的储备,实现供地1302亩,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五华科技产业园力争完成投资120亿元,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旧城改造力争完成投资45亿元,其他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0亿元。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营造平等、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取消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打假治劣,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继续完善联系服务企业的机制,为企业融资等方面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帮助民营经济依法平等参与城市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和资本市场建设。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量,支持企业培育名牌、名品。

(二)彰显历史文化魅力,争做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

五华区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大量历史文化信息沉淀五华。我们必须肩负起争做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的责任。

梳理历史文脉重塑区域特色。在文明街、翠湖片区整治提升的基础上,深入梳理研究传统中轴线、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周边风貌功能提升的可行性,加快推进重点片区整治。加大翠湖片区保护提升力度,研究推进翠湖周边公共户单位功能提升置换,尽快实现翠湖与云大生态空间一体化。积极研究建议,适时启动圆通山、翠湖人文积淀集中区的整体提升改造,尽快完成大德寺片区规划方案的市级审批并加快建设,彰显“小三山一水”独特景观风貌和人文魅力。加速推进传统中轴线东西两侧文明街片区、高山铺片区的保护利用和整体提升建设。落实好市级统一领导开展的长虫山重点古迹恢复工作。加快启动莲花池剩余地块文产项目建设。结合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认真开展金鼎山片区特色规划设计研究。

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推进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结合“退二进三”及旧城更新,加强工业、商业、校园遗产的梳理保护提升。通过政企联合、政校联合,探索文化遗留共同保护机制。强调“一街区一特色”,加快钱王街、文明街、环翠湖美食酒吧休闲街等历史文化街区、都市时尚片区、特色街区建设。利用金鼎山片区文化、智力资源,争创金鼎山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城市核心区。结合沙朗旅游小镇等项目推进,挖掘展现民族文化资源。继续办好海鸥节等传统文化节庆活动。通过商旅文融合发展,力争实现文化旅游业产值170亿元。

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力度,实施五华220号等14条年度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完成19个立体停车场的规划选址并分步实施建设。加快道路景观提升及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青云街等城市道路提升整治。实施盘江西岸、普吉路、海屯路、棕树营、潘家湾等片区水淹点综合整治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开展昆肖线相关路段大修工程,启动昭宗水库、团结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研究解决重点片区更新改造缓慢的问题,加快潘家湾、棕树营等片区的开发。加快龙泉路沿线下马村、上中马村、实力壹方城、岗头村、右营二期、龙苑盛景二期等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建设。提速赵李家堆片区、黑林铺片区、国福现代城、朗悦湾、江东境界、银河明珠等城市周边项目建设。推进滇缅大道周边黄土坡、小屯、麻园等片区项目建设,根本改变老旧片区的面貌。研究推进青年路、建设路、教场中路周边相关闲置地块的开发建设。结合高校搬迁及资产处置工作,做好昆明学院、昆明第二职业中学地块的项目引入。结合地铁建设,适时启动博物馆、小西门站点上盖物业建设。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优化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城市运营管理一体化机制,按照联动协作、职责清晰的要求,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通过资源梳理、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堵导结合的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推动绿化管养市场化运作。突出抓好农房违法建设和临违建筑集中整治,深入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整治,解决好渣土清运与城市环境管理的矛盾。进一步健全流浪乞讨等人员的救助管理长效机制。

(三)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打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努力构建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宜居宜业环境。

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强化滇池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相关工作的落实责任。严格落实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和“河道三包”责任制,继续巩固辖区4条入湖河道及22条支流沟渠长效管理成果。完成老运粮河浅流段等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新运粮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红坡、自卫村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调蓄池建设后续保障、盘龙江清水通道建设及景观提升等滇池水环境治理工作,确保滇池水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按照“五采区”植被修复2014年基本完成、2015年全面完成的市级工作目标要求,完成长虫山、马料盘、石盆寺等生态修复和郊野公园建设。加强对石漠化、难造林地和中低产林改造项目的考核验收,力争实现石漠化治理24896亩,中低产林改造5000亩,退耕还林2000亩,种植林木40万株,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3%以上。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新增城市公共绿地90公顷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1平方米。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鼓励引导低碳产业发展,严禁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加大建筑垃圾处置、废水废气处理力度,积极扶持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应用。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以上。继续加强节水宣传,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四)致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年计划投入区级财政资金17.95亿元,着力关注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积极促进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城市困难群体、农村转移劳动人员及其他困难群体就业。加强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等政策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展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平台建设,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建立项目建设与就业安置的联动机制,定向开展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工作,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认真做好参战退役人员再就业援助服务。建立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机制,提高就业工作政策服务和调控保障能力。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以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原则,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技能培训、就业统筹、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加强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被征地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强化社会保障参保管理和政策激励,完善衔接转续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力争主要险种覆盖率均保持在95%以上。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新区开发中注重养老项目的引进。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医疗、灾害、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孤残儿童等救助兜底机制。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始终把住房保障放在民生改善的突出位置,加快1956套工矿棚户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1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建成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浪口村等10个片区13个村的回迁安置房建设,做好黑林铺村等7个片区8个村的回迁安置房交房工作,力争实现黄土坡村一期回迁安置房交房,启动黄土坡村二期等4个片区5个村的回迁安置房建设,把民生关注作为片区改造的首要环节抓实抓好。

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以上。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智慧教育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教育水平提升。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及营养餐计划,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科学布点布局,规范配套城市新建片区教育资源,加强北市区中学资源的配置。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云铜中学校安工程、厂口中学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虹山小学综合楼项目和第一职业中专选址新建工作。全力抓好校园安全和校车安全工作。全年财政性教育投入不少于4.5亿元。

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推进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水平。启动智慧卫生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探索网上预约挂号、社区远程诊疗等信息运用,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数据的互联共享和信息平台的集成运用。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基层公共文化站(室)建设达标率90%以上,完成16家社区文化沟通协会建设,完善三级文化网络。加强文化公共设施和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丰富群众文化需求。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结合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探索多种形式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五)注重社会治理创新,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和谐稳定是跨越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014年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总体架构,着力推进平安五华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推进和谐社区达标工作,确保达标率在90%以上,50%以上社区建成品牌特色社区。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重点培育一批社区公益慈善类、福利服务类、医疗卫生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及社区菜店建设,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

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体系建设,使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强化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医患纠纷等权益纷争突出问题。加大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力度,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机制。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法治五华、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的舆情研判和处置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365”工程三年建设计划,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建设,实现对全社会治安的动态性防控,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

全面加强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企业、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政府依法监管,行为人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最大限度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坚持预防为主,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

(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上来,以深化改革带动和促进履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最有条件、最迫切、形成共识的环节和地方入手,迅速打开改革新局面。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健全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精简人员和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下放的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建立联动审批运行机制,加强审批事项的事中和事后管理。进一步提高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的服务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自觉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深入实施重大决策听证和征求意见制度,落实好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继续强化和完善领导统筹、部门负责、街道协作、信息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探索政府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人员适应跨越发展需要,预见、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为深化改革、指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加快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规范、完整。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政府融资方式和举债行为,建立健全财政部门统一归口的债务管理机制和权责明确的债务偿还机制。

加强街道、社区运行指导。强化街道办事处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落实机制。强化街道办事处对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发挥街道办事处在项目建设服务、与辖区经济组织联系便利的优势,建立与社会团体、企业、物业公司等方面的经济信息、资源动态掌控机制。强调街道办事处对城市资源的科学整合,探索建立以城市运营管理为切入点的社会治理机制。切实发挥社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服务居民、传达上级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新突破。通过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的运行体系,纠正基层工作机关化倾向。

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政风。加强效能建设,杜绝形式主义和议而不决,强化工作落实。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抓工作的科学性,抓落实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格绩效管理。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四风”整治,深入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为五华跨越发展,提前三年率先达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年,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务实苦干的决心,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增强创新发展的责任心,谋民生之策、兴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为加快五华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