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义老之道

中国义老之道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芳礼老人是大义的化身,是中国义老的典范,曾被评为“全国支教模范”“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获得“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等荣誉称号。其二,义老与老有所用。其五,义老与老有所乐。笔者心目中义老的文化画像是:志于道、乐于义、成于善。义老们实现的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欢乐的老龄化,他们是老年人的榜样,更是社会的瑰宝。
中国义老之道_银发中国: 从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龄化

生活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是传颂老年人的。很多长者奉献了爱心,温暖了人心,引导了社会,他们可能平凡无闻,精神却闪闪发光。他们可能年岁大、体力差,但贡献不亚于甚至高于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叫“义老”。义老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给时间以生命”,“给岁月以价值”,展示了“义老贤老”的光彩,诠释了“尊老敬贤”的依据。他们是散落大地的珍珠,是我们灵魂的导师,是社会道德的标尺。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将在“义老文化”的历史记忆中获得永生!

几年前,笔者就听说过天津白芳礼老人助学故事,至今印象深刻。蹬三轮车的白芳礼老人活了93个春秋,2005年9月23日逝世。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助学支教,靠一脚踏一脚蹬三轮车以及开办“支教公司”赚取的辛苦钱,从1986年至2000年,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白芳礼老人是大义的化身,是中国义老的典范,曾被评为“全国支教模范”“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获得“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等荣誉称号。他虽然是一位大字不识几个的普通老人,但他对社会的道德贡献却超过很多人。他将爱国深情放心中、将人才培养放心中,却从不图回报,大无大有,大爱大成,大爱之心给了他无上的幸福。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新加坡等地早有“乐龄”一说,说的是老有所乐。笔者提出“义老”之说,则包含了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等多重含义,是积极老龄化的老年实践,是幸福老龄化的精神保障。

其一,义老与老有所为。义为结合,这是最天然的关系。但能否成为义老,还要看老有所为是否产生了社会价值,他们的行为是否“义举善行”。这里的老有所为,是指没有报酬但有道德和精神产出的社会参与活动。善待是道德产出,快乐是精神产出。

其二,义老与老有所用。“义老贤老”以他们的言行证明了老年人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有无穷的力量。老年人是有用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有一个老年人是没有用的。关键看我们怎么理解老年人的“用”,也就是老年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亲情价值、经验价值和道德价值等。义老群体是老年人口社会红利的创造者,老年人的道德贡献就是无形的社会红利。一位新加坡乐龄义工人士如是说:“只要我们还能够工作,只要头脑还灵活,我们就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分享与关怀。”

其三,义老与老有所成。老年期固然是衰老期,但也可以是发展期。老年人需要成长、成功和成就。老年人可以在立德、立言、立功三方面各有成就。老年期可以大器晚成、大道爱成、大德修成。古今中外,登上老有所成巅峰的长者大有人在。他们不仅仅在发挥余热,更是生命之花的光荣绽放,是生命光华的倾情发射。他们可能著书立说,六十而立;他们可能自强不息,挑战自我;他们可能平凡奉献,贵在点滴;他们可能创造发明,再立新功!

其四,义老与老有所教。远古的老子教导人类,凡见老者和老树,都应膜拜。经过岁月的淘洗和磨砺,老年人的德行常常对年轻人有所教导和启迪,老年负载着教育后生的使命。这才是“老有所教”的真实含义。义老们是我们共同的老师,他们的德行义举彰显了“老有所教”无言的价值。现在,社会各界开展的“老有所为贡献奖”“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实际上就在助推中国特色的义老文化。

其五,义老与老有所乐。物质关乎满足,精神关乎幸福。幸福老龄化与物质的丰裕度并无必然联系,义老文化就是要鼓励老年人走出“私我”,成就“大我”。无一例外地,义老们都具有强烈的幸福感,难怪新加坡乐龄人士也被称作乐义人士。“义举善行”升华了存在的意义,贡献了老年的价值,打开了幸福的大门。

笔者心目中义老的文化画像是:志于道、乐于义、成于善。也就是说,义老们崇尚大爱之道,追寻生命意义;通过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达成善其身,也善天下。义老们实现的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欢乐的老龄化,他们是老年人的榜样,更是社会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