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论未央文化建设之“道”

浅论未央文化建设之“道”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区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文化中心的战略决策。笔者认为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要牢牢把握“四个靠”,即靠认识,靠领导,靠强“魂”,靠健“体”,才能实现未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建设文化强区。文化建设已成为未央发展全局中的“短板”。

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区委政研室 张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区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文化中心的战略决策。当前,未央正处在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那么未央文化建设应该怎么搞? 怎样增强文化软实力? 笔者认为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要牢牢把握“四个靠”,即靠认识,靠领导,靠强“魂”,靠健“体”,才能实现未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建设文化强区。

一、靠认识——要用国际化视角深刻认识未央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集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从西安看,西安是东方文明发祥地之一,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列为世界四大古都。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要求,将西安的发展从地方布局升格到国家战略层面,一跃成为与上海、北京并肩的,国家布局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了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新坐标。从未央看,未央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曾建都未央,辖区内“三宫一城”世界文化遗址驰名中外。特别是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历史上建都西安的十三个王朝中,十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家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必然要求加快促进中心区未央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化、文化国际化。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处于世界第二,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一些人信仰淡漠、精神空虚、价值扭曲、道德矢范,一些领域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环境污染、官员腐败、食品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等亦成为社会舆论热点。毋庸至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民追求物质享受的多了,而追求精神境界的少了,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一些人有钱了,物质家园丰富了,但精神家园却空虚了,失去了人生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蓬勃向上的国民精神,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基础。笔者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所以才在北京、上海之外,再决定把西安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其目的是要将西安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扬弃与创新的示范城市、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城市、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城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凝集力和中国国际影响力,恢复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未央紧抓机遇,在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中深入开展“陕西省文化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等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湖公园已盛大开园,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已获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樊丰生态圆、汉代路网恢复和未央宫前殿遗址景区建设初具形态。在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同时突出文化遗产保护。《汉文化丛书》和《汉文化丛书续集》出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汉文化博览园”项目已列为西安市前期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整理了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先进性党员创建活动,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未央文化知名度和文明美誉度明显提升。但未央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区街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些领导和干部对文化建设的性质、地位、目的和任务存在模糊认识,对其发展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经济社会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吹拉弹唱,书法绘画”等文艺发展,只化钱“不打粮食”;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认为是“软”指标,不是“硬”任务,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区、街、村(社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健全;忽视文化产业的培育,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涉足企业少,规模体量弱,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3.02%(含经开、产灞未央部分);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等。文化建设已成为未央发展全局中的“短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特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西安发展新定位,准确把握未央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重视土地资源开发一样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切实增强文化自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文化中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靠领导——大力加强区街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和改进区街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街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认真落实《未央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文化发展的要求,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使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合、相促进、相协调。把文化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队伍和人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政研、宣传、党校、文化、文物、科技、教育等系统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把政治立场坚定、学识渊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思想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思想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思想文化阵地导向正确。加强思想文化理论政策学习、研究和普及。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区街思想文化领域科级以上干部中加快普及文化理论政策知识,使文化理论政策知识像政治理论、经济理论一样做到入脑入心,像政治自觉、经济自觉一样做到文化自觉,像政治自信、经济自信一样做到文化自信,使要我搞文化建设转变为我要搞文化建设,努力使全区思想文化领域科级以上干部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加强和创新基层文化单位党的工作,重视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推动未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街、村、社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配好配齐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街道文化站专职人员,关心爱护他们。落实有关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策,发挥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作用。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区街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引进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交流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交流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增加未央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公务员编制,单设文化事业科和体育科,改设文化产业科。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产业培育、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秩序。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未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区的共同责任。成立文化强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激励考核全区工作,形成区街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宣传、政研、党校、文化、文物、教育、科技、工青妇等各部门和各街道要自觉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区人大、政协要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文化发展积极性,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要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未央文化建设。区文联、娱乐协会、科协等文化系统人民团体要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发挥各类协会作用。区街统战部门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落实和制定有关文化经济政策。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建立健全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做到区街每年新增财力中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确保区街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经费逐年增长。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保障区、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出台未央区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设立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创业的奖励和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支持,鼓励、支持住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六是发挥群众作用。群众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要认真总结区十佳群众文体活动站(点)的经验,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靠强“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文化之“魂”就是发展方向。当今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抓文化建设首先要抓住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核心价值体系和相应的文化环境的强力支撑,否则,社会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法家思想是秦帝国的主导思想和核心价值体系,新儒家思想汉武帝统治时期及之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区党员和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未央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必须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灵魂工作、基础工程,必须夯实全区人民奋发进取的共同思想基础、基本道德规范。全区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的理念,进一步探索思想宣传文化工作新方法,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利用好“中心学习组”、“未央讲坛”、“市民学校”等载体,运用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全区各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要增强活动针对性,在区街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突出圣贤经典著作阅读、思考,增强理想信念和定力,提升执政智慧,提高官德修养;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农村(社区)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全民读书终身教育活动,开展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提升幸福指数,促进文化创业,推进和谐村(社区)建设;在企事业单位加强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积极探索推进马列主义大众化,开展马列理论知识“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组、进学校)活动,使党的创新理论通向现实、通向基层、通向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夯实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四、靠健“体”——大力加强文化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建设

文化之“体”,是实现文化教育、激励、审美、沟通、娱乐和商品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是要积极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区文联、区文化馆、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研究会以及民间艺术、群文团体等各领域文化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全区建设中,在社会生活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深入挖掘我区丰富的汉唐历史文化资源潜力,在出版《汉文化丛书》、《汉文化丛书续集》的基础上,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有赏征集等形式加快创作《未央宫》、《汉武盛世》、《儒者宗董仲舒》等剧本,对已整理的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保护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力争使其成为代表未央宣传未央传承汉文化的文艺精品。

二是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做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区、街、村(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区文化馆、图书馆、文体中心、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做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活动经常化,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引导、鼓励城市社区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共建文明城区。严把城乡规划和设计关口,切实加强新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三是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正确认识汉唐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和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西汉初年“居安思危”的典范贾谊,对以倡导“大一统”、“天人合一”、“以德治国”、“五常”(仁、义、礼、智、信)等执政思想的新儒学代表董仲舒等政治家、思想家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研究和阐发,使优秀的汉文化成为当今时代鼓舞全区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做好汉长安城遗址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一些企业和村民未批先占、违规建房、乱倒垃圾、乱建煤场、环境污染、交通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体制,协调建立汉长安城遗址特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引领、循序渐进,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内外结合、局部突破,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加快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早日建成未央宫前殿遗址公园,推动申遗进程,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未央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可借鉴韩国、日本等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东亚国家的发展经验,坚持外向性、科技性、创意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自我和国际相结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未央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提供重要支撑。

五是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普查,高标准制定未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引资和骨干文化企业引进力度,成立未央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入市场机制,改造提升印刷、广告、网络、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传媒出版、影视演艺、环艺设计、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用品、珠宝首饰、艺术品、动漫游戏、健身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策划拍摄《未央宫》、《汉武盛世》、《儒者宗董仲舒》等纪录片、影视剧,扩大未央文化产业影响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六是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紧抓文化部制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历史机遇,努力将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示范基地。加快樊丰生态圆、汉代路网恢复和未央宫前殿遗址景区建设,加快“汉文化博览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地手续办理。要紧紧围绕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湖公园、城市运动公园、文景公园、未央湖游乐园、世博园等景区周围,突出弘扬汉文化特色,在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中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世界“汉都未央”知名品牌。要高标准建设汉唐文化商圈。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要强化文化城建理念,坚持文化传承优先、文化定位优先原则,学习借鉴深圳、曲江等地“文化+科技+旅游+金融+商业+城市”的经验,积极探索文化城建新模式,探索文化与城市建设、与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建设特色城市,防止“千城一面”。对现有市政设施进行文化提升,继续做好建筑外立面提升改造。加快汉唐文化主题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做好朱宏路(可改为汉都街)汉文化特色大街建设,将“四大商圈”真正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未央特色的汉唐文化商圈。

七是要积极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城市新居民调整消费结构,减少消遣性消费,增加对儒道优秀传统文化、马列文化、科学文化等知识性消费比重,在消费中提升思想道德审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区街有关部门要结合区域实际主动挖掘消费资源潜力,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积极扶持发展创艺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遗址旅游、环保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等,以特色文化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文化、旅游和商贸消费。各类文化企业要积极策划创新商业模式,紧紧依托市场,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