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段话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保证改革开放在不断发展中始终充满生机的基本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导。

三、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经验,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在新的起点上紧紧把握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考察,就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足以说明深化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个年头。中国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能在国际上赢得今天这样的重要地位,说到底靠的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已经带给了我们什么,而且在于它开辟了一条引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几句话,把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讲透了,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真理。

实践是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艰巨很繁重。特别是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人们对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攻坚克难充满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他还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牢记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段话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和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毫无疑问,这种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也不是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更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等,这些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优势的东西能改掉吗?当然不能,不仅不能改掉,而且要在改革中使其不断完善。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不叫改革开放。这是对改革开放的曲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告诉我们,如果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模式,必然走上不归路。这几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告诉我们,如果像西方国家那样搞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也会走上不归路。对这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社会主义不改革不行,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也不行,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首要经验,也是中国改革的首要经验。这个基本结论,已经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实践的证实。回顾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革浪潮涌来时,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忌讳改革,拒绝改革,困难越积累越大,最后引发全社会的危机,被人民所唾弃。二是积极地进行改革,也曾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当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把改革变为“改向”,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所谓“休克疗法”,企图在短时间内全盘照搬欧美的政治经济模式,结果经济滑坡,社会动乱,引发了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危机。三是既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又注意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国家繁荣。中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更不能动摇,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停顿、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是社会主义的。为使我国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必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这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不同时期,可以侧重强调某一两项,但不能削弱和动摇任何一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实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清除思想障碍。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保证改革开放在不断发展中始终充满生机的基本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导。“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不是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进行改革开放,而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才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向前推进的。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改革的深化也有赖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其实,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农村改革之初,有人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复辟;特区刚建立时,也有人说,特区在搞资本主义,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长期以来,市场经济被视为洪水猛兽,被斥之为社会主义的异端;还有些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土壤,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所谓的私有化,等等。可见,不解放思想,不冲破传统观念,不打破思想枷锁,不抛弃“左”的教条,改革就无从谈起。同时,我们要警惕右,右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思想上、政治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鼓吹“全盘西化”,往往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还曾酿成政治风波。正因为党中央始终警惕右,才保证了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坚持把改革开放的着眼点、落脚点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有改革理论的提出和一切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展开的。正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内容的改革实践,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若没有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将不堪设想。综观全局,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因为紧紧抓住了这一点,这是中国巨变的奥秘,是30年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

坚持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开放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三大根本问题,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效保证,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正确处理这一重大关系上升到了“基本经验”的高度,深刻地指出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大意义。总结改革开放34年的经验,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稳步前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欲速则不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急躁冒进没有一次不以失败告终,在社会主义改革史上,急躁冒进也没有一次成功的先例。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稳定,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经济建设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一些后来居上的国家成功的要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进行改革的理论准备。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国家实践不到100年时间,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国情独特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更是一项前无古人、充满挑战的全新事业,必须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逐步取得规律性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不断积累过程,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改革开放初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当前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党,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所以,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成本、减少震荡。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11]回顾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社会主义改革之所以步履艰难,曲折多变,究其根源,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改革理论准备不足。理论准备不足,就是理论上的不成熟,而理论上的不成熟就会导致思想上的不清醒;思想上的不清醒,又会导致政治上的不坚定;这一切又导致实践上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条主义,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的理论,别国的改革模式;二是经验主义,越是缺乏理论指导,就越容易忽视理论的作用,凭老经验,靠想当然;三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注重眼前,而忽视长远,急功近利。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顾此失彼现象,究其根源,盖出于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许多党都吃过理论准备不足的亏,我们党和国家也曾付出过巨大的代价,这个深刻的教训要牢牢汲取。

改革开放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这是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把握好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是历史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30多年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推进,做到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进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依靠人民评判,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成为人民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唯有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找到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唯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唯有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才会竞相迸发,人民的发展机会才会丰富多彩,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深化改革也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从那时起已经过去21年,但体制现实状况同这个目标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动员令,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也是我们党向人民的庄严承诺。从现在到实现这个目标任务总共还有8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决摒弃僵化落后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坚决消除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实现十八大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持把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使党始终成为领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权力的调整,又涉及利益的分配,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要把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顺利完成,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改革的领导权,紧紧把握改革的进程和方向,使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组织、有秩序、分步骤的积极推进,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党的领导,解散党的组织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从反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当今中国,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不仅改革搞不下去,建设也无从谈起,甚至连起码的社会秩序也难以维持,这是全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的实践中认识到的一条真理。

坚持制度创新,着眼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和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把改革纳入法制轨道,避免改革进程发生逆转。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制建设比较薄弱,人治的色彩比较浓厚,许多政策往往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政策缺乏连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1981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2]这是邓小平同志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这一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启示是,要把推进改革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运用法制手段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要伴随改革实践的发展和改革经验的总结,把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法律程序从制度上把它固定下来,把改革纳入法制轨道,避免由于人事更迭,使改革进程发生逆转。

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坚持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家间的关系由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转向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一定要着眼于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特点,摆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实施全方位外交,注重发展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创造有力的战略态势。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在对外开放中广交朋友,钝化与西方大国的矛盾,扩展发展空间。坚持和平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创造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总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尤其要努力形成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充分运用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为发展中国特色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