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定地进行教学改革

坚定地进行教学改革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且不说教学改革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坚定地投入教学改革,教师最终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与幸福。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在改革的实验、实践中发展教育思想、理论,是许多著名教育家的共同特征。苏霍姆林斯基以帕夫雷什中学为教育研究基地,进行了长达23年的“教育实验”。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种机遇,勇敢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中迎战自己所面临的难题,要具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意志力。

1.教学改革的教师发展意义

进行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且不说教学改革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虽然说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正因为它的不尽完善,赋予了教师创新发展的机会。因为在改革中教师所需要的不仅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学习,更是一种主动的创新性学习。改革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教师在改革中需要超越原有的教学体系并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在超越原有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超越自我。在教学改革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教师可以实现对自身的超越,逼近理想人生目标,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与生命的价值。

教师积极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从传统教学的藩篱中走出来。传统教学主要关注教师在封闭、确定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将预定的知识清楚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基本上习惯于根据考纲来教书,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对很多教师来说就是灌输知识,就是辅导学生大量地做题训练、应对考试。传统的学科结构性课程,教师可以参考的教学模式、程序甚至细节都是现成的。这种教学将教师视为教学模式的执行者而不是研究者,需要的是技能熟练型教师。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成了执行他人命令或模式的工具,只能接受和模仿固定的教学操作模式,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和创造;减少了涌现新问题的可能性,使本该充满新鲜活力和智慧的课堂成为一成不变的教学车间。这种教学不仅压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也窒息了教师的创造性智慧,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使教师的教学个性无法舒张,教学生命不能幸福地生长。

教师只有积极地参加教学改革实践,置身于改革实践中,教育理论之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强调教育实践,但并不否定教育理论的重要性。许多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而且会积极地创新理论。教学改革实践可以填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的一条深深的鸿沟,也只有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才能获得新的教育思想,并将此上升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情境性,任何教育理论都难以直接应用到教育活动中,因此,教育理论不像自然科学理论那样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不是一个固定的、现成拿来可用的东西,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运用自己的创造性,对教育理论进行意义诠释、选择和建构,并创造性地转化为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无论多么美好的教育理论,如果教师不立足于教学实践,不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都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只有坚定地投入教学改革,教师最终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与幸福。一方面,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在教学改革中适度紧张,有利于我们知识、能力、情感与个性的发展,有益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在社会迅猛发展、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决不能一味地知足常乐、与世无争、随遇而安,而需要处于一种不断进取的状态。当代人都在与时俱进,如果一个教师一味地知足常乐和完全的与世无争,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及其他人都获得长足发展而成绩斐然时,自己却停在原处而成绩不显,其内心也很难平静;一味地知足常乐和与世无争还容易养成不思进取、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等不良的心态,这样专业自尊就更难形成。

2.改革者的实践启示

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在改革的实验、实践中发展教育思想、理论,是许多著名教育家的共同特征。例如,杜威创办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在长达8年的教育实验中,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苏霍姆林斯基以帕夫雷什中学为教育研究基地,进行了长达23年的“教育实验”。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先后担任教师、教务主任、校长,边工作边研究,从来没有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他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理论。陶行知在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育才学校、新安小学、社会大学的过程中,对杜威的教育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改进,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主张,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等思想,形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他提倡平民教育运动,自己就跑去义务教贫民识字;他提出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等,自己就带领晓庄的师生一起耕地种菜、改造荒山,修房造屋、建设校园。

正是在教育改革实验、实践中,他们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验证并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从而推动、指导着教育实践。与此同时,教育家自身也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可以说,教育家首先是教育改革家,是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是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3.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

从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的效果与预期有着落差,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失误,如果我们将其完全归因于教育体制与环境问题,这是不客观的,我们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例如,我们需要反思在这场改革中我们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对教学改革是否是主动积极地投入。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意味着必然要摒弃自己一些既有的、习以为常但又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进行大量新的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生命再生、走向新希望的过程,但又是一个充满痛感的过程。然而唯有积极投入改革才是我们提高发展的最佳途径。

虽然当前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但其核心是要求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接受改革中的新思想、新内容与新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面对课程改革,教师需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学校课程的领导下,明确课程应该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并思考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才能让大多数学生实现高水平的学习,以及自己怎样评估才能知道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三个基本问题。[67]

积极地参加教学改革实践,置身于改革实践中,对于上级的指示、要求,我们不是照章办事、单纯地服从、一味地接受、机械地执行,而是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思考其是与非、对与错,并进行积极的反馈,这就需要我们有教学的勇气和独立性,而这更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成功。教师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而且是教学改革的审视者与监控者。教育实践是一种内蕴了“科学探究”的知性实践,教师是反思性实践家而不是技术理性的执行者。对于改革中的问题,第一线的教师看得最真切、最深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纠偏。而只有积极地参加教育改革实践,我们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问题不至于扩大化和复杂化,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其实,那些优秀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学条件也并非都是那么理想的。他们总是在荆棘中行进,在困难中奋斗,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一次会议上,李希贵校长问美国优秀教师雷夫:“雷夫老师,你要与上级,特别是与校方沟通时,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来自大洋彼岸的雷夫眼含泪水激动地说,他所在的第56号教室一直漏雨,他申请了25年一直没有解决,直到去年洛杉矶教育当局才终于批准了他的申请。正当大家为他庆幸时,他却幽默地说,当局给他准备了6个塑料桶,用来接漏进教室的雨水……作为一个受到过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高度赞赏的教师,竟然有如此困难的经历。[68]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优秀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其实都有自己的无奈和艰辛,但他们又都不乏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深深挚爱和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