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教学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反映论,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知识阶段,必须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向理性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而教学无疑地也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

人们获得知识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直接经验得来的,另一个是从间接经验得来的,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的过程与人们整个认识过程相比有它一定的独立性,但这并不能说教学过程与人们整个认识过程截然不同,相反,在进行教学和掌握知识的教学中,仍然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的认识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到实践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一、书本知识是“流”而不是“源”。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所包含的大量事物,都是前人亲身经验过而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因此,书本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书本知识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在接受这些东西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感性经验,并借助感性经验才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否则,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和前人总结的理论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学生接受书本知识之前,就已经积累了或多或少的感性经验,形成一定的学习基础,可见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和接受前人经验时还是要依赖也必须依赖于实践这个基本原理的。

二、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反映论,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知识阶段,必须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向理性方面提高。列宁说,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地,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即在自己已有感性知识基础上或在教学实践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真正学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抽象的理论是否正确,理解是否深刻,学到的知识是否有用?还必须依靠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即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认识才被证实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到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所发展和补充,就必须参加三大革命实践,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使认识进行第二次飞跃。

学生学习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而教学无疑地也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从学生的现有基础知识(包括亲身实践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实际出发,然后通过概括分析上升到理论,而后能动的指导实践,验证和发展理论。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把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党八股第三条罪状,他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群众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教师工作实际是一种宣传解释工作,是传授知识启发智能发展的工作,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实际知识水平,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授课程内容,才能做到有效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以便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密联系的思想。比如,毛主席讲《整顿党的作风》时,一开始就提出“为什么要有革命党?”这个问题本来大家都必须解决而且希望解决的本质问题,这个问题一提出,就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接着又问:“我们的党还有什么问题呢,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没有问题的,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那么,究竟我们的党还有什么问题呢?我讲,还是有问题的,并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经过这么设想和说明,更引起大家的思维。接着毛主席就把党内存在的学风、文风的问题逐一地加以概括分析和解决,从而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这样,不但使群众带着有一定实际基础问题去听讲,而且能够使学员通过积极思维,提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创造性思维的工夫”,学到或掌握完整的理论的目的。

第三,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教育和组织学生把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从而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毛主席曾经批评那些只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运用书本知识的现象说:“在学校教育中,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政略,教军事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特点的战略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论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习了,到鹿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当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革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教书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教师只教学生一些书本知识,而没有同时教给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学的知识是死的,不牢靠的,至于创造、发展知识那就更谈不到了。例如,毛主席在讲“对抗性在矛盾中的地位”时指出:“认识这种情形极为重要。它使我们懂得,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这样就明显地提出了学习矛盾对抗性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教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时,应该同时教给学生为什么学习这种知识,以及如何应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如果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不能把教学搞好,使学生获得真正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注 原载1983年《中南矿冶学院校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