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友之“道”(一)

交友之“道”(一)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自律自勉,重视择师交友。据说,曾国藩在京城的家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曾国藩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占别人便宜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不好的后果。所以,我们要从曾国藩的身上学习“吃亏精神”,拒绝诱惑,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曾国藩的交友之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占便宜”,能够舍弃某些利益,学会“糊涂”,敢于“吃亏”。

人物名片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故事流传

管宁割席

三国时,魏国有个人叫管宁。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加清贫。亲戚们看到这种情景,有的给他送来衣服,有的给他送来粮食。管宁的心里特别感动,他对亲戚们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全都拿回去吧!”

从此,管宁一边给人家干活,一边到处寻找有学问的老师,学习知识和本领。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有学问的老师。这位老师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华歆。初来乍到,华歆对他非常亲近,他俩就成了好朋友,学习的时候,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

有一天,管宁和华歆正并排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锣声。学生们都知道,这肯定是某个大官从这儿路过,都习以为常了,没有一个去看热闹的。只有华歆一个人坐不住了,“噌”地一下站起来,跑出去了。这个大官不光前面有鸣锣开道的,还有一支威风凛凛的仪仗队。他坐着一顶八人抬的大轿子,在仪仗队的簇拥下,慢慢悠悠地走着。华歆一动不动地看着,看得眼都直了。

直到大官走出好远,华歆才回到书房里。他根本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就放开嗓子嚷了起来:“哎呀,瞧瞧人家的排场,多么气派,多么威风呀!”

这时候,管宁什么话也不说,找来一把小刀,把他和华歆坐的席子“哧啦”一下割成了两半。

华歆一看,纳闷地问:“哎,我说管宁,你这是干什么?”

管宁没好气地说:“你读书只是为了做官发财,没有一点为国为民的抱负。你我志向不同,从今以后,咱们别坐在一张席子上了,你也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说完,管宁又专心读起书来。

家训再现

发卷所走各家,一半系余旧友,惟屡次扰人,心殊不安。我自从己亥年在外把戏,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作外官,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以满其欲。故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节选自《曾国藩家训》

①余:我。

②惟:只是。

③把戏:逢场作戏。

④恨事:遗憾,懊悔。

⑤渠:他。

⑥应(yìng):答应的意思。

⑦断:断然,一定。

【译文】科考发卷所走的各家,一半是我的老朋友,只是多次去打扰别人,心里很不安。我自从己亥年在外面逢场作戏,到今天仍然感到懊悔。将来万一当了地方上的外官,或做督抚,或做学政,以前对我有过恩情的人,或者几百,或者几千,当年所作所为都成了钓鱼的食饵。他如果找上门来,不答应他的要求吧,那未免太刻薄了;答应他的要求吧,给他十倍的报偿,还不一定能满足他的欲望。所以我自从庚子年调到京城以来,至今八年,不肯轻易受别人的恩惠,情愿别人占我的便宜,决不肯去占别人的便宜。

师者新说

曾国藩一生自律自勉,重视择师交友。在这篇写给弟弟的家书中,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诫家人:与人交往切勿占人便宜。

很多时候,我们与别人相处都不愿意吃亏,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吃亏常常是和愚蠢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曾国藩却不这样想。他在京城八年,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一点恩惠,不肯占别人的一点便宜。据说,曾国藩在京城的家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曾国藩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占别人便宜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不好的后果。于是,他便告诉自己的弟弟千万不可占别人便宜。而他自己也能做到无欲则刚,处处拒绝利益的诱惑,最终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

所以,我们要从曾国藩的身上学习“吃亏精神”,拒绝诱惑,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与他人计较,失去的只是暂时的物质,得到的却是自己给别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从而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敬佩,进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有所思

曾国藩的交友之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占便宜”,能够舍弃某些利益,学会“糊涂”,敢于“吃亏”。你觉得曾国藩这样的做法,最后收获的是什么?读了“管宁割席”的故事,你觉得管宁交友看重的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