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太地区国家情况介绍与形势特点

亚太地区国家情况介绍与形势特点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亚太地区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国外,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世界三大独立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均属亚太国家。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已转移到太平洋地区,日本和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取得巨大进展。亚太地区各国在科技领域内日益增长的优势,使它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些都导致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地区分工与产

1) 亚太地区国家情况介绍

(1) 亚太地区地理与区位情况

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它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大可以包括整个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连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其中,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就包括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加、墨三国。小则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东部地区、朝鲜、韩国和东盟(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亚太地区地域广大,包含国家较多,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弹丸岛国。从亚洲整体上看,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与其他的洲或相近或紧密毗邻。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它通过许多海峡或运河与其他海洋相沟通。从陆上交通看,两条欧亚大陆桥,连接欧亚两大洲,亚非只隔一条苏伊士运河,而穿过狭窄的白令海峡即可抵达北美洲。从海上交通看,位于亚太地区的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白令海峡等,都是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由于海上运输方便,目前世界许多重要港口均分布在亚太地区:香港、新加坡港、高雄港等。

(2) 亚太地区资源与人口情况

该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条件良好。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得到补充,因为处于环太平洋海域,大多数国家都有良好的天然港口,便利的海上交通,而且大多数国家海上贸易历史悠久,有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传统。亚太地区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国外,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和地区。从大范围看,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将近30亿人口,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9个在该地区,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亚太地区人口不仅众多,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大江大河的冲击平原,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印度的印度洋沿海、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中国的东南沿海、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南亚的四大河谷地带等。而在广大的内陆地区、高原、沙漠和山区,则人口分布较少,这点在中国和印度等地表现尤其明显。

(3) 亚太地区文化与宗教情况

从历史上看,亚太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文化传播。第一次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从秦汉时代开始以先近后远、先周边后外围、先陆地后海岛的波次,逐步传到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区;第二次是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第三次是伊斯兰教于中世纪由阿拉伯商人传入东方;第四次是近代西方基督教文化大举进入亚洲广大地区。其中前三次文化传播基本上是以和平方式传播的,其结果也没有引起地区形势的激烈动荡,而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传入过程则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作为文明交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亚太地区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等世界主要宗教的重要分布地区,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存在数种宗教。如东南亚,柬埔寨的国教是小乘佛教,高棉族人则信仰佛教,占族人信仰伊斯兰教,越人、越侨信奉天主教等;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他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印度尼西亚官方承认的宗教有六大宗教,即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和孔教。美国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大洋洲既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在太平洋的岛屿中,还有众多的原始宗教。

2) 亚太地区形势特点

(1) 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迅速,世界地位突显。21世纪以来,2010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为6.3%,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欧盟27国和欧元区16国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为1.8%,全球增长率为3.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人口数量即达27亿,占全球的40%,GDP和贸易量总额分别占全球的53%和54%。同时,世界三大独立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均属亚太国家。2008年,三者GDP总额高达23.396万亿美元,远超欧盟27国的18.9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1%。从更大范围来看,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上有世界上排前三位的国家美国、中国、日本;而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自1980年代开始独立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至今仍具发展活力;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美国西海岸为重要的技术策源地;俄罗斯远东地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正快速走上工业化发展之路,也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美国、智利和新西兰有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农业,澳洲和新西兰亦有发达的畜牧业。经济学家们预测,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将由传统的欧洲、北美东部转向环太平洋地区。

第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合作优势明显。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地位日益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地区经济先后出现负增长,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一直保持了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甚为迅速。亚太地区形成了东盟、10+1和10+3等多种区域合作机制。特别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标志着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也是最大的自贸区成为现实,它覆盖19亿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年贸易额约4.5万亿美元,与北美、欧盟共同成为世界自贸区的前三甲,展现出令人兴奋的广阔市场前景。

第三,科技实力长足进步。亚太地区科技的飞跃进步,使这一地区经济活力增长,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已转移到太平洋地区,日本和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取得巨大进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科技立国”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等亚太国家为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当前,日本已经跻身于新技术革命的前列,韩国、中国、东盟国家正在努力追赶,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不同层次构成的高科技群体。国际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技术的竞争。亚太地区各国在科技领域内日益增长的优势,使它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第四,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依赖于现存的国际经济体制和欧美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远远不够,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低、水平浅,不是实质性的依赖,同时,亚太地区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中间产品的贸易在增长,而不是最终产品市场的扩大。这些都导致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地区分工与产业布局具有相似性,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家间的市场竞争加大,在抵制经济风险方面显得脆弱。

(2) 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特点

第一,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美国居龙头地位。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美国强调自己是“太平洋国家”。为保持在亚洲的战略存在,美国在努力巩固同原有盟友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合作关系的同时,扩大了同泰国、新加坡等国的战略合作,甚至将触角伸到蒙古、中亚等地。2009年11月14日,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东京发表演讲,首次全面地阐明了美国政府的亚洲政策。他强调,美国对引领世界摆脱经济危机的亚洲予以重视,将积极参与亚洲事务。“美国是太平洋国家。通过这一大洋紧密相连”,宣称美国将加强与亚洲各国关系并发挥领导性作用。2010年1月12日,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题为《亚洲的地区性架构:原则与重点》的演讲,希拉里说:“不管我们到哪里访问,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改善地区安全形势、推进地区繁荣、推广美国价值观。”这个被称为“美国与亚太关系”的演讲,不仅全面阐述了美国与盟国、伙伴国及多边机制的关系,而且重申了美国保持和加强其在亚太地区领导权的决心。

第二,中国在亚太地区已初步拥有主导地位的能力。中国在亚太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的空间、位置、资源等优势,决定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战略作用的基础,对于亚太各国而言,都不可能忽视中国的战略存在。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的建设成果,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亚太事务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在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安全事务以及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安全事务中,中国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9·11事件后,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国际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日本在亚太地位下降。战后以来日本从日美安全同盟关系出发,借助美国力量,保护自身安全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利益。但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日本要求沿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轨迹发展。但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经济危机袭击下,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本在亚太格局中的地位大不如前。由于日本曾发动过大规模侵略战争而在亚太各国中名声不彰,日本不少政治家又以消极甚至怀有敌意的态度面对中国等亚太邻国的兴盛,使得日本在亚太政治上的“孤立”地位加剧,并进一步限制日本在亚太发挥作用。日本政治在民主党执政后推行的“亲美入亚”路线受到美国打压,在自民党执政后日本的外交格局再次出现“亲美疏中”的失衡状态。

第四,俄罗斯被边缘化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实力,但迫于其内外交困的压力,俄罗斯在亚太政治格局中地位颓废,被边缘化。冷战后的俄罗斯政局动荡,经济下滑,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在亚太政治格局中大国作用的发挥,经济实力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五,东盟、印度的作用上升。在亚太安全战略力量结构问题上,作为日渐上升的区域集团力量,东盟的发展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在亚太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引人关注,其政治地位也愈益突出。印度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边缘大国,其综合实力在亚太战略力量中相对较弱。但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在未来,印度在亚太的分量无疑会增强。

(3) 亚太地区军事形势特点

第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亚太国家军备发展迅速。目前,亚太地区受制于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地区各国的政治体制与国家间的关系复杂,友好合作和互信互谅的程度远远不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参与度很深,日、韩、澳、新等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或者有美国的驻军。东盟虽然难以有一致性的意见,但大部分成员以大国平衡、利益至上为最佳选择,欢迎更多的大国参与到东亚合作中。澳、新、印度等国,不能坐视被排除在外,都要参与亚太合作。2011年,亚太地区国家军备发展规模之大、进展之快为冷战以来所未见,东南亚,南亚的武器进口比2005年前翻了一番,其中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增加最激烈。印度甚至大量向俄罗斯购买潜艇,韩国、日本也相继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合作。具体体现在:随着战略重心东移,美国投巨资加强在亚太应对“反介入威胁”的能力。澳大利亚计划在今后20年花费2 750亿澳元(约合2 730亿美元)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日本仅在年内即投入14亿美元采购P—1反潜巡逻机和“苍龙”级潜艇等装备,不断提高对周边海空域的情报侦察和作战能力。2010年至今,印度军队不断加强北部边境地区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前沿兵力部署,其数量、规模及覆盖范围为近年来之最。印度还悄悄研发隐形无人战机。东盟各国开始全面加强防卫产业合作,越南近两年表现非常活跃,在购买先进潜艇、导弹、战机后,又订购了射程为290千米的“宝石”超音速岸对舰导弹。

第二,亚太地区在美国主导下,军演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得亚太地区陷入“繁荣悖论”。据美国官员称,2011年,美国在亚太地区共举行172次军事演习,几乎相当于每两天就有一次。而到了2012年,亚太地区的联合军演同样是接连不断。2月7日~17日,美国和泰国主办的亚太最大规模联合军演“金色眼镜蛇”在泰国举行;4月,美菲两军在菲律宾以西的南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6月~8月,包括美国在内的22个国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举行为期55天的“环太平洋2012”联合军事演习。可以预料,在未来美国仍将不断采取新的动作。对美国来说,这将是其增加与亚太国家军事联系、增进军事合作与信任、显示和扩大美军在亚太存在的绝佳方式。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加强亚太存在是亚太和平、发展和繁荣的积极力量还是将加剧早已为军备竞赛所困的亚太紧张局势?亚太正陷入繁荣的悖论:随着各国越来越富,它们将更多的财富用于国防,它们大规模购买武器积极参加军演合作不仅是因为买得起,更因为他们希望保护经济利益,确保持续增长和发展,可这种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当用军事保护和捍卫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经济发展所需和平环境的必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