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共召开过五次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从每次的大会报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是媒体的危机报道不断拓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对于政府、媒体与公众三者关系的认识也不断发展,逐步树立了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观念,加深了对于媒体的双重属性的认识,公众的知情权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满足。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改革发动的,但是经济体制改革无法长期一条腿走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必然是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但是也是在不停推进,并且越来越深入。

“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改革开放以来,共召开过五次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从每次的大会报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

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制度虽然是一种新的提法,但其基本含义却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即国家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平衡者,成为弱势群体和公民权利的保护者;国家的政治规范化、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民有化,社会法治化、平等化;进行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方自治制度和民间自治制度”(2)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社会主义民主获得发展,社会主义法治走向完善(宪法的权威得到尊重),同时公民的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12月27日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两项特别引人关注,因为它打破了过去多年来我国实际存在的两个“禁区”——“私有财产”问题和“人权”问题。

建立现代新闻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改革的推进,公众的知情权与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媒体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最重要的渠道,新闻媒介的运作特点也使它适宜于担当监督重任,因为新闻媒介的运作具有及时性与公开性,传媒抓到“蛛丝马迹”,公诸报端之后,就能引起全社会的注意,使得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难有藏身之地。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国公民的“知情权”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满足,媒体的报道也必将获得更大的自由度。知情权既是人民普遍素质提高后的自觉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推进政务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的需要。无论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还是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尊重宪法”的讲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必须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更深入地报道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危机信息。

另一方面,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媒体代表人民监督政府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3)。在这里,舆论监督的主体被认为是人民而不是国家,诚如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武俊先生所说:以传媒为载体的舆论监督,是监督公共权力,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也应是保障公民权利免受强权侵犯的“盾牌”。如果说立法、司法、行政等公共权力是构成国家这一政治实体的力量源泉,那么公众舆论这一民间性质的权力监督资源实际上几乎是公民社会唯一能够与公共权力对峙和抗衡的力量源泉。倘若说“以权力制约权力”是现代法治国家推崇的一种宪政信条,那么“以舆论监督权力”则堪称现代公民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理念和高擎的一面民主旗帜(4)

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正常开展,有利于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03年中国遭遇信访高峰。分析人士指出,信访制度,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现在涌现的信访高潮表明,这一民意管道欠.,它呼唤领导人从国家制度建设的宏观和深层,推进民意管道的.道。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最重要的中介,其舆论监督功能的重塑是推进民意沟通的最重要的社会途径。唯有如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才能真正被化解。

“作为现代开放社会的政府官员都认识这样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处理和媒体的关系是考量政府自信心、承受能力、透明程度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勇气的一项重要指标;政府对媒体的宽容度与政府的自信心成正比,而政府的自信心与政府的成绩大小和工作好坏成正比;要警惕极少数官员拿政治正确的挡箭牌为自己遮羞,为官不做亏心事,不怕狗仔队敲门;干得好的、有成绩的官员通常都会把媒体当作舆论阵地和喉舌耳目,而干得不好的、甚至有问题的官员则通常把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在干得好的官员眼里,媒体可能是喜鹊,在干得不好的官员眼里,媒体则可能是乌鸦。”(5)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是媒体的危机报道不断拓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对于政府、媒体与公众三者关系的认识也不断发展,逐步树立了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观念,加深了对于媒体的双重属性的认识,公众的知情权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满足。与此相伴的是媒体作为“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尤其是监督权力的功能被重新认识,媒体的危机报道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了拓展。

中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应该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6):1)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人们拥有更多.所欲言的自由,更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因此在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媒体应报道什么,不应报道什么,应给媒体“松绑”,为公众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2)为舆论监督的法制化进程创造条件。没有法律保护的舆论监督,等于无本之木。舆论监督不仅要求被监督者遵守法律,自己更要依法进行舆论监督。不能因为自己拥有“话语权”就不受法律的约束。舆论监督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新闻法。3)监督者需要职业化。对进行舆论监督的监督者,也应有一定的职业要求。首先,监督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在公开、公平的立场上对事实真相进行报道,不能误导受众。其次,监督者本身要廉洁守法,不能以权谋私,在利益面前不能动摇。再次,监督者要注意不能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影响干涉司法程序。监督者要学法懂法。4)加强舆论监督与职能部门的协作。舆论监督不是孤家寡人,孤军奋战,也不是与所有的被监督者都是对立的,它是权利监督的一部分,它需要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协作沟通,与职能部门的协作有利于发挥彼此的职能作用,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对问题议而不决或只批评没有结果。5)扩大和规范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是新兴的传媒工具,党和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互联网是一个信息集散地,网民可以自由发言,因此还要加强网上舆论监督,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监督体制,防止有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